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韵 散文】刘立云 | 记忆中的老屋
记忆中的老屋
文|刘立云
我的童年,曾以我家那高大、宽敞、气派,青一色的蓝砖“台屋”,在小朋友们面前足以自豪过。它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老屋是三间青色砖房,比平常人家的房子要高出一米多,高大的青砖门楼坐北向南,连接着西厢房,一对栩栩如生的凤凰,雕刻在门楼前脸上,本来就气派的门楼,显得更加神气,周围院墙一围,构成一个安全、温馨的庭院。
因为老屋很高,庭院显得很深。进入老屋,需要登上五个台阶方能进屋。台阶最上一层,有一个宽敞的平台,两侧是青砖砌成的台子,高出平台近一米。站在平台上,向墙外眺望,墙南的一切都能看清。小时候,经常看到大哥站在平台上向墙外张望,因为我家门前是一条不是很宽的半截胡同,胡同左侧前是一片榆园,此地是孩子们经常玩耍的地方。春天里,可在这玩踢毽子、跳房子、丢沙包、做各种游戏;夏天里,这里又是乘凉,捉迷藏,捕蝉的好去处。一年四季,常常在家听到外边传来的欢笑声。每当大哥站在平台上向外眺望时,我就会搬个凳子,放在大哥身旁,站在凳子上,踮起脚尖向外望,大哥总会把我抱起来,举得老高,还不时地问:看到没有?等我说看到了,不看了,他才把我放下来。再大点,只要父母哥姐不在家,我就把小朋友玩耍的地点,转移到我家来,在我家天井里,跳房子、丢沙包,甚至捉迷藏,玩得很是开心。
每次捉迷藏,老屋里凡是能藏人的地方,都藏过。有的藏在饭橱底下,有的藏在老屋门后,有的藏在大缸里……我索性蜷缩在老屋西山的假龛里,屏住呼吸,让他们一阵好找,自己暗自得意。
冬天里,各家活少,每到晚上,只要父亲在家,家里来玩的人特别多,凳子上,炕沿上,总是坐得满满的。每到此时,我就习惯性地爬到炕头上,听他们闲聊。父亲高兴时,总会有人提议让他讲“古”(故事),父亲总是先矜持一会儿,我就会缠着父亲叫他快讲,父亲清清嗓子,还不开始,我再拽一下他的胳膊,他才开始讲起来。什么《画皮》呀,《三打白骨精》呀,打日本鬼子的故事呀,最后再讲上一个“王大胆”,吓得他们都不敢回家。此时,我很庆幸在自己家里。等人们散净,我也会很怕,瞅瞅屋梁,看看屋角,然后紧闭双眼,躺在炕上再也不敢睁眼。想起那眼珠子耷拉到腮边的鬼脸,吓得我“呼”一下用被子蒙住头,再也不敢动。尽管这样,还是很期盼听“鬼”故事。
父亲的“古”很多,永远讲不完。等我上了初中,才知道那些故事除了父亲的经历外,多数都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中的片段。现在每次读起来记忆更加深刻。
记得一次饭后,我看到老屋门两侧的青砖棱角上,有一道道深深的划痕,就问:这些砖是怎么回事?父亲没有回答,等哥哥姐姐都在家时,他给我们讲起了老屋的故事。
看看老屋墙根,那一块块碱损的砖块,就知道它是历尽了沧桑,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据父亲讲,这屋已有一百多年的屋龄,是村里一个老石匠盖的,他是做生意的,发了财,并排盖了九间北屋,分成三个院落,都是一色的青砖屋,这屋高大气派,五行底台,所以被当时称之谓“台屋”。这石匠没有后人,后来他走了,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有人说他去世了,还有人说他出国,众说纷纭。再后来,这九间屋就有三家住着,其中西边那家就是我家。中间那家自我记事,此处就是一片空地,贴着东户屋山有一间很矮的小屋,据父亲讲,那三间“台屋”是被现在的主人扒掉了。父亲说,那家贪吃,不会过日子,就把三间“台屋”扒掉卖了。
父亲指着老屋砖角那些深深地沟痕说,我家老屋曾当过学校,那些一道道深深的沟沟,就是当年小学生课后磨石笔时,留下的印迹。我疾步过去,摸摸那些深深的沟痕,思绪万千。没想到老屋的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我望着老屋,郎朗的读书声仿佛从老屋里传出,脑海里浮现出先生那传道、授业、解惑的慈祥面孔和孩子们那一张张稚嫩可爱的笑脸。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渐渐成熟,长大,飞奔到了祖国的各行各业。我突然对老石匠与老屋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我环视着老屋,触摸着饱经风霜的老屋留下的划痕,伫立着,沉思着。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屋渐渐老去,在我还上小学时,由于村内规划,老屋拆迁,在村前重建新房。记得扒屋时,扒的那青一色砖,一层层罗列着,高高的,像一座座小山。有人说,这些砖,再建五间房也没问题。还有人说,这老屋这么高大,只能有钱人才能建得起,建老屋的主人说不定在屋地下埋藏着很多银元呢。所以在扒屋时,人们的眼睛紧盯着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当扒到地平面时,人们顺着屋地基挖得很深,眼睛都盯得生疼,也没发现什么宝贝。
他们还讲:这么多年的宝贝在地下,也是会游走的,于是又开始围屋四处挖掘……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屋虽已逝去,但留下的故事仍记忆犹新。回想起来,心中虽有惋惜,但童年那快乐的涟漪,仍在心中荡漾不已,至今不曾散去。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刘立云,笔名娴雅,山东寿光市人,中学语文教师,中共党员,曲师大汉语言文学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寿光市作协会员,寿光市影视协会文学副主席,潍坊齐鲁弥水文化学会常务理事。
作品散见《中国散文家》《中国作家会刊》《中国劳动保障报》《星星文学》《西风》《齐鲁文学》《东方散文》《弥水》《潍坊好人》《潍坊日报》《潍坊大众》《寿光文学》《寿光日报》等各大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弥水流韵》,诗集《在路上》,小说集《越过那条河》。
战略合伙
顾问:东方散文杂志总编 憨仲
海河文学杂志社主编 张莉莉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主编 郭洪涛
主编 : 路曼曼 (wxzh689)
编委: 小说 宋永照
散文 白冰
诗歌 国哥
合作纸媒:东方散文 海河文学杂志社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
投稿邮箱:2108332259@qq.com
点击“蓝色”关注
东方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