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本艺术书:珠三角18个机构的年度出版
当展览现场已经消逝,艺术机构能够继续留下来的,就是文本和书。
但现实中,出版在艺术机构中又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它很重要,但又远没有展览那样受到聚焦,出版要么是策展人兼任,要么就是被冷落、遗忘和无限期地拖延,最终草草收场。
编辑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专业,也是一个值得投身进去的志业,我们甚至认为,出版与策展具有对等的重要性,甚至前者更为重要,它不仅面对现在,还面对一切消逝后的另外一个“现在”。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打边炉》推出了这个基于出版视角的珠三角地区艺术工作的年度回溯。
我们发出邀请后,有18家珠三角的艺术机构递交了资料。最后,我们按照机构首字字母的顺序排序发布。
钟刚
本来画廊,广州泰康路
▼
01《省城》
“省城”展览画册
出版:本来画廊印行
尺寸:25×19.3cm
页数:43页
作为本来画廊的开幕展,“省城”大胆地将精美的商品画、传统的钢笔画和纸本水墨等纳入到此次展览中,意图用不同的绘画媒材呈现省城的权力建筑。更扩展身份的界限,邀请画工、艺术家一同参与。他们通过相同画面的复制,用写实的手法描绘数个广州人耳熟能详的省城著名地标。不同的绘画类别、模糊的艺术家身份,权力建筑构成了——“省城”,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方法的展览。新的意义层被叠加到旧的上面,同时,景物被置于一种时间真空的语境中,一切被重释。“省城”的展览意义是尝试在广州这片“接地气”的土壤上寻求观念上的突破,指向某种对于当代艺术理解的边界。本册附有陈侗的前言(中英文对照)(展览时间:2016年十二月21日至2017年二月18日)
02《广东新语》
“广东新语”展览画册
出版:本来画廊印行
尺寸:25×19.3cm
页数:78页
展览题目取自2017年元月“月中朗读会”──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并套用《广东新语》收录事物“旧十三而新十七”的做法,挑选的艺术家不全是出自广东,从地域出发又打破地域局限。作品形式包括录像、绘画和装置。本册附有陈侗前言和艺术家简历(中英文对照)。(展览时间:2017年三月17日至五月20日)
03《刘声、李消非:无声的号子》
“无声的号子”展览画册
出版:本来画廊印行
尺寸:25×19.3cm
页数:91页
如何再现丰富的生活印象与流水线作业片段是“无声的号子”展览画册面临的问题。在画册中,劳作的工人被定格,刘声所记录的画面往往带有一种与现实主义不相匹配的虚幻感;而李消非的影像则一直在探讨机器与人,流水线与自然,诗意与现实之间的界限。画册收录了此次展览的两次讲座:关于流水线项目发展的对谈及西三村艺术家的讨论,以不同的角度触及现实主义于当代的种种问题。
本册除大量作品图片,还收录有顾灵与李消非对话,以及徐坦主持的刘声作品讨论会记录,并附有陈侗前言和艺术家简历(中英文对照)。(展览时间:2017年六月9日至七月29日)
04《窗内外——萧开愚的诗画》 “窗内外——萧开愚的诗画”展览画册
出版:本来画廊印行
尺寸:25×19.3cm
页数:41页
要做一本既是诗人又是艺术家的出版物,应该既不像诗集又不像画册。置于巨幅宣纸上的诗篇已脱离原来的语境,巨幅宣纸置于展场之中又再次扰乱原来的语境。如此一来,将展览作品、艺术家及评论者的文章重新收编成册并非回归原点,而是肯定这一系列被颠倒的语境。本册收录陈侗前言和萧开愚的自述,以及杨天娜和韩博的评论文章、艺术家简历(中英文对照)。(展览时间:2017年八月25日至十月21日)
05《钟锦沛——瞬间之中》 “钟锦沛——瞬间之中”展览画册
出版:本来画廊印行
尺寸:25×19.3cm
页数:57页
此次展览囊括阳江青年艺术家钟锦沛2008年至今创作的绘画、装置与文本。作为阳江艺术土壤出来的第二代,此次展览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他面对记忆中的城市、亲人,物体时产生的瞬间情感。在他的自述中能看到他对于捕捉瞬间的敏感,亦能看到这种敏感在近年的创作中变得越发纤细。本册附有陈侗前言,并收录有大量艺术家的创作自述(中英文对照)。(展览时间:2017年十一月3日至十二月30日)
06《种豆得瓜》 作者:陈侗
出版:本来画廊/博而励画廊印行
尺寸:18.5×10.5cm
页数:45页
“种豆得瓜——陈侗收藏展”为本来画廊开业一周年纪念项目。在这个小册子中,陈侗模拟接受电视采访的方式,以字母为顺序,讲述了他与藏品之间的平凡故事,也整理出他的收藏的不同来历与类型。(展览时间:2018年元月21日至二月3日)
07《趣味之泉》作者:薛峰
出版:本来画廊/博而励画廊印行
尺寸:18.5×10.5cm
页数:31页
作为展览“种豆得瓜”的特别策划,本来画廊与博而励画廊邀请艺术家薛峰分享他的收藏故事。薛峰以“趣味之泉”为题讲述其收藏经历:收藏始于羞涩,却如涓涓细流,故事在与艺术家的相遇中发生。
大乾艺术中心,深圳华侨城
▼
08
《2016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年鉴》
主编: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组委会
出版:大乾艺术中心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开本:182×257mm,1/16
页数:102页
本年鉴是对2016年第三届影像节的完整纪录。以“我是他者”为主题,本届影像节分为国际单元、国内单元、在地单元及独立单元,包含28场艺术展及主题研讨会,结合了摄影、电影、装置、动画、新媒体艺术、音乐、舞蹈、行为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观看的诡计-中国影像艺术家专题展”、“执嘢-鰲湖映像”、“场域的毛细管-2016珠三角艺术单位观察展”、“基斯洛夫斯基逝世20周年纪念展”、“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多媒体单元中国首展、“马克·吕布原作展”、“自在·高原-九十年代中国摇滚图景”等展览走进福田艺术馆(雅昌)、华侨城创意园、中心书城、福田区委大楼、福田文化馆等城市公共空间,在公众与文化景观之间建立起有机的链接和互动。
“玛格南底稿:摄影名作背后”、“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作品展”等世界级大展也被首次引入中国,前者在深圳大学美术馆以“经典作品+底片印样+文献”的复合方式呈现给观众;后者则走出殿堂,被还原至中心公园的自然环境中,与艺术家周力的大型装置作品“天圆”融为一体。
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深圳华侨城
▼
09
《灵晕与气韵:当代艺术的十二个东方样本》
主编:夏季风
出版:蜂巢艺术中心(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开本:21×16.7cm
页数:185页
本书系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开幕首展“灵晕与气韵:当代艺术的十二个东方样本”配套出版物。本书收录了由夏季风先生撰写的策展文章以及十二位参展艺术家:卜镝、段建伟、范勃、郭工、梁铨、刘野、尚扬、王顷、徐累、余友涵、严善錞、周力(按姓氏拼音排序)的作品及相关精选评论文章。展览策划及本书的编撰理念从西方的“灵晕”和东方的“气韵”概念切入,探讨艺术家作品中彰显出来的美学力量与深度,并经由西方现代美学路径,返观中国传统的艺术评判标准,以及考察他们在创作中进行融会贯通的继承。
10
《艺术的仁慈》
主编:夏季风
出版:蜂巢艺术中心(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开本:21×16.7cm
页数:193页
《艺术的仁慈》系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同名展览出版物。集合了陈丹阳、董文胜、黄宇兴、蒋志、金石、李昌龙、李青、刘可、罗荃木、秦琦、屠宏涛、王亚彬等十二位“’70后”代表性当代艺术家的相关作品和评论文章。以道德或者伦理来解释艺术的意义,看起来是一件多少带有些许荒谬的事,但是,如果一个艺术家或者一个观者缺乏“对仁慈的可怕诱惑”(布莱希特语),艺术家创作时感受不到仁慈对于自身的诱惑,意味着即便是完成的艺术作品也缺少仁慈,观者同样也感受不到艺术的仁慈,那么,艺术或许将不再是艺术,仅仅是以艺术名义存在的一个东西或者一种借口。
11
《屋顶上全是老虎》
主编:夏季风
出版:蜂巢艺术中心(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开本:21×16.7cm
页数:215页
收录蔡磊、龚辰宇、顾亮、侯帅、季鑫、冷广敏、李平、李文光、刘国强、宋戈文、宋朋、王一、夏禹、袁泽强等十四位“’80后”艺术家的作品及相关评论。出生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于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下,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复杂也更丰饶的坐标系,从而让他们的创作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和开放。不仅仅在新媒介上运用自如,同时也不断打破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具象与抽象、民族性与世界性等简单二元对立的框架,试图在艺术自身语言的体系内展开有效的讨论和实践。
12
《钱佳华:翕动》
主编:蜂巢艺术中心(深圳)
出版:蜂巢艺术中心(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开本:21×16.7cm
页数:131页
本书系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为展览“钱佳华:翕动”个展所印行。钱佳华曾就作品创作谈到过这样一种体验:比如是在骑车,会有一个预设轨迹,突然在路口碰到有不同“趋向”的车,那么这个时候主体要改变轨迹,可能需要一次平面的迁移或者坡度的起降,同时其他的车子也改变了他们的轨迹,于体验者而言,像是经历了一次地壳运动,当这个过程很顺畅的完成之后,还会生成一种莫名的快感。导致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主体会沉溺于对这种体验并且思考与这一“趋向”相关的“意向”思维,当中会掺杂许多关于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力的问题,这样的过程具有某种切肤感或者说是打通了某些神经系统,至少之于观看和理解佳华的作品,有某种逻辑上的相通。
13
《王顷:空城纪》
主编:蜂巢艺术中心(深圳)
出版:蜂巢艺术中心(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开本:21×16.7cm
页数:165页
本书为艺术家王顷2017年度的部分创作精选集,系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为展览“王顷:空城纪”个展所印行。王顷的摄影与绘画是一团悸动的整体,过于确切的图像在王顷镜头下总是留有无法解释的动作,而他的绘画则标记了他所想要消除、抹去的行径,二者都将画面的处境推向跌落与崩塌的边缘,态度温和内心却难以安分。王顷的“空城”与卡尔维诺笔下“看不见的”城市暗合,此处“空城”又承载了一种“此在”与“异地” 的暧昧感,他将世界描述成一本书, 这里也是他所构建的情景剧场。
冯火,广州海珠
▼
14
第47期/2017-1
封面:冯翰婷《甜面包》
15
第48期/2017-2
封面:冯翰婷《龙虾》
16
第49期/2017-3
封面:能尖日《能尖日大王国的子民们》
17
第50期/2017-4
封面:能尖日《摘星熊》
18
第51期/2017-5
封面:能尖日《跳绳的人在海面上翻跟斗》
19
第52期/2017-6
封面:能尖日《象蜂》
20
第53期/2017-7
封面:能尖日《新的腿和棉花糖》
21
第54期/2017-8
封面:能尖日《n件倒霉事》
22
第55期/2017-9
封面:能尖日《声音的弹力》
23
第56期/2017-10
封面:能尖日《子民的三辈子》
24
第57期/2017-11
封面:能尖日《戳戳乐》
25
第58期/2017-12
封面:能尖日《雨中的可怜》
主编:冯伟敬
广告经理:朱建林
办公室主任:BUBU
劳务派遣:欧飞鸿
形象大使:史镇豪
广东美术馆,广州二沙岛
▼
26
《与天为友——期颐晋五王兰若艺术展》
主编:王绍强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开本:889×1194mm,1/16
页数:336页
本画册收录了王兰若晚年的艺术创作大部分作品,集中展示“九九”变法之后王兰若艺术面貌的转变和微妙的发展,将王兰若的艺术按创作内容分为“如兰如雪”、“静观自得”、“山川有待”、“得其所哉”四个部分。
27
《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集》
主编:王绍强
出版: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开本:889 ×1194mm,1/16
页数:216页
本书为“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展”的同名作品集,2016年,郑爽先生把她全套版画作品及水彩作品合共145件捐赠给广东美术馆永久收藏。该作品集是迄今为止收录郑爽先生的作品最为完整的一本画册。作品集以时间编年为序,突出郑爽先生各个时期的艺术特色。其中更收录了艺术家的艺术语录及生活照片,较为全面地回顾了这位杰出的艺术家的艺术人生。
28
《存真绘心——王玉珏作品集》
主编:王绍强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开本:787×1092mm,1/8
页数:145页
《存真绘心——王玉珏作品集》共收录王玉珏中国画作品60多幅,结合相关文献和作品,从早期工笔人物到后期写意花鸟,较全面地、系统性地介绍了王玉珏的艺术人生。王玉珏是岭南画派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画家,她的作品画风清丽素朴、设色雅逸,通过传统线描与西方色彩相融合,自成一格。富于表现具有时代气息,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9
《我在——2017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作品展》
主编:王绍强
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开 本:787×1092mm,1/16
页数:258页
《“我在”——2017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作品展》画册主要收录了“‘我在’——2017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作品展”九位参展艺术家作品,分别是苏新平、周吉荣、陈琦、贺昆、张广慧、卢治平、徐宝中、孔国桥及宋光智。该画册由本次展览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分别撰写前言,并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杨小彦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撰写专论。
30
《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集》
主编:广东省文化厅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开本: 889×1194mm,1/12
页数:236页
《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集》是“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的同名画册。画册收录艺术节前言、展览作品图录,展览现场图等内容。作品反映人民生活和时代精神,歌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体现思想性、艺术性及学术性的高度统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新时代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推动我省美术事业繁荣发展。
31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
主编:王绍强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开本: 889×1194,1/12
页数:400页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是对本届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全方位展示与记录,并对展览及研讨会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诠释,对于本届影像三年展的举办以及影像艺术的发展皆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依据展览内容与架构,出版以“主题展”与“特别展”两部分为主要内容的图书。画册以图录形式呈现,其中“主题展”部分以艺术家为分类顺序对来自海内外的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系统性的展示与介绍,“特别展”部分则以研究问题为分类顺序,侧重于对现当代影像艺术的现象研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32
《追远历新——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
主编:王绍强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开本: 889×1194mm,1/12
页数:213页
画册收录了对广东美术馆的发展历程做出了极大贡献和给予了巨大支持的广东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他们在广东近现代美术发展的进程和变革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历史意义,将其艺术创作早期/近期的作品并置、对比,凸显广东艺术家在各个时期所自觉肩负的历史使命感和自由开放的独立思考精神。
33
《继往与开来——广东美术馆历程(2008-2017)》
主编:王绍强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开本:889×1194mm,1/12
页数:357页
《继往与开来——广东美术馆历程(2008-2017)》,是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系列丛书之一,是一次对广东美术馆 (2008-2017)历程的一次总结式的记录,其中包括展览、研究、典藏、人事等方面工作的梳理,以及对近十年来广东美术馆馆内标志性事件的记录,是一本广东美术馆文献性的画册。
34
《视觉与观念——广东美术馆展览策划和学术理念(2008-2017)》
主编:王绍强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开本: 889×1194,1/12
页数: 415页
借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之际,重新回顾梳理2008-2017十年间具有代表性的展览个案的策划与学术理念,其中包括相关展览前言、专论、展览作品图、展览现场图等。
35
《映像293’——广东美术馆藏影像作品回顾展(2000-2010)》
主编:王绍强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开本: 889×1194mm,1/12
页数:289页
《映像293’——广东美术馆藏影像作品回顾展(2000-2010)》是对广东美术馆“映像293’——广东美术馆藏影像作品回顾展(2000—2010)”展览一次详尽的记录,是对广东美术馆影像作品的一次全面的回顾和整理,纳入广东美术馆20年馆庆系列画册。内含此次约35位艺术家影像作品截图,以及此次展览相关专论,讲座文稿记录等内容。该画册同时也是一次对中国映像发展一次切片式的存档。
36
《美术馆•数字化与典藏研究》
主编:广东美术馆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开本:787×1092mm,1/16
页数:206页
《美术馆》是一本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导引,围绕美术馆学展开深度研究的系列丛书。《美术馆》自创办以来,以其专业性、学术性、深刻性获得了业界的肯定,同时对于美术馆而言也成为某种标志物。每一本《美术馆》的更新和再发就是在新形势下对历史传统的复活、传承和重塑。
37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广东省美术与书法作品展》
主编:王绍强
出版:广东美术馆印行
开本:205×303mm,1/8
页数:226页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广东省美术与书法作品展》分为美术卷和书法卷。其中美术卷由广东美术馆藏的100余件名家杰作、特邀创作以及各地级以上市文广新局选送的40余件优秀作品组成;书法卷则荟萃了167位当代广东名家的精品创作。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以展览文献记录的方式纪念这两个伟大的历史征程,呈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38
《第六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 视觉生产:艺术劳作见证时代变迁》
主编:广东画院 广东美术馆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7月
开本: 889×1194mm,1/12
页数: 228页
《第六届广东画院提名展:视觉生产——艺术劳作见证时代变迁》是同名展览的画册,收录策展人、提名人的评论文章及十位被提名艺术家的参展作品共约120件。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是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下,为落实画院改革和贯彻“学术立院”的办院宗旨、充分体现公益性事业单位职能而设立的。展览旨在鼓励画家在专业领域上的学术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提高专业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水平,并希望籍此使美术界逐步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术氛围。
《之间——中国新水墨作品展》
主编:广东美术馆
出版:广东美术馆印行
开本:180×260mm,1/16
页数:124页
《之间——中国新水墨作品展》收录了“之间——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1位参展艺术家的参展作品以及展览前言。该展是为纪念中墨建交45周年和2017年“墨西哥中国文化年”,展览以颂两国友谊、促文化互鉴为基调,透过“水墨”这一媒介为墨西哥人民提供一份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当代文化展开对话的“样本”,提供考察中国当代艺术、当代绘画的窗口。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广州昌岗
▼
40
《椽笔刀耕——罗映球版画艺术纪程》
主编: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编
作者:罗秋帆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开本:635×965mm,11/16
页数:319页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版画家,罗映球先生在其长达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版画作品。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四个部分,向观众展示了罗映球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文革”十年以及改革开放和进入21世纪的创作,同时配合以专题解读文章以及相关评述、重要展览回顾、年表等。罗映球的版画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的作品以兴宁农村的人、事、景物为主要题材,同时不乏国际化内容表达,反映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诸多节点,此本罗映球作品与文献集为我们研究中国现代美术提供了很好的个案和切入点。
41
《墨履游踪:张彦山水画捐赠作品集》
主编: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开本:889×1194mm,11/16
页数:109页
对于张彦的山水画,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写生。的确,他的作品几乎全来自于国内国外的写生。由丰富多样的对景体验与水墨转化的经历,他既连接起了那本已隐含的艺术史的脉络,又焕发出了某种鲜活的区别于时流的当下体验。为着以后对于当下山水画和这一路径艺术表现的历史研究以及回馈于我们学校师生的教学需要,他将多达51幅的各类山水写生作品捐赠给了学校美术馆,是其从不同地域、不同对象、不同时节表达的作品中精选而来的。此本作品集收入了所有的捐赠作品,并配合以相关解读文章,不失为一份重要的纪录。
42
《正色美意——郑餐霞百年艺术展作品集》
主编: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编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开本:787×1092mm,1/8
页数:192页
本书是配合2017年11月“正色美意——郑餐霞百年艺术展”的出版物,也是目前为止关于郑餐霞先生艺术整理最全面的出版物。该书按内容分绘画作品、书法篆刻、画论手稿文献、学者专论和艺术年表5个部分,整体上又按编年为序,一方面尽可能完整收录郑餐霞先生的各方面材料,另方面又突出其各时期的创作思路。本书收集了郑餐霞绘画作品151件,其中100件为家属捐赠给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藏品。
43
《跨学科的实践——粤港澳台艺术管理模式专题研讨会》
主编: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出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开本:140×210mm
页数:95页
“跨学科的实践”,是指艺术管理学科包括极其丰富的层面,比如不同专业(艺术史、文化理论、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身份(教师、策展人、管理者等)、不同地域和制度环境之间的汇通与碰撞,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交叉关系等。此次论坛邀请了粤港澳台四地的学者围绕艺术管理模式进行讨论,他们既包含了在高校从事艺术管理教学的老师,又有在美术馆及相关艺术机构任职的研究者、策展人,他们的演讲涉及到具体的机构管理和展览策划的经验、学科建设等,以及他们对于不同区域和社会语境下的艺术管理的视角与困境的思考。本书汇集了各位演讲者的文稿以及现场讨论的录音,我们希望这样一次研讨以及形成的文献能够给双方提供一些启示,并为未来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广州画廊,广州怡乐路
▼
44
《广州画廊2015-2017》
主编:广州画廊
出版:广州画廊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尺寸:148×210
页数:60
广州画廊由林敬新、胡向前、林奥劼三人合资,选址广州市海珠区怡乐路,于2015年底开业。本画册为广州画廊2015-2017的十个展览现场与展览中呈现的部分艺术家的介绍。
黄边站,广州黄边
▼
45
《新联合主义运动原则》
作者:柄谷行人
译者:邓宁立
译对:高华鑫
封面字:子杰
出版:黄边站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开本:130×184
页数:70页
青年才能们怎么样能不受身处领域的限制,基于共同感知展开联合工作,共同应对当代现场?从这种才能的溢出和联合中,能不能探索出一种预示性的实践伦理,使我们不在日后长成自己的敌人?柄谷行人在这本书里讨论了要如何推动和参与这一切。应该说明,中文版的策划、翻译到制作,其过程即是联合工作的成果。全篇曾发表于《同时》。
46
《妇女的力量与社会翻转》
作者:玛利亚罗莎·达拉·科斯特 谢尔玛·詹姆斯
译者:马新 Orpheus 邓宁立
封面字:欧飞鸿
出版:黄边站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开本:130×184
页数:191页
“家务劳动有偿化”这个曾经广泛地动员了欧美妇女的号召,似乎不再能让今天的中国妇女感同身受。但是在这场运动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女权分析并没有过时。只要关于男女的性别劳动分工还没有打破,只要社会再生产的代价依然由个人家庭以及家庭中的妇女(无论是老一辈妇女,还是雇来的家政工)承担,家务劳动依然会是当代女权运动需要面对的重要维度。(吴碧莲)
《妇女与社会翻转》一篇曾发表于《同时》。
47
《写母亲(1)》
参与(写作序):名南,黄静远,欧阳潇,文逸,江萌,陈淑瑜,王炜,宋轶
发起&组织:黄静远
编辑:冯俊华
封面字:梁广慧
出版:黄边站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开本:130×184
页数:76页
不同时代和场域下,母亲及家庭关系都是剧烈的主题;而这种剧烈波及之广,使它往往在私人生活和国家政治中都被给予双向的沉默。具体到中国语境,它首先涉及代际问题:我们将不可避免地瞥见不同年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包括文革、计划生育、市场经济、下岗、中国的全球化和全球的中国化等等)给个人带来的具体影响。其次它涉及地域经验的问题:比如具有时代特征的闭塞/流动对家庭的影响,阶级在里面的可变和不可变。最后,它还涉及一个不经常被聚焦的情感结构和性别张力问题。(黄静远、冯俊华)
全篇曾发表于《同时》。
何香凝美术馆,深圳华侨城
▼
48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艺术批评史》
作者: [意]廖内洛·文杜里
译者:邵宏
出版: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开本 670×970,1/16
页数:304页
本书为英语世界第一部艺术批评史,旨在为读者提供通过对艺术批评的历史体验而理解艺术的坚实基础。全书共14章,分别讲述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批评、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末意大利的艺术批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批评,以及在意大利和法国占主导的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批评;讨论了新古典主义艺术批评和浪漫主义艺术批评的起源;考察了19世纪初德国理想主义哲学如何试图创造一种综合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详述了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德国和意大利的文献学家、考古学家和鉴赏家如何影响艺术批评,以及19世纪中叶法国兴起的关于现代绘画的卓越批评;探讨了19世纪下半叶几位德国批评家如何试图在理想主义或实证主义美学之外给自己提供一个判断准则,以创造有关纯粹可视性的理论;最后讨论了现代艺术的起源及其后续影响。本书不仅全面回顾了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艺术批评史,同时还为专业艺术史家、批评家乃至普通艺术爱好者提供了理解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思想的有效方式。
49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美术史的实践和方法问题》
作者:[意]奥托·帕希特
译者:薛墨
出版: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开本: 670×970,1/16
页数:174页
本书为西方重要艺术史学流派“新维也纳艺术史学派”学者、著名艺术史家奥托˙帕赫特的重要代表作,也是西方艺术史学史上的经典文献。作者意在通过此书重构艺术产生的原始文化与社会环境,澄清那些已不为人熟知的时空观念和重要的象征符号,从而强化观者的感知力。帕赫特在书中深入剖析了从李格尔到沃尔夫林、潘诺夫斯基等重要艺术史家的思想,一直强调要回到观看本身。帕赫特最大的贡献在于让学生和读者懂得面对艺术品时如何从艺术史的角度来思考。本书可被列入艺术史经典著作之列,在抽象思维中闪烁着光芒,对图像形式的描绘无以伦比,同时还充满了缜密的历史逻辑和具体史实,这使得帕赫特能与沃尔夫林、李格尔、瓦尔堡、潘诺夫斯基齐名,成为西方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史的布道者。
50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造假:艺术与伪造的权术》
作者:[意]伊恩·海伍德
译者:殷凌云 毕夏
译校:郑涛
出版: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开本: 670×970,1/16
页数:237页
本书堪称关于艺术造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艺术界和文学界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同时也经历了瞒天过海、层出不穷的伪作与赝品的横行。本书细致地描绘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赝品与文学伪著,分析伪造的动机,追溯伪造的历史,阐述伪造的政治,展现大众对伪造的态度,深入探讨伪作对于艺术家与艺术品的意义所在。
本书简约精炼,论证翔实可靠,从文学、艺术、历史等角度向读者展现了关于造假的光怪陆离的世界。伦敦罗汉普顿大学教授伊恩·海伍德在艺术赝品与文学伪著等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本书既是对伪造真相的探寻,同时,对当代艺术界的造假与赝品鉴别活动也具有前车之鉴和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51
《何香凝美术馆当代藏品选》
主编:乐正维
出版:何香凝美术馆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开本:20.5x12.6cm
页数:255页
本书是在何香凝美术馆在建馆20周年之际,从267件当代藏品中选出146件集结成册。按分类方法进行排列,对馆藏作品进行系统的梳理的同时,也希望能使观者从中略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多元图景。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藏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52
《人文之声:何香凝美术馆讲座集粹2009-2011》主编:乐正维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开本:889×1194,1/16
页数:547页
何香凝美术馆作为公共艺术机构,除了注重典藏、研究、展览、论坛等相关学术活动之外,一直致力于当代文化艺术在公众间的教育、普及与推广。其中,建馆之初,美术馆便设立了“人文之声——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讲座”的公益项目,利用周末时间,公开、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针对该项目,我们已经先后整理、编辑了《人文之声:何香凝美术馆讲座集粹(1997-2007)》和《人文之声: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讲座文集2007-2008》。2017年,正值何香凝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我馆对2009年-2011年的讲座进行了录音整理、审校,遴选出38篇演讲稿,汇编成集,内容涵盖考古学、艺术史、近代文学、影像艺术、哲学、近代史等不同范畴。该文集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编辑,为了保证文集的质量,我馆尽最大的努力取得演讲者的支持,共同进行文稿的校改,部分未经主讲人审校的稿子,则由何香凝美术馆编者进行校改,并加以说明。此外,考虑到部分演讲是根据大量幻灯、影像等方式进行演讲,难以成完整的文稿,只好忍痛割爱了。
53
《何香凝艺术精品展览》
主编:何香凝美术馆
出版:何香凝美术馆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开本:34x23.4cm
页数:217页
《何香凝艺术精品展览》这本书是同名展览的画册,因展览地点是日本,所以画册为中日双语。主要内容包括三个主办方的前言、40件何香凝艺术作品、12件何香凝历史图片,以及何香凝美术馆的简介,以庄重、典雅的气氛呈现出何香凝艺术和人格的清正之气。
54
《时间的狂喜:重塑认知的媒介》
编辑:胡斌、富源
出版:何香凝美术馆印行
出版时间:25.8x18.5cm
开本:2017年10月
页数:173页
何香凝美术馆一直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以积极主动的方式介入当代青年艺术的发生与展览现场。2017年我们特别邀请了策展人胡斌和富源策划一个名为“时间的狂喜:重塑认知的媒介”当代艺术展览,本书即是该展览的同名画册。在这个展览里,两位策展人以各自的视角,提出对当下年轻艺术家的实践的观点与看法,邀请了十一位(组)年轻艺术家参加该展览,并针对主题委任一组表演装置作品。参展的艺术家均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大都拥有良好的海外教育背景,他们频繁在世界各地进行艺术实践与参加展览,呈现出中国新一代年轻艺术家的独特形态。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这部分年轻艺术家的创作面貌。
55
《何香凝美术馆年鉴2008-2010》
主编:乐正维
出版:何香凝美术馆印行
开本:26x18.6cm
出版时间:2017年
页数:699页
本书涵盖了2008年至2010年何香凝美术馆各项重要展览和学术工作成果。各项展览、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是整体工作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而且也是本馆成长的足迹。年鉴不仅仅是一个美术馆在学术工作和日常管理的成果集合,它更是我们在整理与回顾之中,对经验和未来的思考,并希望制定出更高的目标,作为美术馆业务工作提升的动力。
盒子艺术空间,深圳欢乐海岸
▼
56
《旁听——回到直觉》
主 编:周力 许晟
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开本:889×1194,1/16
页数:212页
《旁听——回到直觉》的主要内容是由同名展览所引出的,5位当代艺术家的新作品现场,近年作品集,和相关文献。艺术家与策展人共同合作完成了名为“旁听——回到直觉”的展览,涉及深入的哲学讨论和审美创造,强调内心与形式的直接关系,并呈现与之有关的,艺术家近年来的创作和文献资料。作品涉及绘画,录像,装置等多媒介的艺术作品,以及它们在一个共同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由此,书籍一方面呈现在艺术史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未来可能;一方面涉及哲学,文化,审美等综合知识背景的交融,以及它们如何以空间视觉的方式得以凝聚。这也是对当代艺术语言,展览空间,审美创造与交汇的一次实验。
57
《暗示之轮:隐喻的年代》
主编:周力 郑念缇
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开本:889×1194,1/16
页数:115页
《暗示之轮:隐喻的年代》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由同名展览所引出的,介绍了共22 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涉及电影、声音艺术、灯光装置、电动机械装置、雕塑、摄影、录像、架上综合材料等多媒介的大型艺术项目。对于艺术家来说语言是承载他她所感知真理的容器,换而言之,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容器包含了他她所感知的全部的真理。通过这本书,对展览作品进行梳理,去发现在艺术史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多样可能性,同时也是对于艺术语言、展览舞台、审美场域革新与交汇的一次实验。
58
《镜像——2016毕业之星的选择》
主编:刘可
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开本:889×1194,1 / 16
页数:218页
“毕业之星的选择”是盒子艺术空间固定的年度青年项目,《镜像——2016毕业之星的选择》 的主要内容是由同名展览所引出的,这个展览主题是试图促使青年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一个日常大众的场域,艺术家与作品之间产生一种重新认识自我的、微妙的镜像关系,为新的创作驱动力建构平台。这本书共介绍了35位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同时艺术品通过介入公共空间,艺术观念可能获得新的诠释,探讨着艺术真正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广州员村
▼
59
《比尔·维奥拉1977-2014精选作品集》
编著: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
主编:黄丽诗
翻译:杨梵
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开本:889 x1194mm,1/16
页数:320页
《比尔·维奥拉 1977-2014精选作品集》是迄今为止首部全面介绍比尔·维奥拉艺术的中文研究图录集。研究图录集囊括了展览展出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直到近年,艺术家在不同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在影像技术的各个发展阶段,代表其艺术事业不同探索面向的精选作品,以及作为作品说明的艺术家本人撰写的创作笔记。除了收录本次回顾展的二十四件代表作品之外,还编录了内容丰富、可供读者精读和研究的学术文章。
60
《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
主编:王璜生、凯特琳·多尔蒂
出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印行
主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
翻译:Bridge Noetzel (那瑞洁)、胡晓岚、白雪、易玥
开本:185 x240mm
页数:259页
“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观摩展”的由两个互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一个是由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凯特琳·多尔蒂女士策划的“移动的时间:录像艺术50年,1965-2015”,呈现了一系列在过去50年来对西方影像艺术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品;第二单元由董冰峰、王春辰先生策展的“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重点梳理和回顾过去三十多年,以“录像艺术”为创作主题,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动态影像艺术作品。《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是此次展览的同名作品图录集。
61
《马库斯·吕佩尔茨绘画的当代方式》
主编:王艺、刘燕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开本:710 x1000mm,1/16
页数:328页
《马库斯·吕佩尔茨绘画的当代方式》是“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展马库斯·吕佩尔茨”的作品图录集。吕佩尔茨复兴的绘画已经不是关于图像的问题,而是关于绘画的问题,而绘画现在却是与图像未必发生关系的一种人为的痕迹。因此,我们认定他所代表的绘画复兴,其实是人为的痕迹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发现,其中去除和超越了原有的作为图像的意义的那个部分。
华·美术馆,深圳华侨城
▼
62
《抗体——新视觉艺术节Fresh Vision 2017》
编著:华·美术馆
学术主持:冯峰
编辑:谢安宇 孟祥远 余敏玲
出版:华·美术馆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开本:787x1092,1/16
页数:145页
“抗体——新视觉艺术节2017”由谢安宇、余敏玲、孟祥远策划,甄选展示了来自全国不同院校的31位青年艺术家的31组作品,包括架上绘画、影像和装置。此书辑录了所有展览作品的图文资料,同时提问当代艺术在体制的培养下如何维持其批判属性;以及如何在更广阔的艺术语言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以独立的个体身份,摆脱那些集体意识下的创作惯例;过艺术的方式在和公共关系的博弈中产生行动。
华艺廊,广州东湖
▼
63
《趴刻PARK》
编辑出版:华艺廊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开本:889×1194,1/12
页数:344
“趴刻PARK”是广州华艺廊联合都柏林科林画廊(Kerlin Gallery)共同呈现的八位当代艺术家群展,分别在广州和香港两地展出,此次展览是一次探索新关系和可能性的尝试。《趴刻PARK》作为展览的出版物收录了参展艺术家卡拉莫•伊内斯(Callum Innes)、伊萨贝拉•诺兰(Isabella Nolan)、里亚姆•杰里柯(Liam Gillick)、丽莲•托马斯寇(Lillian Tomasko)、刘可(Liu Ke)、梅林•詹姆斯(Merlin James)、肖恩•斯库利(Sean Scully)及周力(Zhou Li)的代表作品。
64
《悬置的视网膜——曾曦的解构主义现象学之路》
编辑:徐凯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开本:889mm×1194mm 1/16
页数:200页
《悬置的视网膜——曾曦的解构主义现象学之路》是曾曦个展“悬置的视网膜——曾曦的解构主义现象学之路”的出版物,集中呈现了曾曦最新创作的“视网膜”、“镜像”、“手稿的镜像”三个系列的作品,全面展现了艺术家近年的创作脉络和探索方向。在早期代表作《柏拉图》系列油画作品后,曾曦的创作实践开始突破传统油画材料的限制,将有机玻璃、镜面不锈钢等材质介入艺术创作,从布面到镜面的转换,单向的传达变成了双向的互动,封闭的预设转向开放的结构,他着力对视觉生成的内在机制进行审视和思考。
录像局,广州泰康路
▼
65
录像艺术译丛
《分辨率:当代录像实践》
编者:迈克尔·雷诺、埃里卡·祖德堡(美)
翻译:钟晓文等
出版发行:湖南美术出版社
尺寸:17x24x3.1cm
页数:464页
《分辨率》是洛杉矶当代展览馆(LACE)的一个项目的后续,汇集了23篇当时录像艺术领域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文章。在这些论文中,录像作为媒介与实践已投入历史进程。因而,本书的焦点并非在于通常意义上的“录像艺术”或具有自主媒介基本特征的录像,而在于正在发生的文化、美学、政治进程与活动的录像—作为当代表述的一种来源与载体,录像以具体且有时令人吃惊的方式,与各种文化和批评话语紧密关联,是另一种文化与批评话语。本书呈现了进入录像制作的语境与内容的可行途径。这些论文来自不同的文化领域:艺术家、独立电视制作人、媒体活动家、另类空间与博物馆的策展人、项目策划者、批评理论的边缘学者。
66
录像艺术译丛
《反馈:录像艺术的媒体生态学》
作者:大卫·乔斯利特(美)
翻译:郭娟
出版:湖南美术出版社
尺寸: 17x24x1.55cm
页数:220页
美国的电视体现了一种矛盾:它是一种私人拥有和操控的公共通讯网络,绝大部分公民无法参与其中,只能成为被动的观众。电视制造出一张社群的图景,与此同时又竭力防止任何实质性社会关联的形成,因为在它貌似活跃的观点交换背后,是一个高度中心化的公司结构,而且是极其反民主的。在《反馈》中,大卫·乔斯利特描绘了电视私有化的公共领域,并且追溯了艺术家和媒体行动主义者在1960和1970年代打破电视封闭回路的诸多方法。
乔斯利特选择的研究对象——包括白南准、丹·格雷厄姆、乔安·乔纳斯、艾比·霍夫曼、安迪·沃霍尔和梅尔文·范·佩鲍思等——在电视空间中上演了政治干预。乔斯利特写道,他们所采用的策略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今天的世界,电视和互联网重叠的信息回路给民主参与提供了不同的机会。
在《反馈》一书中,乔斯利特用艺术史的研究和分类方法分析了上世纪中期的大量图像-事件。他认为,在电视世界中,民主是通过图像实现的,于是艺术史有能力成为一门政治科学。
67
《录像局年鉴2017》(分中文版和英文版)&《录像局介绍册》
出版:录像局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开本:210x135mm;210x135mm;207x135mm
页数:《录像局年鉴2017》英文版,128页;《录像局年鉴2017》中文版,120页;《录像局宣传册》,36页
《录像局年鉴2017》以列表的方式呈现录像局从2012年成立至2017年间建档艺术家作品的完整目录,组织并参与的讲座和活动等。《录像局介绍册》通过图示介绍了录像局的职能、工作方法以及支持录像局的方式。
OCAT,深圳华侨城
▼
68
《西蒙·丹尼特刊》
主编:Myriam Ben Salah
出版:《KALEIDOSCOPE》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开本:230×300mm
页数:206页
OCAT深圳馆联合国际艺术媒体杂志《KALEIDOSCOPE》出版了一期西蒙·丹尼(Simon Denny)特刊:KALEIDOSCOPE Asia Simon Denny Takeover。其中收录策展人刘秀仪与艺术家西蒙·丹尼的对谈内容,及西蒙·丹尼在深期间对深圳科技生态的深入考察调研、走访的成果,展览作品于聚艺雕塑及大芬村的制作情况也涵盖其中。通过对展览全面的呈现,进一步反思科技产业如何造就新的城市文化景观。
69
《金蝉脱壳》
主编:王广义、张晓刚、隋建国、王友身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尺寸:27 x 22.1 x 2.5 cm
页数:305页
为纪念OCAT创始人、艺术史家黄专,艺术家王广义、张晓刚、隋建国、王友身发起了“金蝉脱壳——纪念黄专逝世周年邀请展”,展示了王广义、王友身、王鲁炎、方力钧、卢昊、冯峰、朱加、向京、汪建伟、张晓刚、张春旸、姜杰、顾德新、展望、徐坦、隋建国、曾浩、魏光庆18位艺术家的28件(组)作品。参展作品来源于黄专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具代表性的学术研究以及策展实践的成果。出版物《金蝉脱壳》收录了这些代表性作品、黄专对这些作品的评论及其策展年表等丰富的文献。
70
《世界3:开放的图像学》
主编:黄专
出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4月
尺寸:21.8 x 15.8 x 2.5 cm
页数:410页
《世界3》是OCAT研究中心组织编辑的中文艺术史理论学术年刊,主要登载艺术史理论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和译文,也对相关课题的国际资讯、图书、展览和研究机构进行报道与评介。第二期《世界3:开放的图像学》收录了杨思梁、菲利普-阿兰·米肖、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傅无为、范景中、范白丁、钱文逸等国内外学者的专题文章,力图通过梳理现代图像学的理论脉络和它的开放性影响,展示图像学在当代艺术史学中的可能性前景并借此提倡一种建立在理性批评基础上的开放学风。
UABB,深圳福田
▼
71
《看(不)见的城市:“深双”十年研究》(上、下卷)
主编: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开本:720×1020mm,横1/16
页数:652页(上卷,389页;下卷,263页)
上卷由“深双”组委会委托《住区》杂志组织定向约稿,九位作者就“深双”十年九个城市面像:开放性、自发性、基础性、日常性、时间性、展示性、农业乡村、建筑、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反思、写作。作者中既有“深双”的参与者,也有“深双”的旁观者,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视觉各异,呈现出多元的研究。
下卷由深双组委会委托批评家、策展人史建率领的有方团队,对历届策展人(6位)、组织者(7位)和部分参与者(8位)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涵盖双年展的策展机制、公共影响力、作品结构与城市发展等议题,对“深双”进行客观、系统的研读与解读。
21空间美术馆,东莞旗峰山
▼
72
《时间的重置》
出品人:袁斌
出版:东莞21空间美术馆印行
出版时间:2017年
开本:21.5×28cm
页数:173页
《时间的重置》是随展览发行的画册。刘洋的个展展出油画作品约200幅。在展览开展之前,刘洋已在东莞驻地创作一月有余,亲身体验东莞生活,用他独特的艺术家视角加以考察,以东莞为对象进行写生,写生作品亦收录其中。
33空间,深圳西丽
▼
开本:148×210mm 页数:84页
2016年,33空间举办了从“移”到“世界”六个展览,以发掘和突出深圳本土当代艺术家实验性创作为主,通过各种媒介作品和空间呈现,集中探讨了艺术家、作品、空间和深圳以及这个时代之间的关系。从“啾”小组个展《深圳大饭店》开始,在展览的基础上展开了一些与多种社会关系保持紧密互动的探讨和交流,进而形成了这个年度交流的整理文本,我们给它定名为《空间研讨会》,希望艺术家的作品能够更好地融入公共社会,在更大的空间里发挥他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