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速度”VS美国“厚度”,谁才是金融科技的领头羊?

2017-10-03 首席官CEO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综合编辑:首席官CEO

来源参考: 投资界

声明:文章仅供参考,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美国人也开始学习中国企业的一些做法,在中国发生的这一切很快也会引起美国人的注意,他们会思考美国的市场能够怎么样去借鉴这样的经验。也就是说现在这种信息流是双向的了。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两国发展呈现不同特点。中国金融科技的“速度”令全球瞩目,美国金融科技的“厚度”让世界关注。宜信发起的“硅谷对话北京2017 ”峰会首次走进全球创业创新之地-——美国旧金山,邀请中美两国数十位重量级嘉宾,集中展现中美金融科技领域的先进理念和实践。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在峰会上发表了致辞,以下为唐宁演讲实录:


中美谁才是金融科技的领头羊?


  近期在金融科技领域有一个最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即——谁是世界上金融科技的领头羊?谁是金融创新的领头羊?是美国?还是中国?


  有人说,中国的规模更大,现在已经成为领头羊了。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美两国的市场和中美两国在金融科技方面都有各自的成功之处,中国金融科技的“速度”令全球瞩目,美国金融科技的“厚度”让世界关注。但这中美两个市场不一样,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因此中美科技金融领域应该互相学习,而不只是采用竞争的态势。


  很多新的金融科技的概念都是中美两国相互借鉴学习的


  十年前,我就开始和同事们每年去到世界各地,看看未来到底在哪儿,第一站就是硅谷,这是我们来展望未来的地方。对比中美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中美两国的金融科技有很多相同之处,特别是在P2P、虚拟货币、网上银行等创新领域。


  新的借贷关系:P2P


  当年,我们遇到了一个叫Chris Larsen的人,他当时正在做关于P2P的项目,我们就非常惊奇。


  因为在中国,当时也有类似P2P的市场借贷的平台,但那时候还不叫P2P,我们用一个中文词汇去形容它,有点像P2P,但还没有达到P2P的这种程度。所以可以看到美国有人来做这样一些相同的事情,我们非常惊讶和开心的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启发,相信美国的同行也是如此。


  新的创造货币方式:虚拟货币


  之后,我们跟Chris Larsen见面,他讲到了虚拟货币。


  Chris当时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


  “假设我们有1亿元这样的货币,把1/4分出去,让人们开始用这样的虚拟货币,这种虚拟货币就开始变得更有价值。剩下的3/4留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这将成为我们之后的价值。”


  我从来没想过货币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创造,因此我们不停地都在学习新东西。


  全新的客户与银行家关系:网上银行


  在我们的另外一次学习之旅中,访问了一个做网上银行的公司网点。


  我们的同事非常惊讶,一个没有实体、没有工作人员甚至没有网点的虚拟银行该怎么去访问?这又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去到了capital one 360——一家网上银行平台。


  当我们进去,它只是一个咖啡店,很多银行家在那儿其实是做咖啡,然后顺便问客户的反馈。


  这种客户与银行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切,而不是一种非常冷漠、延迟的工作,就像你不会去跟一个ATM机谈话一样。银行人员可以跟客户直接的交流,是客户的伙伴、合作方,会探究客户的需求到底在哪里。


  让我觉得的欣慰的是,我们的银行家是不会从一些传统的金融行业消失的,他们会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向客户方提供服务、咨询、经验的人员。


  金融+科技让1+1>10


  我在一次历程中见到的陈超美(现任宜人贷独立董事、首席风险官),不仅是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也是在美国商业开发方面的专家。她曾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金融科技公司的员工怎么样合作的。


  作为企业家,每天都不断地在修补自己的意见是不可避免的。陈超美给一些金融科技公司的企业家提供咨询、建议,这些企业家都很受启发,并很快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修补这一系统里的问题。她当时非常惊讶,因为一般这种修补的周期在传统金融服务当中是非常长的。


  这可以说明创新融合进了金融科技当中,就成为了一个新的金融服务结合体。虽然做起来并不容易,但当金融和科技结合起来,并能够在一起非常好的协作,就能让1+1要大于2,甚至大于10。


  中美之间信息、人才、资本的交流是双向的


  我2000年回到中国的时候,如果有一个在美国非常成功的经济模式,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就会借鉴这样的经验。


  而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变得很实时,很多在美国发生的事情就会同时在中国发生。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也开始学习中国企业的一些做法,在中国发生的这一切很快也会引起美国人的注意,他们会思考美国的市场能够怎么样去借鉴这样的经验。也就是说现在这种信息流是双向的了。


  由单向变双向的交流不仅仅只有信息,还有资本和人才。


  大概15到20年前的时候,很多美国的风投到中国做投资,现在更多的中国投资人来到美国。


  人才的流向也是如此,以前来自美国的人才回流到中国,他们叫做“海归”。现在也有很多人花绝大多数时间在中国,但是家人是在美国,所以他们不断地在中美之间穿梭。


  但是,更重要的是梦想的流动、创业精神的流动。每次我来到硅谷,都感觉到这里的创业精神。当然,要是去北京的话,也会很有同样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北京和硅谷会有这样对话的。因此我觉得中美两国,线上线下金融科技以及传统科技的机构应该一起合作,去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


注:文章仅供参考,内容整编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


——END——


延伸阅读

马云:我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了

任正非:不该去炫耀锄头而忘了种地!

马化腾:你出来创业到底为了什么?

刘强东:京东5年内将超越天猫,成为中国最大的B2C平台

美国每天诞生1,700个百万富翁

巴菲特思维实验:给你100万美元,你愿意在脑袋上开一枪吗?

中外首席官CEO的全球格局和视野

北京大学博雅产学研中心 联合支持






按二维码关注更多优质资讯

官方微博:首席官C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