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采 | 网络热词
一说到词典,我们大多会想到:《新华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甚至是《新汉英词典》。
而现在,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词典。比如抖音上的“歪词典“、微信上的“网络热词”公众号……
网络上本没有梗,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梗。这些词典的主要作用是介绍最近网络流行语(网络热词)的起因和所蕴含的意思,也就是解释“梗”、剖析“梗”。所以这些词典也是每个网络冲浪者了解网络流行语的一个工具。
可是,我们所说的网络热词是什么?
官方的回答是:网络热词,顾名思义即指主要流传于网络的被赋予特定时代和语言环境意义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兴词汇。而小沱认为网络热词是一群人对一种语言的创造与探索,更是一群人对一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说到这里,小沱想问问,你们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网络热词的呢?来做一下选择题吧!
1
万能的朋友圈
2
其他社交平台(微博、B站、评论区……)
3
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4
其他有趣的方式和渠道
5
“我自己就是梗王”
街采视频大放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都受到了网络热词的影响,对于网络热词,西瓜籽们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1.网络热词的适用场合有哪些?
1
聊天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大家一起开玩笑和聊天"
2
评论区
"当然是各平台的评论区啦,既然它源于网络也就是用于网络"
3
娱乐
"娱乐场合吧,更能调节气氛和让人放松"
绝大多数的西瓜籽们都认为,与正式场合相比,网络热词更适合娱乐场合。这也许和网络热词的特性有关。大部分的网络热词的萌生都带有强烈的喜剧性和戏剧性,它们生来就带着轻松愉悦的气氛。
2.在使用网络热词时需要注意什么?
“看人看事。注意场合,注意分寸。”
“不要过度频繁地使用,会有烂梗的感觉。”
“时效性吧,一些词只能火一段时间,久了之后就没那么新鲜了。”
除此之外,小沱认为还要考虑我们使用的网络热词是否能够成为“梗”。在人民日报评论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拒绝“伞兵”梗,警惕文字失语症》,其中写道:“网络造梗,大多时候是无伤大雅的,但不意味着没有限度,没有底线。网络用词千千万,为何‘伞兵’不能成梗?这是因为玩梗不能随心所欲,更是因为伞兵是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该诋毁的队伍。”玩梗固然可以,可是没有底线、没有道德的玩梗只会引起不适和排斥。
3、网络热词被广泛传播的利弊?
利:可以给大家带来娱乐和消遣。
“会更显得亲切,可以拉近距离。”
“是对语言和文字的一种创新和改造。”
弊:简化了汉字用法,使其不规范。
“有些网络热词没有文化和内涵,还会让大家对正式的词语越来越陌生,影响文化底蕴。”
“有些烂大街的梗,感觉网络环境太单一、太无聊。”
网络热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它能反映出当下的社会现状。所以,网络热词的出现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娱乐需求和创造力。
当然,在网络热词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可能最明显的就是“网络失语症”,当绝绝子、yyds变成了我们的口头禅,我们对文字的使用也越来越单一。网络失语症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被同化”。我们对事物的赞美被同化成“绝绝子”,我们对事物的评论被同化成“耗子尾汁”……
5G冲浪,紧跟时事了解潮流趋势,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能力。因为时代的洪流和要求就是要我们与时俱进,乐于接受新的文化。可是,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为网络热词的便利性和普适性而忘记了语言的规范性和重要性,这也是不可取的。
网络的快餐文化归根结底也需要传统的、经典的文化做支撑。因此,我们在作为网络热词的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同时,也要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输出者。
小沱由衷的希望,在我们看到晚霞时,不止是一句“绝绝子”,还可以是“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在我们悲伤难过的时候,不只是哭着说“芭比Q了”,还可以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别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小沱与你们共勉。
作者:杨萍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视频剪辑:闪新科
编辑:袁海军
责编:开欣怡
编审:张雪萍、先俊童、尹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