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来自哈工大
1月11日13时30分
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
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遥一)
将搭载的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首次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引力一号运载火箭
由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自主研制
创造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
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
等多项纪录
标志着我国商业运载火箭自主创新
取得重大进展
助力我国卫星星座组网大规模建设
同时作为首款海上发射的捆绑型运载火箭
引力一号扩充了
我国中型运载火箭海上机动发射能力
创新突破了
固体运载火箭原最大约2吨运力的瓶颈
成功完成首飞
并创造多项纪录的引力一号
和三年磨一“箭”的民企东方空间
获得广泛关注
其中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
联席CEO、CTO
引力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布向伟
本科毕业于哈工大
一起聆听布向伟逐梦航天的故事
他带领着团队三年磨一“箭”
当大屏幕上打出
“热烈祝贺引力一号遥一运载火箭
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时
布向伟强忍住泪水
当观看发射回放时
布向伟回头比了个心
“火箭升空的一瞬间
就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承载我们的梦想奔向太空”
发射现场还有一个小插曲
由于火箭产生的烟雾十分巨大
有3秒钟看不到火箭
在发射大厅里
每个人都紧张地盯着屏幕
现场鸦雀无声
直到火箭穿破云雾、一飞冲天
现场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布向伟(左一)和副总师(右二为担任软件副总师的哈工大校友赵也倪)在发射现场
布向伟引用刘禹锡的一句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来形容发射成功时的心情
感谢团队每个人3年来的付出
布向伟感叹
一个个“首创”
是引力一号研制团队
用1000多天攻克了
4大关键技术群、17项关键技术
开展了23项大型地面试验
489项单项试验
1452次试验迭代换来的
夜晚的火箭总装厂,背影为布向伟
发射进入冲刺阶段
作为引号一号的总设计师、总指挥
布向伟更是每天忙的团团转
“白天各种开会、盯总装
晚上写各种材料
直到早上六点才睡了会”
布向伟戏称
回北京给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都是N过家门不入
“现在全员军事化管理
我们给自己立了军令状
必须按时发射”
发射成功后合影
布向伟说
之所以给火箭起名为“引力一号”
首先是和物理学相关
火箭的终极目标就是突破万有引力
把人类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其次是作为商业航天公司
希望可以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并隐含着成功的意思
激励团队迎难而上、力争一流
在哈工大开启逐梦“航天”之路
2003年的夏天
来自河南洛阳的布向伟
在高考中取得646分的成绩
“当时我对哈工大的印象
就是觉得航天比较厉害
并如愿考入了航天学院”
进入到哈工大学习后
布向伟除了上课
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
偶尔看看电影
“我比较喜欢雪后的校园
尤其是主楼后面特别美”
布向伟所住的寝室
也是一个“学霸”寝室
宿舍8个人全部读研且大部分是保研
很多人毕业后从事航天工作
已成为管理和业务骨干
布向伟(右一)和寝室同学合影
大学四年
由于各方面表现优异
布向伟先后被评为
学校和国防科工委优秀毕业生
本科毕业后
他进入航天一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从此与火箭结下不解之缘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校训
对布向伟所走的路产生了深刻影响
“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学到一身本领
做事才有底气,必然会有所成”
在他看来
哈工大的校训看起来朴实无华
却是充满光芒的
多年来为中国航天培养输送了
一大批领军人才
站在新的舞台继续追梦
2010年
从航天一院硕士毕业后
布向伟留在一院总体部工作
参与到长征十一号的研制工作中
从负责分系统到负责结构总体
再到负责型号总体设计工作
他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
丰富的航天发射任务设计和组织经验
“从事航天事业
内心没有坚定的信念是干不成的”
2015年9月25日
中国自主研制的
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
此后布向伟的工作重心
由总体设计转入市场化运作
“我通过调研市场上的卫星公司发现
卫星发射市场需求非常大
但是运力(火箭)却不能满足发射需求”
2016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
在国家接连政策激励之下
国内民营航天公司不断成立
2020年夏天
看到商业航天广阔前景的
布向伟及魏凯等发起并成立了
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定位为运载火箭
和新型空天运输工具的设计和制造
此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姚颂
加入团队任联席CEO
让这家年轻的企业如虎添翼
布向伟和魏凯在火箭总装现场交流
“从东方走向空间,为东方建设空间”
来源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东方空间公众号等
采写丨商艳凯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编辑&排版丨商艳凯
责任编辑丨梁英爽
审核丨宋玲 李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