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论 | 五楼空间:保持初心,其他看运气
林瑞湘展览现场
“空间论”的“空间”,主要指涉开展艺术活动的场所或一个机构,并非建筑学意义上的单纯物理空间。《打边炉》推出这个系列,希望呈现珠三角地区围绕空间所展开的艺术实践、遭遇以及对空间工作的思索。与“吹水史”一样,这是一个行进中的微型项目,每周一期。
d-b-l: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创办的这个空间?
吴洁:2010年底,5art空间正式成立,当时正好自己的一个场地空出来了,可以不考虑租金做一个当代艺术空间,实际的可行性促使我做成这个决定。
2012年9月,“交叉小径的花园”展览的现场,该展与维他命艺术空间合作推出
d-b-l:介绍下空间的物理现状?
吴洁:2010年到2015年,空间在广州CBD的核心地带,位于写字楼的五层,面积有500平方米,楼层高度不到三米,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很好地完成当代艺术中各种形态的展览。2016年,空间搬迁到东山的老别墅,在逵园三楼,面积60平方,层高4米,另有宽敞的户外露台。
2016年,五楼空间从天河路天俊阁的5楼搬到了东山逵园的3楼
d-b-l:你们更热衷于与怎样的艺术家建立合作关系?
吴洁:空间至今并没有签约艺术家,这是我们最初的一个决定,首先我们对签约制有一些质疑,其次,我们作为一个年轻的画廊并不具备承担一个艺术家全部代理工作的能力,我们不想因此对艺术家有所耽误。而且我们相信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可能需要更多方面的同力协作和帮助,所以我们更愿意与年轻艺术家在没有捆绑关系的前提下共同成长,因共识和默契而合作。
近期展览
d-b-l:你们建立的展览线索是怎样的?
吴洁:我们建立的是双线并行的展览线索,我们从方便而言,定位偏商业和偏学术两类,现在有所调整,分为:展览和项目,展览展期两个月,项目展期一个月。
d-b-l:在珠三角,你们的空间实践,其核心价值是什么?
吴洁:从一开始我们的定位就是不把自己做成一个地区色彩过重的画廊,我们希望空间是一个窗口,借此让本地的人们可以看到来自各地,态度端正,方向明确的艺术家们的面貌 。
五楼空间合作艺术家温一沛的作品《黄色内室》(25x25cm, 木板丙烯 ,2015)
d-b-l:投入和回报的平衡,在你们的实践中是一个难题吗?
吴洁:当然,尤其在广州,要坚持做一个当代艺术空间非常艰难。
d-b-l:作为一个机构,你们是怎样看待“公司化”的问题?
吴洁:画廊虽小,但我认为公司化运作是必须的,这样运营才能更专业化制度化。
d-b-l:怎么看待艺术的在地性?
吴洁:所谓的艺术在地性应该不是简单表面的解释,在地首先是艺术家是否采取了真实的在地姿态,在地的深入程度,个人身份与在地的反应关系,以及因在地引发的思考,所有这一切才使在地创作有了实在的意义。
d-b-l:出版在你们的工作处在什么位置?
吴洁:2010到2014年,每个展览我们都有印制画册,之后考虑到阅读已经全面进入电子化时代,则取消了画册的印制。
五楼空间的出版物
d-b-l:十年后,你们的空间会是怎样的?
吴洁:无法预测。在能坚守中努力坚守,保持初心,其他就看运气。
※ 吴洁是五楼空间的创办人。
《打边炉》立足于它所在的地方——珠江三角洲,致力于艺术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并针对现场与行动展开评论。合作与交流,请发邮件至dabinlou@126.com;亦可加编者微信:zhonggang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