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现孩子偷钱,请谨慎!你的处理方式影响孩子一生

2018-04-15 一泽 家长微课堂

家长微课堂家长进步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精品原创

●  如果孩子的书写不好,请看看这篇文章

●  当心!这样陪孩子写作业,成绩会越来越差

●  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还要家长做什么?

●  河南小伙饿死家中!你不能养孩子一辈子,就不要从小娇惯他 

作者丨一泽 



如果我们能够更接近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从心底上摒弃这种毛病,是不是更好呢?


01

小外甥康康昨天把他妈妈惹毛了,被打得鸡飞狗跳,哭喊得半个小区都听得到。


我姐说这事首先应该怪我。


前两天,我喝完喜酒回家,随手把回礼的100块钱红包,放在客厅桌子上。第二天,我想把钱收起来的时候,里面的钱居然不见了!


除了中间我姐带着康康来玩过一次,再没有人来过。我心想着:不会吧。

打电话试探着,想看看有什么线索。


没想到,我刚一问,姐姐稍作沉默,立马就爆发了。电话也不挂,就开始喊打喊杀。


赶到姐姐家,康康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从小到大,没见过他这样哭过,显然被打得不轻。


原来,在我打电话之前,我姐就在书包里翻出来九十多块钱零钱。自己又没给过这么多零花钱,于是开始逼问康康,康康开始死咬着不说,过了一会,又说是路上捡的。


我一打电话,姐姐立马就明白了。她瞪我:你怎么连个钱也不会放?

02

我姐虽然自称是名柔弱女子,但是姐夫这两天不在家。碰上这种原则性问题,我姐硬着头皮,抄起一把扫帚,义无反顾地就上了。她说:“感觉血都冲到头顶了,喉咙里都在冒火”。


越打康康越不吭声,然后就打得更厉害。


我蹲下来,盯着他哭肿了的眼睛说,“拿我的钱也不吱一声,这下好了啦。”康康抹着眼泪,吸着鼻子不理我。




我跟他一起坐在地上,过了一会又问:“你拿着钱干嘛去啦?”还是不想出声。


“是讨好哪个小女生?”

康康一下就激动了,不是的!


“那你要这么多钱干嘛?”

又磨蹭了一会,他支支吾吾地说,“买小土豆。”


“就是那个什么高山小土豆?”

“就是那个,我们好多同学都在买。”


“那为啥不直说?”

“我零用钱用完了,妈妈本来就不肯我吃,她说不健康。”


看得出来他没撒谎,我放心了一些,这不是多大的问题嘛。


“那你岂不是亏大了,被打了一顿狠的”,我说,“跟我一起去跟妈妈认个错,就没事了啊。”

“我不去,我怕她打我。”


“没事,我帮你挡着,她绝对不打你。”

“我还是害怕。”

03

看着他可怜巴巴的表情,我想起我有个学生,有次不小心被反锁在一个小仓库里,黑漆漆的。哭喊着要出去,最后被发现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喉咙都喊哑了。


那个学生的样子,我一直都记得。

现在的康康就跟那个害怕极了的小女生一样。


我能想象得到,康康被她妈妈逼问、打骂的时候,有多么的害怕,他不知道妈妈下一句责问、下一扫帚什么时候下来。他又很无助,因为平时都护着他的妈妈,居然这样打他。


这是一种发自天性的、本能的恐惧呀。


我意识到,并不是我帮他挡,他就不会怕了。而是这种油然而生的恐惧,一时半会无法缓解。


看着康康可怜兮兮的样子,我知道,姐姐这回真的是把孩子吓怕了。


04

可能有的人会说,知道怕就对了,这样下回才不会再犯了。但是,利用恐惧来教育孩子,真的好吗?


身边有过这样的例子:


以前小区里,经常能够听到一位妈妈超高分贝地训斥自家的孩子,并时不时传来孩子的哭喊。每到这种时候,小区里的大妈们就会说:


“小琴又在打她家儿子了,真的是造孽哦。”

“还不是她儿子喜欢拿家里的钱?”

“明明亲生的还打这么狠!”


事实是确实打得特别狠,我见过几次这家的儿子,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有时候甚至还缠着纱布绷带。


过了几年,他们家吵得更激烈了,不仅有做母亲的训斥,还有儿子的顶嘴。两个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后来,很长时间,不只从什么时候起,他家的争吵声没有了。听说她家儿子已经离家出走了。


再后来,有段时间街坊邻居都对着他们指指点点,一问,那家儿子因为飞车抢劫被抓住了,已经进了监狱。

05

孩子偷钱还要撒谎、顶嘴,我们做父母的,实在是很难忍住火气。一巴掌下去的冲动,真的是一浪又一浪地涌上心头。


然而,用打骂让孩子屈服,容易让孩子恐惧。最后,孩子服的只是我们手里的掸子、扫帚,并没有从心底产生羞愧和内疚,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用身体、身份、经济的优势,想要压制他们、甚至操控他们。不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和他们去交流沟通。


到了孩子大了以后呢?等孩子有能力独立了,能够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我们以前的恐吓和压制,就只能变成束手无策的歇斯底里了。


那他们再犯下错误,就只能由他人,由社会去纠正和制裁了。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想想,我们还是强忍下怒火,放下手中的鸡毛掸子。


我们应该用更有效的方法,根除“偷针”的毛病。



06

那么,当孩子偷钱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听听孩子的心声:为什么会偷偷拿钱?


带过这么多学生,我时不时都能听到一些家长,说起孩子拿家里钱的故事。


常见的,想吃零食,想买小玩具,想去网吧,家长不给钱。


但是,也另类的。有个女生饭量比较大,但她不好意思跟家里说,每次都是偷偷地拿钱。


还有的学生,在上学回家的路上,被高年级的不良学生,或校外社会青年威胁,要他们交“保护费”,孩子害怕又不敢跟家里说,只好拿家里的钱去给外面的人。


孩子偷钱背后的原因,原来不是我们脑补的那样!

有的理由,我们听了都很心疼,更不要说责怪可怜的孩子了!


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偷钱时,先不要急于下结论,蹲下身子,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你就会发现,你可能错怪了这个“偷钱”的孩子。


2、向孩子表达我们喜欢和讨厌


跟很多人小时候一样,我也拿过放在家里桌子上的零钱,那时候是为了收集干脆面里送的卡片。这么明显的举动很快就被发现了。


令我意外的是,虽然平时我妈打我并不算少,但是那一次,我妈却没有打我,而是一直在抹眼泪。


看着我妈抹眼泪,我也抱着我妈哭了起来。我妈擦了擦眼泪,抱着我的头说:崽呀,妈妈真的非常不喜欢偷钱的孩子,你这样做真的太让我伤心了

我听了,哭得更厉害了。


她又为我拭去眼泪,盯着我说,“崽你答应我,以后不管是哪里的东西,再也不要偷了,好不好。”


我抽噎着点了点头,从此往后,我再也没有偷过任何东西。

 

孩子在还小的时候,对于对错的分辨能力很弱,但是他们对于喜恶却分得很清楚。


因此,我们当爸妈的,与其和孩子讲对错,讲大道理,不如告诉孩子:我们对于偷钱这件事,真的深恶痛绝,你真的想要做让爸爸妈妈讨厌的孩子吗?

 

3、不要吓唬孩子


有的妈妈却有点不一样:她们更喜欢吓唬孩子:你再这样下去,我就不要你了。


这和单纯的表达喜恶,一点也不同。尤其是那些特别依恋母亲的孩子,如果自己的妈妈总是用这样的口吻,他们很可能会陷入被母亲抛弃的恐惧中。


亲子之间讨论喜欢和讨厌,是一种平等交流。但是恐吓孩子,还是一种父母高高在上的方式。


说“不要你了”,并不会比打骂好到哪里去,甚至更糟。

 

4、保护好孩子的“羽毛”


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不吃这一套,怎么办?


其实,我们带过孩子的都知道,小孩子都特别“好面子”


不像我们大人长大了,脸皮也变厚了,变成老油条了。孩子更像是只特别漂亮的小鸟,他们的一大特点就是:特别爱惜自己的羽毛。


他做了一点好事,如果帮他到处宣扬,虽然可能会害羞,其实他开心得不得了。


他做了什么坏事,如果给他说出去,他会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


就是说,他们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乎自己的名声。


怎么善用这一点呢?


比如在这个短片中,面对儿子的偷窃行为,这位爸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1337sihlkj&width=500&height=375&auto=0


儿子偷偷地拿了超市里的巧克力,做父亲的没有直接发火,也没有提着孩子的耳朵去让他认错,而是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这样做,对自己的名声和外界评价有着怎样的影响。


儿子很快就意识到了错误,他羞愧地扭过头去,使劲遮住自己的小脸,生怕被别人看见。还一边承认错误,归还了巧克力。


所以,面对自家爱惜羽毛的小鸟,爸妈们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们,什么事情会弄脏、会伤到他们的翅膀。


必要时,就给他们展示,他们洁白的羽毛,究竟是怎样被弄到脏兮兮的。


孩子自然就会意识到,这样的事情可不能做,我还要我美丽的小翅膀呢。

 


看着瑟瑟发抖的康康,我想,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偷窃确实是原则问题,但如果我们能够更接近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从心底上摒弃这种毛病,是不是更好呢?


亲爱的爸妈们,这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孩子,仍然还是我们掌心中,那只毛羽光鲜、纯白无暇、令人疼爱的小鸟。


就像他刚刚出生,我们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


作者简介笔名姜一泽,一线初中语文教师。任职于湖南某市属公办国际中学,学校AP课程中心高中毕业生,多被常青藤名校录取。一泽愿同各位老师、家长一起,分享亲子、学校的教育经验。本文首发家长微课堂。


家长微课堂(ID:jzwkt9):这里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有专业的家庭教育方法。关注我们,您会成为更优秀的父母。


图片来自摄图网,经授权使用。

投稿邮箱:1295661197@qq.com

更多精彩,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  孩子14岁前,请一定要让他明白这7个秘密!孩子早晚会感激你!

●  班主任提醒:这三大恶习会毁了孩子一生,家长千万不能纵容!

●  叛逆其实是好的开始,家长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  你的三观里,藏着孩子20岁后的样子

家长微课堂家长进步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