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男子在朋友圈中辱骂朋友 法院:朋友圈内道歉3天赔偿5000






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语,这算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吗?答案是肯定的。四川法院发布了2017年全省十大典型案件,其中就有这样一起案件。原本是朋友的两人因琐事产生矛盾,其中一人遂将辱骂另一人的言语和其照片发布到自己的朋友圈中,最终法院判定其侵害了对方的名誉权。

把辱骂言语发到朋友圈被起诉


原告张某与被告赵某原本是朋友关系,2017年3月6日晚,双方因琐事产生矛盾,张某遂通过微信对赵某进行质问。质问过程中,双方言语不合让矛盾进一步加深,赵某便在微信中对张某使用了大量侮辱、辱骂的言语。


2017年3月7日,赵某更是将微信中侮辱、辱骂张某的言语并附上张某的照片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引起了被告朋友圈内的大量关注,其中与张某相识的朋友便联系张某询问缘由,张某夫妻之间也因此产生嫌隙。


2017年3月8日,张某约赵某私下协商解决纠纷未果,后经当地派出所出警解决亦未果,该事件给张某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张某遂起诉至法院。

 侵害朋友名誉权被判赔偿5000元


阆中市人民法院认为,赵某对张某的行为有意见可通过正当方式予以劝诫。赵某在微信朋友圈上通过发布辱骂、侮辱性言论并附上张某照片的方式侵害了张某的名誉权,该言论在朋友圈内引起了朋友的关注,客观上影响了张某的社会评价,对张某产生不良影响,损害了张某的名誉。


法院依法判令赵某于判决生效后7日内停止对张某的侵害行为,删除其朋友圈内的辱骂、侮辱性言论及所附上的张某照片;在其朋友圈内发布向张某的道歉函,发布天数不低于3天;赔偿张某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的判决。

  

一审宣判后,赵某不服,向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使用朋友圈谨慎行使自己的权利


截至2017年6月,微信和WeChat合并活跃账户数已达9.63亿。法官提醒,随着微信的普及,朋友圈已成为人们网上社交的重要场所,人们在享受互联网社交便利的同时,应当依法谨慎行使自己的权利。


微信用户有权在其朋友圈内正当、合法地表达观点或发表其评论,但微信聊天记录、朋友圈发布内容可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法官介绍,赵某在朋友圈内对原告张某发表辱骂、侮辱性言论并附上照片,使得张某社会评价降低,给张某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本案判决赵某的行为构成名誉侵权并依法承担不利后果,一方面明确了微信朋友圈作为网络空间并非是“法外之地”,应当严格遵守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和道德底线;另一方面引导广大微信用户文明、有度的发表言论,依法谨慎行使言论自由权。

来源:天府早报、法官驿站【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谢谢!  

近期推荐:法律热点文章资讯点击↓↓↓阅读

★、原被告都同意离婚,法院不许离!判决书瞬间刷爆朋友圈!

★、职务犯罪58个罪名立案量刑大全!

★、拆迁“圈套”多,这些都是拆迁套路?

★、杨立新教授《民法总则理解适用》授课【视频】

★、若征地拆迁中不公开这些信息,必有猫腻,要坚决维权!

★、最高法判例:对信访处理意见不服的不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梁慧星:法官和仲裁员怎样进行法律思维(完整版)

★、经典判决:新婚妻子遭调戏丈夫刺死施暴者,法院:属正当防卫!无罪!

★、央视:拆迁补偿,再出新规—2018年,将实行新的农村拆迁补偿政策

★、中年妇女砍杀7名暴力强拆人员致1死6伤,法院判决亮了!

★、最新!交通事故赔偿计算表+处理时限表+诉讼证据一览表(都全了)!

更多法律热点文章资讯,及法律相关培训讲座

请关注《法律先锋讲堂》公众号查阅


  关注公众号


后语:大量用户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和启发,请顺手点赞,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