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游记作文教学的“诗画”技法:当写作与拍照相遇 | 诗画作文

肖绍国 诗画绍国 2024-01-10

 文 | 肖绍国

2014年10月19日至12月18日,我有幸跟随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第五期海培(英国)班前往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习。


从东半球飞跃万里来到西半球,在大西洋沿岸的这座美丽的岛国驻足学习,一切是那么新鲜,一切是那么诗意,一切是那么流连。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边走边写的,写自己在英伦的所见所思,也写我日日怀念的江南。


我是边写边唱的,我唱起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在你身边路虽远未疲倦,伴你漫行一段接一段,越过高峰另一峰却又见,目标推远让理想永远在前面……”

 

我的写作是恣意的,我下笔时并不是为了要给什么人看,只是为了心有所感,自然要倾诉。我把自己旅英的文字结集为《荡舟英伦》。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后来,我以文集中的景物描写为教学资源,执教了《用文字拍照》一课。


这是诗画习作的扬帆之旅,就像一泓清泉缓缓流至师生心间,为学生带来诗情画意的慰藉。


景里有景、画里有画;景外有景、画外有画。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每一处风景不能边走边忘,每一处风景都值得用文字拍照,记录最真实的心情。


诗画习作渴望在习作的路上有感而发,不为技巧,只为心情,只为用真情的文字来为沿途的风景美美地拍照。

 

画里



景里有景

ㅤ画里有画

 

为了教会学生领悟“画里画”的写作技法,教师出示了一段范文:

 

“清晨的伦敦市郊,雨点在滴答,冬季的风越过森林,红叶丛中掀起阵阵浪的微涛,涟漪向更远处漫溯,风浪在晨曦中折射出连绵的节奏,那节奏不温不火,汩汩流动。


森林中有一滩碧水,就那样镶嵌在无边的绿毯中央,一些不知名的水草和野花在初冬时节依然绽放着,那紫茵茵的花蕾在露珠的装扮下,显出使人怜爱的样子。


几只水鸟在水洼的那头梳理羽毛,它们优雅的身姿在一片白色小花的掩映下,顶起一头攒动的精灵。草坪沿着湖边蔓延,轻轻地踩着,发出簌簌的声音,那声音软绵绵的,偶尔传来林中的鸟鸣,和着脚底的簌簌声,恍若来到另一个世界。


初阳升起,在一片绿色的屏障中,野生的苹果树显得很特别,它们的枝头结满了小小的果实,果实呈现出橙色的笑容,倔强地扎在空中,像孩子不愿离开母亲的怀抱。


信步漫游于林间,在苹果树下斜倚,听鸟儿晨语,看远方绿浪,闻果实香甜,任冬风拂面,让晨曦满怀。”

 

图片/来自网络    


师: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每句话中你看到的照片。


生:……


师:苹果树、鸟儿、绿浪、果实、冬风、晨曦……没想到短短的一段话中尽然隐藏着这么多张照片,我自己想想也是醉了!把这些照片按照文字的结构摆放一下,摆成一座文字的小房子,你就会有一个用文字拍照技法的重大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排列后的文字“小房子”)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师:谁发现了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拍摄技巧?


生:我发现这些图片都是有关系的,他们都可以串在一起,他们串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一幅幅动画,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


师:太聪明了!是呀,就像用真实的相机拍照一样,随着镜头的推拉收放、忽远忽近、层层推进,咔、咔、咔,一张照片连着一张照片,大照片里套着中照片,中照片里套着小照片,小照片里套着……


生:小小照片。


师:那叫迷你照片,一张张地呈现出来。用文字拍照也一样,景中有景、画中有画,是一种很好用的技法。

 

教师以虔诚的心将自己的文字打碎成盖房子的砖块,盖起一座文字的小房子,让学生观察,原来盖文字的房子需要如此多的砖块。


不难发现,习作指导课的话语情景是执教者精心设计的一个大大的暗喻。不言自明,“用文字拍照”是一个“喻体”,它的本体就是“景物描写”。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所谓“景中有景、画中有画”的“文字拍照法”,其本体又该对应怎样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执教者没有言明。


从课堂内容分析看,它应该是指多种景物联合组成一个和谐的画面,它强调构思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强调铺陈的细节,也关注写作的顺序,所谓“移步换景”。


在移步换景中,诗画作文的课堂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般的节奏快感。

 

画外



景外有景

ㅤ画外有画

 

为了教会学生领悟“画外画”的写作技法,教师出示了一段范文:

 

“伦敦塔桥横跨在泰晤士河两岸,高高的塔梁牵引着长长的锁链,锁链牢牢地牵引着下方的桥身,阳光从塔桥的桥顶斜射进桥身里面。


阳光像长了脚似的,满桥里跑着,从桥身里射进去然后从桥跺口里再次逃出来,整座桥像一只充了光的气垫船,在泰晤士河上飘着。


行走在塔桥上,隐隐地感觉到桥身随着你的脚步在微微起伏,瞬间产生一种幻觉,这应该是在一条船上,不是在一座桥上。


此时的泰晤士河已经脱掉她黯蓝色的天丝内衣,裸露出天蓝色的肌肤,一浪一浪地朝桥墩这边涌过来。


河水亲吻桥墩的声音并不热烈,站在桥面上,你听,那声音是轻轻柔柔的,窸窸窣窣的,间间或或的,宛若松针滴落草丛,犹如繁星坠落银河,好似冬雪簌落大地。


阳光从塔桥的一角透过云层的夹缝射进桥身,此时的太阳像一个漏斗任凭霞光从缝隙中流出。


光亮被云层折射成无数条射线从圆心像四周射出来,投射到塔桥幽深的桥身上,那些光亮的线直插桥身,好像塔桥被利剑射中,在河面上摇摇欲坠了。


此时的天空,让人无限惊讶的是,在几乎与太阳平行的天幕上,就在塔桥的另一侧的天空上,竟挂着一轮圆月,她借着从太阳身上借取的那一点光芒,温柔地凝望着塔桥,还有塔桥下面的千年长河。”

图片/来自网络    

 

师:为了让这段文字的纹理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我同样愿意把它们一句话一句话的打开,同样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每句话中你看到的照片。


师:文字就是一座小房子,只是搭建的方式不同而已,比如,这样搭,你同样会有一个用文字拍照技法的重大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排列后的文字“小房子”)

图片/来自诗画绍国    


师:这些照片后面都拖着一个飘逸的尾巴,那都是想象的景象,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技法?


生:如果说《清晨》的技法是景中有景、画中有画的话,那么《搭桥》这个技法应该叫做——景外有景、画外有画。

图片/来自网络    


师:这一招,厉害!真实的相机远远做不到,凭借想象,文字还能拍摄到画外之画、景外之景,超管用的!

 

“景外有景、画外有画”,很容易看出,这是指写作中的联想与想象,是艺术里的虚实相生。令人想到中国传统美学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景物描写中,我们在此时此地所见之景是实的,由眼前所见实景生发联想、想象而得的彼时彼地之景是虚景。

图片/来自网络    


它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依赖于阅读和写作实践,是妙手偶得,也是艺术修养的积淀。至此,带着诗意与哲思,执教者带着学生,完成了所有关于景物描写技法的构建。

 

画里、画外,是诗画语文对言语节奏的自觉皈依,当作如是观。

 “诗画作文”点击回顾 

◇ 《用文字拍照》教学设计◇ 《用文字演奏》课堂实录及评点◇ 《用文字画画》课堂实录与教学设想◇  周一贯:写作指导课的统整艺术◇ 《用文字拍照》课堂实录与评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