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景德镇打动我的不是楼台场馆,而是窝在城市角落的年轻人

2017-07-26 每天写一篇字的 报大人

今天起,我希望每天能写一篇字,让写字成为生活习惯。你愿意一起吗?


1

景德镇,第一印象是让人失望的。

一个灰蒙蒙的凌乱的城市。与绝大多数中国三线城市一样:没有特点,没有生气。城市处处点缀着与瓷相关的细节:路灯,桥面,建筑……却俗气,缺乏创意。



位于陶溪川的瓷文化创意园区,据说是外地旅游者必逛的去所之一,里面有大量以陶瓷为主题的门店、工作室。

我住的酒店就在园区里,自然,也去逛了逛那些门店、工作室。

各种瓷器琳琅满目,然而感觉是,大同小异。

好像与500年前衡量瓷器的标准以及瓷器在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没什么不同。

我感觉这是50岁以上的人才有可能会喜欢的地方。

虽然瓷器自有其门道。但这种门道与现今大部分人的生活究竟有多大关系?


倒是有两个外国人创造的陶瓷作品,给我留下了印象。一个出自美国艺术家手笔,他在陶制的杯子上手绘各种涂鸦作品,倒有几分艺术气息,另一位是韩国工匠的作品,杯子质地异常粗糙,却又有一种安静和拙朴之美,粗犷之中流露出匠人气质。


它们跳出“瓷文化”的强大惯性,不囿于陶瓷的“伟大传统”,而是真正从生活出发,风格还算耐人寻味。

在我看来,这才代表陶瓷的未来。可惜,偌大一个陶溪川,几十家店铺、工坊,这样的店面,屈指可数。


2

作为到景德镇不得不去的“瓷文化”景点——古窑博物馆、陶瓷博物馆,我也去看了看。

游古窑博物馆那天,烈日当头,气温38度以上,衣服汗透。在一个演示传统制瓷工艺的工坊里,一位位穿着白色工服的“师傅”们,有的在揉土,有的在拉坯,有的在坯上绘画,有的坐在自己的作品前,等待游客的咨询。


然而,他们更像是在表演。有游客进来时,他们便提起劲头表演几把。游客一过,便瘫在椅上,打起瞌睡来。


我在一位制瓷师傅的摊位前多站了几秒钟,这位师傅便热情地跟我攀谈起来。他显得有点寂寞,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对他的作品似乎有兴趣的人。他很真诚地一语道破:“他们给我们发工资,让我们表演给游客看的。”


这位师傅原来在景德镇四大国营瓷器厂中的一家上班,50几岁时,国营厂倒闭,他便进入古窑博物馆,白天在工坊里给游客表演制瓷,晚上回到自己的工作室,按自己的兴趣制造器物。

他说,在博物馆上班十年了,明年就准备不干,太累了,没什么意思。朝九晚五,工资不高。

言语中颇多无奈。

我感觉他是一位在瓷器里被困了一辈子的老人。


我很想挑件他的作品收藏,一方面,我想给这位好心的老人一点安慰,另一方面,他的器物可都是有收藏证书的,应该不会错。

可眼睛扫视了一圈,我确实没看到什么钟意的器物。只好空手告别。


陶瓷博物馆修建得气势磅礴。我雇了一位美女解说员,穿梭在各种古瓷器之间,她带领我回顾了自唐宋五代至民国景德镇的光荣历程。

她解说得很好。让人确实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有过的神奇。


在送我到出口时,途经瓷器销售区。空空落落的,不少店面写着“招商”二字。美女解说员有些尴尬地说:我们博物馆投资巨大,需要创造收入养活自己……

一边是辉煌的过往,一边是尴尬的现实,这似乎正好说明了这个城市的处境。



3

如果“瓷都”之旅到此为止,也就没什么值得说的内容了。

所幸,我的朋友胡志敏,一位生于景德镇的80后有为青年,从南昌开车赶过来,带我认识了几位在景德镇的朋友。

一位是在景德镇坚持做生活瓷器原创设计长达八九年的朋友,叫罗骁。

他在三宝村有一个大大的工作室,租赁民房改造而成。

我们到访是在晚上,他彬彬有礼地站在门口迎接,握手,文艺范儿十足。

他的生活瓷器充满了设计感,并充分地考虑了生活中各种用瓷的具体需求。他的瓷器物件令人眼前一亮。

他的瓷器设计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极简的都市生活态度。

我从他的瓷器物件里,能感觉到北欧风尚,感受到日本的设计美学。

他如果不是制瓷者,用其他材质创造生活器物,一样会令人印象深刻。

他有一款马克杯长销了多年。最近一款新设计的杯子还出现在了热剧《欢乐颂》里面。他还给我们把玩尚在研制之中的新器物,讲解功能背后的生活哲学。

他的器物不仅提供功能,也与特定的生活态度有关。


从罗骁这间偏居景德镇一角的不起眼的工作室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景德镇也是可以让人兴奋的。

对现代生活需求的精准把握,赋予器物强大功能和美感的设计感,才使瓷在我们的面前活了起来。

瓷已经在那里,关键是,对现代生活的理解。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设计。

罗骁让我相信,瓷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具有很多崭新的可能性。


另一位给我类似印象的是小潘。他也做瓷七八年了,始终坚持做一个人的工作室。他年纪不大,是位充满散淡气质的人,谈吐间却对生活富于禅机洞见。他做的器物不追求罗骁器物的现代感,更偏重于古朴,渗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深的理解。

而他的古朴也不是将就,不是随便。与罗骁一致的是,他对器物细节和器型优美的偏执追求。

小潘说,他做十把壶,最终成功的可能只有一把。



景德镇作为“瓷都”,既吸引想要以瓷为母体进行艺术探索的青年,也吸引着对瓷本身没什么特殊嗜好的青年。

胡志敏带我认识的另一位朋友叫亮子,以前对厨艺感兴趣,是圈子里出名的烹饪达人,后来自己租了一套农民的院子,改造成了一个充满后现代主义色彩的生活空间。

推门进入这个院子后,感觉进入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取自 亮子的朋友圈


亮子设计的生活空间,既有江南园林的美感,也有现代包豪斯风格,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混搭与交汇。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位于楼顶的露天茶台,还有庭院之中一处用玻璃墙做成的茶室。

坐在全透明的玻璃墙茶室里一边喝茶一边赏雨的主人,堪称现代竹林七贤了。

取自 亮子的朋友圈


那晚,我们一群造访的客人,没有在玻璃茶室里喝茶,而是与亮子在楼顶的露天茶台,喝茶到午夜12点。


亮子看起来年约四张,性格内向沉稳,问起他的年龄,却是一位生于1989年的青年!

这个空间已经显示他是一位极有想法的玩家。他是成都人,也是觉得成都作为一个大都市,没什么好玩的地方了,所以他选择了呆在景德镇。


4

景德镇最有魅力之处,不在那种被奉为“必看”的场馆之内,恰恰就在街边某个不起眼的楼房里。

那里藏着艺术青年们进行探索与创新的工作室,藏着制瓷的手工作坊,藏着年轻人的梦想,不安分的心灵。

我在这里见过好几个制瓷的手工作坊,那些年轻人们的手是那么巧,完全想象不出,充满工业美感的茶碗杯盏,竟然出自手工拉坯,而不是工业流水线。


而那些烧制出优美精致的器物的窑,竟然可以那么小,在工作室大门入口处,一座电窑或煤气窑只有三四平米,占据着小小的一方空间,就可以成全一位巧手设计师的瓷器梦想。

当然,短短两三天的停留,对一个城市只能是切片式的了解。我相信,在景德镇的大街小巷,无数个偏僻隐蔽的角落,一定还有许多有创意、有梦想的人,期待着让古老的瓷土,变成现代人生活中最酷的元素……


他们的存在,才让这个城市变得真正好玩起来。

而我也相信,拥有古老传统的china,如果还有一个新的未来,一定是在这些年轻玩家手中诞生。


景德镇的手工制瓷作坊-看90后师傅们手工制瓷

(报大人 拍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29hda7ug&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文图片及视频,除特殊说明外,均为报大人拍摄。


报大人:每天写一篇字 DAY001

让写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长按下图三秒,报大人天天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