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广州三年展不走网红路线,它可能是冷峻的
历届广州三年展的举办时间
撰文:钟刚
1 、广东美术馆继去年重启广州摄影双年展后,今年12月将继续推动另一个展览品牌“广州三年展”的活化和发展。广东美术馆馆长、第六届广州三年展总策划王绍强在昨天的媒体见面会上传递了几个关键词:改变、国际性、地区联动和文献梳理。
王绍强认为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发展21年来最重要的一个展览品牌,继续做好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不断去改变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广东美术馆能不能在当代语境下独立和有力发声的重要一环。
王绍强还提到历届广州三年展所形成的价值理念和独立精神,都应该梳理、审视和坚守,由其负责策划的广州三年展文献展,将与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并行展出,这体现了王绍强期望在既有的脉络去推进工作的态度,而不是盲目去创新和推翻某些传统,他对此很小心和谨慎。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首次媒体见面会现场
2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由三人共同完成,并分为三大单元,安琪莉可·斯班尼克 (Angelique Spaninks,荷兰)负责“同类演化”主题单元、张尕(美国/中国)负责“机器不孤单”主题单元、菲利普·齐格勒(Philipp Ziegler,德国)负责“叠加:数字中的艺术”主题单元。
从广东美术馆公布的策展人履历来看,广州三年展是他们策展生涯当中较大型的一个展览,做好广州三年展,将是他们策展履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三年展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当代艺术三年展,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一个当代艺术三年展。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官方公布的人口是6600万,地区经济总量与韩国持平)范围内有几十个双年展,但能够和广州三年展的国际影响力相提并论的当代艺术双年展,目前还没有。
这届广州三年展在过去十年其实伴随着波折,此次恢复举办广州三年展,明显是期望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专业轨道当中。三位策展人不是在做一个常规的三年展,而是在三年展的转折期临危受命,正如王绍强在媒体见面会上所说的,这是一个“改变的契机”。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官方公布信息
3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展览主题是“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对于这个主题,广东美术馆提供的官方阐述中如此写道:
本次展览主题出自美国工程师范内瓦·布什于1945年在《大西洋》(The Atlantic)季刊上发表文章“诚如所思”(As We May Think),文章充分描述了对以关联和搜索为标志的未来通用通信设备的想象,预示了信息社会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将这篇开创性文本的深远影响延伸到艺术领域,以反映过去几十年来技术进步的轨迹及其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回响。今天,技术依然日新月异地突破界限,加之人类纪不可阻挡的侵蚀构成了“加速的未来”。人类的智慧所能想象的,以及人类还可能希冀的幻想亟待一种超越人类自身能力的思考,当存在变得无常,而变化才是永恒之时,一种新的现实降临于并无定数的未来。本次三年展旨在探讨由技术所构建的时空,从真实到虚拟所产生的多重影响,通过审视从地理维度乃至宇宙前景的创造性努力来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通过人类和非人类、生物与机器、有机与无机的愿景的联盟,提供一种关于新的生态可能性的场景,使得经过重整的人文主义可以在物的集合中共生并互惠地成长。
张尕在昨天的媒体见面会上说,这一届广州三年展不会像中国时下流行的新媒体艺术展览那样追逐形式的炫酷和沉浸式的展览氛围,更不会不假思索地去拥抱技术,为新技术欢欣鼓舞,这会是一个冷峻的、提出问题的、对现代性进行审视和反思的三年展。
张尕认为三位策展人的工作范围都很清晰,是专业范畴内的策展人,“这届三年展,不仅不会像时下的新媒体艺术展那样迎合流行和网红,它甚至还会带有一些苦涩的味道”。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现场
4 、由于广州三年展的举办,也会推动广东美术馆的相关馆藏,这也是广州三年展形成的一个惯例。
对于如何去收藏新媒体艺术的作品,长期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张尕也坦言,由于硬件和软件的快速更新,新媒体艺术的收藏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一些收藏家会关注新媒体艺术作品的保存问题,但中国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还并没有后续完整的收藏系统来支撑。尽管中国新媒体艺术非常红火,但如何收藏,仍会是一个问题和挑战。
对此,王绍强也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广东美术馆由于场馆条件制约,库房容量有限,藏品不断扩充,如何去进一步推动收藏和研究,也是他希望去破解的一个难题,他认为广东当代美术馆的建设,在今时今刻已是非常紧迫和重要。
5 、和往届相比,这一届广州三年展不仅是广东美术馆的三年展,也是这个城市和这个地区的三年展。
广州艺术圈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在艺术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联动”成为一个必须的动作,五行会是其中的一个形式。
王绍强希望通过广州三年展的举办,联合广州及周边的艺术力量进行资源的联合和集中的发声,广州艺术周也正在酝酿和策划中,预计会和广州三年展同期,在今年12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