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间论|顶上空间:一个位于城中村屋顶的精神之屋

卢川 打边炉ARTDBL
2024-09-07

顶上空间的天台

“空间论”的“空间”,主要指涉开展艺术活动的场所或一个机构,并非建筑学意义上的单纯物理空间。《打边炉》推出这个系列,希望呈现珠三角地区围绕空间所展开的艺术实践、遭遇以及对空间工作的思索。与“吹水史”一样,这是一个行进中的微型项目,每周一期。



d-b-l: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创办的这个空间?

卢川:是韩飞、李振华的一次谈话,关于做什么和什么也不做。后来还是归结为一句话:顶上是一个精神交流的场所,一个位于城中村建筑屋顶的精神之屋。


d-b-l:介绍下空间的物理现状?(展出条件)

卢川:顶上位于世纪理想广告公司所在的建筑顶端,世纪理想的物理空间包含了一个开放式的厨房、一个天台、一个可以容纳十五人左右的放映厅、一个适合多人使用的会议室、一个影棚、散落在空间里的几个茶室,以及徐坦的开放性工作室。


顶上空间的外部环境



d-b-l:你们更热衷于与怎样的艺术家建立合作关系?

卢川:顶上不刻意选择和什么样的艺术家合作,更看重艺术家如何以自我的兴趣与顶上展开联系,有些是关系的延伸,有些是分享精神,有些则是对未来艺术讨论的参与和洞察。


黄山&黄河,“前世今生”,分享现场



d-b-l:你们建立的展览线索是怎样的?

卢川:顶上不是展览空间,展示也是基于特定时间和人群的分享,艺术家必须在场。


顶上*客项目,由艺术家罗熙烨主持的“一次女性艺术家的下午茶”交流现场



d-b-l:你们的空间实践,其核心价值是什么?

卢川:顶上希望把交流日常化,让大家可以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分享各自的工作,同时也注重交谈的现场和之后的文本输出。自项目去年七月份成立以来,我们做了一些专题讲座、作品分享和放映,比如“毛唯辛:从文学到电影-捷克60年代电影新浪潮运动”、“徐坦:关于90年代大尾象时期的工作,与当下全球化环境下对种植研究的关系”、“刘真辰作品分享和Le Fresnoy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工作室精选短片放映”、“黄山&黄河:前世今生”、“Yves Netzhammer& Bernd Schurer作品分享和放映”、“黄伟凯纪录片《飘》放映”、“胡为一作品分享”等,一共放映了二十多部片子,还有艺术家会将他们最新的创作拿到顶上来交流。我们还衍生出了“顶上*客”项目,以提议者的兴趣和研究点自主展开,项目本身也将成为他的研究内容和素材。除此之外,顶上也同步进行针对本地艺术工作者的访谈。

顶上放映现场


徐坦开放性工作室由徐坦和梁健华共同发起,除了是一个面向不同领域,集美学、语言、实践性社会研究为一体的工作场所,将尝试以各种研究方式,包括现场活动(行动),感知媒体,写作等,进行的社会性综合的认知活动,特别是,它既是一个“公共性研究”的平台,又试图使这种研究回到公众视野里。当然,也不妨认为这是一种艺术活动。目前还在准备阶段,前期已经展示了徐坦的“动物性自由”和“旧金山社会植物学”的项目,之后将正式对外开放。


徐坦,“旧金山社会植物学”,展示和分享现场



d-b-l:投入和回报的平衡,在你们的实践中是一个难题吗?

卢川:顶上是一个低碳的空间,回报可能就是对未来和艺术的相信。



d-b-l:作为一个机构,你们是怎样看待“公司化”的问题?

卢川:顶上希望可以连接公司自带的框架,又可以超越公司的属性。顶上并不涉及公司化的问题。



d-b-l:怎么看待艺术的在地性?

卢川:顶上也可以无所不在。



d-b-l:出版在你们的工作处在什么位置?

卢川: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d-b-l:预测下,十年后,你们的空间会是怎样的?

卢川:可以复制传播。



※ 卢川,来自厦门,独立策展人, 轴艺术项目小组发起人之一。自 2015 年参与国际项目《集美·阿尔勒》,2016年获得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年策展人计划奖项(轴艺术项目,《厦门肉食公司》),并于当年受邀作为联合策展人,参与执行策展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2016年6月27日加入顶上,现为顶上负责人。




《打边炉》近期活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打边炉ARTDBL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