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餐盒污染,“奢侈”的外卖,社会成本373.2亿元/年

2017-11-24 美新商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综合编辑:首席官CEO

参考:第一财经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参考,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饭点了,点个外卖呗? 但塑料餐盒的寿命却只有“一顿饭”的工夫。一边是每年百亿级的废弃餐盒,一边是终端的垃圾焚烧厂“撑破肚”。



因互联网外卖平台火爆而改变的,不止于都市白领们的用餐习惯,更考验着社会共治能力和意识。日以继夜地产生的废弃餐盒,数量已以百亿计。面对如此巨大的废弃餐盒增量问题,以及刚刚掀起的“互联网加重环境污染”的讨论热潮,社会各界陷入沉思。

  

从带火上游产业开始出走

  

.10月27日,河北省文安县一家塑料制品厂车间内,一袋袋白色的塑料颗粒堆满车间,对于目前主流的外卖餐盒而言,它们从这里开始出走。

  

车间内的白色塑料颗粒,在业内被称为PP颗粒,学名为聚丙烯。与印象中塑料生产车间往往伴随刺激性气味不同,聚丙烯车间并没有异味。只看见工人们先是将聚丙烯颗粒加热,再使用真空设备,将加热后的材料吸入模具内。

  

约半个小时后,打开模具,就能够看见一个个冷却后的餐盒。将它们码叠起来,再按照一定数量规格,打包装箱。

  

厂里的销售负责人李国栋说,虽然目前餐饮行业也有纸质和生物基材质餐盒,但数量远低于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塑料餐盒。李国栋所在的工厂,生产塑料餐盒已有10余年历史,发泡餐盒被禁用后,就开始生产聚丙烯餐盒。

  

“生产(塑料餐盒)厂家遍布各地,外卖火了,才让这一行每个从业者多少都能赚一些。”李国栋说,工厂的塑料餐盒产量出现明显变化,始于2015年。此前,工厂年均只生产约20万个塑料餐盒,但到2017年已增至近80万个,“两年时间大概增长了3倍,但利润率还是以前那样”。

  

虽然以“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为代表的外卖平台,创立时点早于2015年,但从业绩表现来看,2014年年底至2015年,正是它们开始火爆的时候。

  

资料显示,创立于2008年的“饿了么”,到2014年时,其服务范围已涵盖全国近200个城市;2013年11月“美团外卖”出现,次年8月“百度外卖”APP开始运营。至2014年年底,前述主要三大外卖平台格局初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今年初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2.09亿人,年增长率83.7%,占网民比例达28.5%。

  

随着外卖送餐平台业务量的飞越,塑料餐盒使用数量更是暴涨。为什么资金雄厚的外卖平台,不使用更为环保的纸质和生物基餐盒?

  

李国栋分析说,由于中餐多汤多油,纸质餐盒极易浸透,不适合大量使用;生物基餐盒成本则高于塑料餐盒,三种餐盒类型相比,还是塑料餐盒更适合于外卖,用量飞涨也就成了必然。

  

另一个必然因素在于塑料餐盒的价格优势。以聚丙烯为材质的塑料餐盒,平均每个只需要0.35元,如果厂家进货,李国栋说,价格最低能到0.15元/个;而可降解的纸质和生物基餐盒,价格平均是聚丙烯餐盒的2到4倍。

  

百亿餐盒城市扩张版图

  

因“涉及商业秘密”,各大外卖平台并未正式完整公布过塑料餐盒使用量。加之外卖平台已披露的部分数据,以及行业数据综合估算,不难发现,进入城市的外卖餐盒数量已超越百亿级。


“饿了么”和“美团外卖”曾对外表示,写字楼内的上班族和高校学生,是外卖的两大主要消费群体。

  

在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的高校聚集区,中午及晚上这两个送餐时段,外卖小哥的送餐频率最少有两三次,最多的可达五六次,每次送的订单量保持在3份左右,所送的餐食几乎全部使用塑料餐盒。

  

北京朝阳区左家庄附近的静安市场美食大排档,聚集着近20个商家。每个“饭点”,每个商家的订单量保持在20份以上,最多的可达50份。以每一个订单使用2个塑料餐盒计算,这处大排档在每个“饭点”所使用的塑料餐盒即超过800个,最高时则会有超过2000个塑料餐盒被使用。

  

以2016年网上外卖用户2.09亿人的规模为基数,参照2016年的统计数据——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用户比例达到63.3%,以每人每次仅使用1个塑料餐盒计算,每周仅消费3次以上的用户就用掉了约3.97亿个餐盒,这也相当于每年(52周)用掉190.51亿个外卖餐盒。

 

“饿了么”的一位研究人士分析称,目前的各类数字是外卖所消耗的餐盒数量,除了外卖消耗,还有其他一些塑料餐盒的使用“无法统计”。比如,顾客就餐后将吃剩的食物打包带走,每次使用的塑料餐盒少则2~3个,多的10个也有。仅这类消耗,可能也并不比外卖低多少。

  

“一烧了之”成本高昂

  

考察饭后被扔掉的塑料餐盒回收,更能体会到它对传统行业的猛烈冲击,垃圾回收与处理行业即首当其冲。

  

众所周知的是,外卖餐盒的生命往往只有“一顿饭”的工夫,之后基本被当作垃圾对待。而相比于填埋和焚烧处理方式,业界曾有人提出,应对塑料餐盒进行回收和循环使用。

  

在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附近,多名从事废品回收生意的老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们一般不会回收用过的塑料餐盒,因为价格持续走低,相比于两年前5000元/吨的价格,现在已降到了3000元/吨。

  

为什么不能像回收塑料矿泉水瓶那样回收餐盒呢?“餐盒跟矿泉水瓶是两码事,想回收必须清洗,人工费就超过了往外卖的价格。”一名废品回收老板说。

  

废弃的外卖餐盒因此也只剩下降解和焚烧两条出路。

  

然而,聚丙烯餐盒作为“纯塑料制品”走不通降解之路。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分析说,可降解塑料制品不是纯塑料,一般都添加了纸、淀粉等纯天然材料,可降解的成分达60%以上,对环境的污染会小很多。

  

彭应登更表示,焚烧已经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也与第一财经记者从北京、济南、南京等几个城市了解的情况相一致,目前针对用过的塑料餐盒的处理,一般是由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周宁琳指出,纯的聚丙烯焚烧后并不产生有毒的二噁英。但是,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中,塑料制品与其他垃圾一同焚烧,其间会有含氯元素,二噁英就此产生。

  

据2017年3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评估报告》,目前北京运营着3座垃圾焚烧厂,另有8座处于规划中。

  

报告对这11座垃圾焚烧厂进行生活垃圾焚烧的社会成本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收集—运输—转运—焚烧—填埋”全过程中,社会成本已达2253元/吨。

  

上述报告亦披露,至2018年,11座垃圾焚烧厂将全部投入运行,年焚烧量达597.2万吨,它的社会成本届时将达到373.2亿元/年。


注:文章仅供参考,内容整编于网络,并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


——END——


延伸阅读

任正非:不该去炫耀锄头而忘了种地!

马云:我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了

“无人”“共享”经济模式,如今赚到了多少?

柳传志发文“为湖畔大学正名”

顺丰王卫专访:我觉得顺丰不快!(附视频)

李开复:九种最重要的领导力

中外首席官CEO的全球格局和视野

北京大学博雅产学研中心 联合支持






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优质资讯

官方微博:首席官C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