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水饺皇后"离世!从被弃弱女子到年入60亿,她把悲剧逆袭成传奇!

北洋之家 2020-11-06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洋之家在线 ,作者北洋君

北洋之家©有温度更有态度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 

文/北洋君


对于身在他乡打拼的中国人,

有两样东西称得上是“妈妈”的味道,

一是陶华碧老人的“老干妈”辣椒酱

还有就是那一包

“湾仔码头”的速冻水饺。



说起“老干妈”陶华碧

大家都十分熟悉,

可很多人还不知道,

“湾仔码头”的背后同样有一位

跟“老干妈”一样

有着传奇人生的女性。


42年前,一位被丈夫抛弃的青岛姑娘,

拉着两个孩子流落香港街头,

为了能吃饱饭,她推着手推车

在香港湾仔码头卖出了

第一碗水饺!



42年后,她从沿街叫卖的单亲妈妈,

成为年销售60亿的豪门。

她把一碗水饺做成了大产业,

把中国的水饺卖到了全球各地。


她就是“臧姑娘”臧健和

她拒做日本品牌,

更拒绝移民国外,

她始终坚持一个信念,

“总有一天,中国饺子能和汉堡包、

披萨一样成为全世界的美食!”


可令人悲痛的是,

正月初四,就在我们合家团聚,

一起过年吃饺子的时候,

臧健和女士在香港悄然离世,

终年73岁。



曾有人说:

如果你觉得人生无路可走,

一定读一读臧健和,

因为她在逆境中的挣扎和努力,

就是一部跟命运斗争的传奇!



NO.1

冻死迎风站

饿死不弯腰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东日照五莲县,

因为父亲远在台湾杳无音信,

臧健和从小就非常懂事。

5岁起,她就能帮母亲干活儿,

下田捡土豆、剥玉米,

帮着妈妈洗菜做饭,

操持一家的活计!


1959年,全国大面积旱灾,

臧健和一家未能幸免,

一年到头,庄稼颗粒无收。

只有14岁的臧健和

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变故。

为了活命,母亲带着她和妹妹离开老家,

一路流浪,一路乞讨到了青岛。


上世纪60年代青岛老城区


为了供养两个女儿继续上学,

母亲靠缝裤脚赚钱度日。

臧健和后来回忆:

多少次深夜醒来,

母亲仍在灯下穿针引线,

双眼已布满血丝。

“我喜欢读书,但我不能读书了,

如果继续读下去,

妈妈可能就没命了。

这样的书,我宁可不读。”


不顾母亲反对,打定主意的她坚持辍学,

应聘到青岛一家医院当护工,

靠日日夜夜为病患

喂药喂饭和擦洗身子,

撑起了她和妈妈、妹妹的3口之家。



1967年,一家人

在青岛终于有了稳妥的住处,

妹妹也有了工作,

22岁的臧健和遇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一位来自泰国的援华医生。


从小失去父爱的臧健和

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

温柔善良又爱她的男人,

在母亲以及单位同事眼里,

这是一桩无可挑剔的姻缘,

医生与护士,

郎才又女貌。


婚礼上突如其来的一场瓢泼大雨,

并没有冲淡两人新婚的甜蜜。

短短几年时间,

幸福的小家添了两个女儿,

两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


1973年,臧健和与丈夫和两个女儿在青岛合影(图片来源:CCTV10 人物 节目)


丈夫多次许下诺言,

陪着她和两个女儿在青岛过一生。

臧健和从没有怀疑过丈夫的话,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他们幸福地生活着。

可她怎么也想不到,

一场重大的人生变故

正在等着她……


1974年,一封从泰国来的电报,

打破了一家的平静。

丈夫的父亲离世了,

家人催他速速回国奔丧。

无奈之下,

丈夫匆匆与妻女告别,

临行前,他向臧健和许诺:

为母女三人办手续,

全家在泰国团聚。



臧健和日夜盼着丈夫的信,

可丈夫就像她的父亲一样,

这一走竟杳无音信。


1977年,走了三年的丈夫终于来信,

臧健和辞去医院的职务,

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

一路奔波,抵达泰国。

可让臧健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再次见到朝思暮想的丈夫,

才知道夫家竟是泰国的富商,

丈夫子承父业,经营着家族生意,

不仅有了新的妻子,

还生了一个儿子。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臧健和措手不及。

在泰国,“一夫多妻”是合法的,

丈夫虽然说深爱她和女儿,

但也温柔地体贴第二个妻子和孩子。


臧健和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

比起衣食无忧的生活,

她要的是一份尊严和专一的爱情。


(图片来源:CCTV10 人物 节目)


她几乎没有任何犹疑,

果断决定带着两个女儿离开泰国,

与眼前的“丈夫”一刀两断!

从踏出丈夫家门的那一刻起,

她就清楚:往后余生,

她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对女儿,


从泰国回山东,需要在香港中转。

站在香港街头,

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和车水马龙的街道,

臧健和心里充满了矛盾,

就这样回山东吗?

实在无颜面对亲人和朋友!


孑然一身的臧健和

握紧了两个孩子的手,

做了改变她一生的决定:

留在香港!



一个沉重的大背包,

和兜里的几百元钱是她全部家当。

她拉着两个女儿,

不知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

才终于在铜锣湾租下一间没有窗户,

只有四平方米的房间。

两个女儿问她,

为什么不回家要住在这里?

 32岁的臧健和

一把抱住女儿大哭了一场。 

她发誓好好保护她们,把她们带大!


由于听不懂粤语,

臧健和只能做体力活。

为了能养活两个孩子,

她一天做三份工,

早上8点去茶楼刷碗、洗厕所,

晚上6点到8点去电车厂擦车,

11点去医院做护工……


虽然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但让臧健和欣慰的是,

两个女儿非常听话懂事,

8岁的大女儿能帮她做饭,

4岁的小女儿会为她按摩。

她给自己打气:

只要能养活两个孩子,

只要工作要我,我就去做。”



可是命运还是没有轻易放过臧健和。

一天,她在酒楼拖地时,

被一个年轻人撞断了腰骨,

去医院又查出了患了糖尿病。

酒店老板借机开除了她,

还扣掉了当月工资。


幸好一名律师仗义相助,

为她争取到了4500元的工资,

还为她联系了香港社会福利署,

帮她申请一份公援金。

自尊心极强的臧健和拒绝了政府救济,

她说:吃救济会失去斗志,

孩子也挺不直腰杆做人。”



NO.2

在香港“非法”卖水饺

被警察“逮住”


一天,工友们来家里探望

正在养伤的臧健和。

臧健和是北方人,最擅长做面食,

她热情地包了家乡的水饺

招待朋友们。


没想到,所有朋友吃完都夸赞:

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饺子,

完全可以拿到街上去卖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急于挣钱的臧健和有了自己的盘算!

第二天,她花了500元,

自己改制了一辆可以摆摊的手推车,

第三天,她拉着两个女儿,

去了热闹的湾仔码头。




几十年后,臧健和回忆起

第一天卖水饺的情形,仍然感慨万千。

她站在湾仔码头指给记者:

当年,我就是在第三根柱子下边摆摊!

从湾仔走到码头,

这短短的路是我人生最长的一段路,

我推不开我心里的这扇门,

最怕的是抹不开面子。”


第一天摆摊,

臧健和一直低着头包饺子,

“快来吃水饺!香港最好吃的水饺!”

没有人教,大女儿叫开了,

小女儿则在一旁手舞足蹈。

直到快收摊的时候,

5个学生来到臧健和的摊位前,

各自要了一碗水饺。



“哇,好好吃啊!”

听到这句话,臧健和一直紧绷的弦

终于松弛了下来,

多少年后,

她说:“好好吃啊”这四个字,

是她这辈子听到的最好听的粤语,


经常,我们有很多

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但当命运真的将你逼入死角,

才会突然惊觉

其实自己的能量远远超乎想象。



一句“好好吃啊”

给了臧健和极大的信心,

一根擀面杖、一把勺子,一个不锈钢盆,

一个只有20多厘米长的小案板,

在不足半平米的空间里,

臧健和开启了她用一只只水饺

在逆境中的绝地反击!


可孤儿寡母创业的苦,

只有经历过才能知道。

为了避免摊位被警察查收,

大女儿打下手、擀饺子皮,叫卖,

小女儿负责放哨警察和刷碗,

有一次,小女儿和一只小狗玩耍忘了神。

臧健和被警察逮个正着。



眼看着要被罚款和没收小推车,

小女儿突然抱着警察的腿大声哭喊:

“叔叔,你放了我妈妈!

不是她的错,是我的错,

是我没有看好你……”


警察目瞪口呆,

臧健和泪流满面,

她说:那一刻我心里像有针扎一样!

她紧紧抱着两个女儿大哭:

是妈妈对不起你们!


年轻的警察心头一软,

眼眶湿润了,

冒着被责难失职的危险,

说:“臧姑娘,做你的生意吧。”


臧健和在湾仔码头现包现卖手工水饺


警察“法外开恩”放了她们,

并在之后的日子中时不时的“忽视”

这个破旧的小摊。


小小的码头就如整个江湖的缩影,

对于买卖人而言,

这里的竞争丝毫不亚于战场,

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女人便“手下留情”。

在湾仔码头这个小摊位上,

臧健和无疑是最勤快的那个,

她说,最快的时候,

自己能一个钟头包出1000个水饺!



尽管湾仔码头是底层人民

谋生的地方,

但对于自己包的饺子,

臧健和给自己定下三个原则

——高品质,讲卫生,听意见。


做过护士工作的她

将厨具每日以医用标准去清洗和消毒。

馅料她总是挑选最新鲜、

最入眼的蔬菜和肉,

面粉也要用最筋道的。

按照港人的口味

取相对油淡、盐轻而鲜香。


某天,她发现有顾客只吃了馅,

把皮全部留在碗里,

她赶紧追上去询问,

对方用地道的粤语回答:

“饺子皮厚得像棉被,怎么下得了口?”

问题一来,臧健和晚上睡不着了,

她赶紧爬起来做起了改造试验,

连续几个晚上不眠不休,

直到做成“湾仔码头”独特的

又薄又爽滑、筋道的饺子皮。


臧健和包出的水饺

形状像元宝,面皮透明又劲道,

这也让她的饺子有了显著特征,

明显区别于别家的饺子。



湾仔码头“臧姑娘”家的水饺好吃,

好口碑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

臧健和的水饺生意越来越好,

摊位前每天都排着大长队。

有些人甚至不惜奔赴千里

只为了一尝她的手工水饺。


一天,有个顾客说:

臧姑娘,你家的饺子应该取个名字,

不然将来你搬到别处了,

我怎么找到你呢?

这句话一下提醒了臧健和,

可是,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她思来想去,

自己是在湾仔码头起家的,

这里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中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天,臧健和在自己的水饺摊位前

摆出了一个简陋的牌子,

上面写着:

湾仔码头北京水饺!


在湾仔码头卖水饺卖出名的臧健和

没有想到的是,

她的命运将再次发生转折!



NO.3

拒做日本品牌

誓做国人的水饺


1983年的一天,

臧健和的朋友把“湾仔码头”手工水饺

带到了一个高端宴会上。

一位日本富豪的小女儿

平时吃饭非常挑食,

面对餐桌上世界各地美食,

小姑娘都没有兴趣,

唯独一口气吃了20多个“湾仔水饺”。


这位富商是当时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

大丸百货公司董事长,

他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第二天,他就请臧健和过来谈合作,

当日商们提出参观她的水饺工厂时,

臧健和懵了:  “我连个门面都没有,

哪来的工厂?”



日商的算盘打得很精明,

他们希望用一笔钱买断臧健和的水饺技术,

拿到日本生产线,

生产成日本品牌的水饺。

臧健和说:我宁可继续回去摆摊,

也决不能丢了“湾仔码头”的牌子。


日本人发现眼前这个女人“不好对付”,

最终,提出以“湾仔码头北京水饺”为品牌

进驻超市销售,

几番谈判,臧健和最终以12.5元一盒,

高于摊点上11.5元一碗的价格成交。


日本老板说:“你是第一个

也是最后一个敢把批发价

卖的比零售价还高的供应商。”

臧健和心里清楚,

自己的水饺走进超市,

必须有好的包装才有竞争力,

这项成本不能省!


臧健和有了第一家水饺工厂


之后,随着码头改建和顾客增多,

她的摊点变成了一间小木屋。

1985年,臧健和拿出自己辛苦打拼

攒下的200万港元,

建起了自己工厂和水饺专卖店,

并拥有了正式的工商牌照。


之后,合作的商场也越来越多,

八佰伴、华润、吉之岛、百佳等

大型卖场都陆续找上门,

湾仔码头水饺占领了香港大部分的

新鲜水饺市场和

30%以上的冷冻饺子市场。



湾仔码头”开始了新的冲刺。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

后又相继开办了三家水饺厂,

“湾仔码头北京水饺”很快成为

香港冷冻食品第一品牌。


  臧健和说:

我的生意突然像爆米花一样

炸开了花!

但我永远记得,

卖出第一碗饺子的时候,

灵魂深处的回响:

掏钱的人都是自己的恩人,

理应得到更好的尊重和爱惜。  

也因此,从第一天卖饺子到现在,

臧健和最最重视的

就是每一个水饺的质量!




1996年,湾仔码头水饺

在香港已家喻户晓,

以臧健和为原型的

电视连续剧《水饺皇后》的播出

更让她成了风云人物。


当时,香港面临回归,

她周围不少生意伙伴和朋友

都选择了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欧洲。



臧健和不仅不走,

她还斥巨资建造了一座1200平方米

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厂房;

为了纪念在湾仔码头的岁月,

她更是把专卖店开回了湾仔码头。


被问到为何如此坚定,

直爽的臧健和朗声笑道:

“吃饺子的人在中国,我不走!”



1997年随着香港回归,

湾仔码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与美国最大的冷冻食品生产商

品食乐公司合资,

到内地投资建厂!


生于山东的臧健和有着

浓重的家国情结。

回内地投资建厂,

面临着回报周期过长的风险,

但她的态度很坚决:

“一定要到内地投资,到家乡投资,

要为家乡做事。

我当时选择合作伙伴的必要条件之一,

也是一定要到内地投资。”


在山东大学设立臧健和教育基金


对祖国和家乡充满感恩之情的她,

立志要做出质量最好的水饺——

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质检系统、

开发营养健康的最新产品;

在内地设工厂时,

臧健和还优先雇佣当地下岗职工,

为他们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岗位……



据新华社报道,

2017年,湾仔码头

共有15家大型生产基地

销售点遍布全国逾200个城市,

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


今天,中国几乎每一个地方

每一个超市的冷柜里,

都能看到“湾仔码头”水饺。

这盘水饺,也有如妈妈的味道,

成了很多人心中共同的味觉记忆。


NO.4

让全世界的人

都吃上中国的水饺


从天涯沦落人到水饺皇后,

再到杰出的女企业家,

有人说臧健和很有运气,

当年,没做任何广告,

却有无数人帮她免费宣传;

她没有自己的销售,

却把饺子卖到了世界各地……


她走的每一步都像是误打误撞,

似乎冥冥之中有贵人帮忙。

其实,臧健和真正的贵人正是她自己,

几十年来,她牢牢坚守着自己

卖第一碗水饺时定下三个原则:

高品质;

讲卫生;

听意见!



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时,

新华社记者在臧健和的家中采访了她。

由于常年疲累,

加上年轻时就患上糖尿病,

70刚出头的她,不仅需要坐轮椅,

眼睛视力下降很多,

肾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


谈到自己的身体,

她像说别人的故事一样轻松。

“我还是会在家捣鼓饺子啊,

我喜欢研究怎么擀皮子最劲道、

蔬菜与肉的比例怎样

最营养最健康……” 


 


从1977年到现在,

40年如一日,

臧健和一直用心钻研

如何做出最好吃的水饺。

在她看来,水饺总令人想起

团圆、温暖、笑脸。 



 “小时候,跟着妈妈包饺子

给一家人吃;

长大了,包饺子给女儿、给朋友;

后来,我包给13亿同胞吃,

想到大家吃到我们的水饺心里暖暖的,

很有成就感。”  


她说:别小看这小小的水饺,

里面可蕴藏着中国人的大智慧,

无论用粟米和虾仁、

还是西洋菜和鱼肉……

不管你用什么馅料搭配,

都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水饺就像中国文化,包容性极强。



对于臧健和来说,

她的梦想很简单,也很大:

让全世界的人都吃上中国的水饺。

因为她始终相信,总有一天,

中国的饺子一定

能和汉堡包、披萨一样

成为全世界的美食!



可这个年还没有过完,

饺子也还没有吃够,

“水饺皇后”带着她一贯的微笑

离开了……


臧健和传奇的一辈子,

犹如她包了一辈子的水饺,

包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也在滚水的翻腾中获得了新生!

她的一生,

是在逆境中敢于绝地反击的一生,

更是自强不息,

奋斗不息的一生!



当我们再一次吃美味的水饺的时候,

别忘了这位曾靠包水饺

摆摊求生的“妈妈”……


“臧妈妈”,一路走好!


参考文献:新华社,一碗水饺20年的温度——访“湾仔码头”品牌创始人臧健和; cctv10频道《人物》节目;财经生活频道《创业资本圈》节目。


—THE END—


给北洋君点个

放到朋友圈

就是最好的鼓励!


北洋之家向改革开放致敬系列:

1.中国歌坛40年往事:我们追过的流行金曲,都是岁月偷走的时光!

2.100位改革先锋中唯一的音乐家:他短暂的人生就是一首传世歌曲!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