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师院思政这五年:铸魂育人守初心,“三个结合”集聚立德树人新动能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把握立德树人“根本点”
突出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一是充分发挥红色思政教育基地五星思政广场、红船广场、丹心斋书屋的价值功能,在党团建设联动、榜样典型带动、校园文化推动上形成合力,展现当代青年学生“红心向党·报国立志”的担当风采,把忠诚核心融入青年学生血脉。2021年以来,全校青年学生参加“重走长征路”及现场红色主题教育25000余人次,参加理想信念教育18000多人次。
二是用好用活校内外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广场思政、舞台思政等现场体验式、沉浸式红色文化教育,把丰富的史料史实转化为教材和教学内容。2021年以来,利用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庆日,组织师生开展祭扫英烈、升国旗仪式、“重走长征路”等文化活动。2021年自编自导自演大型红色歌剧《邓恩铭》多次在全省展演,网络教育覆盖面广,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2023年“思政之夜故事会”情景剧《天眼逐梦》《春雷》,覆盖师生近2000人次。
师生在五星广场上党课
升国旗仪式
《邓恩铭》歌剧公演
特色党建思政“故事会”
《逐梦天眼》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每年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建立校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每学期参加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少于2次,学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到课堂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少于2次。
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听思政课
育人条件保障。思政队伍建设方面,深入实施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和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质量提升计划,构建党务干部深入参与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现有在校生14036人(其中本科生12870人,预科生695人,研究生471人);有辅导员114人,其中专职73人,兼职41人;有专职副书记10人,团学办主任13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4人。
专职思政教师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共49人,兼职思政教师27人;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15人;其中博士9人,全职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历28人、大学本科学历7人。
经费保障方面,学校预算用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保障经费2021年为713.06万元;2022年为759.64万元;2023年为836.34万元。
第八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2023年思政课教师
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研修班
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做好立德树人“大文章”
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谱写立德人新篇章
一是育人体系构建有新举措。近三年来,充分利用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的优势,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高校为抓手,推进“1+5+1”模块化创建行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综合体。2023年以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及报告30余场(次)、覆盖师生3.5万人(次);投资1500余万元配套提质改造预科教育23个项目。
学校党委书记熊世桓为师生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开学第一课
学校获黔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
“五个认同”进校园知识竞赛一等奖
二是育人模式创新有新成效。持续深化师范专业“U—G—S”协同育人模式,构建非师范专业“U—G—E”协同育人模式。2021年以来,实施“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获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5个、省级15个;省级一流课程49门;国家一类出版社出版教材13部、省级“金师”7人;贵州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贵州省第六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共计618项,其中,国际级6项、国家级61项、省级奖项551项。近三年来,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4%以上,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8%以上。
U-G-S协同育人三都支教
三是育人手段方式有新探索。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党建”,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工程,获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最佳案例、优秀案例各1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创建达标率100%。2022年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建立健全“网格管理+学生公寓”双向网格化学生管理体系,形成同向同行、互联互通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早安师院”晨读、“书田”晚自习、“考研之星”等活动。
“一站式”学生社区
“早安师院”晨读计划
四是育人载体搭建有新突破。通过“影山青年”讲堂、“影山书声”读书会、“莲山学子”主题班会、“影山心语”主题活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文艺宣传轻骑兵”“政策宣讲传声筒”“天眼之星合唱团”“思政之夜故事会”、易地扶贫搬迁顶岗实习等育人载体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育人载体。自编自演话剧《黔山里的小学堂》,舞台剧《风声》《破晓》形成了舞台育人“姊妹篇”;获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组织奖,省级多项个人和团体奖;男子群舞《笙·生不息》获得中国文联2023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支持类)舞蹈类项目立项。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
少数民族文化体育节
“莲山学子”沙龙暨“朝气蓬勃新时代”
2023年思政系列主题班会
特色党建思政“故事会”《逐梦天眼》
政策宣讲传声筒
男子群舞《笙·生不息》
建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思政带动作用
2023年3月,获批贵州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4月顺利完成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查。
一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以往思政理论课的“独唱”变成覆盖全课程的“大合唱”。制定《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津贴考核分配办法(暂行)》,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专项津贴。
二是打造“重点马院建设带动、课程思政联动、网络思政覆盖、师德师风强化、社会实践培育”协同贯通的思政综合体。按照“八个统一”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必修课、公选课;开展“以课堂为主场的‘1+1’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及“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三结合’教研活动”。
马院集体备课会
三是抓好学科科研建设。近三年来,教师出版专著8本,发表论文65篇,教师主持及参与课题39项,其中国家民委教改课题2项、省社科规划课题1项、省社科联课题1项、省教育厅社科项目2项、自科项目1项;国家社科青年课题和省教育规划课题各1项,实现了零的突破;获贵州省第十五届哲社三等奖2项,黔南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四是依托《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黔南分中心》《黔南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培训服务中心》,开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溯源及实践研究》“贵州精神在黔南的体现”——南仁东、邓迎香先进事迹《自力更生二十年铸就大国重器》《不等不靠自发力的麻怀干劲》等思政课程。
加强网络思政建设,着力提升育人实效
一是紧密把握时代脉搏,开展“影山芳林”辅导员沙龙。贵州广播电视台首档理论创新栏目“学习时间”走进《聆听一堂思政课》沙龙,全网播出首席主持人与校领导与辅导员一起领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学足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导员专题研讨班第二讲暨“影山芳林”辅导员沙龙之“沟通从心开始”》获贵州天眼和黔南日报报道。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辅导员专题研讨班
二是注重思政育人的典型引领。“弘扬红色精神,喜迎百年华诞”党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展馆,获得全国易班共建高校优秀工作案例;案例“‘一建三育’工作模式为学生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基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实践辅导学生专业认同”案例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宣传一批最美高校辅导员和最美大学生等先进人物。2021年获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1人,2022获全省“最美辅导员”1人、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近三年来,获贵州省“最美大学生”称号3人,获贵州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3人。
全国易班共建高校优秀工作案例
三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1年以来,开展了包括辅导讲座、培训会和集体备课会等工作;与都匀六小共同组织开展“强师工程”培训会等合作项目,与黔南州委讲师团共建理论宣讲教育共建基地等。
依托“三个结合”实践载体
集聚立德树人新动能
“校农结合”育人新作为
围绕适应社会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批“留得下、靠得住、用得上”的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和科技兴农人才。2023年选派科技特派员和专业人才10人,培训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以及农场主等100人,助力农村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行1个,引导小农户发展为家庭农场,为乡村输出200余人。领办三都县城南社区2所小学、2所幼园及三都鹏程希望学校初中部等5所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先后选派8名副校长(园长)蹲点帮扶,先后选派320多名师范专业师范生加强师资力量顶岗教学,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学校“贵州省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师资培养人才基地”获批贵州省第七批人才基地,共培训全州8县(市)易地扶贫搬迁中小学教师1822人。
选派优秀研究生到易地扶贫搬迁学校
三都县第五中学开展顶岗实习工作
学生服务队队员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教室里
开展思政小课堂
“校工结合”“1+7”育人新模式
学校“校工结合”先行先试,形成党建引领、人才培养、难题攻关、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平台载体、工信智库、工业反哺“1+7”黔南师院“校工结合”模式,有力促进了福泉-瓮安千亿级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构建“高中低、长中短、大中小”三位一体的特色育人模式,与职院(职高)联合,采取扩大招生规模、专升本、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人才培养。2022年以来,为20多个企业培养输送220余名本科产业人才,满足贵州磷化、胜威、芭田等骨干企业人才需求。
与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签订科技成果转让合同
组织学生赴福泉胜威公司参观
借鉴校农、校工结合,充分发挥“校旅结合”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功能,探索以电商经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2023年,学校与三都麒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平塘问天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签约,启动新媒体电商现代产业学院开班仪式,以培养电商营销人才、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搭建师生研究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为载体,建设成集成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动、多方共赢的校政企村农结合示范基地。
新媒体电商现代产业学院田园乡村流动直播间
新媒体电商现代产业学院
在“世界矿博园”抖音平台进行
关于“汞矿文旅”建设及才艺表演直播
END
往期回顾
编辑 | 许艳曼 李佳玉
一审 | 李红坠
二审 | 黄毓曼
三审 | 陈佳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