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昨天,张伯礼哭了……

北洋君 北洋之家 2021-04-03
北洋之家©有温度更有态度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 
文/北洋君



昨天,12月5日晚上,
在央视《故事里的中国》舞台上,
张伯礼院士哭了……

当他说起医院的一对年轻夫妇
把年幼的孩子交给老人,
一同参加了援鄂医疗队时,
突然哽咽,
眼泪顺着眼角滑落。


平时很少掉泪的张伯礼,
在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份里,
不止一次在镜头前落泪……

3月22日,《面对面》节目,
当记者董倩问到
刚来武汉是什么情形时,
一下子触到了他的泪点……


5月22日,全国两会,
当张伯礼回忆起在武汉战“疫”的日子,
不禁几度潸然泪下。


张伯礼的学生黄明说,
老师从不为自己流眼泪,
他的眼泪都是为别人而流。


在《故事里的中国》的舞台上,
黄明还首次公开了一张
他在老师手术期间“偷拍”的
连张伯礼也是第一次见到的照片。


那是张伯礼做完胆囊手术的第三天,
当天有一个关于疫情的重要会议,
他坚持要参加。

为了不让大家为他担心,
他把夹克拉链拉到最上面
严严实实地“藏住”了病号服。

眼前的这一幕,
让黄明心疼不已,
他知道老师是劝不住的,
就用手机偷偷拍下了这一幕。


这张照片,
让现场的所有观众忍不住哭了,
可张伯礼却笑着说:
我是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得了这个病以后,

我才知道自己真是老了,

割胆留决断,胆没了,

胆量得留下来!



72岁、不顾生死,
在武汉苦战82天,
体重轻了15斤,
摘掉了1个胆,
然而,这还远不是
“人民英雄”张伯礼感动我们的全部……


NO.1
17年前
我们就欠他一个谢谢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
当时病毒传染性强、
患者病死率高、病原体不清楚……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
张伯礼带着他的团队
主动向上级请缨。

他坚信中医的作用:
五千多年里,
中国人扛过来多少次瘟疫,
全凭的是中医药。


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中医病区,
并任命张伯礼为总指挥。
自此,在“非典红区”中
冲进了一支中医队伍。

中医药对非典的介入,
在控制病情恶化、改善症状、
稳定血氧饱和度、激素停减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得到了
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赞扬。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
宁负自己,不负人民。”
非典之后,
在接受采访时张伯礼说了这样一句
至今让人感动不已的话。

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
扛起中医大旗、
在非典中一战成名的张伯礼
其实是西医出身。

上世纪60年代末,
张伯礼在渤海边的一个渔村工作。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
一个年轻小伙子肠梗阻疼得要命,
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差,
要送到40里地外才能手术,
如果救治不及时,
很有可能危及生命。


情急之下,
队里一位老中医抓了几味中药,
病人喝了药才一个多小时,
症状就大大缓解。

这件事,给张伯礼的触动极大。
他第一次认识到传统中医竟这么神奇,
简单的几味药,
就能救回一条人命!


从那时起,
他就开始向那位老中医借书,
开始自学,
结果越学越爱不释手。

在系统地学习了两年半中医之后,
张伯礼终于等来机会,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考,
他以优异的成绩
考取了天津中医学院


有西医、中医两门医学基础的张伯礼
愈发认识到:
中医虽古老但并不落后,
要想法设法把老祖宗的智慧
跟现代医学结合起来。

带着“让中医发扬光大,
让中医药走出国门”的信念,
张伯礼在中医现代化的路上,
一走就是50多年。


2014年,因为在推动中药产业技术升级,
培育中药大品种群方面
所做的杰出贡献,
他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奋斗大半生、年过七旬,
在外人眼中早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张伯礼,
在2020年1月26日深夜
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
早晨到北京机场集合,
前往武汉!


NO.2
国有危难时
医生即战士

大年初三的一早,
张伯礼简单收拾下行李,
匆匆登上了飞往武汉的航班……


他再次立下出征非典时的誓言: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
宁负自己,不负人民!

来到武汉后,他发现
这里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严重
面对一种未知的新型病毒,
如何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需要大智慧。

这一次,张伯礼坚信,
中医药治病救人几千年了,
非典时就起了大作用,
这次也一定可以继续发挥“神威”。


张伯礼建议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
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与刘清泉一起
申请创建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的
江夏方舱医院。

在争分夺秒建设方舱医院的日子里,
这位72岁的老人,
每天忙到只睡三四个小时。
他白天指导会诊,
晚上开会、研究治疗方案,
从具体病例要开的方子,
到窗帘、热水器等等,
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


当时武汉特别湿冷,
没有暖气,还下着雪,
因为生活不规律,
张伯礼的胆囊炎犯了。

可是方舱医院开舱在即,
他拒绝医生给出的住院治疗建议。
抗疫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我实在没办法待在医院里。

于是,他经常是上午输完液,
下午就继续开会,
一直忙碌到深夜。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2月14日,
这一天,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正式开舱,
张伯礼因为开会错过了午饭,
自己泡了一碗方便面吃。

那个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
他当时正咬着牙
默默忍受着身体的病痛。

他的学生们心疼他,
都劝他:“那些具体的事,
就让我们干吧!”

可张伯礼从来不听劝,他说: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不到病房、不接触病人,
如何能了解发病规律,
如何谈得上与病毒战斗?

他穿上笨重的防护服,
在自己身上写上
“老张加油”
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
走进隔离区查房,
为每一位患者拿脉、
查看舌苔,了解病情。

张伯礼(左)多次进入“红区”望闻问切。

张伯礼在病房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每次从病房出来,
72岁的他都要坐在椅子上,
缓好久才能继续开始工作。

江夏方舱医院开仓第三天,
张伯礼病倒在了抗疫第一线,
2月18日,
他被推上手术台……


手术后一两天,
张伯礼就开始在病房里工作了。
左胳膊上还扎着静脉针的他,
在病床上加了个小桌子,
就开始修改方案、参加远程会诊,
指导江夏方舱医院的工作……

术后一个星期,
伤口刚刚长住,
张伯礼就出现在了方舱医院里。

张伯礼(中)和儿子张磊(左)、侄子张硕(右)相聚在江夏方舱医院


从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
江夏中医方舱医院收治病人564人,
实现了“三个零”:
病人零转重、零复阳;
医护人员零感染。

  3月19日,72岁的张伯礼在武汉
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
就是在这一天,
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
现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归零。
张伯礼激动地说:
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青年医护人员
都劝他一把年纪不要这么拼了,
他却和大家开玩笑说:
“肝胆相照,我把胆留给武汉了!”
张伯礼这句逗趣话,
却让在场的很多人背过身擦起了眼泪。

4月16日,
在武汉奋战了82天,
瘦了15斤,
留下一颗胆的张伯礼,
终于从武汉启程回到天津!

 
2020年9月8日上午10点,
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为张伯礼颁授
“人民英雄”荣誉称号奖章。

在接受奖章的第二天,
张伯礼一大早又准时地
坐在诊室里。

他不喜欢别人叫他“人民英雄”,
因为在他心里,
他除了是一位看病救人的医生,
更是一名立德树人的校长、
一位传道受业的老师!


NO.3
张伯礼的眼泪为他们而流……

2006年,张伯礼担任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从此,张伯礼院士
成了学生们口的“伯礼大大”。


当大学校长的日子里,
他把年轻人当做自己的孩子,
跟学生一起在餐厅吃饭,
一起在学校门口的煎饼摊儿排队;
冬季学校资助贫困生防寒棉衣,
他都要反复叮嘱后勤人员:
棉衣不要统一样式,
不要统一颜色,
要让孩子们体体面面地穿在身上。”

他在学校创办“勇博励志班”,
设立“勇博奖学金”,
把自己的一笔笔科研奖金拿出来
作为奖学金、助学金。

当了40多年老师的张伯礼
一说起这次抗“疫”队伍中的
80后、90后、00后,
突然变得有些激动: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有近一半医护人员是90后00后。

我们的年轻人里,
没有一个掉链子的,
没有一个喊苦的,
没有一个退缩的。”


张伯礼不是一个轻易流泪的人,

然而,眼看着这一群孩子,

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像前辈一样,

义无反顾冲上前线和死神抢人时,

作为师者的张伯礼,

怎能不动容、

怎能不骄傲、

怎能不心疼……



节目中,让张伯礼突然哽咽落泪的
是一对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的一对夫妻。

疫情发生后,
两个人竟然没商量
就都在自己的科室报了名。

医院说你们俩还有孩子,
怎么能两人都报?
他们商量了下做出决定:
把孩子交给老人,
我们两个人,都去!


这场战“疫”刚开始时,

我们认识了刘丽的面孔。


接到部队的电话时,
她已经在机场过了安检,
正要走进登机口回家过年看望父母,
然而在国家和小家面前,
她义无反顾选择逆行!

1996年出生在汶川的佘沙
是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里
年龄最小的队员。


武汉发生疫情之后,
24岁的佘沙第一时间报名,
她说,12年前我是受援者,
12年后,我带着自己所学的知识走上前线,
这是一段战“疫”的时光,
更是一趟感恩之行!

还有27岁的杜富佳
她是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
疫情发生后,
身为护士的她第一时间
向所在医院发出申请!


“哥哥那句‘你退后,让我来’

一直鼓舞着我,

我是一名护士,

就应该上前线,

就是要成为一名战士!


25岁的于景海和24岁的周玲亿是
上海仁济医院的护士。



相恋5年的他们取消了在上海的婚礼,
他们把医院当礼堂,
把队服当做婚纱礼服,
在他们一起战斗的雷神山
举办了“战地”婚礼……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张伯礼曾经说过:

到了我这个年龄,

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出一大批年轻人才,

让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今天,青年一代
正在成为共和国的脊梁,
托起未来的中国!


他们是大国重器背后的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孔
他们是灾难发生时逆行冲入火场中的战士
他们是让孩子看到远方的乡村教师

他们是向山逆行,向下扎根的

扶贫干部


他们更是

“想到未来自己也能白衣执甲,

就浑身是胆”的青年学子!


张伯礼院士说过,

我们国家有中医、西医两种医学

为老百姓保健,

是我们国家的幸事,

是老百姓的福事。


今天,我们也想说,

民族有难之时,

我们国家既有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

这样的国之脊梁挺身而出,

更有一代代中青年人

奋不顾身、无畏向前!



正如网友留言:

我们年轻一辈要加油!


今天,中国的青年们

正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终将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赓续奋斗中

变为现实!


—THE END—


给北洋君点个“在看”放到朋友圈
就是最好的鼓励!
  北洋君近期好文:
  1. 刚刚,中国宣布重大科技成果!是时候说说这位"科学传奇"了

  2. 关晓彤扮演"人民楷模"演技逆袭,背后的真实故事催人泪下……

  3. 昨天朋友圈刷屏的校长,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