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徽因,你们的误解都太深了!
不一样的林徽因
我没有时间盘问自己的胸怀。
——林徽因
01
1904年,林徽因出生。
作为林家长房长女,祖父林孝恂翻了遍《诗经》,“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就叫“徽因”吧。
林徽因打小长在祖父家的大院里,跟随大姑母同住,受她教导,六岁就能代祖父与父亲林长民通信了。
林长民给她回信“知悉得汝两信,我心甚喜。儿读书进益,又驯良,知道理,我尤爱汝。”
字里行都流露着对大女儿的赞赏。
12岁那年,祖父病逝,林徽因从杭州的乐园回到天津家中,成长不过是一夜之间。
父亲林长民有两位妻子,林徽因的母亲何氏是长房,大字不识、性情古怪,只生了林徽因,长居后院寂寞冷清,便咒骂丈夫、埋怨女儿。另一位妻子诞下了林徽因的几位弟弟妹妹,又脾性温和,饱受林长民青睐。
父亲在北京做官,家中大事小事的重任都落在了林徽因身上,小到伺候两位母亲,照顾弟妹,大到搬家打点行李,她都得留心。和生母不同,林徽因对几位弟弟妹妹都亲昵,很有长姐风范,这也是母女二人吵架的导火索。
当然,如果一直在家长里短中过下去,我们是见不到“大才女”林徽因了,事情的转机在1920年。
02
那一年,林长民要去欧洲考察,特地带上了林徽因。
临行前,他说:“我此次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琐碎烦恼,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摆脱了家庭琐事的林徽因,在伦敦专心学英语、练钢琴,还进入了爱丁堡St.Mary College就读,这期间练就了一口纯正的英文。
林长民交友甚广,家中访客络绎不绝,林徽因自然承担起接待的“主妇角色”。
一日,家中来了个男青年,身形比她高大了一圈,戴了副老式眼镜,气质儒雅,林徽因张口就喊了声“叔叔”,在场的人都笑了。
徐志摩那时不过23岁,林徽因16岁,两人初次见面就闹了一出乌龙。
这个娇小的女孩,引起了徐志摩的注意,他登门拜访的次数与日俱增。
林徽因在伦敦没什么朋友,徐志摩是浙江人,林徽因又在浙江长大,算得上半个同乡,自然亲厚些。而徐志摩会错了意,他对林徽因的热烈追求,吓得林徽因惊慌失措,最后只得请出父亲林长民。
林长民写信给徐志摩,“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想足下误解耳。”
这样一封礼貌不失分寸的回复,暂时冷却了徐志摩的热情,却激起了他更疯狂的举动。
徐志摩出国前就有了儿子,张幼仪远渡重洋来找他,他却不顾其腹中第二个孩子,闹着要离婚,追求林徽因。林家父女万万没想到,只得不辞而别,提前回国。
03
林徽因与徐志摩再度见面,已经是1924年了。
那年,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应邀来北京。徐志摩做泰戈尔的翻译,林徽因也常伴老者。
时人评价,“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斜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
5月8日,泰戈尔寿辰,文化界特意排演了《齐特拉》贺寿。林徽因饰演公主齐特拉,徐志摩演爱神玛达那,林长民演春神代森塔。
当年的英伦三人行,巧合地重聚了。
当晚,鲁迅先生也在台下,他在日记里写下,“逮夕八时往协和学校礼堂观新月社祝泰戈尔六十四岁生日演《契忒罗》(音译)剧本二幕,归已夜半也。”
能让鲁迅先生看到了半夜才回家的戏剧,自然差不到哪去,果然报纸上一连几天都在夸赞林徽因扮演的齐特拉,身姿优雅,英文流畅,吐词极美,还是中学生的林徽因在文化界初露头角。
另一边还是王庚太太的陆小曼也在,她自愿在礼堂入口处发送演出说明书,一份一元大洋。碰到个客人十分吝啬,看要收钱,就甩下说明书,直接步入了礼堂。
这下惹火了陆小曼,她的大小姐脾气上来,气得扔了一沓说明书,再也不做了,惹得一群人好说歹说才把她哄好。
据说,泰戈尔当时还有意撮合徐志摩、林徽因,但没成功。
临行前还写了首短诗感慨,“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可那时才子佳人已各有所属。这场生日宴会徐志摩认识了陆小曼,而林徽因与梁思成已是一双璧人,羡煞旁人了。
04
林徽因与梁思成两家是世交,两人打小就见过面。
1921年,林徽因回国,梁思成造访林家,两人情投意合,常在北海公园的松坡图书馆约会,周末图书馆不开,但馆长是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他能拿到钥匙,两人就在图书馆谈天说地,交谈中,林徽因谈到想学建筑。
“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说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学科。我喜爱绘画,接着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欧洲的经历开蒙了林徽因,而她的一席话启迪了梁思成,他们双双与建筑结缘了。
1923年,梁思成出国学建筑的计划被一场车祸搁置了,因祸得福,他和林徽因的恋情突飞猛进。
住院时,林徽因日日陪侍,梁思成大汗涔涔,她就帮忙擦洗,一点也不避讳,两人愈发亲密。
隔年,梁思成痊愈,刚好赶上林徽因中学毕业,等她也考取了半官费留学,两人一同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不料,宾大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得报考了美术学院,另外选修来了建筑系全部课程。
在校时候,林徽因梳妆打扮总要很久,梁思成就在女生宿舍楼下等她,弟弟梁思永写了一副对子打趣,“林小姐千妆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诚心诚意’”。
梁思成的同学也说:“林徽因的慕求者有如过江之鲫,思成能赢得芳心,我们这些同学都感到自豪。”
两人的爱情,成为多少人艳羡的对象,一时传为佳话。
05
好景不长,1925年,林长民中流弹身亡,在丧父之痛中,失去了经济支持的林徽因,不得不考虑放弃学业,回国谋生。
作为梁家准儿媳的林徽因,这时收到了来自梁启超的鼎力资助。
梁启超给梁思成写信道:“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梁启超二女儿)一样,在无可慰藉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国艺术界有点贡献,才不愧林叔叔的好孩子。”
这番话,既有长者关怀,又有一家之长的风范。梁家当时也过得很困难,时不时要靠抛售手上的股票度日,这些林徽因与梁思成自然不知道。此后,林徽因就算是梁家的一份子了。
1928年3月21日,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完婚,婚礼日期也是宋代建筑师李诫碑刻上的日期。后来他们的儿子,也取名为梁从诫。
他们这一生,是与建筑分不开了。
两人的新婚蜜月是去欧洲,时兴的旅行不过是去大都市购买衣物、拍照留念,而林徽因与梁思成则更像学术游历,他们每到一处就参观知名建筑,买工具书,了解城市历史,特别是建筑史,这也为后来他们撰写《中国建筑史》打下了基础。
“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
这话掷地有声,林徽因的后半生都在践行这句诺言。
06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回国,就赶往沈阳,忙着组建东北大学建筑系。
这是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建筑系,夫妇二人就是系里的全部教员,林徽因身兼数职,哪怕怀孕挺着肚子也常加班到深夜,批改学生的绘图作业。
那时东北时局不稳,常有土匪出没,家家户户不敢亮灯,气氛恐怖,她就趴在窗前看土匪,骑马披红斗篷穿过街道,她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心生出激情的浪漫。
她身上诗人般的浪漫,也支撑着她度过许多次难熬的岁月。
后来,她带的四十几个学生中,走出了中国一批建筑精英。要是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初知道她的事迹,也会为不招收女学生而羞愧吧。
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沈阳出生的,取名梁再冰,彼时梁启超因手术误切肾脏已经离世,而梁启超的书房叫“饮冰室”。
生了再冰后,林徽因身体虚弱,还染上了肺结核, 1930年,不得不回北平疗养。
那时的她,形销骨立,几乎不复往日光彩。
当徐志摩再见到林徽因时,“她的脸上瘦得颧骨都突出了。”
07
梁家在北平,就住在北总布胡同三号。
二号住着金岳霖,金岳霖是徐志摩、张幼仪的证离婚人,两家在徐志摩的介绍下认识了。
林徽因在家举办沙龙,他是常客,茶余饭后,梁思成他们三人也尤爱谈天说地。
梁思成和林徽因拌嘴吵架,都是请他来仲裁,大人们都喊他“老金”,孩子们则叫他“金爸爸”,梁再冰、梁从诫也不例外。
日子久了,林徽因的才情深深感染了金岳霖,他对林徽因表白了心迹。
林徽因不知所措,等梁思成一回家,就对他说:“我苦恼极了,因为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
那一夜梁思成无眠,他心里有了答案,“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
林徽因听完已是泪流满面,这话转告给了金岳霖,老金说:“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往后,三人都信守了承诺,心照不宣地达成了君子协议,依旧像以前一样毗邻而居。
老金还给他们夫妇写过对子,上联是“梁上君子”,下联是“林下美人。”将他们二人的名字都嵌入其中,可见是毫无嫌隙了。
林徽因与金岳霖着实产生过情愫,但金岳霖一生为了林徽因未娶,却是误传。
林徽因去世后,他和彭德怀妻妹浦熙修互生情愫,最终步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却因政治原因,两人一拍两散。
金岳霖、梁思成夫妇一生都维持着高尚纯洁的友谊,一生无子嗣的金岳霖,最终是还是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送终的。从始至终,他都是梁家一个特殊的成员。
08
回到北平的林徽因、梁思成千辛万苦成立了营造学社,主要是为了考察和保护古建筑。
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为了标记全国的古建筑,他们写了封统一的信寄给全国的县长,请求他们给当地的古建筑拍照,并随信寄去两块大洋。
当时民风淳朴,几乎所有的信都得到了回复,也为他们外出考察提供了重要线索。
1931年到1937年六年间,学社成员足迹遍布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测绘整理了200多组建筑群,测绘图稿1800张有余。
“林徽因思想活跃,主意多,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他们二人搭配起来,相得益彰。
1937年,他们在北方的最后一次考察,喜忧参半。
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四人进入五台山,一路山路,最后连骡子都不再往前走了。他们还在密林中又行进了两天,才发现一座庙宇。梁思成腰上有旧疾,不宜登高,为了取证,林徽因就得爬到高悬的檩条上。
要知道檩条上面是密密麻麻的蝙蝠,底下又挤满了臭虫,养尊处优的林徽因可能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虫子了。上去之后,终于看到“女弟子宁公遇”一行小字。这还不够,只能再搭支架,清扫沉积上百年的浮土。
最后,终于确定了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这下国人就不用再去日本看木结构建筑了。真是可喜可贺,可野外考察,多半可能是无功而返。
一个娇弱的大家闺秀,身患肺结核,在深山里风餐露宿,爬梁上柱,还要与蝙蝠、臭虫争斗,但在她身上没有抱怨和消极,和煦得一如四月天。
然而这份喜悦还没持续多久,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了。
09
为了不做亡国奴,他们辗转回北平,就开始逃亡了。
林徽因的母亲嫌奔波劳苦,不愿出逃,她哪里懂得女儿的刚烈,要知道,林徽因在给挚友费慰梅的信上说的可是,恨不得带上全北平的人一起走。
全家老小一路逃亡昆明,后来又辗转多地,直到1940年,到了四川宜宾的一个小镇李庄,才算安定下来,梁家在此间一住就是六年。
在李庄,他们夫妇贫病交加,梁思成只好变卖钢笔、手表,给卧病在床的林徽因买营养品。他还幽默地对林徽因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战争年代,这种奢侈物件谁家也用不上,变卖不了多少钱,家里依旧买不起牛奶,只能买不能吃的老牛肉炖汤,一家老小则顿顿吃糙米。
一次,儿子梁从诫忍不住偷吃了母亲补身体的蜂蜜,梁思成生平第一次打了孩子,最贫困的还远不止此,梁从诫上学都穿最便宜的草鞋,穿坏了就打赤脚上学,村镇同学穿双常见的麻鞋,都令他羡慕不已。
家中唯一的奢侈,是林徽因与美国挚友费慰梅的通信。为了在信上尽可能多写,她不再分段,字母都挤得密密匝匝,如果剩余半张纸没写完,就把空白处裁下,一来方便下次写信时用,二来还可以节省邮费。
费慰梅担心她的病情,多次劝她去美国治疗,甚至连手续都安排好了,林徽因在回信上说:“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们不能离开她,假如我们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们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他们的确随时都可能死在这片土地上,头顶上的敌机几乎天天都要来轰炸,有次一连飞过27架敌机。
梁从诫问她:“如果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怎么办?”
林徽因不假思索地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这个羸弱不堪、多病缠身的弱女子,却有着寻常男子都少有的气节。
10
林徽因、梁思成挺过了那段岁月,很多人都觉得这简直是奇迹。
在李庄的这段日子,林徽因与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房间点着油灯,用长板当桌子,没有印刷工具,就用最原始的石印。
林徽因卧病不起的时候,就靠在床上校阅书稿,整理上千张照片、测绘草图。
1942年,好友费慰梅的丈夫费正清来探望他们,梁思成已经瘦到只有47公斤,体力透支。
就这样,他们夫妇二人还是写完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
1946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一家终于回到了阔别9年的北平。
九年来的颠沛流离,林徽因的身体全部垮了。
而她对奉献自己依旧是充满热情,新中国成立前夕,她与梁思成承担了国徽设计任务,而那时她的体力已经不容许走到学校了,索性就在家办公。
家中摆的到处都是红色与黄色的国徽材料,好像她自己不再是病人了,而家里往来一同设计国徽的同仁,也都专注于此,忘却了林徽因还是个病人。
而今,我们看到的庄严大气的国徽,主设计者就是林徽因。
她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碑座和碑身全套的饰纹、底座上的一系列花圈,都出自病床上的林徽因之手。
当时学者都以参与这两个项目为荣,能参加其一,就已然幸甚乐哉,而林徽因为两个项目都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50年代,北平兴起“破旧立新”风,大量拆除城墙、牌楼。
梁思成与林徽因体力好时,就去现场阻挠,梁思成是君子,不会争吵,就在边上痛哭,林徽因与人争辩,“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那时她也嗓音嘶哑,有心无力,场面却显得异常壮烈。
林徽因生命最后一段时光,就在这种忧思中度过,“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用不了千年,历史就证明了林徽因、梁思成是对的,而今那些拆除了的真建筑,上面都盖起了粗制滥造的假建筑。
11
1955年3月31日晚上,林徽因在无法保护古建筑的抑郁中,与世长辞。
她这一生,为撰写建筑理论呕心沥血,为保护古建筑风餐露宿,却从未住过自己设计的房子。
这一次,梁思成为她设计了墓穴,墓碑底座临摹了她亲手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花圈。
回想起二人结婚那天,梁思成说:“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
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现在看来,这个答案,漫长而丰富。
林徽因这一生写过散文诗歌、出过小说剧本,会舞台设计,说一口纯正漂亮的英文,但都不曾投入太多精力,她坚守初心,将最大的热忱给了中国的建筑事业。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是她让我们知道,美人不只有空空皮囊;
是她让我们知道,弱女子也有高亮的民族气节;
是她让我们知道,在逆境中,也要保持阳光般的人生态度。
林徽因一生都在做自己,而这就是给梁思成最好的礼物和回答。
也给所有因为外貌看轻她、质疑她的人,给了最响亮的一击。
-END-
渡 人 | 渡 己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