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四届记者节征文获奖作品 | 敬业乐业,焕新国魂

植美芝 沱江视角 2023-04-26


“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国魂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认同感,时代责任感。但巨龙沉睡,国魂不免蒙尘。私以为,具体到个人,唤醒国魂,需要敬业精神;发扬国魂,需要乐业品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思索,如何敬业乐业,焕新国魂。



何为敬业?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凡做一件事,便将全部精力集中放到这事上头,此为敬业。进而在业中寻出趣味,乐此不疲,便达到了乐业的高度。敬即担责,乐便醉乎于创造。敬是乐的前提,乐是敬的最终归属。之所以把敬业乐业作为国魂焕新的前提,是因为当代新青年处在一个充满诱惑、变化乃至动荡的新时代中。“面对浮躁的尘世,要学会让灵魂安静,少些追逐的欲壑”,浮华世间,物欲横流,便要求中国青年们从各行各业优秀从业者身上学习,培养敬业精神,追求乐业品质。





从教师身上学习,捧真心守硕果。“一方黑板朝朝暮暮绘宏图诚滋桃李芳天下;三尺讲台岁岁年年洒青春勤育英才泽九州。”教书育人,传道解惑。教师就像知识海岸上的灯塔,明亮而又温暖,稳稳伫立,静静陪伴。这便是把教师放在所要学习之第一位的原因—那份对责任的坚守在快节奏的当下愈显难能可贵。青年应当明白,责任这道题,没有快捷算法,只有稳扎稳打。向教师学习,摒弃“三分钟热度”,交出“坚守”这个唯一的答案。“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向教师学习,以责任为基,以坚守为梁。先筑好地基,再添砖加瓦。




从护士身上学习,以微笑迎世事。南丁格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每天身穿护士服,头戴燕尾帽,穿梭巡回于病房与走廊之间,重复着打针、发药、量体温、测血压等繁琐的护理工作。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缺一不可。而在日益强大的祖国怀抱下长大的中国青年,大多未经战火之洗礼,未经贫穷之摧残,未经心智之历练。所以缺了真诚,多了功利;缺了实干,多了空想;缺了担当,多了逃避。向护士学习,抛却浮躁,抛却不切实际的幻想。像钥匙插进锁里,青年应当深深的,稳稳的扎根于脚下这片土地,扎根于所追寻的事业。向护士学习,以微笑面对生活的忙碌与枯燥,沉心以深耕。




从警察身上学习,立船头斩风浪。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具危险性的职业之一。“为人民服务”是警察的唯一宗旨,以浑身正气维护一方安宁。而从敬业到乐业的过渡中最需要的便是对前路的无畏,对所追寻事业不求回报的奉献。向警察学习,无私奉献,孜孜不倦。“奉献从来没有等价交换,因为奉献本身无价”,青年们需要这样满腔热血的投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追寻。




从记者身上学习,基实际出新知。“用心灵话筒,采访人生;用智慧笔端,刻画生命;用无畏精神,反馈名生;用客观视角,还原真相。”记者游走在黑白边界上,扬正气,抵邪气,练锐气,正风气。这个过程需要谨慎,更需要捍卫真理的勇气。而现今中国青年大多缺失了这份破旧道立新章的胆气。老人跌倒要不要扶成为了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体制内的工作成为了竞相争抢的香饽饽。少了勇气,多了冷气和惧意。向记者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本书”,不随波逐流,不被时代的浪潮所裹挟,青年们能有自己的思考,理性地勇敢。向记者学习,“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青年们应勇于质疑,乐于探索,以新气象引领新时代。




责任与坚守需要学习,沉稳与实干需要学习,无畏与奉献需要学习,勇敢与创新也需要学习。那么,新时代的新青年有什么?他们只剩下青年人这个身份了吗?不,他们有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时代机遇,他们有独属于青年人的锦瑟华年,他们有“种花家”的民族底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要经历自己的成长。新青年的身上,有着与以往年轻人不同的气质。互联网的基因融入了他们的行为与思想,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表达,也追寻着牢固的价值基座;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世界,也期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能统一起来;他们不会把宏大的词汇挂在嘴边,却也梦想着“诗和远方”的精彩;他们偶尔也会感到迷茫,却始终在探寻“意义”与“价值”的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思考。平凡的日子里,不平凡的是青年人心底的光芒。






中国梦是过去的,当下的,也是未来的,它终将在青年们的奋斗中变为现实。”一百年前,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出“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的青年号召,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留下“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的时代强音。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百年岁月沧桑,百年风雨兼程。时代在变,但青年的热血不变,“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变,根植于心的国魂不变。


敬业助其振翅,乐业助其腾飞。敬业乐业,焕新国魂,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对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好答卷。



作者简介





植美芝

2021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

来自成都市,喜静也喜燥, “看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用去相信”。















往期链接

第四届记者节征文获奖作品 | 我以我手执新笔,我以我心绘前程

第四届记者节征文获奖作品 |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

第四届记者节征文获奖作品 | 我们的困境与未来

第四届记者节征文获奖作品 | 新青年,在军营

作者:植美芝

编辑:沈钊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戴茜

编审:张雪萍、廖欢、张会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