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眼泪里领悟的生命真相

报大人 报大人乡村日记 2021-07-19



我相信眼泪之中,包含着自我的真相



1

一个男人往往是耻谈眼泪的。那暴露了自己的脆弱。


有一次跟老林谈到流泪这个事(参阅:一个虚无主义者的眼泪),他问我:『你什么时候流过泪?』我想了想,好像生活中没有什么让我特别感动、悲伤到落泪的事。


生活中,我是一个极少流泪、没有流泪的人。



2

但在文学、影视作品里,我的情感闸门又往往很松懈。


经常是电影里的一个情节,无来由地促使我落泪。


最近回了趟老家,好几天的时间里,我都没有出门,窝在家里看了几个剧和电影。多次出现让我泪流满面的情节。


我开始对一个问题产生好奇:到底是为什么,我会被这样一些电影情节,而不是那样一些情节,搞得流泪?我决定分析让我流泪之事有什么共同特性。


我相信眼泪之中,包含着自我的真相。



3

英剧《性爱自修室》,是一个讲述未成年人性困惑、以及针对这种困惑的心理治疗的轻喜剧。你大概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剧中,有一个情节,击中了我的泪点。


剧中的女主角,是个因出身贫困而深刻自卑的女孩,但她表现得很前卫,甚至是性爱的先锋女孩,只与她喜欢的帅哥发生性关系,而拒绝谈感情(实际上,是害怕被对方了解自己的真相后嫌弃自己,所以不敢建立深刻亲密关系)。结果她意外怀孕了。她没有告诉使她怀孕的那个帅哥,而是独自去了做人工流产的诊所,进行流产手术。


在手术室坐着等待手术的时候,一位中年妇女走了进来,她大大咧咧,高声说话,见生人说熟话,一屁股坐在女主角身边座位上,根本不注意观察女主角的神色,是不是接纳她这位陌生人的靠近,就主动攀谈起来,还以一副知心大姐、过来人的姿态,想当然地安慰起年轻的女主角来。女主角只是出于礼貌在附和,实在被搞烦了后说,『现在我不想说话』。


女主角经历了手术,从麻醉的昏迷中醒过来后,听到隔壁床位有人在大声争吵,向护士索要某种小甜点,因护士未能提供而情绪高昂地抗议。正是那位中年妇女。


女主角刚好手头有一份甜点。她走了过去,将甜点递给了中年妇女。中年妇女接过,立马安静了下来,充满感激,甚至激动得哭了起来。


她哭泣着对女主角说:『生活是艰难的,不是吗?我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这次不小心意外怀孕,实在养不起了。


女主角给了这位无助的中年妇女深情地一抱,然后离开。


这个情节为什么击中了我的泪点呢?人生多艰,我们很多时候的坚强,包括外向热情的表现,其实是假装的,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脆弱。


而来自陌生人的一份小甜品,一个善意的拥抱,立马击溃这伪装的坚强,击中人性中柔软的地方。


我为这坚强背后的脆弱、为人生的艰难、为这一份让人看到希望的小小友善,而流泪。



4

裘德·洛主演的多国合拍剧集《年轻的教宗》,是一部高冷小众题材剧集,却令人意外地精致好看。它是讲梵蒂冈天主教教皇生活的。于我这位暂时意义上的无神论者、存在主义者而言,无论物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堪称遥远。然而,我紧追不舍地看完了这部10集迷你剧。深受震撼。


本剧讲的是一个极富争议的年轻教皇,本来是作为傀儡被扶上位的,却令人惊异地拥有自己的主张,展开了一场宗教的改革。由于得罪了各个利益方,遭到质疑、遭到挑战,然而,这位年轻的教皇,却经受住了种种考验,证明了自己确实是一位为了宗教而献身的『圣徒』——尽管他自己内心深处其实经常怀疑,上帝到底存不存在。他还经常为自己的出身问题感到困扰——因为他是被嬉皮士父母抛弃的,没能享受到父母之爱,他极其渴望能再次见到父母。


这个剧经常穿插性地讲述教皇的成长经历,其中一个情节,震撼了我。教皇小时候,作为被修女抚养的弃儿,去同被修女领养的另一位小伙伴家里玩。小伙伴的母亲躺在病床上,快要死去。这一幕让小教皇不敢看,他甚至逃跑了。因为那垂死之女人,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无法想象他渴望再次见到的母亲,会死去。


最后,他决定克服内心的恐惧,重新回到小伙伴的家,勇敢地走进了家门。小伙伴的父亲迎接了他,带他离开病人的房间。但小教皇犹豫着,突然发出请求:『能不能让我,为她做个祈祷?』小伙伴的父亲愣了一下,答道:『有何不可呢?


于是,小教皇来到小伙伴病母的床前,看着奄奄一息、行将逝去的病人,他跪下了,他张开双臂,他抬起头,朝着上天的方向,他闭起眼睛,作起了祈祷的动作。


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小伙伴、小伙伴的父亲,站在门口,以吃惊的眼神看着他。他把世界抛在了身后,进入了深度的冥想之中。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状态。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只知道他祈祷时刻的专注、虔诚,仿佛真的在召唤神。


然后,奇迹出现了,躺在床上的病人,睁开了眼睛,坐了起来。


她从死亡的边缘,神奇地回来了。这震惊了所有人。


此后,小伙伴的母亲又活了许多年。


对于这个情节,不相信超能量的人,也许会质疑它的真实性。


这个情节当然是编造的,因为这个剧是一个文学创作,而不是纪实作品。但它指向了现实中的一种可能性。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


这个情节打动我的不是『神奇复活』,而是小教皇祈祷时的专注与虔诚。


他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敢于直面勾起他亲情痛苦回忆的病人,并进而为其长时间地祈祷,就算脱离基督教背景,这也是源于一种爱,一种呵护生命、成就生命的大爱。他是一个拥有如此大爱能力的人。生命因此而精彩。


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爱让这世界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5

《年轻气盛》,是看完《年轻的教宗》后研究导演信息,找到的由该导演导的一部电影。它也有一个情节,击中了我。


这部电影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年迈的音乐指挥家,和朋友、及担任自己助理的女儿,住在瑞士一家度假酒店。英国女王为王子庆贺生日,要举办一场皇家音乐会,点名由该音乐家来指挥演奏由他本人创作的大型音乐《简颂》。


然而女王的特使在酒店找到音乐家时,音乐家态度坚决地表示,因私人原因,不能接受女王的邀请进行这场演奏。他表现得相当傲慢,无视权贵。女王的特使无奈离开。


这位音乐家在与自己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女儿不断表达困惑。对女儿而言,她的困惑于,自己的父亲,一生为了音乐而痴狂,放弃了陪伴家人,也鲜少与家人进行心灵的沟通,这使她的童年,缺少成长的快乐。他甚至在婚姻之外拥有无数段婚外情,深深地伤害了她的母亲。


一个成就卓著、形象光辉的音乐家,作为一个亲人,却是一个灾难之源。


女儿想象不来,自己的父亲究竟是否爱过自己的母亲。


而深沉内敛的父亲,不屑于回答这种情感上的『肤浅』问题。


然而谜底的意外揭开,来自女王的特使再次光临时。特使带话,说女王坚决要求音乐家来指导演奏他的《简颂》,里面的女主唱将邀请当今世上最优秀的女音乐家来担任。


音乐家还是冷峻拒绝。特使着急了,问:『是什么样的私人原因?说出来看我们能不能帮你解决。


本来他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被特使的骚扰搞得不胜其烦,为了断其念头,他咆哮着回答:『这首曲子,是为了我妻子创作的。里面的女主唱,只能是我妻子。现在,我妻子无法演唱了,所以,有生之年,我也不可能再演奏这首曲子了!


感到震惊的不仅是女王的特使,也有音乐家的女儿。


当然,也有我。我立马体会了什么叫做瞬间泪崩之感。


一个不善言词、一个放浪形骸的男人,却从未在内心改变过对妻子之爱。


我知道,很大程度上,这便是很多人的真相。


生活太艰难,世道太复杂,爱太奢侈,爱的代价太沉重。然而,这依然不能改变『爱』本身。


这部电影的最后,音乐家终于放下多年的内心芥蒂,去疗养院看望了陷入痴呆状态的妻子。然后,他接受了女王的邀请,改变了内心的坚持,前往英国,指挥了这场演奏会。一场每个音符直击灵魂的音乐会。


看得出,音乐家最初拒绝接受女王邀请指挥演出,其实是出于悔恨,对伤害妻子、背叛爱的悔恨,这样的悔恨,深入骨髓。当这份悔恨终于放下时,他才能得以更好地进入当下的生活。


这个复杂、混蛋的家伙,终于因为心中不曾放弃的那份『爱』,得到了救赎。



6

《海边的曼彻斯特》,一个情节沉闷却获奖无数的电影,一个『丧』气十足的电影。里面也有一处关于夫妻谅解的情节,让我控制不住眼泪。


男主角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了家庭灾难,从此令自己的人生进入冰冻世界。他有一次磕了药,兴奋难耐,半夜外出买啤酒,忘了将刚刚生好的壁炉盖上保险盖,结果买完酒,回家之际,自家的房子已陷入火海。


妻子被救火人员救了出来,然而三个孩子,却被熊熊大火吞没。


不难想象接下来是,妻子精神崩溃之后,对男主角大加责骂,离婚。男主角承受不了悲伤和自责,难过地离开了家乡,搬到另一个城市居住,然而,新的环境未能扭转他已崩塌的内心,他从此活得如行尸走肉一般,干着一份清洁工的工作,任由他人责难,对世界无感,偶尔情绪发作时,又会突然对不太友善的陌生人大打出手。


他与死亡之间,只差了一个自杀的选择。


哀,莫大于心死。


然而有一天他回到家乡去处理一件事情,在街道上无意间碰上了已改嫁他人的妻子。妻子依旧美丽,风度翩翩,甚至比过去更加动人,还推着婴儿车,车内是她新添的宝贝。


妻子见到他,寒暄了两句。他想借故离开。然而妻子想继续跟他聊。


就这样站在街道旁,妻子突然哽咽起来,情绪激动,说着:『我爱你。』然后进行了一通表白,说道:『我过去对你太苛责了,对你说了太多过分的话,没有站在你的角度上去想,其实你也挺不容易,你也挺自责……』


始终没从自责和懊悔中走出来的男主角,听着妻子的话,并不是获得宽慰,而是被击中了内心的痛点,他痛苦而无力地阻拦道:『别说了,别说了。』然而妻子忍不住表达的欲望,于是,男主角只好仓惶落逃。


触动我的点是妻子的『原谅』,尽管这种『原谅』男主角也一时承受不了。而『原谅』也是基于爱,基于对犯错之人在犯错后走不出内心困境的理解和同情,基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更博大的爱,它接纳不完美,理解过错和伤痛,对于有缺憾的人世,对于无法做到永不犯错的人生,使得我们,还能继续前行,不至于因缺憾,因过错,而把自己憋死。


尽管男主角在这次意外遭遇中选择了落荒而逃,但我相信,在他余下的人生中,会因妻子的这番表白、这种崭新的立场,而感到些许的宽慰,这会成为其今后人生中,一味疗伤的药。



7

我们都期待完美的爱,然而世间哪有完美的爱。就像人食五谷杂粮,难免要生病一样,『爱』也面临重重考验。但『爱』终究是不能缺少的。『爱』就像阳光,你可以几天不晒阳光,但如果长期见不到阳光,生命体是会生病的。


万物生长,依靠的是阳光的普照。每当看着路边茁壮成长的树木,山上成片茂密的树林,我想,这些植物是快乐的。它们得到了来自阳光的爱,与空气产生了光合作用,转化为它们所需的生长元素。如果没有阳光,没有空气,万物就会枯萎。


将爱称作阳光,我想是不过分的。


每一个生命,在其存在期间,都希望得到欢乐。所以,把欢乐称作空气,也是不过分的。


爱与欢乐,就像阳光和空气。


得不到爱,人就会失去生长力量,也就难以获取欢乐。


因此,爱与欢乐,又有必然的联系。


为什么我会对着电影流泪?因为我从电影中体察到了爱的力量,以及爱的缺失导致的生命欢乐的缺失。


爱,包括亲情之爱,两性之爱,对一切生命的爱,对世界的爱,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之爱。


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任何爱意的生命体,是欢乐的生命体。


所以,要想得到欢乐,关键在于,拥有爱的能力。


爱自己,爱生活,爱世界,爱亲人,爱邻人,爱陌生人。


世界越是残酷,越要依靠爱的力量,越要拥有爱的能力。


生活越是艰难,越是不能忘记爱,忽略爱。


爱能创造奇迹。而欢乐,就是生命应该拥抱的奇迹。



8

爱与欢乐。


当我领悟到这个最简单却往往又最受忽略的生命真相关键词时,正在开车,由老家驶往福建龙潭村的高速公路上。


当时车内播放着音乐,当播放到一首《菊次郎的夏天》里的原声音乐时,我敏感的神经突然又一次被触动了。这是春节前我刚刚重温过一次的电影(参阅:生活充满哀伤,仍要追寻欢乐!),因此电影里的画面,随着音乐节奏,又一次鲜活地浮现于我脑海。我看到北野武饰演的那个中年混混菊次郎,穿着白衬衣黑裤子,在海边像个傻子一样地奔跑,他那样做只是为了带着一个孩子寻开心。他陪同那个被母亲抛弃的孩子,去很远的地方寻找母亲,怀着巨大的憧憬和美好的期待,却见到了母亲已成为新的三口之家里幸福的女主人。他没有带孩子前去相认。而是骗孩子说,他母亲已经搬走了。


生命的真相有时令人绝望,生命的缺憾有时无法以你想要的方式得到弥补,然而,既然活着,哪怕面对令人悲伤的事实,可我们还是需要追寻欢乐!


《菊次郎的夏天》中那个中年混混,由最初不愿意带着孩子上路,把孩子手上的钱骗去花天酒地花光,到后来,混混体会到孩子内心的艰难,带着他一路玩耍,乃至在令人悲伤的旅途的返程中,将这种玩耍推到了某种极致,将失落的寻母之旅,变成了一个另类的暑期狂欢夏令营。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内心伤痕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弥合,而中年混混菊次郎,也借此重新找到了内心的柔软,和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温度。


这是一个治愈心灵的电影,也是一个悲伤的电影,但最终,我觉得它是一个宣示某种生活态度、生活哲学的电影。


哪怕生活充满哀伤,我们也要追寻欢乐!


这便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北野武一贯的生活哲学。他的多部电影都透露出这样的声音和思考。


这部电影有属于它的温度和力量。


由此我想到所有我看到的这些令我触动和落泪的文艺作品。它们都在坚定地表达着创作者的某种思考,都在传递出爱的声音。作品犹如一只有温度的手,去抚摸人心的伤口,去告诉世界:我们值得追求和享受美好。


这种真诚的抚摸,蕴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人看到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9

我从我的触动和眼泪里,确认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东西:爱与欢乐。


去爱,去发现爱,去拥抱爱。


去得到欢乐,去给他人制造欢乐,去揭开更多关于欢乐的秘密。


你有没有想过,你将怎样死去

我用30多年才悟透,决定幸福的这三件事

我为何离开北京,在福建深山中领了栋破房子


文前卡片及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


关注本号并设为星标

多一个讲真话的朋友

↓↓↓↓↓↓

报大人的个人微信:freelifelaobao

报大人的微博:搜索、关注『报大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