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空中最亮的星

Tang 一日一月一年一生 2023-01-18
2020年4月19日
一日一月一年一生
第 7 条推送


【原创推文 人生尔尔 爱己·爱人 足矣】



遇见苏轼,邂逅苏东坡。


《山海经》里说,人在地上是人,到了天上就是一颗星星。地上一个人出生,天上就少一颗星星,地上一个人去世,天上就多一颗星星。1986年的那个傍晚,听说哈雷慧星将和地球擦肩而过,我站在邻居家的天台上,望着天空陷入遐想,想象自己死后会是怎样的一颗星星。


前几天,看到一个关于死亡的观点,说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肉体消亡之后,世界上再没有人记得他了。于是我又开始思考生命和时间,人生的意义和人生应有的态度。从可以自主自由地选择书籍起,名人传记就是我的首选,毛泽东、曾国藩、王阳明、胡雪岩、拿破仑、华盛顿、甘地、居里夫人、贝多芬、蒋介石、诸葛亮、顾准、史蒂夫·乔布斯,伊隆·马斯克、霍金……一部传记就是一个人的一生,通过阅读,了解他是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放在时间的长河里,后入如何考量和评价他的一生。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我不断的将自己代入,像陶瓷拉胚一样,慢慢地在学习中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变化,自己的理想和“三观”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从当科学家宇航员到打倒美日帝国主义统一全世界;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到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五彩缤纷的理想泡沫,一次次被现实的小棍儿戳破。跨过不惑之年后,更加发现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多,即使只是简单地“做自己”也是件很难的事儿。


这时候我“遇到”了苏轼、李渔和蔡澜(美食家),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观点、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我突然发现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功成名就、人生赢家,更多的是世态炎凉、人生况味。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平凡的人,活在平凡的世界中,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把平凡的人生过得快乐有趣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态度。在种种有趣的人生态度中,我首推“苏轼态度”,苏轼是我心目中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之一。(说实话,如果不是替苏轼同志谦虚,我很想把这个“之一”去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在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诗、词、文、书法、绘画,样样皆是大师。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苏轼也不是一天就练成的,他也是经历了一生的勤奋学习、坎坷漂泊和心路历程之后,才“活成”了我们眼中的他。


年少时,总以为苏轼、苏东坡是同一个人,后来才发现,前半生他是苏轼;后半生他是苏东坡。前半生是他为人处事的哲学和态度,学习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为官心系百姓,处事超脱欣然。后半生是他对待生命的哲学和态度,“清欢”至味不抱怨;率真洒脱不世故,触类旁通“玩”艺术。

《三字经》里有一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也就是苏轼的老爸。他留给苏轼、苏辙两个儿子的财富是发愤读书的习惯和满屋藏书。1057年,20岁的苏轼携弟弟苏辙进京赶考。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读完苏轼的考卷,赞叹不已。但他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卷子,为了避嫌,便将本应第一名的试卷定为了第二名。哪知解封一看,考生竟是苏轼。欧阳修又找来了苏轼之前的文章,更是惊赞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人头地”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从此,苏轼的才气开始逐渐名扬天下。


很多人以为苏轼的成功全靠天赋,却不知其成功更多源于后天的勤奋。有一天,苏轼的朋友去看他。朋友等了很久苏轼才出来。苏轼抱歉说:“我刚才在做每天的功课,没发觉你来了。”朋友问:“每天做什么功课?”苏轼回答:“抄《汉书》。”朋友惊问:“您还用得着抄书吗?”苏轼回答:“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开始每一段抄三个字,后来每一段抄两个字,现在每一段只抄一个字。”朋友拿过抄书给他,一点也看不明白。苏轼说:“请您说一个字。”朋友就随便挑了一个字,苏轼立马背出数百字,无一差错。朋友不禁感慨:“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勤奋呢?”


在杭州担任通判期间,苏轼发现杭州遍布盐碱地,百姓饮水都是困难。于是亲自带领众人在西湖边实地勘察,重新疏通“钱塘六井”,修建苏堤,杭州百姓无不为苏通判叫好。苏轼也写下了那首千古传诵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哪曾想天降横祸,1079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做官仅两个月,因为著名的“乌台诗案”,从朝廷命官一举跌落到御史台大牢,受尽了侮辱和严刑拷问。案发以后,弟弟苏辙、退休大臣张方平、昔日政敌王安石等人纷纷上书皇帝,为苏轼说情。被关了一百三十多天后,苏轼释放出狱。带着政坛和文坛泼的一身脏水,带着从高处摔落的理想,带着一大家子20多口人,苏轼来到黄州。

如果苏轼就此消沉,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历史上也许不会留下他过多的痕迹。但苏轼并没有就此沉沦,调适心情,积极面对生活,在今后甚至更加困厄的人生道路上,活成了自己。黄州是苏轼生命的终点,黄州是苏东坡生命的起点。
苏东坡故事,未完待续。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一日一月一年一生

一起感受身边的小美好


电影|历史|音乐|好书



嗨,你还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