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何新
母亲住养老院后,我也成了养老院的常客。院长、员工都以“老师”的规格称呼我,给予了崇高而神圣的待遇。每次到这个地方来,是因探望耄耋之年生活又不能自理的母亲,而我更多的目光是投向那起早探晚默默无闻的护理人员,因为,在养老院里,能够与母亲朝夕相处的是她们,而不是我,这也是我在负疚母亲的过程中,一直不能释怀要用最美的文字,歌唱这鲜花盛开的地方。
3年前,母亲进入这家养老院的时候,是开业的当天。一家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刚刚落成,母亲不是礼物,作为第一个入住养老院的老人,院董事会杨总亲自驾车,与养老院院长一道来到母亲住地,迎接她入住新成立的护养院,这无疑对一家刚开张的企业,注入了一剂新鲜的活力。当时入住的人少,每天四五个护工轮流围着母亲转悠,鞍前马后,众星捧月,母亲享受着“公主”般的殊荣。
回味人生,我在家里排行老大。民间说:“出头鸽子先遭难。”我很想有个哥哥或者姐姐,能够在他们(她们)的羽翼下,无忧无虑的成长。现实不以想象改变人生的格局。当我们已经步入老年的时候,仍然担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任,这个现实毫无怀疑地摆在上世纪50、60后一代人的面前,谁也不能逃脱人口迅速老年化带来的恐慌。
把年迈且中风偏瘫的母亲送到养老院,我感到十分的无赖,自责与矛盾交织在一起,良心受到无数谴责。因为在三亲六戚传统世俗的眼光里,我好像办了一件大逆不道的蠢事。尊老爱幼,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难道尽孝,就一定“芦衣顺母”“卖身葬父”?
这几年,我带着内疚的心情,感觉既对不住生我养我的母亲,又对不起亲朋好友的关怀,像一条夹着尾巴的狗,逡巡在乜斜的目光里。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我们尽量满足母亲的需求,在生活的城市里,寻觅一家环境优美服务质量上乘的养老机构,以弥补母亲未能居家养老的过失。幸运的第一年,母亲平平安安地在这家养老院度过,我兴高采烈地给养老院送上一面锦旗,上面书写着“替天下儿女尽孝,为千万家庭分忧”十四个烫金大字。
现在还有两个月,母亲就在这里3年了,她成为护养院的“元老”级人物,上至老总、院长,下到医生、护工,对她关爱有加。与母亲朝夕相处的是护工赵姐,她在这里也生活了3年。赵姐是我最早认识的护工之一,我这样称呼她,也是养老院的约定俗成。赵姐实际年龄没我大,大家都这样称呼,习惯成自然,至今我也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但我觉得这种称呼更加亲切,充满人情味。
赵姐来自奉节乡下,一年到头很少回家。赵姐说,她回去一趟不容易,到了奉节县城还有100多里山路,路上恼火的是晕车。有次见她回家,大病一场,她说,不回去了,费钱又误工。赵姐是个朴实的女人,长年累月的乡下生活,成就了她勤劳善良的处事原则。她天天工作服整整齐齐,放了耙子就是扫帚,是一个闲不住的女人。赵姐工作很重,照顾6个失能半失能老人,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也60多岁,且有的老人长期卧床。她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经佑一个一个老人穿衣、解手、盥洗、早餐,等干完这些工作,已是日上三竿。老人吃饭要分两批,先是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然后给能够自理的老人端饭,等老人都用完餐后,收拾妥当,护理人员才开始吃饭。每次去养老院,没见赵姐闲着,她有一双套不住的手,将老人的寝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尽管有的老人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整个房间,从来闻不到一点异味。据我所知,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心甘情愿住在养老院,他们有时像小孩一样“嚷着”回家,动不动也发脾气,不穿衣、摔碗、骂人的事时有发生。赵姐总是乐呵呵的,她说不跟老的一样,我就是他们的后人!今年,养老院更新体制,要调整赵姐的工作,我们几个家属都不愿意,集体“上访”院领导,领导无奈,只好维持现状,谁叫赵姐是“金牌服务员”呢?
向医生是护养院的妇科医生,家住五桥,每天来回一趟,路上就要耽搁两三个小时。上个月母亲患阴道炎,小便有血,母亲吓得不得了,她哭着说:“这下要去见阎王爷了!”我将母亲送到妇产科,向医生检查后,安慰母亲:“冉婆婆,这个不要紧,妇女常见病!”接着说:“我给您输点液,再上点药,几天就恢复!”母亲破涕为笑,果不然三天后恢复正常。母亲喜欢到妇产科打望,她自己滑动轮椅,顺着护养院走道,轮椅停留在妇产科门口,看向医生在上班不。只要有空,向医生都会来母亲住的房间,嘘寒问暖,陪母亲聊一会家常。偶尔,她还搀扶母亲在过道里走两转。在母亲的心目中,向医生好比自己的女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向医生成为母亲在养老院中的支撑……
护养院的工作人员,以女性为主。财务室何林彦是个可以直呼其名的姑娘。她与我同姓,年三十左右,尊称我伯伯。整个护养院30多名工作人员,我能一口气叫出名字的,恐怕只此一人,其他人都姓氏加职务,护理员都以某某姐称呼,这大概是一种定式。因为同姓,自然有了一种亲近感。我与林彦加了微信,在朋友圈里面相互点赞发布的信息。林彦喜欢我写的文章,常常推荐给她的朋友。财务室设在护养院的大门口,这也是母亲常常光顾的地方。母亲坐在门口,门前是一条通衢,车水马龙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只要有空,林彦就陪坐在母亲身边,拉着母亲的手,传递着温馨的情义,让母亲享受美好的时光……
这个周末是母亲87岁生日。家居主城的弟妹专程回万给母亲祝寿。我们让母亲坐上一架轮椅,就近安排了一桌饭局。餐厅得知母亲生日,特别赠送了一份长寿面,并搬来音响。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响起,孙儿媳妇点燃蜡烛,将一顶生日皇冠戴在母亲头上,母亲激动得泪流满面,两个曾孙女一左一右,紧紧地依偎在曾祖母的怀抱里,一束鲜艳夺目的康乃馨,在众人的簇拥下,镜头留下开心的一页……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何新,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重庆市作协会员。19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各级报刊,著有散文集《时间的痕迹》、《让生活成为风景》等。
不当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
○
无畏的太阳
○
心情|阅读|鸡汤|电影|牢骚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合作伙伴
顾问:东方散文杂志总编 憨仲
西南作家杂志社主编 曾令琪
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
社长、著名诗人 王芳闻
海河文学杂志社主编 张莉莉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主编 郭洪涛
总编 : 路曼曼 (wxzh689)
编委: 宋永照 白 冰 国 哥 梁小玲
陈庆连 毕玉芝 张博 李婷 郭英
合作纸媒:东方散文 海河文学杂志社 香港两岸经贸杂志社 西南作家杂志
投稿邮箱:2108332259@qq.com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