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龙飞 |苕藤根根萦心间

何龙飞 东方文韵 2020-09-17

苕藤根根萦心间

何龙飞


红苕是故乡主要的杂粮兼菜品之一,倍受父母推崇,尤其是一根根红苕藤更受青睐,也成为萦绕我们心间、亘古不变的乡愁。

早在春天,父母会整理出苗床地,殡上红苕种,盖上薄膜,用泥或石头压好,就开始憧憬红苕的发芽,乃至长成一根根红苕秧、红苕藤。心诚则灵。红苕苗长出来了,嫩嫩的、绿油油的,煞是引人注目。再吮吸着甘露及养分,长成红苕秧。最后,将红苕秧移栽到地里,就又有了新的期盼。天道酬勤,风调雨顺。红苕秧茁壮成长,长成了红苕藤,一根根错落有致地摆在地里,长出绿意盎然与无尽的魅力,从而亮堂了父母的双眸,激发了父母劳作的热情。


红苕藤上的嫩叶格外诱人,自然而然地成为父母采摘的尤物。于是,一根根、一把把红苕尖脱颖而出,被父母拿回家,加水,淘洗,放在筲箕里待用。再把锅里的水烧涨,倒红苕尖进水里汆,恰到好处后,用筷子夹进筲箕冷却。待把酱油、辣椒、姜、花椒等作料调好后,撒在盘子里的红苕尖上,和转,有盐有味的凉拌红苕尖就大功告成,犒劳我们一家人的肠胃,怎一个爽字了得!要是差菜,父母则到地里摘回红苕尖淘净后,烧起柴火,加入糊辣壳、花椒等,予以爆炒红苕尖。因为火候掌握得好,母亲炒出来的红苕尖总是香气袭人,刺激着我们的食欲。“不能仅吃红苕尖,要下起饭吃!”每每此时,父母都会这样告诫我们。我们懂事、听话,照办不误,吃得香、饱,安逸极了,而且嚷着下顿还要吃红苕尖。父母理解我们的心思,着实让红苕尖为我们填饱了肚子,愉悦了身心。要是接连吃一定会腻,那就吃些洋芋、玉米或高粱,岔一岔,再吃红苕尖,就有了久别重逢的美妙感。日子一长,我们便对红苕尖倍加喜爱,对红苕藤更为赞赏,对父母更加感激,读书的动力与干劲随之增强,取得了一次次好成绩,慰藉了父母的心灵。

经历了夏天的炙烤,红苕藤越来越老练、成熟,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我们放学后,依然能吃到母亲炒或凉拌的红苕尖,只是没先前脆嫩了,口感度降低。但这是母亲辛劳的结晶,我们照样吃得津津有味,以博得母亲的欢心。有客人来,红苕尖也被端上桌,赢得口碑,令母亲乐开怀。


除此之外,长长、茂盛的红苕藤还成了猪们的好吃食。父亲负责割、宰红苕藤,母亲负责煮红苕藤,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为猪们烹煮出美味而清香的猪食。瞧,猪们的哞叫声,甩圆了的尾巴根,吃红苕藤的咂咂声,以及父母的吆喝声,一起交织,织成灵动而感人的风景。见父母侍弄红苕藤都是起早摸黑,忙碌不已,我们过意不去,做好功课之余,就背着背篼,拿着镰刀,到地里割红苕藤,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分忧。“小大人啰!”瞅瞅我们的懂事样,父母翘起拇指,鼓励我们发奋努力读书,争取出人头地。那时那刻,除了点头外,我们还能说什么好呢!

时光荏苒,到了秋天挖红苕的时节。一个个红苕被挖起、背回家,一根根红苕藤也被父母割断,捆成把,放在地里。猪们要吃新鲜的红苕藤不必多言,那么多的红苕藤怎样处理为宜呢?冬季即将到来,猪们的吃食怎样保障?父母决定让红苕藤上树,风干成干红苕藤,解决棘手问题。说干就干。先将地里割的一把把红苕藤背至地坝边,放置一堆或几堆。再由父亲扛来梯子,靠在树干上,母亲递红苕藤给父亲,一把把、一圈圈地缠绕在树干上。末了,顶部用塑胶遮盖,以免红苕藤被雨水淋湿。至此,父母才叹口气,心底倍感踏实。一番劳作后,一树树红苕藤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成为别样的景致。特别是红苕藤散发出的清香随风飘散,更是潇洒了我们的嗅觉,陶醉了我们的灵魂。最有趣的是,我们会把父母背回来的红苕藤上的叶子带柄摘下来,去掉叶片,只留柄。按照起层、间岔、再起层循环的方式,把苕叶柄打理成耳环,挂在耳朵上,过一把“小姐瘾”,很是好玩,常令我们喜笑颜开。

秋风扫落叶,也催促着红苕藤由墨绿变黄、干枯,一树树干红苕藤也就名副其实。我们与干红苕藤朝夕相伴,除看看、摸摸外,还会围绕干红苕藤转圈、追逐、嬉戏,极尽快乐之能事。刹那间,欢笑声此起彼伏,只任父母叮嘱“注意安全”,只任红苕藤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分享我们的快乐。然后,干红苕藤被父母搭梯取下来,宰成短节,下锅煮熟,一饱猪们口福,进而保证了猪们的冬粮。干红苕藤喂完,其滋养猪们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当猪们出栏时,父母的满足样不言而喻,对干红苕藤的好感与日俱增。


后来,红苕藤可以宰完后生喂猪们了,父母便没再煮红苕藤了,实在担心红苕藤会烂,就把所有红苕藤宰后装进塑胶口袋里,系紧,捂熟成猪食喂之,省事多了,效果也好了。

就这样,父母年复一年地栽种、管理、吃、宰、捂、喂红苕藤,获得了饱腹、美味、人壮、猪肥、虽苦犹乐等回报,让一根根红苕藤演绎成朴素的风景,映入我们的眼帘,走进我们的肚腹,萦绕我们的心间,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实现夙愿。冲着这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礼赞、感恩、铭记红苕藤呢?今秋又该割、捆、晾、捂、喂红苕藤了,我们尽管没回老家去看、帮父母,但会在心底为红苕藤及父母虔诚地祈祷和祝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何龙飞,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涪陵区作家协会秘书长、涪陵区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涪陵区第四届科技拔尖人才,著有散文集《松荫荷韵》、《种瓜种豆种文字》,获得首届国际东方散文奖、重庆新闻奖。

战略合作伙伴

顾问:东方散文杂志总编  憨仲

          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

          社长、著名诗人 王芳闻

    海河文学杂志社主编 张莉莉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主编 郭洪涛

总编 : 路曼曼 (wxzh689)

编委: 宋永照   白 冰   国 哥   义小焕  

          陈庆连  毕玉芝 禹艳芬

合作纸媒:东方散文 海河文学杂志社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

投稿邮箱:2108332259@qq.com

永远,只不过


是巨大永恒里的


一秒钟而已 。


              苹果手机打赏专属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  转账作者

经广大读者的要求,平台特设苹果手机赞赏二维码。因平台不显示苹果手机赞赏人的图像,请赞赏的朋友后台留言,以便我们把您告知作者。


往期经典回顾

冯金林|  获奖&感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