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论|扉艺廊:正努力把展览发生在菜市场,或是牛奶档
扉艺廊的入口要穿过日光天窗水幕沿着弧形楼梯深入地下
“空间论”的“空间”,主要指涉开展艺术活动的场所或一个机构,并非建筑学意义上的单纯物理空间。《打边炉》推出这个系列,希望呈现珠三角地区围绕空间所展开的艺术实践、遭遇以及对空间工作的思索。与“吹水史”一样,这是一个行进中的微型项目,每周一期。
d-b-l: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创办的这个空间?
叶敏:是无心插柳,一开始请来一位画家朋友帮忙拍摄亿达大厦,那时刚完工。他说能不能向业主借用大堂空间展出他的作品,老板说没问题。结果他成功举办了展览。接着他的朋友们也想在此举办展览,因而便创立了扉艺廊。可见当时广州的艺术展示空间实在太少了。
d-b-l:介绍下空间的物理现状?(展出条件)
叶敏:街口系广州历史最悠久的一号电车总站,走入内街50米,我们的入口就挨着肉菜市场,所以也时不时有老太太拎着菜来溜小孩。扉艺廊就隐藏在有着浓郁的市井气息的东山口竹丝岗。画廊有着两个展示空间,主展馆于大厦G层,展示空间有着300平米,4米2的空间高度。入口要穿过日光天窗水幕沿着弧形楼梯深入地下。扉艺廊不是一个简单的画廊的概念,因为有宽阔的大台阶,空间在使用上比较多元化,常常举办讲座、小演出等等。另一处空间位于大厦二楼大堂,展线总长约20米的展示空间,可做小型展览。与展览空间共生的还有扉卖品,作为广州第一间将架上艺术复制到日常用品的设计精品店,开发艺术衍生品,让艺术以平易的价格走进生活,让生活更具品位与独特性。随着10周年的「无界」项目的启动,我们的策展空间将不再侷限于现有展厅,会逐渐拓展到地面空间。
G层展览空间(艺术家眼中的自然2:蚁工与飞鸟,艺术家:叶永青、罗旭,2015)
二楼扉藏品内部(干预/蓝天:韩建宇、黄一山双个展,2015)
扉卖品空间
d-b-l:你们更热衷于与怎样的艺术家建立合作关系?
叶敏:那些不断突破自己,永不停止的艺术家,像许培武先生。我们在10年前开馆的时候已经认识,他当时拍摄的“珠江新城”系列已经在纪实类摄影登顶了。但他又用10年时间成功策划并拍摄了“林泉高致”、“李白诗意”的系列新作。据说他想再用5年做“园林”系列,很期待。
许培武,珠江新城系列作品——夕阳下的女孩 ,1999年5月(背景为广州珠江新城前身)
许培武,李白诗意系列作品浙江新昌,2016.2
d-b-l:你们建立的展览线索是怎样的?
叶敏:扉的策展由始至终关注城市与日常,这离不开我作为一个建筑师的身份背景与工作实践。很多朋友对扉的印象是“跨界”,所说的多半指艺术呈现媒介的多元。但究其背后策展的逻辑其实是一贯的。
d-b-l:你们的空间实践,其核心价值是什么?
叶敏:应该是如何接地气的问题吧。大家都知道广州不是当代艺术的沃土,但几百年来的开放口岸造就了广州人的开放包容。故此,当代艺术这个概念对广州人而言并不“新”,而是尚未有好的解读方式。所以从2009年“用不用——冯峰卢麃麃作品展”开始,我们不断探索如何让当代艺术更贴近生活。加上我自己建筑学背景,我们就提出了Artecture这个合成词,就是让艺术与空间合成一体,着重研讨艺术对社区、城市发展的激活作用。未来与艺术家宋冬合作的项目也正是在这个方向上的探索。
“用不用——冯峰、卢麃麃作品展”展览现场,2010
旧村改造×艺术拾遗 - 琶洲综合体项目 《时间的村落》,冯峰×扉,2012-2016
d-b-l:投入和回报的平衡,在你们的实践中是一个难题吗?
叶敏:因为创立之初就得到业主提供的基金支持,定位就是公益机构,因此也没有计划投资回报。就社会效益而言,肯定是值得做的。我们也在摸索更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希望不止靠一个私人基金的支持,而是发展一些艺术方向的策划服务,把艺术更好地运用于服务社会,慢慢实现一种自我平衡。我们多次造访日本大地艺术祭及濑户内艺术祭的策划者东京Art Front Gallery之后,开始向他们学习摸索一条除了建立艺术基金会以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d-b-l:作为一个机构,你们是怎样看待“公司化”的问题?
叶敏:是指制度化吗?管理上当然是有的。但因为是公益机构,没有股东,只有赞助人。每年给予相对固定的资金,我们去运作。赞助人对策展主题从来不参与的,也未提出回报要求。
d-b-l:怎么看待艺术的在地性?
叶敏:我们是特别重视这个方向的。还是建筑背景的缘故吧,建筑总是强调与周边环境(自然与人文)的关系,所以在策展时也不自觉地把艺术与在地性扯上关系。现在正努力让展览离开现有的画廊空间,让其发生在身边的社区,可能是菜市场,或是牛奶档。
d-b-l:出版在你们的工作处在什么位置?
叶敏:出版工作我们做得并不好,就单一本出版物而言,设计倒是好的,但没有形成系列性。其实投入不少,但缺乏系统的策划,因而无法系统地呈现学术上的脉络,这也是我们以后要改善的方面。
d-b-l:预测下,十年后,你们的空间会是怎样的?
叶敏:10年后应该更接近一个研究机构,因为策展空间已经扩展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现在的画廊空间应该更像一个“研究所”,目前已经有合作伙伴来做短期的Workshop。
※ 叶敏是扉艺廊的创始人、艺术总监,同时也是一名建筑师。
“空间论”往期
1、腾挪空间 | 2、五楼空间 | 3、 33空间 | 4、握手302 | 5、不空间 | 6、寄居画廊 | 7、圈子艺术中心 | 8、有空间 | 9、你我空间 | 10、广州画廊 | 11、狮峰书院 | 12、21空间美术馆 | 13、盒子艺术空间 | 14、顶上空间 |15、源美术馆
“空间论”是一个开放的栏目,欢迎给我们来信(dabinlou@126.com),加入到珠三角的空间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