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分别指向着怎样的世界?| 书单

2017-01-21 董子琪 界面文化



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是流行影视剧常见的主题之一。去年被称为“神剧”的英美剧《黑镜》、《西部世界》以及近几年红极一时的青少年系列电影《饥饿游戏》《移动迷宫》《安德的游戏》,其故事背景都架构在不着边际的未来世界中:那里运转规则严密,人群等级森严;而主角的故事多遵循着“醒悟——打破——幻灭或成功”的发展模式。对比中文世界里模糊、不甚分明的“游仙窟”“桃花源”“太虚幻境”,乌托邦或反乌托邦,虽然同样指向另外一个世界,但人物关系、权力结构、运转模式都相去甚远。



那么什么是乌托邦和反乌托邦?


这要先从Utopia(乌托邦)和Dystopia(反乌托邦)二词的来源说起。乌托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着天然血脉。柏拉图设想的哲学家掌管的理想国可为其先祖,16世纪初托马斯•莫尔虚构的美好“乌托邦”是它的雏形,描述了一个财产公有,人民平等,按需分配的“美好社会”,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早萌芽。在西方人满世界航海探险之前,他们往往将乌托邦置于遥远的、传说中的国度,印度、中国都曾被想象成或是黄金遍地、或是代表自由与幸福的地方。后来的实际接触无情地终结了这类幻想。


16世纪至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仅仅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而已。经过18世纪的理论探讨,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初达到高峰,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代表人物,他们猛烈批判资本主义及私有制的罪恶,希望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提出了很多设想,甚至买地进行乌托邦社会实验,但实验均以失败告终。苏联是第一个将乌托邦理念变成现实的国家。


然而,变成现实的乌托邦国家却激发了人们对乌托邦希望的逆转及批判,扎米亚金写于1920年的《我们》揭露了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成为第一部反乌托邦作品。《我们》又直接影响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1932年)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1949年),它们便是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




Dystopia(反乌托邦)的希腊语原意是坏社会,可以参考科幻界对它的定义:通过集体的官僚的技术的道德的集权的手段,呈现出压迫性完美的社会。也就是说,反乌托邦并非乌托邦的绝对反面,而是看待同一个社会的不同角度——一个看到的是人人平等和谐的完美社会,而另一个看到的却像福柯所分析的恐怖的监狱场景:所有人都被权力监视、辐射、渗透、操控,因此表象井然有序高效稳定。


《美丽新世界》就有这样完美异常的社会表象:人们安于自己的等级,社会按照严格秩序发展。而当代青少年反乌托邦《移动迷宫》第一部开场也搭建了水土丰茂风平浪静的桃源景象,少年们都对潜伏的灾难缄口不言。是的,反乌托邦并非看起来就明显是坏世界,而是比任何社会都显得井然有序、和谐美满,需要冷静观察才能发现表象之下隐藏着“异议者死”的运转机制。


乌托邦思想与反乌托邦思想彼此对立、此消彼长,从20世纪初以来一直处于激烈的对抗之中。除了“反乌托邦三部曲”外,还有哪些书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乌托邦”和“反乌托邦



01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著 / 译

商务印书馆 1986-8


内容简介


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推荐理由


1.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设想。


2. 经典必读,西方哲学不可能绕过《理想国》所表达的对人性和政治问题的深刻看法。


3. 其中有著名的“驱逐诗人”的理论,这是最初的建构乌托邦培养德性教育的设想,驱逐诗人引起了后世的很多争议。思想家波普尔认为极权主义的源头正是《理想国》。


一句话书摘


在一个山洞里,所有人被绑住只能朝向岩壁,洞口有一堵墙,墙边有人走动,阳光会在岩壁上投射出那些人和事物的影子。即使这些人被解除了桎梏,被强迫回头看那火光。那么他一定觉得火光很刺眼,很不舒服。一有机会,他就会回头看岩壁,还说“还是看影子舒服啊”,而且认为看到的影子比真实的事物还要实在,其实这只是由于他习惯了虚假的东西。



02


《乌托邦》

【英国】托马斯·摩尔 著  译

 商务印书馆 1982-7


内容简介


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 


推荐理由


1. 托马斯·莫尔发明了“乌托邦”这个词。


2. 空想社会主义奠基之作,借一个虚拟人物的口吻讲述公有制的完美社会是如何被设想的。


3. 这部书也可以看做是摩尔向柏拉图《理想国》的致敬之作。


一句话书摘


在选择配偶时,乌托邦人严肃不苟地遵守在我们看来是愚笨而极端可笑的习惯。女方不管是处女抑嬬妇,须赤身露体,由一位德高望重已婚老妇人带去求婚男子前亮相。同样,男方也一丝不挂,由一位小心谨慎的男子陪伴来到女方面前。我们非笑这样的风俗,斥为愚蠢。



03



《审美教育书简》

【德国】席勒 著 冯至、范大灿 译

商务印书馆 2003-1


内容简介


《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的一部经典名著,也是现代性美学批判的第一本著作,它主张用艺术取代宗教而成为一种交往形式,强调交往理性将在未来“审美国度”中得以实现,这就建构了一个审美的乌托邦。


推荐理由


1. 书中非常响应现实的观点之一是,现代文明割断了人性内在的联系,由于“享受与劳动,手段与目的,努力与报酬都彼此脱节,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碎片上”。


2. 书中说,以审美教育成为完整的人是重要的,而不是沦为碎片化的,工具化的,为KPI奔波的人。


3. 能够达到审美状态,以和谐游戏克服分裂,才是理想中的世界。


一句话书摘


务实的人常常有一颗狭隘的心,因为他们的想象力被关闭在他职业的单调圈子里,因为不可能扩展到别人的意象方式之中。



04


《山河入梦》

格非 著

作家出版社 2007-1


内容简介


女主人公姚佩佩遭遇家庭变故从上海来到梅城,在浴室卖澡票,偶遇梅城县县长谭功达,并成为他的秘书。谭功达虽然爱慕她,但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后来姚佩佩遭人强奸后一怒杀死了对方,并开始逃亡。而谭功达对梅城的规划理想也屡遭挫折。受到排挤下放到花家舍后,他惊奇地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已经在这里实现……


推荐理由


1. 可以看到作家在架构在当代历史的小说中描述乌托邦好社会是怎么变成反乌托邦的。


2. 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好社会?为什么当人们开始想要建设好社会的时候就等于建造了地狱?读到末尾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一句话书摘


“全城的人都在庆祝。”佩佩摸了摸他的额头,低声道。她的手软绵棉的,凉荫荫的。 “庆祝?庆祝什么?为什么要庆祝?” “因为,共产主义已经实现了。”佩佩笑着对他说。“可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到处都是黑暗?” “你不用看。你闭上眼睛,我来说给你听。这个社会呀,没有死刑……”  


05


《别让我走》

【英国】石黑一雄 著 朱去疾 译

译林出版社 2011-12


内容简介


作品讲述了一群克隆人,只能默默承受捐献器官而死的命运,他们无处可走,不仅“心碎”,连肉体器官也将四散分离了。


推荐理由


1. 通过一个克隆人的回忆向展示了克隆人深受人类社会的压制的局而,一个对于人类来说的好世界,对于克隆人来说就是反乌托邦。


2. 融悬疑、推理与爱情于一体,揭示出人性的脆弱与无归属感。


3. 可以想象人类处于同样的境地应该如何反抗,这是反乌托邦小说可以模拟现实但又比较自由的好处。


一句话书摘


有时候你必须接受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人们的想法,他们的感觉,先是这样,然后又变成那样。你凑巧生长在这个进程的某一个时期中。



06


《单位》

【瑞典】妮妮•霍克维斯 著 穆桑 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9


 内容简介


凡年满50岁的女性和年满60岁的男性,若单身、没有子女、没有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就会被定义为“无效用人”,被政府强制送往“单位”,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单位”里的人,必须接受全方位监控,参与各项医学实验,并无条件捐献器官以延续外面世界中“有效用人”的生命,直至身体的重要器官被“清空”……


推荐理由


1. 《别让我走》的单身中老年版,没有那么多忧伤,坦然更让心惊胆战。


2. 日本《楢山节考》的高科技未来版本。


3. 女主角一直想怀孕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跟现实生活也有非常多的互相指涉。


一句话书摘


生命和存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什么也不是,甚至那些有效用的人也什么都不是。唯一真正有价值的是我们创造的那些东西。



07


《西游漫记》

张光宇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4


内容简介


这是画家张光宇于1945年夏秋,在“陪都”重庆,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一部讽刺性极强的漫画长篇,将《西游记》搬到现代背景,孙悟空扛着铁锹搞生产,住到工人新村,和铁扇公主谈恋爱……


推荐理由


1. 张光宇是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


2. 魔幻现实风格的西游故事,趣味极强。


3. 画笔具有民族趣味,又非常现代,大人小孩都可以阅读,精美值得收藏。


一句话书摘


为进一步招待嘉宾起见,特于宫中建设剧场,又因为要奉承孙悟空,特提名为齐天舞台邀请名角排演新剧“水帘洞”,市长亲自登台节目并致开幕词。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董子琪,编辑:黄月、冯睿,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