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荐读 | 麦克卢汉:不一样的媒介理解

2017-11-17 新传新媒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微


 11月16日下午2点30分,新传院老师李勇、杨萌芽、许莹在新传院一楼东报告厅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第三次新传读书会的交流。今天我们会为各位同学制作出本期分享会的精华集锦,以飨读者。



本期参与者名单

主讲人:李勇、杨萌芽、许莹

分享者:陶一旖、胡骞、刘高瞻、李璐静、吴媛

主持人:强凡彦

拍摄者:庄琨

报道者:张晨 胡文静

观  众:新传院部分师生

本期书目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主讲人(李勇):麦克卢汉使媒介这个词由普通名词变为专有名词,是最能代表媒介生态学思想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麦克卢汉思想可以与媒介思想划等号。现在的我们过于重视内容而忽略了形式,同样的一种东西用不同的媒介方式来表达,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如柏拉图非常警惕文字这个新的媒介形式的出现,他认为文字伤害了人的智力,解构了以前面对面沟通的世界。


反环境和逆环境是新的环境出现之后对旧的环境的改动,媒介作为背景之后我们会渐渐地对它赶到麻木,应该通过反的方式让作为环境的媒介呈现出来它的影响。我们经常像用汽车的后视镜一样来观察新媒介,这样会出现媒介的偏差,需用高维思维去看待它。



主讲人(杨萌芽):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实际是进行了一种神经系统的进化,随着电子时代的出现,我们会重返部落化。目前音频、视频的媒介形式蓬勃发展,我认为是因为现在正处于由书面文化的时代迈向听觉和触觉的时代,但是对这个时代的认知,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共识。


在江歌案中,我觉得刘鑫和江歌这一代人是被互联网影响的一代,反思他们更需要反思我们这一时代的媒介文化,这不是单个个体的品格问题,更多的可能是电子媒介所带来的一种人的改变。



分享者(陶一旖):技术创造环境,新环境引起痛苦,人体神经系统关闭阻塞痛苦,陷入了一种麻木状态,这即是“自恋式麻木”,而麦克卢汉认为大多数人还抱着一种后视镜的观点看新媒介,但是这样会导致我们看世界的观点总是落后一步,应该避免。



分享者(胡骞):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的是泛媒介论,认为媒介几乎成为了工具和技术的代名词。我认为自古以来,人类对媒介就充满了渴求,从古代的千里传音术、千里眼到现在的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媒介进步加油增速,使麦克卢汉预想的“地球村”时代加速到来



分享者(刘高瞻)从整体来看,《理解媒介》这本书出版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多次麦克·卢汉热许多的争议和讨论伴随着它。我觉得,书的格局十分宏大;其所提出的观点是全新的,甚至有悖于当时的许多观念,以及它具有预见性,这些都是它会引起很大反响的重要因素。


分享者(李璐静)麦克卢汉没有站在传统媒体的角度理解媒介这一概念,而是将视野却转向了媒介的属性特征,并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冷媒介与热媒介“以及”地球村“四个思想。


他把媒介放在人类发展这一大背景下探索媒介除传递信息以外的意义,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媒介这一概念。


分享者(吴媛)媒介和信息有相通性,媒介本身对人的影响要远远超越其所承载的信息,且比信息本身更重要。



分享者(王婉怡)麦克卢汉“内爆”概念旨在说明,机械时代与电力时代的交替导致了自然、社会和人三者之间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三个特征就是:意识的延伸、地理距离的变近和模拟时代的到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提高个人的思辨能力,能够辨别我们所接受的信息究竟是真实的信息还是模拟真实的信息。


分享者(王涵宇)就麦克·卢汉在书中所说的:“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我认为,我们现在虽然还处于人类延伸的阶段,但是我们的下一步发展是不是会从意识方面继续延伸,以及人类延伸究竟可以延伸到哪种程度,这些问题还是值得去研究的。


主讲人(许莹)麦克卢汉所提的媒介并非传播学意义上狭隘的媒介,而是广阔的、哲学意义上的。希望同学们在理解麦克卢汉所讲的概念时不要把眼光局限在传播学的理论里,要把负责探索的科学和负责解释的哲学结合一起。



“媒介即人体延伸”这个观点,这今天仍有存在的意义,但是我们不应该满足于这一观点。媒介不应该只是人体的延伸,更应该是人的心智的延伸。只有这样,媒介才能真正与任何社会和谐共处、互利互惠、共同进步。


下期预告:新传读书会第四期拟在11月23日下午14:30于举行。下期为大家推荐的书籍是清华大学教授李彬的《中国新闻社会史》,将拟由李彬为大家导读。



作品简介:《中国新闻社会史》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彬的作品。本书是一部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课堂讲录。主要讲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演进,特别是勾勒鸦片战争以来新闻业的历史轨迹,同时透视其间纷繁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动因。通过这些讲述和勾勒,不仅揭示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同时也探讨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诚挚邀请您的参与。


编辑:李艺璇 李梦蕊

校对:李艺璇

邮箱:henuxcy@163.com

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投稿,或提出批评与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