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冷:珠三角40位艺术工作者的年度计划

黄紫枫 打边炉ARTDBL
2024-09-07



‍“打冷”为香港对潮州食店冷菜式的称呼,一说打冷为“打round”的粤语,即打个转。将预先烹好食物放在店前,食客要打个转,选择心仪食物,然后落单(阐释资料来源于网络)。


纵观珠三角40位艺术工作者的2019年计划,平实诚恳,大都是对自己过去的工作“执头执尾”,在里面组织一个新视野。一如“打冷”,食材既定,但每位食客都能在打个转之后摆出心水的一餐。


全文按中文姓氏首字母排序,发表前经过《打边炉》编辑部删选。




策划:钟刚

编辑:黄紫枫,尹余(实习生)



C.



蔡影茜:拉开距离去更好地认识自身

广东时代美术馆首席策展人


时代美术馆的历史深深根植于“珠三角”,但去年时代艺术中心(柏林)的开幕又给了我们一个“出走”的契机:首先是跨地域身份的问题,无论是机构定位还是观众的自我认同,以至于黄边的社区面貌都在变化之中,我们需要拉开距离去更好的认识自身;二是中国的美术馆和展览的数量都在井喷,但机构和项目的多样性却在萎缩,应该在展览消耗和消费的模式之外寻求其它出路;三是从各式各样的二元主义陷阱中清醒过来,这个其实很难,中美贸易战或者随便一个性别议题都可以炸出来很多死结,我们仍会“一路向南”,但也将寻求其它的联结点。

 

至于我个人,除了展览部日常和全年项目规划以外,在策划完3月份的“前景”系列周滔个展之后就会飞柏林在我们空间做一个闭幕对谈,之后会作为评委参与DAAD明年驻地艺术家的讨论和选拔;6月可能会拿到一个奖学金到美国做2个月左右的访问,为9月下旬在柏林中心策划的群展“非黑非红非黄非女”以及明年3月的个展做研究准备;11月的新加坡双年展前后应该会跑一趟东南亚进行机构考察。除此以外,还要把大尾象的中文出版完成,与新加入美术馆团队的吴建儒合作编辑“南方以南”的电子刊物,将今年的泛策展移到柏林举办,并和比利安娜合作完成中国和东南亚展览史的出版和研讨会。最后,儿子今年9月份也要开始读小学了,作为一个职场妈妈,我将面临着另一份“陪作业”的全职工作。

 

 


 


陈子君:五项不绝对的计划

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主任


2019年我的的工作计划,基本都是前年和去年确定下来的。主要包括:


1、2019年1月31日-3月4日由独立策展人顾振清策展的“ 原乡• 时间轴:陈子君艺术展”在德国肯普滕美术馆举办。


2、3月22日-4月6日由胡斌策展的“解域•时间之墟—陈子君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3、4月24日至5月1日在慕尼黑市立Domagk艺术工作室50展馆将有一个个展项目。


4、4月底在德国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会有一个交流讲座。


5、另外有一本著作和两本画册在着手编辑整理当中。


正在进行的和将要进行的这些计划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而下半年的计划是学习。所有计划也不是绝对的,可能随时调整和应变。

 





陈观宝:面临一个新的更大的转型考验

觀空间创始人、馆长


说起中国艺术市场,有投资朋友判断,一个“坏消息”:2019是过去几年来最困难的一年;同时有一个“好消息”,是2019是未来几年最好的一年,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觀空间的未来是个挑战。


去年觀空间搬到了珠江琶醍创意园区,跟SUNINSKY合作,空间体量也从一个画廊跃升到类似于博物馆级别的大空间,展览和活动都面临一个新的更大的转型考验。


首先觀空间将面向更多的公众,更多的年轻人和文艺爱好者,那么觀空间是必须做一些运营思路调整,以前主要是面向专业艺博会和藏家去做艺术家的代理和展览策划,那未来会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公共教育的比重,多做一些艺术推广活动,这可能涉及到社会时尚话题,年轻艺术爱好者喜欢的形式,时尚品牌乐于参与的内容,这也可能是收门票的,有跨界融合价值的,就是我们重要的一个调整。


那比如2019年我们就会推出一个生态主题艺术展,一个时尚主题艺术展,还有就是承接一个中国首届插画艺术节等等,这都是我们新的尝试,也是今年增加的重要的一个板块。


 



D.



董超媚:养活自己,带来收获(益)

《@LOFT》主编


继续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编辑、展览、研究)养活自己,给团队带来收获(益)。

 

这两年因为一个商业项目,从寻找一座山的历史地理资料开始了我的“深圳检索”,然后又由此编辑了一期“城市小旅”的封面故事。最近这期杂志中受访者、带我们编辑行走水围的朋友自发策划了新路线,从水围扩大到周边——很开心有这样的“后续”。还有上届UABB的阅览室项目,在根据深圳城中村的论文而检索的出版物中,发现相对一河之隔的香港来说,深圳的城市研究、风物风俗类书籍实在少得可怜。都在纪念闪亮的40周年,言必谈“大湾区”,如何成为了今天的样子?于是搜集了一排关于深圳城市历史地理的新旧书,“深圳研究”谈不上,来龙去脉了解一下满足下编辑的好奇心吧。

 

记得曾在某一期杂志里的阅读栏目写下《读书行路》这个题目,今年也希望继续保持阅读,也多“行路”。

 

 




邓箭今:持续工作,审视自己

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教授


在艺术创作上还是延续以往的题材和表达持续进行着工作。


在展览方面,2019年3月刚结束在芬兰和德国波恩的展览,目前已确定的展览项目有美国和日本的群展;国内的展览以师生联动为主,如六月上海可美术馆“学院的光芒”和武汉师生展等。比较重要的项目是9月将在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举办个展,邀请Katie Hill博士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她是英国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现当代亚洲艺术研究生项目的主管,她也是致力于在英国推广中国当代艺术的咨询机构中国当代艺术办公室的总监,期待能以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文化背景来审视自己的艺术创作。

 



 

F.



冯峰:也许该做一个关于《鸭兔》的展览了

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


我始终把自己视为一位业余艺术家,职业工作是艺术教育,一直在广州美术学院教书,同时也愿意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贡献给美术馆和公共教育的公益事业。


作为艺术工作者的年度计划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艺术教育的工作:建构与完善广美跨媒体艺术学院的方向和机制,形成一个集图像与摄影、影像与电影、表演与剧场、观念与技术等具有跨学科和未来性的,并相互链接的,实验艺术学科群。


二、创作者的工作:我的创作特点是项目制和时间性。就像是有几棵树,同时不停地生长。今年的工作会集中在两个作品项目上,一是:从2009年开始的《时间的宫殿》公共艺术项目,今年计划把《时间的宫殿:松、竹、梅》方案分别落地实施,地点分别在北京新机场、东莞松山湖,以及云南山区。都是要结合当地植物实施创作。这也是我植物艺术项目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系列作品。同时,也在组织团队,把这个空间环境作品转化为“时间绘画”。另一个项目是:《鸭兔》,这是我所以作品里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从90年代初开始持续到现在,一直在生长。今年计划除了一系列鸭兔的玩具和动画的设计制作外也邀请了几位年青艺术家参与,还计划拍一个关于鸭兔的电影。也许,该做一个关于《鸭兔》的展览了。

 





樊林:是时候讨论田野进入艺术史写作的可能了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2019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很期待。折腾了大半年的展览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标题“矩阵”完成,这是我梦想多年关于建筑——不仅关于风格、技术甚至包括社会经济、视觉文化等方面——的展览。春节还没过完,全力进入“鸡毛信——陈侗的一个水墨计划”的准备,开幕很好玩而广州的春寒至今未走。接着的潮湿春天要等到台风来结束,手头有几个距离拉得特别开的方案在等着我上天入地去想辙。我不是太主动工作的策展人,在学院的空间里也越来越见不到工作机会,所幸和艺术家沟通交谈依然短兵相接谈笑风生刀光剑影。


2019接下来的日历将以写作为主,太多问题可以写成文字值得写成文字了。我觉得是时候讨论田野进入艺术史写作的可能了。

 

 



G.



关野:认真研究,建立展览序列

星河国风艺术馆馆长


星河国风艺术馆作为一个成立不久的艺术机构,从17年底的开馆展——饶宗颐艺术特展和法国圣埃蒂安设计双年展,到18年的德化白瓷艺术展、何煌友摄影展、素问第五回展、青衿计划及沈敬东个展,我们一直努力在广度中追求深度。长远来看,我们希冀通过展览实践来梳理中国现当代艺术史。


今年我们将继续用展览和观众做文化交流,呈现出一个完整而且学术的展览形态。首先是在地性和外来性的结合:作为2019年开年首展,我们举办了何多苓师友展,后续还将积极与深圳社会现状做融合,与深圳本地艺术家合作;其次是青年艺术家和中年艺术家的结合:比如,下半年我们将邀请青年策展人为应天齐老师筹备展览,当然,在关注中年艺术家的同时,我们还将聚焦青年艺术家(如:路路、业晓凯);最后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今年,我们还将持续关注世界级与国家级非遗文化(如:顾建东缂丝艺术、姚建萍刺绣艺术、洪建华雕刻艺术),希望能够关照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视角,探索传统艺术的当下表达方式。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其实都处于探索的阶段,今后的展览将继续以学术为导向,认真研究社会环境和艺术史发展的大趋势,并以此为出发来点来选择艺术家。同时也会与更多的艺术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努力建立自己的展览序列。

 

 



H.



何净:想要推出一些有新意有见解的展览和讲座

深圳雏声艺术中心创始人


从事艺术行业多年,经营雏声初引已经不仅是一项工作,它早已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艺术滋养了我,同时也让我生发了一个小小的理想:

 

去发掘、欣赏艺术之美,接收它或宁静或磅礴的能量,去把这份美和能量传播给公众,让公众借由雏声初引这个平台,在匆忙人生和庸碌日常里领略到艺术带来的慰藉与美好。

 

过去8年多的时间,我和我的团队围绕原创艺术活动品牌——“学院力量”与“一幅画,一个故事”,开展了多场艺术展览与人文讲座活动,在社会各界获得了广泛赞誉。2019年,雏声初引艺术服务中心仍会延续这两个主题活动,推广优秀的艺术家作品,推动和促进艺术的发展与交流。我们的工作正处于筹备阶段,但我一直很欣赏那些新锐、创新、贴近当下并且有较深人文关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因此我们新一年的规划更偏向于考虑艺术与本土性、未来、新媒体或科技的关系。我们想要推出一些有新意、有见解的展览和讲座给大家。






黑一烊:三个方向,三种身份

想得美创建人,艺术家


艺术是用来解释生活与解释世界,也是审视自己、观照世界及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的一种方式。2019年,我从多重维度、多种媒介和多种思维出发,在策展交流、艺术创作、影像实验三个方向,探索影像与装置、艺术与社会、媒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策展人


2019年,我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新展览《LOOKED》,为处于上升期的中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对话性和生产性的展示平台。同时与上海、东京联动,邀请与活跃的艺术家、创意人对参展作品进行评选。展出形式加入原生品牌、音乐沙龙、电影分享、美食等艺文体验,用艺术渗透大众生活。

 

艺术家


艺术创作方面,《BABY》系列将延续命运与金钱关系的思考,用钱拼贴不同情绪、不同身份的知名小孩。《HELLO》装置艺术作品,将融入不同空间环境,结合影像技术与当地互动。《情书》作品,将与不同地域产生关联,并与在地诗人交流。


导演


影像艺术是我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领域。影像技术与艺术观念统一,纪录和虚构方式混合。记录作品与人、环境的互动,最终变成影像延伸下去,产生叙事性,透过感官而沁入内心,甚至触及思想。




 


胡斌:个案,整合,激发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教授


在我的研究中,一直试图将艺术史与当代的艺术现象观察联系起来看待,并以区域研究为中心逐渐推及更广泛的文化艺术网络。2019年的工作大致也是这样一个思路,所着力推动的研究包括胡一川个案,社会参与式艺术与美术馆系统等。


展览方面,除了延续已经推出了几个重要案例的“广州美术学院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系列的展示之外,当下前沿艺术生态研究方面有一个较为重头的项目就是将要在粤港澳巡展的第二届“珠三角艺术单位观察”展,联合港澳策展人继续挖掘珠三角新的艺术团体和现象,并以独特视角形成有关区域的新的思想激发。


随着我们学校三个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学城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的正式整合,各个馆的学术定位将更加明确,历史与当代并重的取向和格局会进一步明晰,以汇聚成更为整体的形象(总称“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来梳理自身和进行国内国际的交流与互动。

 





黄小鹏:离开熟悉的环境,更好地调整自己

艺术家兼大学教授


我在2019年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艺术计划”,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完成拖了一年多的《K.O.H.D.3 –天堂租客》录像剪辑工作。


这是一个基于2017年我在香港浸会大学的驻校研究项目,将香港和广州置于同一“悬空”情景中探索现在–过去–未来之间关系的尝试,也是5年前开始创作的《 KOHD敲扣天堂之门》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挑战性和难度比前两部更大,很容易成为一种无意识自我重复的陈词滥调。去年从香港回来之后利用素材搭了一个基本框架,其间由于其它事情的干扰和影响而一度中断,当然最主要的是面临自我怀疑的危机和创作方面出现的瓶颈问题,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做下去。


另外,希望今年可以改掉以往随意杂读的习惯,在理论和历史方面更有系统地阅读,同时也能够持续近年来对小说诗歌这一与想象力有关领域重新发生的兴趣。


最后,争取以后每年都去柏林住一段较长的时间,离开熟悉的环境,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





J.



贾立巍:保持信任,保持乐观

深圳33空间负责人


不做计划,是33空间一直的计划,我也不太会计划,只有一个大的方向,继续保持实验性、公共性。


我相信机缘,相信所有的遇见和发生都是最完美的,2019年一如既往。


如果把空间比作一棵树苗,我只能给她浇水施肥抓虫子,我计划不了她今年长多高,应该长哪些枝丫和叶子,我可以去修剪枝叶,充其量只是个园丁,她的基因已经在她的种子里了,从选择种子时就开始,改变不了,更重要是观察她的生长,观察土壤和气候给她带来的影响,去寻找更好的园丁,希望她能长大,长高,甚至长成一片树林,让一些人和动物喜欢。


所以我只能炖点温润鸡汤,谈谈自己。


多读书,多出去走走,多结交良师益友。多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身边发生了什么,更好的了解自己,思考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


赚钱。


爱自己,爱家人,爱那些也爱你的人。


保持信任,保持乐观。


少抽烟,少喝酒。


多打打边炉,尤其是牛肉火锅。


运动健身。


听喜欢的音乐,唱喜欢的歌。


偶尔写诗。


就是这样了。





L.



李燎:想创业

艺术家


结束几项长期创作后想歇一歇,停止热量差增重到140斤,提升各项指标。深蹲到80公斤,硬拉到85公斤,卧推到50公斤,从精瘦到硬壮,玩一个游戏。


玩小段时间吧,带天牛(女儿)去几个城市拜访朋友。读几本看不下去的书,硬读,消化消化。夏天凉快点时再次全家回洪湖一次,去湖里坐船,去长江游泳。


想创业,看看有没有什么项目做,持续做的艺术项目继续做,和做算法的朋友研究下别的可能性。督促杨隽(妻子)锻炼,一起去趟日本和欧洲。买个烧烤炉时不时去海边海钓烧烤。


暂时想了这些,能多少是多少吧。

 

 




黎子元:阐发中国哲学的现世意义

博士,香港网络频道“01哲学”主编


随着人工智能、演算法、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新兴应用,最近无论在香港还是珠三角地区,基于这些当代技术条件而开展的“机器艺术”及相关主题展览闯入了我们的视线,成为关注焦点。然而,由这些“艺术作品”和展览主题激发的种种问题,在本地社区其实尚未获得充分讨论,分明是当前与每个人都关系紧密的问题,却总给人空降和离地的疏离感。


承接今年初我在香港举办的“机器智能时代的形上学”工作坊(引介了海德格尔、西蒙东、斯蒂格勒、许煜的技术哲学思想),接下来我打算举办第二期研习活动并在粤港两地组织系列读书会,以“中国技术思想”为核心课题,继续以我的“超验唯物主义”哲学框架,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当代技术问题、阐发中国哲学的现世意义。

 





梁铨:不惊不乍

艺术家


一九年可能是不平常的一年,可能是平平常常的一年。管他这么多干什么。


只要平常心三个字。


平常心态下创作出来的东西不惊不乍,一百个自信,根本不想吓人。观者喜欢不喜欢全凭缘分和机遇。


理想的状态像安格尼斯·马丁在沙漠小屋里画线条,像单身一辈子的莫兰迪整日面对瓶瓶罐罐……


这种边缘的生活状态叫人着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躲进小楼成一统。

 

 




梁田:暂时把一个馆的面子先放在一边

满京华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国际艺展中心设计博物馆项目负责人,艺象iD TOWN艺术区负责人


深圳的艺术和设计类的展览及活动,这一两年来似乎突如其来的蓬勃起来,投资的多寡、内容的高低、策略的设定、尺度的选择,多少决定了各馆方的走向。国际艺展中心的设计博物馆,作为一个刚建成的、远离市区的新馆,越发显得举步艰难。


体经济环境、资方背景、项目区位等因素,决定了不可能通过砸钱这一传统地产项目驾轻就熟的操作方式。其实这样也挺好,暂时把一个馆的面子先放在一边,跟着经济规律走,实打实的作为一个实体来运营,或许是今天热闹的文化场景中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或许将设计专业性、视野性与商业性、大众性高浓度结合是这个馆未来更为合适的方向。


那些设计圈精英们自不敢说,这个设计博物馆能够相对独立的存活下来,同时倘若还能对年轻的设计师及学生们有所实际的帮助,我想这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结果了,若能在此基础上能够获得更多,呃,先别想了,免得拧巴了姿势。

 





林山:我想单纯地来记录和描绘“城市风景”

艺术家


去年以及前年,我一直在思考深圳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和我的关系、她和其他人的关系,以及大家在这座城市中的状态。对她的熟悉是因为我出生于此,而陌生是感叹于离开的这八年间它变化速度之快。于是,我创作了“肖像”、 “双生”以及项目“客厅”。


2019年,我则会把重心放在De-Void这个系列上,2016年时,我开始进行这个系列的纸本作品的创作,蓝本是我在城市“踏马路”时拍摄的一些场景图像,并没有太多的复杂的东西在里面,我特意回避了作品的叙述性并去除了场景中的人物,我想单纯地来记录和描绘“城市风景”,也可以说是2015年在欧洲创作的“风景”的一个延续。


至于展览和活动方面,19年有一些展览计划,但具体还在商榷之中。

 

 




刘琥珀:分享和参与

设计师/策展人,MOKIK无极艺术机构、MUNDUC DC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办人


继第一期MOKIK当代艺术课堂(2017-2018)及纽约艺术游学结束后,今年继续开设第二期当代艺术课堂,今年以线下的艺术讲堂、观展以及工作坊为主,延续去年的学习风格,侧重艺术精神、分享交流及互动参与。


境外游学计划将于六月份组织学员参观游览瑞士巴塞尔艺术展及德国柏林的重要博物馆美术馆与画廊,并拜访柏林当地的艺术家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秋冬季将组织一次伦敦艺术游学之旅。


我个人今年将在香港某院校进修艺术课程,也继续以珠三角为核心枢纽,传播推广当代艺术,促进各界交流,同时也会为一些客户及藏家寻找合适的艺术作品。这几年我一直在涂涂画画,收集海滩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工地的剩余材料,逐渐创作一些小装置,也有计划于今年下半年策展一场以“环保”为主题的艺术展览,或以艺术家的身份参加次此展览。






刘可:今年没有冬眠

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


以往一年的开头是过年和冬眠,今年一过元旦节奏反而加快。元月13日开始去巴黎国际艺术城的驻地。没有冬眠,以艺术家、美院教师、美术馆的执行馆长三个身份同时工作:


A、艺术家:1月29日在德国的小城市坎布顿美术馆做了一个个人项目,然后计划在3月22日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做“通道:刘可个展”,4月25日将在慕尼黑国家艺术家工作室展廊做“原乡·刘可个展”;


B、广州美院教师:这期间参观了慕尼黑美术学院、勒芒美术学院、昂热美术学院,先是联系国家艺术基金“毕业之星的青年艺术家国际交流展”,受到另外的启发计划在广州美院筹建“绘画材料技法应用实验室”;同时油画系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心也在联系翻译出版一些著作;推动3月23日做一个“抽象艺术与教育的国际论坛”;


C、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2018年12到2019年3月是广州三年展的分展场,元月底在慕尼黑拜访了将在3月进行的“新风格主义及未来”展览里的德国策展人和艺术家,2月初拜访了将在2020年5月展览的艺术家王度,盒子美术馆5月将会做“Isabel Nolan , Stephen McKenna双个展”;7月,“梁绍基与梁铨双人展”;9月,“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11月,“明日原乡:波兰当代艺术展”。深圳的盒子空间将在3月做“能量”展;9月,2019毕业之星的选择。






卢川:除了分享,就是整理

独立策展人, 轴艺术项目小组发起人之一,现为顶上空间负责人


顶上空间试图成为一个观测站,去提供一种参照,这个参照是多维度的,如同空间创立的初衷:顶上是一个交流的场所,一个位于城中村建筑屋顶的精神之屋。在这样一个基于特定时间和人群的分享中,有的是由艺术家的展览引发对其创作的梳理和讨论,有的是基于艺术家阶段性作品的展示和交流。


常同步进行的访谈工作也持续关注更多年轻的创作者,以及不同地区艺术生态的变化。空间自2019年来陆续做了文皆俊杰、欧阳洋逸、陈德铭、赵尔东和杨洋的分享活动,他们当中有艺术家、策展人或是空间实践者。我们希望不同的参与者能以自我的兴趣与顶上展开联系,有些是关系的延伸,有些是分享精神,有些则是对未来艺术讨论的参与和洞察。


说到2019年的工作计划,除了推出的更多的分享活动,也会对过去两年的工作进行整理。




 

M.



满宇:从现场到现场

策展人


计划搭建一个当代艺术项目平台——热带病艺术研究所, 是李一凡、蓝海萁、喻旭东和我等朋友共同发起。

 

热带病是异质的隐喻,是制度化认知之外的现场。我们期待通过直面具体的处境,以一种创造性的感知方式,力图在真实的遭遇中形成思考,并尝试做出改变。我们相信知识是从现实的语境中生长,并且与每一个个体相关。

 

《一个人的社会》第一期,是这个平台计划发布的第一个项目,由十位艺术家与他们一对一的合作者共同参与,6月底将在广州新造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这个项目由李一凡、蓝海萁和两位精神分析家刘洋、徐雅珺和我共同发起。这也是一个长期项目,期待通过不同阶段积累的五六十个案例,围绕着主体的现实,在每一处最为不经意的日常行为中,面对无处不在的权利话语这一纬度上,呈现个体特殊的主体逻辑与社会现场之间复杂的张力关系,这将一定程度将上颠覆我们对于人自身与社会关系之间庸俗化的认知,并且期待这样的认知成为我们的常识,以面对比如在“自由个体的联合”等等这样的实践中所面对的内外困境 。艺术家的工作遵从“从现场到现场”的原则,因此项目的完成会根据自身要求以不同的方式结束。

 




S.



沈少民:无法计划,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艺术家

 

2019年仍然没有计划,从来不按计划做作品,更不在艺术史系统里想作品,如果有计划就是计划远离艺术圈。


原来都是误会


误会

因为

误会

被误会

带入了误会

一群误会

彼此误会着

误会

 

继续不按计划完成第二本诗集《交通规则,一群斑马横穿马路》就像我们无法计划我们的生死一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孙晓枫:提高幸福感,并保护好肠胃

艺术家,策展人


2019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


我只能在自己生活逻辑中去克服各种应机而生的问题和内在滋生的厌倦感。恶心是存在主义的一种反应,我相信这个观点,因为活着必然会对许多人和事做出种种判断和回应,即使是自己成见作祟的荒谬或是误读。


喜欢平静和安逸,多看展览少参加开幕式,这样才不至于疲于奔命而唇焦舌干,简约的生活难能可贵,到了中年终于有此认识。今年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实现系统的阅读计划,重新整理思路和工作方向,规划对于我来说尤为重要,没有规划,时间将变得琐碎而无关紧要。


许久没有自驾游,苏州,景德镇和西递计划走一趟,淌动的公路总会让意绪变得平和舒畅。改造花园,照顾好园里的花草树木,照顾好那几只不识好歹的猫,让他们有愉悦的心情继续传宗接代。


把饭做好,提高幸福感并保护好肠胃。画画、写作和新朋故交喝喝酒并做一些无关痛痒的梦。

 

 



W.



王绍强:完善体系,均衡发展

广东美术馆馆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不知不觉,2019已迎来了年后第一个忙碌的工作月。


无论是作为一名美术馆管理者,还是艺术探索和实践者,我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将围绕展览策划、史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等几个方面一一进行。


首先在美术馆管理与展览策划方面,今年我们将在新美术馆学等学术上进行深入探索。一方面在藏品管理、研究、修复和保养方面进行持续深化;另一方面在未来展览形式上,从艺术史的角度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美术馆与观众和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针对城市未来与生活的美学问题,我们计划成立广东美术馆设计博物馆,并持续推进广东美术馆当代新馆的建设。


回到艺术研究和创作实践上来,我更希望在今年能够一如既往地在中外艺术史的研究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致力于艺术创作和实践的持续性探索,并通过实验性出版物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梳理总结,在个人知识积累和艺术实践的双重指引下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理论框架和创作研究体系,在美术馆管理、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各方面取得均衡发展。




 


吴超&夏维伦:两个方向,六项计划

艺术家,生命力研究共同体发起人


继续在两个方向上深入:视听艺术创作怎样发挥积极心理的原始驱动力,与创伤中的意识沟通,怎样用艺术搭建起人文学科跨向硬科学的桥梁?艺术怎样结合其它学科的原理,以混合的艺术手法,在社会介入的某个特殊场域持续发挥驱动作用,它的各种层次是怎样的?


主要计划:1、生命力研究共同体新的跨学科实验“全人治疗”执行与档案研究;2、在医院持续开展“意识疗愈共绘活动”执行与研究;3、借法国的跨学科研究资源支持,从新的思路研究视听艺术与潜(无)意识世界的混沌沟通,建立艺术在复杂变动的过程中的观察方法;4、生命力培养皿游牧论坛;5、怎样以审美和心理进行共同体层级动力建设;6、“幸存者”一次开放式戏剧论坛。

 

注:多项工作计划为生命力研究共同体成员协作完成,参考www.vitalityrc.com

 



 


吴方洲:减少负担,主动交流

澳门策展人,艺术家


今年的创作以纸本小画为主,澳门工作室贵又小,慎审考虑把我旧画重新画,减少工作室空间负担。创作主题继续探讨文化误读、过度解读、刻意误读等观念作品。

 

策展工作继续加强关注粤港澳地区的实验艺术生态的发展,进一步融入粤港澳的艺术群体,澳门地小人少,当代艺术生态无法自我完善,澳门是整个大湾区实验艺术的一员,借助粤港当代艺术经验,特别是和广州、深圳、珠海和香港多边合作,在宏观层面加强澳门当代艺术在大湾区的主动式交流。






吴洁:一个独特“不一样”的展览在准备之中

广州5art Space创办人,负责人


时间跨入2019,其实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开始于去年12月最后一天的“自恋 一 丛丛个展”即将结束,目前我们正紧张准备艺术家劳家辉的个展。劳家辉生长在广州,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在两年前的毕业展览上就以与众不同的角度和语言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个名为“有个叫劳家辉的人开了家虚拟博物馆”的展览将在3月23日开展。


5art space将继续一直以来以艺术探索更多可能性的立场,谋求与更多出色的,有个人见地,有独立意志的年轻艺术家的合作,不分地区不分国界,努力使艺术成为更广泛更有趣的交流碰撞的途径。


因此在今年,我们还将请到日本的年轻艺术家八木良太来空间驻留并创作,届时大家会看到不同生态环境下,科技启发哲学这一全球语境下的东方式思考与表达。


随着日益增多的年轻人赴海外学习并在异国他乡开始自己的创作之旅,母体文化与移居文化的融合再生将成为一种新的势态。岑骏作为一个广东生人,在纽约以插画师的身份开拓出一片小天地,并和苹果公司有着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宋拓看到了他身上所具有的另辟溪径别开生面的可能性,为此,一个独特的“不一样”的展览也在准备之中。


2018年获得华宇奖的童文敏是我们最近特别感到惊喜的艺术家,她的天赋显而易见不可多得,在与她交流沟通中我们已经达成在5art举办展览的共识,具体时间待定。

 

 



X.



薛峰:最重要的是每个周末不工作

艺术家


我没有计划,是有几个不一样的工作以及怎么协调的思考,但我可以写,写了以后它会变化,变了回过来再看,写的时候是怎么计划的。


2019年计划,最重要的是早起上班能做到像赶早班机一样。最重要的是2019要运动起来。最重要的是每个周末不工作。


三月工作月,四月流动15天,五月工作月,六月流动15天,七月流动30天,八月九月工作月,十月流动20天,十一月十二月工作月,一月工作月,二月流动10天。


周一到周五:上午美术课,下午自修,晚上自由活动,十二点前睡觉。


解决1、期中考试,一批纸上作品,需要各种图片、阅读和流动。解决2、期末考试,一批油画,慢慢画,一遍一遍又一遍的画。解决3、如何自主工作,不受已有模式被动影响。解决4、整理1方案图,2收集的图,3整理学习笔记,4做成文件包和PPT。

 

 




徐坦:一项新的尝试性工作

艺术家


2018年,我给“广安田野双年展”的计划是,开幕时在现场的作品是关于农村,“田野”方面的一些提问,而开幕是项目的开始,今年4月在武胜周边农村进行调研。

 

2018年,我受广州扉美术馆委托,开始了一项关于都市社区种植的项目,叫做“竹丝之岗,农林之路”,我将这个“个展、个人项目”性质的工作,转化为一个由社区种植者,和都市种植研究者们的共同合作的项目,预计6月份将开始密集的工作,9月开幕。

 

今年将展开一项新的尝试性的工作,将过去若干年调查研究的结果,带回当初进行调查的社会“基层”地方,比如农村,村民家,城市居民家,等等地方,进行展示和再度交流,这是调查研究和知识生产的一个后续阶段,也是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项目的题目叫做“个展”。

 

2019年黄边站的项目即将开始,我与黄边站工作组商议,我将以对话的方式继续2017年在上阳台开展的项目:“Keywords: Revolution”,将进行此项目的第二阶段工作。

 

2019年我和一些深圳艺术家,组织了一个西北艺术旅行小组,也是延续我在2018年在银川的调研工作,具体时间待定。

 




Y.



颜长江:可能要做两三次策展人

摄影家


我是不是摄影师,我有点怀疑了,因为漂亮的照片我拍不好,而纯粹的创造性的影像艺术,我很久不做了,这要求有时势与灵感,一般而言,三五年出一个新题那是快的了,我不是那种单靠采集就行的摄影家,我也没有时间去采集。所以这几年作品没有,去年也就是匆忙为连州做了一个摄影装置,未必很好,但是反映出我对空间与人的关系的兴趣,这恰好说明,我可能算一个艺术家。


这几年,我的创造力主要在于乡村建设中,建筑与文化与当下生活的关系处理,今年主要是继续为广州城郊的农民房与古建筑做改造上的建议,还要为浙江一幢古民居向艺术空间转向提供概念。这些不是建筑师设计,而是艺术家介入空间改进。我希望建筑有另一种,不只是建筑师建筑。这种转变可能让人吃惊,但对我来说正常,我认为,所有创造性的事情都是艺术,也许,下一步会转向我自己都想不到的地方。


当然,摄影是永远脱离不了的,你不找它它也会找上门来,我可能要做两三次策展人,目前这些意向已找上门,我不能推掉,本月已策划了年轻摄影家江舜在城中村的一个比较出位的展览。这个展览呈现了我对学院式摄影与展览方式的怀疑,对当下无病呻吟缺乏大匠的影像现实的怀疑与不满。这可能会启发自己与大家。至于自己能不能得到大灵感直至好作品,天知道,天注定。





仰霖:寻求一种深圳艺术的理解方式

深圳厅联合创始人

 

2019年深圳厅正式工作,通过构思和实践,寻求一种深圳艺术的理解方式。


2019年工作计划:


1.一季度制订细致的工作方案,完成第一个“拍春”项目。


2.二季度落实第二个“草坪”项目,筹备第三个“拍秋”项目。


3.三季度完成“拍秋”项目,落实第四个“泉水”项目。


4.四季度落实第五个“浪花”项目,总结2019年工作,资料集结存档,制定2020年工作计划。

 

 




杨勇:崭新的方向即将展开

艺术家,深圳市美协艺术策划委员会副主任、上启艺术创始人


2019年上启艺术将继续策划展出第三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BCA)。这是我们五年前在深圳发起的一个双年展,并已经成为深圳市的常设展览项目,它持续获得市宣传文化基金的支持,有着自己的成长方式。同时,我们继续在推进的还有“湾区艺术计划”和“迁徙当代——国际艺术驻留计划”等我们在2018年已经展开的项目。一些市级的摄影展及第八届UABB的部分工作我们今年也会参与。另外,我们在中国其它城市的区域建设和改造项目里践行艺术介入的工作也在进行。

 

关于艺术活动,我们正在计划联合深港两地的专业艺术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士做深港艺术论坛项目,组织珠三角地区艺术家演讲和深圳青年企业家艺术沙龙活动。出版工作方面,我们会继续和出版社推进2015UABB西埔新居展场、2107UABB南头古城主展场、大梅沙村分展场展后出版。当时伴随双年展发起的《现场》报纸也会成为我们举办新的活动的文献载体。

 

今年初,我在深圳设立了我新的个人工作室,它跟我北京工作室的创作有所不同。一系列将要实现的作品都代表我这几年的思考方向。我一直对与各类不同艺术家及其它类别的独立创作者的互动有着高度的热情。没有讨论完的话题会持续讨论,崭新的方向也即将展开。这一切的创作也将构成我新的展览和出版。

 

 




乐正维:思和做

何香凝美术馆常务副馆长


2019年退下来,计划打道回府,与家人团聚,看病、养好身体,思和做自己喜欢和有兴趣的事情。





Z.



周力:作品既是一脉相承,也有新的进展

艺术家,华侨城盒子美术馆艺术总监


今年我的计划不算多也不算少,4月份在伦敦白立方有一个个展,名为“我站在窗的中间—心原”。展览以这两年最新的绘画系列为主,讨论一些我在绘画方法和思考层面的领悟。作品既是一脉相承的,也有新的进展,到时候大家就能看到了。展览已经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作品春节后就已经运走了。


4月中旬开幕完之后,就要回来带学生下乡。每年我都要带学生下乡,会很操心,比如安全问题,但也总会有很多惊喜和难忘的回忆。带学生下乡也会让我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还是很有意思的。


暑假之后,我又要进入新的创作阶段了,在工作室里的时间又会多起来,跟画布,颜料,还有各种材料较劲,然后送作品去新的展览,就像一个新轮回。我是很期待的,但目前还需要专注白立方的展览,然后调整一段时间。


盒子空间还有盒子美术馆的工作也是每年按计划进行。在那边也都有很专业的,值得信赖的伙伴和我一起计划和管理,希望今年也能将展览和活动的质量保持下去。

 

 




郑念缇:一直只做一件事

作者,译者(组织翻译《艺术史:1940年到今天》),科林画廊(Kerlin Gallery)中国负责人


2011年秋天,我响应一个年少时所尊敬的师长的呼召,高高兴兴毫无负担的穿着漂亮裙子,带了一个旅行箱就去了成都——成都当代艺术双年展的开幕式。时隔多年,我仍然记得那次展览带给我的感受:艺术!竟然可以激起这么多波澜!


悠忽过了这么些年,我一直只做一件事——与当代艺术的制造、传播、推广有关的一切事。这件事做下来究竟有多快乐,现在还很难厘清,但我记得我一个藏家朋友说过:“看一个好展览,见到好作品,不管多泥塘的心,立刻就可以雨霁云开了。”我对此感同身受,也许这就是艺术诸多奥秘的其中之一吧,它让我浸淫其中,不觉寡淡也不起出离心。这些年在世界很多大博物馆出出进进,好的东西看得越多,人也越谦卑平静。


2019年,希望自己为自己热爱的这个事业有更多的贡献和发现——祝福我所处的时代,我周围认识的朋友们和艺术家——出几个让历史铭记的推动者和大师,也许这就是我们所努力的意义所在,想想竟然真是有趣呢。

 





子静:做一个舞台,一个平台

广东时代美术馆副馆长


2019年增加了一项新的工作就是“南方收藏家联合会”,这也是我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去年年底,筹备了一段时间终于落地在广州东山的百年老宅“锡安园”。我们现在对它作了几个方向的内容规划:首先,它还是服务于我们现有的资助人,今年九月计划以联合会的名义组织部分资助人和藏家去参观我们在柏林的空间;其次,我们会在联合会开展艺术类的培训和讲座,艺术生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藏家的基础,我觉得收藏这件事是可以引导和培养的,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更多的高净值人群多一个窗口可以了解、接触到当代艺术、接触到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走进“艺术”。


计划今年最少开二期当代艺术相关课程。同时我们也希望这里成为艺术机构、艺术团体、艺术家、藏家、艺术爱好者交流的一个平台,联合会的属性相对比较中立,很多活动各种的人群都能来参与,大家来的心态比较放松,放松了反而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这类交流活动的频率大至每月1-2场。所以“南方收藏家联合会”我们希望把它做成一个舞台、一个平台,各路英雄都能来唱一段。我想,那是件好玩的事!2019,大家一起来玩吧。

 





张宇星:五项计划

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创始人/主持设计师,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


1、参展:作品“深圳悬浮”(参展人:张宇星、韩晶、张辰一),将参加于2019年3月20日在法国举行的圣埃蒂安双年展。


2、策展:正在策展即将于2019年3月30日在深圳坪山美术馆(新馆)举行的“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策展人:张宇星、野城、韩晶)。


3、组织:作为UABB学术委员会主任,正在组织策划将于2019年12月举行的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


4、写作:日常时间继续写作与万物理论相关的长篇诗集。


5、创作:将于2019年启动一项与万物理论相关的艺术创作系列(绘画+装置)。

 





朱晔:主要是好好读书,同时进行一次梳理

独立艺术家与策展人,城市研究者,嗯工作室合伙人


我2019年的主要计划是好好读书。从去年开始,我来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理工学习,攻读当代城市建筑的硕士。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二十来岁,我和他们是同班同学,这让自己很高兴。

 

巴塞罗那是座有趣而包容的城市,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使得它和欧洲其他历史悠久的城市比如佛罗伦萨、威尼斯,或者是西班牙的马德里、瓦伦西亚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我去年和今年的计划和工作,主要就是对这些欧洲城市进行观察学习和比较研究,重点是街道和公共空间方面,以期能对自己所进行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与实践有所裨益。

 

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想东西和做事都会更加简单些,也可以有距离地比较和检视自己在国内时的惯常认识。所以今年的另一项计划是和我嗯工作室的合伙人魏皓严一起,把此前我们所进行的日常街道和步行城市的研究、展览和设计项目进行一次梳理。


 



文章版权归深圳市打边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转载、合作及广告投放请联系我们:info@dabinlou.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打边炉ARTDBL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