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块字里的山海情缘

融媒体中心 河北工程大学 2024-02-12


  1月22日,《邯郸晚报》头版头条以《方块字里的山海情缘》(记者:薛雅兰)为题,报道我校教师郭广伟在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的情况。以下为报道原文:


  毛里塔尼亚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部长尼昂·马穆都(左三)与郭广伟(右一)出席世界中文大会。

  郭广伟参加孔子学院组织的春节活动。


  2023年4月,来自河北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郭广伟经过层层选拔,第五次走出国门,任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又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又一次奔赴热爱的事业。多年来,作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推广的使者,郭广伟数次走进陌生的国度,用热爱传播中华文化,架起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友谊的桥梁。  从最初的志愿者到成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他坦言,2023年对他意义重大。“去年恰好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也有幸亲眼见证着,在焕发青春的丝路上,研究中国、学习中文、互学互鉴的潮流在非洲大地蔚然成风。”  “教室不够用,教师也不够用”  2023年4月25日,历时30个小时的飞行,郭广伟终于踏上了这片离家一万多公里的土地,抵达毛里塔尼亚。  陌生的国度、八个小时的时差、气候饮食的差异,曾一度让郭广伟隐隐有些担忧,而当他真正抵达的那一刻,这座城市的人们对于中国自带的善意,便让他彻底打消了一切顾虑。  “这里虽然基础条件比较艰苦,但人们学习中文的浓厚兴趣,确实很感染我们。”郭广伟介绍,地处非洲西北部的毛里塔尼亚,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能够提供给当地孔子学院的资金十分有限。  “虽然努瓦克肖特大学孔子学院是从2019年设立的,但我到任时整个学院的建设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郭广伟介绍,一开始,学校里仅有的3间固定教室和几间面积不大的办公室,便是属于他们的全部“家当”。  而设施的简陋,却丝毫没有抵挡当地人学习中文的热情。郭广伟告诉记者,在当地,孔子学院内的学生从学龄儿童到退休老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会聚在这个课堂。“他们来学习的原因也五花八门,有的为了将来有机会来到中国留学,有的则是为了方便工作中和中国人沟通。而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单纯出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选择来这里学习。”  在郭广伟的记忆中,他在校园内遇到不少热爱中文的老年人,其中一位60多岁的长者更是让他印象深刻。老人每天都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上课,风雨无阻。但凡遇到学院内的中文老师,老人总会拦下来,询问很多问题。  而这些,给了郭广伟莫大的成就感。“如果说刚到那里有不适应的,可以是交通,可以是饮食,但工作上绝对是顺心顺意。”他坦言,起初,他和同事们还需要借助节假日,奔赴多所城市进行宣传活动,而如今,每到新课程伊始,报名人数总是远超预期。  “2023年,努瓦克肖特大学孔子学院年度中文培训人数从年初不足200人次,扩大到年底的1100多人次。”面对这样的火爆场景,郭广伟也有了甜蜜的烦恼,“现在,学校的教室总是不够用,教师也不够用喽。”  用语言架起文化交流桥  早上五点半起床,到晚上八点,郭广伟几乎都在学校忙碌着。事实上,作为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郭广伟的工作不仅仅要负责中文教学,同时还协助负责市场开拓及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等。工作之余,他常常思考,怎样把难于理解的东西用最简单的方式教给学生,怎样把课程设置得更加贴近当地特色。  “总结多年海外中文教学经验,我发现,要想让他们真正学得好,还是得让学生们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能更好地理解中文、学习中文。”提起自己的教学妙招,郭广伟一脸骄傲。  一年来,他带领公派教师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太极拳到武术,从戏曲到书法,各类中国特色鲜明的文化课程在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大学孔子学院不间断地开展着。如今,很多学生更是慕名而来,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除此之外,为了使“讲台”再扩大,郭广伟还带领团队在学校开展文艺演出、中文比赛,组织多场特色活动。  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虽然语言不一样,文化不一样,但情感是相通的,因此,他便把教学融入真正的生活中去。  如今,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看动画片、中文电影、中文电视剧来学习汉语拼音;也可以在端午节一起包粽子、中秋节一起吃月饼,切身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一起去中资企业参观, 感受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贡献和积极影响。  “在毛里塔尼亚,很多学生一开始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因为中国离他们太远了。但通过一系列活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文化,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很有吸引力。”郭广伟说,在这里,有人因为一本书而了解中国,有人因为一门语言而热爱中国,也有人因为一条路而感念中国,而这些细微的变化,对他来说,就是工作的意义所在。  为促进民心相通贡献力量  实际上,这并不是郭广伟第一次到国外从事中文教学工作。2008年、2009年、2011年,他就曾以中文教师志愿者、公派教师等不同身份,前往过尼泊尔、泰国、赞比亚。  而这多次的出访海外的经历,让郭广伟看到,很多人基于兴趣学习中文,却不止步于此。更有一批人,通过学习中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国外,通过HSK3级就有机会来中国交流学习,HSK4级以上则可以申请中国的本科院校。通过了HSK,有机会去中国求学,对于这里的学生来说,则意味着开启人生新的旅程。”郭广伟告诉记者。  他在这里的搭档,孔子学院的毛方院长小都,前些年在毛里塔尼亚学习中文专业,毕业后来到中国留学,在河北大学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国后应聘到了努瓦克肖特大学工作。  而在这里,小都的改变不是个例,00后的马喆就是其中一员。几年前,由于家庭贫困,他几乎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而在孔子学院学习了三年中文后,马喆顺利通过了中文水平四级考试和中级口语水平考试,拿到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到中国留学。  “回国之后,马喆便可以应聘本土中文教师或到中资企业工作,无论哪一种工作,在当地,都会有非常可观的收入。”郭广伟介绍,目前,懂中文的人已然成为毛里塔尼亚就业市场中的“香饽饽”。  “当前就业竞争大,许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但掌握中毛双语的人才却供不应求、有非常大的缺口,这也为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市场。”郭广伟欣喜于这种改变,身在海外15年来,他见证了“中文热”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升温。  “虽然学生的关注点不尽相同,有人喜欢中国美食,有人喜欢中国歌曲,有人喜欢中国武术,但是他们都将会说中文视为一种潮流、一种能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了中文、也因此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郭广伟说,多年来,他亲身从事着中文海外教育,感受着不同的文化,而每当自己站在异国他乡的讲台上时,荣誉感和责任感都会油然而生。  “来到孔子学院工作后,才真正体会到这项工作是一件多么富有使命感的事。”在他看来,他们不仅是在教授中文、传播文化,也是在传递一种友谊和合作的精神,更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而对于新的一年,郭广伟表示,他希望和更多的有志青年一同将中国文化的种子撒播到世界每个角落,让中文热出现在更多国家。  未来,他依然会继续前行。


往期回顾

河北工程大学2024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简章
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2023年借阅最多的十本文学类图书
总投资9.6亿!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复兴院区二期开工

  扫码关注我们  

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张小雨

校对:刘炳宇

责编:丹 斌

审核:刘 胜

 点亮【在看+点赞】

一起为河工程助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方块字里的山海情缘

融媒体中心 河北工程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