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物 | 我与新闻班男神面对面

2017-03-13 新传新媒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微


(小编也没办法~~,脸不重要,我们忠于才华)


树木从不说冬天来了


相信听过他的课的同学,一定对他印象深刻,至于原因,认真读完这篇访谈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曾像今天的我们一样,祁涛老师面临过实习、毕业、考研、工作的选择与压力,在此跟随他一起回顾那些年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到过的人与事,你将会听到来自他的故事,见到他眼中的好学生,遇到更优秀的自己……



《新传新媒》:老师,您之前的从业经历能再简单说一下吗?记得您说过在媒体待了很长时间,那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来到河大教书的呢?


祁涛老师:我1999年大学毕业后到安阳广播电视网络总台工作,做些编辑和记者的工作,熟悉了媒体的运作流程。


期间,在我同学的鼓动下,我萌发了考研的念头,当时我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但是考了3年没考上。最终我于2004年考取了湖南大学新闻学硕士。


当时我准备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但是在同学和家人的鼓励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考博士,没想到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学博士。


其实我博士毕业前一直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做媒体编辑,但是多种因素影响,最终来到我们河南大学教书。


不过,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还是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


传新媒》:在教学生涯中,您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学生呢?是什么类型呢?能说一下具体的事例吗?


祁涛老师:多数学生老师都是比较喜欢的,但是每年都会有几个给人印象深刻的学生。每个人的个性各不相同,但是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爱读书,有同学很内向,但是读书很多,看问题的视角就和别人不一样,豫记的杨桐就说2012级新闻班的吴阳功底很好。



二是比较勤奋,许多同学在校广播站、宣传部实践,还到其他媒体实习,到毕业时发表报道上百篇。新闻讲究动手和实战,需要在实战中纠错,补充知识,充实阅历。像2011级的王凤一,2012级的董兰兰,都是在实战中历练出来的。



三是情商较高,倒不是说要有非常完美的沟通技巧,但是要有良好的性情,起码懂得基本的人情世故。给老师印象比较深刻的学生,多数都比较喜欢和老师交流。



四是目标明确,即对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想得比较明白。无论是去北上广发展,还是到郑州发展,其坚定性和努力程度都为其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传新媒》:在课堂上您会注重培养考察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呢?现在很多学新闻的同学会去做学生记者,去实习,您认为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去下苦功夫提高呢?换句话,您认为我们欠缺哪方面的能力呢?


祁涛老师 :我在上课时申明,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想给大家些知识和能力。正是基于这点,我在课堂上开设了新闻点评,读书交流和编前会等环节,在课程中也补充了很多内容。


我的理解是,新闻教学需要传递几项技能:


一是知识,新闻传播最根本的是要理解社会,理解人。所以我在课堂中调动了我全部的知识,社会学的,符号学的等运用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复制新闻事件的情境,讨论解决方案,分析文本优劣。


我想通过这些经验的传递,使同学们在工作中遇到同样的情境,能够有所借鉴。


二是规范,新闻是种职业,只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但是总体而言,我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在知识上,我在科学素养等方面还差得很多,在经验上,我对新媒体的运作了解不多,在规范上,我对媒体的新闻报道手册研究不深。这些都是需要我进一步努力的。


《新传新媒》:对于学新闻的同学,很多人认为只有记者这一条路可以走,您觉得,从主客观来看记者这条路好走吗?您觉得新闻学专业的同学相比其他专业的同学,所具备的优势是什么呢?


祁涛老师:学习新闻传播学,并不见得非要做记者啊。新闻传播本质上是沟通,沟通是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具备的技能,包括资料收集、用户聚集和渠道开掘的能力,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这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



掌握好这些技能,是生活的极大优势,这也是我认为的新闻传播学子的专业优势所在。学习了这个专业,成为专业记者,是很多学生的理想,这是好事儿,因为我们这个专业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开设的。


但是我想告诉同学们,做优秀的记者相当不容易,从职业角度来说,新闻记者要求做好缜密的调查,具有深厚的学养和优秀的品格,任何层面的实现都不容易。


正是在这个层面,马克斯·韦伯说,一项真正优秀的新闻作品所需的才智绝不亚于任何一项优秀学者的成果,每一个正直的新闻记者的责任感丝毫不比学者的低。


但是做好这些,需要做琐碎的工作,持续的学习和持久的修身养性。这并不容易。


从外在条件来看,传统媒体正处于转型之中,岗位缩减,我记得的统计数字是我国现在拥有记者证的记者是25万,而全国所有新闻传播教学点在校生是23万。竞争传统岗位非常激烈。



但是我们并非没有空间,现在新闻传播的业态非常广泛,包括网络新媒体,自媒体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和與情分析,党政机关的宣传部门和企业的公关部门等等,我们的学生都可以做。


所以新闻学是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专业,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定能找到良好的发展空间。





《新传新媒》:老师您所教授的本科生科目是《新闻学概论》,那平常您的备课准备工作能谈一下吗?您应该也有带研究生,带本科生和带研究生给您的不同感受是什么呢?您认为二者差距最突出体现在哪儿?有没有什么建议让我们去有针对性的提高?


祁涛老师: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的风格,无优无劣,但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提供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以我个人而论,我备课基本上调用了我自己以往全部的知识储备。


一是我原来做记者时看业界精英的著作,如南振中《记者的发现力》,潘堂林《怎样发现新闻》,席文举《策划传媒》,陆小华《激活传媒》等。


二是新闻学理论著作,像童兵,郑保卫,陈力丹,刘建明,杨保军老师的教材以及很多经典专著,我都阅读参考过了。


三是我阅读的其他著作,上过课的同学都知道,我会引用语言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四是我看新闻时引用的案例分析,以及学术论文的观点。因此,老师授课是对自己综合知识素养的激活。


但是我现在感觉我的授课内容需要适应新变化。


一是对业界精英特别是新媒体精英的探索经验,需要更有效的把握 ,充实进课堂;


二是新闻传播学理论近年来发展很快,我一直希望按照自己的思考出版自己的教材,但由于精力和知识储备的不足,还未实现。


三是新闻传播学牵涉的学科知识越来越多,单凭个人很难追逐上这种变化。我一直想静下心来完成自己的设想,但各种事务交错的确影响了状态。


至于你们说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区别 我想其实就是学习方式的区别,研究生没有那么多课程,学习相对比较自由,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由导师指导学习。我主要是指导他们看书看论文,属于研究性学习吧。


其实我一直想让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就部分推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开设读书课和综合实验课。读书课由老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综合实验课由老师引导学生做媒体项目。


我一直觉得,如果我们的学生毕业时胸中有30-50本经典,做过30-50个媒体项目,无论毕业做什么,都是有底气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实现这两个目标。


《新传新媒》:平常您的工作作息能简单说一下吗?作为新闻系的老师,对于整个新闻学的学生,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学习,生活都可以。


祁涛老师:我的生活很简单,早晨一般7:00起床,到办公室处理事情,我上午状态较好,会写点东西。中午睡觉前会看半个小时的书或杂志,看几篇论文。


我一般午休1个小时。下午状态不错时会整理些材料,状态不好了就看些文章或读书。五点以后会运动一下,然后呆到9点多回宿舍。睡觉前会前一个小时的书,一般是书的一个章节。


我其实觉得自己还可以做的更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时效率并不是很高。


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说:


从现在开始,每天抽出一个小时阅读专业经典,在课程之外参加媒体运作实践,在毕业时,如果胸有30-50经典,参加过10-20个媒体运作项目,你一定是有竞争力的,而且是有发展厚劲的。


《新传新媒》:老师经常关注什么类型的新闻呢?为什么呢?看到新闻的时候,您会下意识将自己代入采访者中吗?


祁涛老师:我现在的习惯是,每天早上到办公室,会看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同时阅读新加坡联合早报和金融时报的中文网,看这些是因为我需要了解信息和政策,同时想获得些理性分析和专业解读。这纯粹是出于个人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会用我们专业的知识分析它们,看看它们的报道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做得有问题。


但是总体而言,我从中获得的知识更多,收益更多些。特别是FT中文网,我学到了不少经济学的专业视角。


《新传新媒》:平时因为上您的课感觉老师总是思路清晰,看问题精准,能分享一下您是怎么形成这样一个能力的吗?


祁涛老师:这是大家对我的谬赞,谢谢大家。其实我糊涂的地方还很多。在某些方面,我有一些较好的想法,可能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吧。


做记者的经验让我养成了兼听的习惯。一般我会对讨论的事实涉及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搞清楚事情的关节点。


另外一个可能是凑巧了,我阅读比较杂,可能恰恰为我看待事实提供了更多视角。


《新传新媒》:老师平常的娱乐活动方便说一下吗?记得您让学生每学期都要读书,至少10本(我记得是10本,不知道有没有记错…),去开阔视野,发散思维,老师最近在读什么书呢,能推荐一下吗?


祁涛老师:我个人比较随性,什么都爱玩,无聊时喜欢下象棋,但是怕上瘾经常戒。原来打羽毛球,现在没人也不玩了。



祁涛老师为大家倾心推荐的书目:


新闻学推荐书目(每一类我们选取其中五点


一、新闻业务类


 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著:《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2.张宸编著:《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李希光著:《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梅尔文·门彻著,展江等译:《新闻报道与写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


5.布隆代尔著:《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二、新闻史论类


1.迈克尔·舒德森著,刘艺娉译:《新闻的力量》,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


2.迈克尔·舒德森著,徐桂权译:《新闻社会学》,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


3.米切尔·斯蒂芬斯著,陈继静译:《新闻的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盖伊·塔奇曼著,麻争旗等译:《做新闻》,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5.卡斯柏·约斯特著,王海译:《新闻学原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三、媒体运作类


1.席文举:《策划传媒:传媒时代,如何让传媒为我所用?》,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2.张立伟著:《传媒竞争:工具与法则》,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陆小华著:《激活传媒:传媒竞争力发掘与执行策略》,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4.科西洛夫著,孙浩等译:《当下的冲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喻国明主编:《营销革命:新媒介时代营销案例精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四、延伸阅读类


1.迈克尔·舒德森著,郑一贲译:《好公民:美国公共生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罗伯特·维纳著,陈步译:《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欧文·戈夫曼著:《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欧文·戈夫曼:《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5.邓正来等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文 | 侯育辛 聂静 刘冬梅


看完文章的你是不是已经被我们知识渊博,谈吐不凡,幽默风趣的祁老师圈粉了?

告诉你噢,祁老师的课堂也很精彩呢,你不打算去蹭蹭课吗?

糟!我怎么能告诉你这些,到时候抢不到座位怎么办?

额,站着也可以吧~


编辑:林润芳 饶成欢

校对:付   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邮箱:henuxc@163.com

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投稿,或提出批评与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