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心了!刚刚,央行行长“深夜喊话”,再提房地产泡沫!

2017-11-05 渔村村长 楼市头条

  点击上方“楼市头条”关注我们



真正的重磅消息往往在夜深人静,大家都睡着了的时候。


比如,11月4日晚上,央行在官网发布了周小川的一篇署名文章,标题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篇文章论述了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成因,并提出了对策。这篇5500字左右的文章里,63次提到了“风险”,43次提到了“监管”,31次提到了“改革”,21次提到了“开放”。


同时,周行长对于楼市给出了一个重要判断:一些城市出现房地产价格泡沫化


原话是这样的:


在论述“准确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时,周小川说:


2015年年中的股市异常波动,以及一些城市出现房地产价格泡沫化,就与场外配资、债券结构化嵌套和房地产信贷过快发展等加杠杆行为直接相关。一些高风险操作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推动泡沫在多个市场积聚。 


也就是说,他认为中国“一些城市出现房地产价格泡沫化”。至于是哪些城市,文章并没有点明。


而著名的财经作家刘晓博则在最新的文章中坦言: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对价格最高的北上深,以及三亚、厦门等城市,显然“最值得怀疑”。



此外,周小川还认为“房地产信贷增长过快”


而在此之前,周小川在大会期间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会议说的一句话,已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地放大,在繁荣的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我们要重点防止的。


在讲政治的中国,一个词语足见严重性。啥叫明斯基时刻?


就是金融危机之前的风险是一点点积累,但危机的爆发却是突然、猝不及防的。这一突然总爆发的时刻就是“明斯基时刻”。


作为学术素养深厚的央行行长,周小川谈话历来含蓄、点到为止。所以,这已经算是他发出的明确警告。而这个警告,一个月以来他已经发出了三次!


10月12至13日,周小川出席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提到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时他表示,“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断综合施策,补短板、去杠杆、警惕并防控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泡沫等风险。”


之前几乎从来没见过周行长如此直白的表态。


对比下去年他是怎么说的你就知道问题严重性了。


2016年10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四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在提到房地产时,是这么说的,“近期中国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周小川少有的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表态背后,是2015年以来房贷的大跃进。2014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累计发放了10万亿的居民住房贷款,即3年时间中国居民住房贷款余额翻倍!


要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风险,得看一下周小川的文章中提到的例外一组数据。 


周小川说,201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7%,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5%。他的结论是“高于国际警戒线”。此外,他还指出:部分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突出,“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迟缓;一些地方政府也以各类“名股实债”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加杠杆。


事实上,中国的杠杆率(债务率)到底是多少,社会上一直有各种算法和争论,周小川在文章里的“金融高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一节里向我们透露了上述官方的数据。


高于国际警戒线的定论实际也意味着,我们去杠杠的过程远没结束,这其中当然包括房地产。


但房地产领域的杠杆率上升有多快,我随便列几组数据你感受下。


据统计,在2015年之前,每个季度新增房贷正常保持在5000亿元以下,在2012年二季度甚至只有1900亿元。转折点是在在2014年11月央行的双降之后,房贷增长不断刷出新高。



对比2011年9月, 6年时间房贷余额从6.9万亿增加到21.1万亿,即6年时间房贷余额增加了14.3万亿;而2014年四季度到2017年三季度,这3年中增加了10.1万亿,即3年翻了一倍。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2016年上半年房贷增加2.37万亿,下半年增加2.59万亿,全年合计增长4.96万亿元。而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11.76万亿元,也就是说42%的房地产销售额是由房贷来支撑的。


所以2016年房价暴涨就不那么离奇了。


2017年二季度,住房贷款余额曾破天荒的出现下降,但三季度又增长了约1.1万亿,而且根据易居研究院的估算,至少3000亿短期消费贷变相进入了房地产市场,所以说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银行贷款远不止表面的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简直让人惊出一身冷汗,明斯基时刻真的并不遥远!



大家已经看到了,居民负债余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经逼近100%了,意思就是说大家的收入除去必要生活支出,几乎全要拿出来还债。


还记得美国当年的楼市吧,2006年美国整个房贷构成中,A级和AA级的优质贷款占比不到10%,剩下BB级和B级的垃圾次级贷款占比超过90%,但市场仍然信心满满,实际上风险已经来到,而美联储的17次加息则直接刺破了这个泡沫,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问题是,在当下,房地产还在发烧。而且是整个产业链条的持续高烧。地产商在全国四处抢地,而购房者也在全国范围内追买。


这里面的逻辑是,大家都想着通过买房赚钱,但购房者的还款能力是分三六九等的,优质人士都买了房,房地产这个链条要想继续玩下去,就得开发更多的购房者,那些还款能力一般甚至较差的人也被吸引进楼市。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最终的结果就是还款能力差的购房者占所有购房者的比例不断提高。


所以我理解周小川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刻抛出这个概念,实际上有两个用意:


1、提醒所有市场主体(房企、购房者等)要稳健操作。


对于房企来说,债务水平要控制好,别到时候因为房子卖不出去,钱收不回来,又融不到钱,被不断到期的债务拖垮。要知道今后两三年是偿债高峰期,同时又是房地产回归常态的关键之年。


对于购房者来说,买房一定得是基于资金和需求的合理计算之后而做出的决定。不能搞不清楚需求就买房,也不能单纯为了赚钱而买房。


2、政策肯定会做出反应,特别是货币层面。


万达为什么连续被三家国际评级机构下调评级,恒大融创等大房企为什么停止了大规模购地转而降负债,央行为什么罕见支持北京等地商业银行上调房贷利率?


这些动作的背后就是央行主导的主动降杠杆,它就是“逆周期因素”的一部分,让大家冷静冷静,目的是尽力避开“明斯基时刻”。它们的好处就是“软”而不是“硬”,是“化解”而不是“刺破”。


这不,除了口头警告,政府已经使出了重拳!


1、住建部与国家发改委联手,从10月30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销售商品房未明码标价或未在交易场所醒目位置明码标价;未按规定实行“一套一标”;标示信息不全,没有按照规定内容明码标价;未标明房源销售状态,已售房源所标示价格不是实际成交价;通过虚假价格承诺、虚假价格促销等手段,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以捆绑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强制提供商品或服务并捆绑收费等行为。


据财联社拿到的检查方案显示,交叉检查重点城市包括15个城市:


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嘉兴、合肥、济南、青岛、郑州、长沙、广州、佛山、海口、三亚、西安。


2、据财新报道,住建部联手央行、银监会将严查“首付贷”,坚决打击房地产中介、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小贷公司的违规行为。

 

三部委要求,严禁违规提供房地产场外配资,包括严禁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小贷公司以线上、线下或其他任何形式,为购房人违规提供“首付贷”等购房融资产品或服务。除此,中介机构、互金企业、小贷公司都不得提供“过桥贷”“尾款贷”“赎楼贷”等场外配资金融产品。


所有这些都在主动帮助人们扭转预期:过去十余年的房价行情是不会延续下去了,未来两三年,中国楼市真的不适合炒房客了。

- END -


欢迎地产爱好者添加村长微信进群讨论丨观地产,看中国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