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的奇葩入学通知书:养废一个孩子,给他自由就够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亲子学乐 Author 点击蓝字关注👉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过度的自由,只会让他无视规则,丢弃责任,不懂承担,最后,荒废自己的生命。
惩罚就有抵触,有规则就有疼痛。而孩子, 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不能”面前,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的欲望,端正自己的举止,摒弃自己的不良品行。
文|安之默
转载自亲子学乐(kidsfund)
李天一,歌星李双江和梦鸽的宝贝儿子,对于这个孩子,其母梦鸽是给足了“自由”。
她给尚未成年的儿子送宝马车。结果,15岁的李天一无照驾驶,撞车后打伤另一车主;
她纵容儿子在公众场所打球,引发冲突,却期待儿子得诺贝尔奖;
她给儿子最好的物质生活,却忘记了少给他点自由,多给他点约束。
结果,2013年,李天一犯强奸罪,被判入狱十年。
纵容与溺爱下的自由,无疑是裹着蜜糖的砒霜。短暂的甜蜜,需要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每一件上帝赠送的礼物,都曾暗中标好了价码,只等合适的时间,连本带息,一起偿还。
过度的自由,让孩子从小不懂得遵守规则,更无法承担责任,孩子会以为,老子就是天下,天下就是我家。
12岁湖南少年弑母案,尽管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听起来依然让人惊悸。而面对媒体,他竟轻描淡写地说“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是我妈”。
有人说他冷血,有人说他残忍。而透过他的生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没有约束,始终野蛮生长的孩子。
从未建立亲密关系的母亲,骤然而至的严格管束,与他曾经的自由散漫形成尖锐冲突,所以他举起屠刀,疯狂杀戮。
这,只是自由过度的悲剧,而非心理情感缺失的结果。
最近热播的《小欢喜》,多少人对宋倩式母亲口诛笔伐。
诚然,宋倩对乔英子过于专制,她自以为的爱与关心,让乔英子几近窒息,甚至喊出了“我就是想要逃离你”的悲怆心声。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乔英子有今天的优秀,离不开宋倩的严格要求。
她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她的目标可以轻轻松松就是“清华北大”,而且,即使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完全可以在顶尖的大学里选择。
这一切别人眼里的“轻而易举”,如果没有宋倩,或许,都只能是一句空谈。
说白了,只要宋倩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稍作改进,乔英子的人生,只会更加完美,而决不会是平庸。
如果一切都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呢?
追求自由,是每个人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玩玩具、看动画、打游戏,都比坐在书桌前学习有意思。如果宋倩去除掉对这些活动的严格管束,乔英子就一定身心健康吗?
我看未必。
2
曾经的逼迫与疼痛
为今天的安身立命
我以前带过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属于班级前三名,老师们都认为,她必定能够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然后顺利进入竞赛班,考入清北这样的名校。
然而,这个孩子痴迷于物理竞赛,上语文课做物理竞赛题,上英语课做物理竞赛题,常常因为参加物理竞赛的全国培训而不到学校上课。
她的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孩子不来,他们就给孩子请病假;孩子旷课,他们就给孩子找理由。
约谈她的父母,他们美其名曰: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尊重,孩子才能发展得好。
结果,到了初三,学校基本不见她的身影,不是在游乐场,就是在电影院,连物理竞赛,也懒得去参加。
中考结束,成绩不出所料地差,连三类高中都没有考上。
直到此刻,家长才后悔莫及。然而,为时已晚。
孩子心智尚不成熟,过度的纵容,只能让孩子游离在对与错之间,一不小心,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而在父母严格管理之下的孩子,或许有过痛苦的童年,但,以后的人生,却会顺遂如意。
在《向往的生活》中,初为人母的Anglebaby,希望孩子才艺出众,便问身边的小提琴家刘宪华:“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逼着,对啊。”刘宪华回答。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还是一直不想拉。”
“那你现在感谢你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刘宪华说这些的时候,眼里是自豪的,充满感激的。
《全城高考》图片
而曾经的逼迫,最终让我们安身立命,在现实的世界里,体面地活着。
严格再严格,是走向通途的天梯
视频里,他说的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希望他们(孩子们)成为一个独立而快乐的人,有尊严,能够体面地活着,对自我有认识,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从来都没有走出过丛林,所以,丛林法则,始终适用于任何阶层,任何人。
崇尚强者,亘古不变。
当你对生活有了选择权,对世界有了话语权,快乐与尊严,就会紧随其后。
社会地位、金钱权势,或许不是幸福与开心的标准;但,毋庸置疑的是,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居于社会底层的人,其快乐感和幸福感,会呈几何式递减,而尊严,更无从谈起。
黄渤在某档谈话节目中说过:以前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啊,各种什么的,去了以后也结不出账来,谁搭理你啊?但现在(成名了),身边都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
为什么?原因显而易见。
社会的功利性,从未改变,现实如此,无法回避。
当你强的时候,全世界都对你彬彬有礼;当你弱的时候,就只能在生活里被吊打。
而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不就是为了,让他拥有更多的快乐,拥有更高的幸福感吗?
而这一切,真的取决于你生活在社会金字塔的哪一层。
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里,本来就包含着痛苦的成份,要说在教育里感受快乐,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从来就没有什么快乐教育。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苦卓识的挑战。
真正的教育,是戴上紧箍咒,用规则和教养,智慧和学识,去除本性中的愚昧、散漫、自由,这本身就是一组悖论。
怎么能够要求孩子们心甘情愿、快快乐乐,与约束和规则和平相处?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过度的自由,只会让他无视规则,丢弃责任,不懂承担,最后,荒废自己的生命。
有惩罚就有抵触,有规则就有疼痛。
而孩子, 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不能”面前,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的欲望,端正自己的举止,摒弃自己的不良品行。
然后,一路向上。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约束你的“不能”,是你扶摇而上的翅膀,助你直上云霄九万里。
- End -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