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回家的路上,带一本好书丨新书界

2017-01-22 王睿里 界面文化

-   新书界   -


这是我们在猴年为你奉上的最后一份新书书单了。新春将至,读书不辍喔。


猴年最后一周,你不妨看看这10本好书:不仅有村上春树御用插画家安西水丸的美食随笔,也有瑞典艺术史学家喜仁龙对北京城门变迁的记录和哀叹;不仅有诺奖得主略萨的最新长篇小说,也有向《1984》致敬的荒诞、科幻而又颇具现实性意义的《2084》……


回家的路上,带一本好书吧。



1

《2084》



作者: [阿尔及利亚] 布阿莱姆·桑萨尔

译者: 余中先

版本: 海天出版社 2017年1月


内容简介:


2084,有一个类似于1984的乌托邦,旧世界不复存在,被一场名为“战车”的长期圣战夷为平地。而取而代之的新世界名叫“阿比斯坦”,彻头彻尾地被全能的上帝及他的信使支配。过去的世界全然消失:语言、书籍、历史、博物馆,直至桌子、餐具、衣着、饮食。全新的世界被发明,相伴而生的是新的语言、新的穿着、新的食物、新的睡眠。生活只围绕信条,祈祷和朝圣展开。单一神的狂热与臣服,所有人的思想被禁止,无处不在的监视系统,监视着人们反常的思想和行动。主人工阿提(Ati),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被流放到帝国管辖的一座深山疗养院治疗他的肺结核。忍饥挨饿地坐着朝圣马车穿越帝国的领土,远离所有的城市。这次强制的静养任务让他突然开始怀疑被强加的一切确定性。他徒劳地想清除这些异端的情感,调查那些住在隔离区、不求助于宗教的叛教之人的生活……


推荐理由:


1.恰似作者开篇所说:“宗教也许是爱上帝的,但这种爱也许没有比它对人类的厌恶、对人性的憎恶来得深切。”一部精彩的政治寓言小说,有些小讽刺小隐喻,但也算不上多大的野心,从中我们可以观察法国当下的政治社会气候特别是阿拉伯移民问题、伊斯兰极端主义对法国乃至欧洲日常生活的影响。


2.该书堪称是《1984》的姐妹篇,融科幻、幽默、荒诞与社会现实为一体,对社会、人生有深刻的思索,语言富有魅力,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奇幻,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想象力。坦率地说,阅读《2084》,我们有时会进入一个昏沉迟钝的状态,这个状态和阿比斯坦公民的生活状态是同构的,被剥夺了希望和生命力。


2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作者: [瑞典] 喜仁龙(Osvald Sirén)

译者: 邓可

版本: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1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喜仁龙是瑞典的一位艺术史学家,1918年到日本讲学,并于1920—1921年旅居中国,开始密切关注东方艺术与建筑。通过实地走访考察,作者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20世纪 20 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向世人生动展示了这些已被人们渐渐淡忘的不朽古迹,与此同时,也为其衰败的现状而惋惜。

 

推荐理由:


除了缅怀古迹的情怀,作者在创作中一直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深度挖掘了大量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作为中国首都,北京,这座城市一直被赋予不可替代的使命和意义,而这本书将会告诉你那一面面古老的红墙,一座座高大的城门后,属于北京特有的往事。


3

《家在海的那一边》

 


作者: 蒋晓云

版本: 新星出版社 2017年3月


内容简介:


蒋晓云,学生时期即开始写作;一九七五年发表处女作《随缘》,一九七六年起连续以短篇《掉伞天》《乐山行》,中篇《姻缘路》,三度荣获“联合报小说奖”。时隔三十年复归文坛,她被认为是当代文坛少有的可以媲美张爱玲的惊人才女,它的文风总是给人温婉后的冷清和深刻。而这一次她讲述的是一次出走和一条离家的路,展现的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孤独感和不确定性,其中贯穿着人的生老病死、吃穿用度、爱恨离别、姻缘交际,琐碎之中不失气度,练达世故之余,又不轻贱造作。很多人爱将她与张爱玲作比较,而她却称两者个性截然不同,“她是悲观的,反映在写作和人生选择上,她觉得自己走向没有光的所在,我在最深黑的洞穴也是希望隧道的尽头是有光亮的。”

 

推荐理由:


1.年少时,人们迫不及待地离开父母,奔向远方的前程,成年后却猛然醒悟这条路已经走得太远,害怕归途。她笔下的乡愁是特别的,内敛成一个茧,外面的人看不穿,里面的人出不来;她讲的乡愁是一点点的失去,有生之年或许只能凭借散落的记忆去追寻。这情感是具体的,生活的,是你伸手便能碰触的,是家里的三菜一汤,是家门口的市场和刀削面…..


2.蒋晓云在采访中谈到她爱看老照片,总觉得过去的许多荒唐的事都是合情合理的,而她只是在小说中进行编排和再创作。所以,读过她作品的人都不难发现她的故事都合乎人情世故,不难懂,易理解,一不小心就会闯进你心里。


4

《水丸的慢悠漫游》


作者: [日]安西水丸

译者: 萧志强

版本: 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2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极具日式特色的人文美食随笔和游记,收录了村上春树御用插画家安西水丸的43篇散文,再现日本的风土人情与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书中记录了安西城市夜访的经历、石阶下的酒吧、看完戏后的好酒好菜、歌舞升平。铁桥下他心心念念的“秋刀鱼之味”,深夜里,狂欢的咖喱派对,还有作者最爱的芥末与小鳍鱼寿司…..

 

推荐理由:


安西水丸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是温和、沉静的,在嬉笑中沉淀出雅致,他的文字就像他的画,有孩童般稚嫩和明亮活泼。有喧闹、有安稳、有嬉笑怒骂的狂欢,也有恬淡素雅的脱俗自在,着实不失为一本冬日暖心的日式读物。


5

《卑微的英雄》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莫娅妮

版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3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发生在秘鲁的两个复仇故事,一个全新的“双城记”,生动地表现了当代工业文明繁荣的表面之下,中产阶层新的心理困局。作者不但写出了和平时期的城市生活,更是敏锐而深刻地呈现了当下都市中的种种怯懦与勇敢、虚伪与真实。

 

推荐理由:


1.小说格局开阔,风格成熟,其中对灵魂安于何处的追问,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2.略萨运用他最擅长的双线复式叙述,轮流讲述两个故事,无论情节、人物、利益关系、作案动机、反击的原则等都互相映照,成为彼此的动力。


6

《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



 作者: [法]伊丽莎白·巴丹德 / [法]罗贝尔·巴丹德

译者: 马为民 / 廖先旺/张祝基

版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2月


内容简介:


孔多塞出身贵族,25岁前已经成为著名数学家, 39岁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和政治经济改革,在启蒙时代的欧洲极富盛名。孔多塞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风光无限的时刻,也有锒铛入狱的悲哀。他是那个时代下第一个“女权主义者”,也是最早提出废除死刑的思想家之一。他在大革命期间主持修订了著名的公共教育计划,启发了一个世纪后的法国公立教育。作为哲学家,他把人的理性发展作为衡量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唯一标准和动力。他在逃亡期间依然写出充满理性乐观主义的名著《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并宣告:


“有朝一日,阳光照耀下的人都将是自由人。”

 

推荐理由:


法国历史学家、知识分子伊丽莎白•巴丹德通过本书讲述了孔多塞传奇的人生经历及其重要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洞察18世纪动荡的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以及那个特有的时代下知识分子们的理想和心声。


7

《江南之旅》


作者: [美]比尔·波特

译者: 朱钦芦

版本: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1月


内容简介:


作者比尔•波特,1970年于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机缘巧合之下开始学习中文,从此爱上中国文化。1972年赴台湾一所寺庙修行,后又在大陆多地旅行,撰写了大量出色的游记。本书记录了比尔探访江南一带的见闻和感受,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我国社会现状。

 

推荐理由:


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解读中国的江南,在他眼里的中国有着独特的美感,在这本书里,作者途经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多地,既有粗犷的勾勒也有细腻的用情,他讲述的大都是小人物小百姓的故事,是发生在你我身边最最普通的事,可作者,作为一个异乡人却能捕捉到那么多我们日常忽视的种种,少了他那份独特的敏感及全面、审慎的视角。单单就这一点,就十分难得,不是吗?


8

《驯化利维坦》

作者: 王建勋

版本: 东方出版社 2017年1月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和联邦主义展开探究,清晰地梳理了美国的政治理想和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思想脉络,旨在重申十七、十八世纪理论家们倡导的有限政府理念;同时对建立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今天的中国,虽然有许多宪法学家和知识分子都热切地期盼有限政府体制能早日建立,但是,现实中推动者所遭遇到的周期性却往往是无力的。国人对于“有限政府的一般理论”通常缺乏准确的理解,知识上也存在不足,就此本书的作者王建勋博士写下了这本《驯化利维坦》,进而帮助更多读者对于我们的国家、制度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推荐理由:


本书算得上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的成果,加之其对各派学说以及不同国家宪政形成过程的谙熟,征引丰富,分析透彻,极具说服力;通过辩论式的写作和讨论,提供给读者多元视角去解读去认知,进而引导人们去思考并解决我们自己国家的一系列相关政治问题。


9

 《艰难时代》



作者:[美] 斯特兹·特克尔

译者:王小娥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6年10月


内容简介:


大萧条是西方工业化世界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1933年这场经济危机达到顶峰时,美国约有130万至150万人失业,并有将近一半银行倒闭。据此,普利策奖得主、美国最权威的口述史作家斯特兹·特克尔创作了这部代表作《艰难时代》,他试图通过对数百人的访谈,以第一手资料反映经济大萧条是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无论政客、囚犯还是普通人,都肯在特克尔的小录音机面前侃侃而谈,因为他相信“人人都有精彩的故事可以讲述”。

 

推荐理由:


1.   历史绝非只是大时代大人物的故事,更是特定时代下普通人切身经历的记录者。斯特兹•特克尔这一次书写的是一部美国持续、宽广、自下而上的平民史,更是美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2.   本书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再现了美国的经济大萧条,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既有客观的史诗记录,也有不同阶层人们发自内心的动情讲述,还有作者本人试图传达给后世的真诚告诫与提醒——“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在回忆中可能是最穷的。也许,过去一个时代的幸存者的记忆,可以用来提醒他人或者他们自己”。


10

 《吴兴华全集》




作者:吴兴华

版本: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内容简介:


吴兴华,他被誉为继陈寅恪、钱锺书之后,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三代最高学养之代表。16岁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在诗歌、学术、翻译三个领域齐头并进,学贯中西,成就非凡。吴兴华的作品集曾于2005年初版,但遗漏错讹较多,本次通过家人及学界支持,全面增补修订,重新整理为包含诗集、文集、致宋淇书信集、译文集及《亨利四世》在内的“吴兴华全集”共五卷,增补一百五十余篇诗文。

 

推荐理由:


作者毕生都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并试图用在此基础上开辟出中国文化新的可能性。吴兴华的诗深藏典故,并以西方诗歌韵律为标准;本次出版的全集中最为难得的是首次公开的1940至1952年间吴兴华写给挚友宋淇的书信六十余封。在信中,吴兴华与宋淇谈古说今,由西而中,从新诗韵律到西方文学,从古文评鉴到作品批评无所不谈。本次新版,最大限度完整呈现其重要诗作与译作,重现那些零落于世间、差点被掩埋的的经典。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王睿里,编辑:武靖雅、姜妍,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