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选择任性放荡,还是理性成熟的生活?

报大人 报大人乡村日记 2021-07-19
大部分人,是没有选择的。


1
有一段时间,我写过若干篇以性及两性关系为主题的文章。

对这种文章,收到的反馈通常是两极分化的。一极是,你写得太好了,你说出了我的心声(困惑),另一极是,你关注的话题太下三滥了,再说,这有什么好写的,用这种方式博取眼球的吧?(也有说,你是为了找炮友的吧?

再后来,网络世界吹来了一股『扫黄打非』风。我有一篇文章,正文其实没涉及什么『黄』和『非』,就是标题中有『屁股』二字,就被违规了。

那股风越吹越猛。我的小伙伴沐沐同学一个劲劝我,赶紧把你文章中与『性』有关的、写得大胆的那些,都删了吧,别自找麻烦了。而且一定要动作迅速!因为某某网站涉黄,已经在抓人了。

当时我正拎着一只箱子,走在福州机场的停车楼外,赶去乘坐前往北京的飞机。

怎么办?要删除哪些文章?哪些文章『涉黄』了?因为不到三个月前我辛苦经营了数年的大号刚刚『人间蒸发』掉了,我完全是一只惊弓之鸟。(参阅:我把『好报』弄丢了,可我并不悲伤

最后心一横,有的没的,凡是提到『性生活』、『情欲』字眼的,不管是标题还是正文中提到的,统统删除,以求暂时的安宁。

坐上飞机之前的那一系列操作,完全就是在拿着把刀子,给自己净身。

在公号世界,我可能算是一个有点剑走偏锋的作者。喜欢谈『性』而色不变。这招惹了不少非议和恶感,当然,在风刮来时,还得带着负罪感地,做自宫动作,以求保命。好像自己真的是一个犯错的人一样。

避而不谈某些事,好像就是正当的,这是一个『正经人』的必要底线。

然而人性的领域,『性』难道不是一个最最基本的课题吗?现代思想界的开山鼻祖之一弗洛伊德老爷子甚至将性,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最核心动力,一切创造力和破坏力的源泉。

如果规定性是必须遮掩和回避的领域,一切对人性和生活本身的探讨看起来都是隔着点什么的。正是因为保守主义了两千年,所以我们对性的认识和体会,是那么肤浅,甚至盲目到了可笑的程度。人,最核心的东西被遮挡,而它又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的苦痛与快乐。这使更多人默默承受来自它的不幸。

在保守主义的话语环境下,好像一谈这个事情,就是涉黄,就是耍流氓。凛风无情,不容申辩。

所幸,这样肃杀和保守的大环境,也并非完全没有一点罅隙。前不久,给老林的47树空间图书馆采购图书,浏览那些大师们的作品清单,就会有一些与性相关的探讨话题会进入眼界,有些是自己知道的,有些是自己头回听闻,引起了好奇,便也购置了几本相关的书。(参阅:给你2万块钱买书,你准备怎么花:一次疯狂购书经历

菲利普·罗斯的小说《欲望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2
菲利普·罗斯,许多人可能头回听说。他在美国是一位当代文学巨匠。是多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而未获取的人(犹如旅居法国的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但他得到许多美国的文学奖项,甚至被出版商称作『美国作家第一人』。当然,这说法或许有些过誉,就我所知,另一位大师级的当代美国作家厄普代克,也是对性这个领域颇为关注、颇多探究之人。他的写作紧紧围绕着『性、宗教与艺术』展开,呈现出的是一幅美国当代中产阶级精神世界衰变的巨幅画卷。不过我还没开始读他的作品,因此这篇文章先不谈他。

多年前,我看过菲律普·罗斯的一本小说《垂死的肉身》,还看过根据它改编的电影《挽歌》(由好莱坞两位大牌明星本·金斯利、佩内洛普·克鲁兹主演),讲的是一位花花公子型的大学教授在人生的暮年喜欢上一位年轻女子的故事,纠缠其中的欲望、快乐与失意。那本作品比较『黄』,然而比起《欲望教授》来,还是稍逊一筹。(参阅:花花公子的晚年最是凄惨

《欲望教授》的主人公与《垂死的肉身》为同一人——大学教授凯普什,《欲望教授》写的是他的前半生,人至中年阶段的人生挣扎。

是不是一生纠缠于强烈欲望的人一定有个匮乏的童年呢?至少根据这本小说的描写,并不是。出身于中产阶级犹太家庭的凯普什童年还算快乐,生活稳定,沿着正常的道路一格格往上爬升。

罗斯的写作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也是他堪称大师的地方。他并不是老老实实地讲一个故事,并在其中铺陈他想表达的东西——就像比他年代更早的英国作家毛姆那样。罗斯的写作是断裂性的,碎片式的,带点无序感。就像生命本身的无序一样。

我曾经把生命看作一幕戏剧、一部电影亦或一部长篇小说。我就像那当中的主角一样,历经种种,不断在各种起承转合中实现自己人生的递进和升华,也许在某个阶段,迎来自己最志得意满的高光时刻,并在生命结束之前,实现生命的某种圆满,并由此可以总结出某种『启示录』。

所谓『我活过,我看过,我爱过。

屁,其实,真实的人生,往往是无序的。正当壮年时说不定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或者入室行凶的歹徒,或者更常见的,不期而至的绝症,就夺走了这条生命,让这条生命还没有感到自己『真正地活过』,就消逝了。或者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甚至整个的一生,都是在无奈的状态中消耗着自己,从来没有燃烧过,然后GAME OVER。有志不获骋,是更常见的状态。老天再给你500年?做梦吧。5年都不会多给。

所以罗斯在这本小说中的文本的无序感,正如生命本身。

他东拉西扯,就像在写一本关于自己过往经历的札记,而不是有着严格时间线和生命流程的回忆录(当然,这不是回忆录,是一本小说)。在这种描写里,一些情节上的突变,以及夹杂在一些叙述里的来自主角的心理活动,虽然突兀,却也自然地融入文本当中,并颇为耐人寻味。

看了几十页关于主角童年阶段的描写后,很奇怪,丝毫没谈关于欲望的话题,甚至让人认为作者是不是起错了小说的标题。也不像是弗洛伊德式思路,为一个欲望挣扎的主题,寻找根植于主角童年时期的心理来源。

主角本来像是沿着一个好孩子的路线在发展着自己的人生。

然而,他读大学的时候,突然,欲望的一面开始显现。作者的描写是直接的,色情的,甚至显得粗鄙。这本小说是以主角的第一人称角度写的。这使主角的心理活动暴露无遗。他看到一个让他动心的女孩子就想去勾搭,就想要与对方发生性行为。他看到对方的什么都会想到性。一只白嫩的手,一个漂亮的鼻子,或者一个优雅的动作和表情。因为他心里全是性的冲动。

正是他性冲动的表现过于明显,反而吓跑了一个个女孩子,也搞坏了自己的名声。直到后来转到英国一所学校念书之际,发现了一条色情生意活跃的街道,终于为自己过于强烈的欲望找到了一个出口。


3
这是一本非常不主流的小说,甚至有点邪恶。因为主角本来是一位阳光好少年,结果『基因突变』,不走『正确的道路』,专走邪道险径。从色情服务者那里,开启了他的性体验之门。他在勾引之道方面日趋成熟,加之本身固有的才华与魅力,他开始像一只受欢迎的蜜蜂那样,辛勤地在花丛中起起落落,吮吸芳华。

在个人的性体验巅峰期,他与两位欧洲大美女同居一室,三人同乐。三个人达到了极其美妙和谐的巫山云雨境地。由性生爱,主角对两位美女充满了美好的情感,哪一个都喜欢,哪一个都不忍割舍。然而终于有一天,其中一位美女过马路时神情有些恍惚,遭遇了车祸,手臂骨折。她不得不回到遥远的家乡、父母的身边去养病。

主角一方面与远在天边的受伤美女书信来往,互诉衷肠,另一方面,与留在身边的美女继续享受夜夜笙歌的生活。他们已习惯三人同乐,所以,两人经常性地一同出入各种年轻人的场合,去寻找愿意加入进来同乐的美女。

这样的生活,别说我们,就算在西方,也称得上大逆不道的吧。不过那应该是嬉皮士文化流行的年代,所以三人同乐之事,固然怪异,却也是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然而终于有一天,这样的生活结束了。就像美好的青春,总有结束的一天一样。

那发生在男主角在英国读完书,打算返回美国找工作之际。虽然与那位美女伴侣有着很深的云雨之情,但他还是打算独自返回美国,不希望对方随他一道,进入即将扑面而来的成年生活。

似乎激情只属于青春,不属于更成熟的成年生活。

在即将踏入的成年生活面前,他自觉地保持了一个男性的理性。或许也是出于某种程度的『玩够了』。

那位美女终究没有成为他的『负担』,因为在他表达了希望分离的意向后,美女突然从旅馆中不辞而别了,从他的生活中彻底消失。

美好的肉体关系,终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一些人的烦恼,虽然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但不表示内心不存在巨大的失望和迷茫。

男主角与两位美女的后期关系模式——一边与身边的美女保持肉体关系,一边与在远方疗伤的美女保持精神交往,其实已经给身边的美女造成了伤害。当发现自己变成多余人的时候,她果断地做了切割,结束了自己糜烂、快乐也迷茫的青春。


4
那么进入成年之后的主角,是不是生活会步入正轨呢?

某种程度上,是的。

他就业了,在大学当了一名教师,后来稳步上升,成为教授,享有专业领域的声望和地位。

同时,他也在一个社交场合,认识了一位美女。这位叫海伦的美女跟他一样,拥有开放的头脑,有着丰富的过往经历,甚至在远东有过一位事业有成名声显赫的情人。在社交场合,她的美丽是全场的焦点,然而很轻松地,主角跟她攀谈上了,很快发展出亲密关系。

由于她那么美丽,富有女性魅力,主角为她倾倒。他们无话不谈,性生活也搞得晨昏颠倒,没日没夜。猎艳之旅上,主角把自己打造为一位高手,两性愉悦领域的宗师,他没有亏待过自己。

尽管对方与前任情人有纠缠不清的关系,她时时念想着对方,她也是一位充满虚荣感、并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来打扮自己的女人,有时他是不能忍受的,但他终究与对方割舍不开。恋爱关系持续了三年后,有一天,对方突然想要结婚了。她的想法是,结婚了,也许就可以与过去告别了。他对结婚是否真的具有这种『功效』有过担忧。但还是愿意冒险尝试,与她进入了婚姻,并认为自己,或许能拯救对方。

拯救一位女神。这赋予男人某种神圣的感觉,满足了内心的虚荣。还有那美好的性爱体验作为福利。这看起来挺美好。

然而一旦结婚住在一起(之前恋爱期二人是分开住并经常约会的),性格、脾气不投合所导致的日常摩擦就不断。原来可以容忍的对方脾性上的细节,变得越来越令他无法容忍了。最后,这导致了二人的冷战,对抗,互不信任。逐渐演变成了互相的折磨。这种折磨也许并不是故意的,毕竟二人还是有相爱的基础的,但当两个不同步的齿轮互相撞击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折磨。

关键是,对方对显赫前任的情丝始终没有斩断,生活中还时不时出现一位关心她的新的男性朋友,或某位从前相好的朋友,直接闯入他们的生活。

他几近崩溃,然而拯救对方的希望又始终未曾彻底断绝。婚姻变成折磨,甚至性爱的欢愉也慢慢变成昔日的记忆。他们之间逐渐变得没有激情,浪漫消磨殆尽。有的是日常的单调,沉闷,压抑,互相的猜忌和嫌弃。

终有一天,她受不了,跑去香港,找自己的前任情人去了。然后,一个电话打来,来自她在香港的一位男性友人,告诉主角:『你老婆因为携带毒品,被抓进监狱了。

书中这一部分的描写是非常有意思的。超过了心理分析师对人性常常作出的套路化理解。

挂了这个显然是坏消息的电话后,主角竟然瞬间放松了。那个晚上,他获得了自婚姻以来最纯粹、最彻底的一次休息。

因为对方的自毁行为,让他已经放弃了对她的最后一丝幻想。从幻想中脱离后,他反而踏实了。他的心,第一次彻底属于了自己。

第二天起床后,按照通常的亲情义务,他订机票,坐上去香港的班机。去做一个丈夫该做的事。

在飞机上的几个小时里,他脑海里竟然翻滚出的全是与妻子各种往日美好的画面。突然那一刻,所有对妻子的厌烦、失望、愤怒都消失了。他突然觉得,其实他是爱自己的妻子的。他对妻子的负面情绪,可能并不完全来自对方的缺陷,而是因为自己太苛刻。

他真想立马抵达香港,到达妻子被关押的牢房,给她最热烈的拥抱,告诉她他爱她。

然后,他抵达了香港,到达了妻子被关押的监狱。他见到了妻子。见到妻子的那一刻,他在飞机上产生的强烈爱意,突然间又全都消失了。那个被最近惹上的麻烦折磨得灰头土脸的妻子,在他见到后就让他失望,往日的负面情绪又涌上心头,而且妻子一见到他,就抱怨自己的前任情夫在蓄意害她、往她包内放毒品。发表一通真假莫辨的怨毒言论。

妻子被他保释出来了,他们乘上了飞回美国的班机。在班机上,妻子没完没了地唠叨,诉苦,表达一起好好生活的愿望。然而,他却告诉对方,『我们还是分开吧。』但妻子不同意。于是交谈陷入一种纠缠的状态里。

从这些反复的情节里,我读出的是人的情感的复杂与脆弱。

人说到底是感性动物,非理性是我们一切行为大厦的地基。婚姻这种严肃的人生大事,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一时冲动、一些权衡的产物。而这种权衡,往往又受着欲望的牵扯,利益的考量。难免顾此失彼。难免一厢情愿。当你意图踏入一条河流时的愿望和预期,和你实际上踏入那条河流后的感受,可能差异巨大,甚至完全相反。

你预期着幸福,却不知道,这种预期里,已埋下了痛苦的种子。

你以为你高度理性,实际上,你的理性不过是沙子上盖起的大厦。

罗斯小说给我的深刻印象,便是对这种源自人内心深处的非理性的细腻描写。

这种非理性,甚至不是科学的手术刀可以切中的,也不是心理学的套路可以推演的。

人那么复杂,没有任何一种手段可以测量。倒是高明的文学家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进行捕捉。这便是阅读牛逼文学作品的魅力,和真正价值所在。


5
他们终于还是离婚了。带给主角的代价是,他陷入了抑郁症,生理上出现了阳痿症状,并为此接受了为期一年半的心理治疗。这期间,他无法与任何女人进行正常交流。他甚至长期只能把自己关在公寓房间里,不能出去见人。

后来,又一位女神走进了他的生命,仿佛是来当他的拯救者的。与前妻海伦同样的是,她貌若天仙,是人群中最吸引人的那位女人,而与海伦不同的是,她非常知性,毫不任性,是一位极度『懂事』和『体贴』的女人。从性格和为人上讲,她就是海伦的反面。

与这样一位女人自然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她帮他恢复了性爱的能力,让他重新体验到了男欢女爱的美好。不过,那是与之前所经历的性爱狂欢有所不同的美好。它不怎么狂野,那种美好相比之下是一种『小确幸』。因为她内敛含蓄的性格、深藏内心的理性标杆,使她在床事上也难以张扬。

她有某种程度的秩序强迫症,以及收集强迫症。她旅游每到一地,都会在漂亮的景致前拍照,并将照片收藏进床底下的相册里,碰到不错的朋友,也会拍合影,然后必然会礼节性地给对方寄一张。

她的所有动作都是有礼有节、合乎教养,以及可预期的。她的美好自然也是可预期的。经历久了后,这种美好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

她是一个高度理性之人,而人身上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或者说根本上,是源自非理性。非理性是一把迷人的琴,也是一把杀人的剑。就像海伦所表现的那样。而当非理性被一个人从生命里全部剔除,只剩下理性的阳光照耀,这样的生活,又失去了鲜活,变得干瘪。

小说中,最后一部分描写了主角与这位理性女神交往的故事和细节,他们一起去布拉格旅行,他们回到纽约,接待主角年迈的父亲。自然地,新任女友受到了父亲的格外的宠爱,而主角的前妻,则受到父亲强烈的厌恶。父亲是一位崇尚理性、秩序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规划出一条可预期的生活之路,或说『幸福之路』。

然而,主角自己的内心,一直在彷徨。对待自己这位超级惹人爱的女友,他到底是爱呢,还是不爱呢,到底是要与她结婚呢,还是不结婚呢?在内心的某个隐秘之处,他时时思念起自己的前妻,那个任性骄纵的女人,甚至也时常怀念起当初的3P女友,因车祸受伤而离开的那位,还有在旅馆不辞而别的那位。并幻想着与她们结婚、生活在一起的情景。他在设想那会不会是更适合他的妻子……

就是在主角这样一种强烈不确定的心思中,小说结束了。

这到底是一曲非理性的赞歌,还是挽歌?

我觉得都不是。

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此心无处安放』的故事。人糊里糊涂地来到世间,接受种种人类的礼仪教化,放纵自己的欲望或是压抑自己的欲望,接受理性的规划或是任由非理性的驰骋。然而无论哪条路,似乎都有尽头,都走着走着,发现走不通了。

人生就是不断步入歧途。你认为你选择了正确的路。然而借着时光,生活甩给你一个响亮的耳光。

也许你会说,放纵欲望必然是一条自毁或者终将令人后悔的路。然而,谁能说选择反方向的路——约束欲望——就不是一条走着走着令人压抑窒息、怀疑生命意义的路呢?

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许基本上就不存在这样的痛苦选择。自小接受理性约束的教化,稍显异端便会遭到周围棒杀的人们,实在是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大地上爬行一生,并庆幸自己终有余裕,无病无灾,享其天年。

文中图片为报大人拍摄。

相关阅读:
从城市到乡村并不是牢笼的跳出。
这半年的一些摸索和心得


关注本号并设为星标
多一个讲真话的朋友
↓↓↓↓↓↓
报大人的个人微信:freelifelaoba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