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事记 |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建疆教授来我院开展主题沙龙

 


通讯员:傅洁


11月2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建疆应我院之邀于院二楼会议室开展了场主题为“别现代理论与国际学术对话”的学术沙龙。文学院张清民教授、我院肖帅副教授担任点评人,部分师生到场聆听,讲座由我院李勇教授主持。



沙龙伊始,王建疆向大家简单介绍了2017年10月在美国佐治亚州西南州立大学召开的别现代国际学术会议。他提到“别现代”这一理论正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未来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接着,王建疆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别现代”的含义。他指出别现代是关于社会形态且包括现实和主义两部分的新理论。中国不同于西方社会有明显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划分,虽处于后现代社会,却持有前现代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王建疆强调“别现代”理论提出的目的便在于提倡求异性、创新性思维,拒绝被西方文化同化,追求自我价值。他提出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建立思想的市场,通过思想的交换和碰撞,达到更好的思维效果。王建疆以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学作品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别现代存在的四个阶段:和谐共谋、对立冲突、相互交织、自我超越,展示了别样的社会结构与功能。他认为处在后现代的人类要用思维性跨越反观过去,在军事、经济、技术上主动跨越,而在制度、生态、文化上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跨越。最后,他告诫大家要通过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别”,来坚守和实现人类共同价值,以创新性思维创造更多理论,推动社会发展。


互动环节,一位对别现代理论感兴趣的老师向王建疆赠予其亲手提笔的书法作品。



王建疆对师生们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李勇总结道,王建疆教授的别现代理论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理论创新既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要又密切的现实关怀。我们要用批判性思维不断反省,联系经验,联系现实,才能用“别现代”联系当代艺术,接触现实,从而推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王建疆,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著有《别现代:空间遭遇与时代跨越》、《自调节审美学》、《澹然无极》(中国版/德国版)等。在欧洲《哲学研究》、《Art+Media》和《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多篇。其别现代理论引起国际关注和讨论,美国大学为此专门成立了别现代研究中心。



编辑:李艺璇 李梦蕊

校对:肖沛贤

摄像:张清雅 范倚玟

邮箱:henuxcy@163.com

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投稿,或提出批评与建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