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创意落地》:张小龙创造10亿用户背后的逻辑,原来是这样!

燕晓 燕晓文史
2024-11-2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燕晓:职业撰稿人

这是与您共读的第38本书。欢迎关注燕晓,一年完成52+本经典好书的阅读。

声音主播:缘源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版正式上线,一点开APP,一幅深邃的画面映入眼帘,一个孤独的小人儿,站在蔚蓝色的星球外,眺望着远方。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这个画面的含义是,每个人都很孤独,需要沟通。”


确实如此,微信使沟通变得更为简单有效,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


通过十年的发展,不断更新迭代,强大的功能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个亿。


张小龙也因为微信的成功,成为众多产品经理人心中的偶像,同时被媒体称为“中国的乔布斯”。


但是,大家只看到了张小龙光鲜的一面,却很少有人去探索张小龙为了研发这个项目并推动落地的背后,带着整个团队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艰辛。


Adobe首席产品官斯科特·贝尔斯基认为,创意之所以能够推动产业进步,并不是因为创意本身多卓绝,而在于高明的创意管理能力,张小龙无疑是为数不多的创意管理天才。


斯科特在《让创意落地》一书中,将创意落地的能力总结为一套公式,只需运用这套公式进行自我对照,我们也能慢慢拥有实现创意的能力。



2006年,斯科特成立了一家专为创新项目进行管理赋能的公司取名彼罕思,曾与苹果、迪士尼、谷歌等国际顶尖大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创新项目组织架构、有效沟通等服务。


2012年,彼罕思与Adobe正式联姻,斯科特出任该公司的首席产品官和执行副总裁。他说,创意的实现是一个特殊的谜题,所幸总有人能将它实现,本书将把这些秘诀一网打尽。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让创意落地》,了解一下这套将秘诀一网打尽的神奇公式吧。


1

灵光一闪,

就能点亮世界吗?


这几年,科技高速发展,AI、云计算、AR、元宇宙等等成为各行各业的高频词汇,伴随着这些创新技术日新月异地推陈出新,我们正进入到一个万物互联的数字智能化时代。


新的时代,新的发展契机,对于创业者和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红利期。每天,都会涌现出万千上万条创意,但很可惜,大部分都没走入市场就夭折了。


斯科特说,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对各种非凡创新的需求空前绝后。


但是,“想出创意”只是实现创意落地过程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或许只占了整个过程的1%。


正如爱迪生所说的箴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那99%的汗水,才是浇灌创意落地生根的关键。


2020年,全球爆发的疫情危机,使整个世界的经济处于一片低迷的状态。这时,许多公司出奇致胜,用了许多新奇特的创意,将企业带出了泥沼地。


他们借助互联网的特点,转变了思维,通过一些创新的玩法,吸引到不少新用户,为自己开创出另一片新天地。



于是乎,大家纷纷效仿,却发现画虎画皮难画骨,无论是借用别人的营销套路还是产品思路,都难以落到实处。


最令人痛苦的是,在目前已经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许多公司为了推动创意落地,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却如同石沉大海,连泡都没冒一个。


在重新洗牌的互联网时代,要想破局而出,拥有创意思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创意落地的能力。


创意再好,不能落地就等于一文不值。


2

创意者,

同时也是创业者


2010年10月19日,一款功能简单,使用方便的跨平台即时通讯软件kik登陆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仅仅上线了15天,就吸引到100万的使用者注册。


这个奇迹立刻引起了张小龙的注意,他给马化腾发了一封邮件,申请开发这样一款软件。马化腾一夜没合眼,研究后立即回复:“马上去做!”


正当张小龙带着整个团队,挤在一个狭窄的办公区域里,开始疯狂地过“码农”生活时,2010年12月末,中国国内诞生了第一款类似于kik的应用——米聊。


它的研发团队是小米科技,整个团队研发米聊仅用了一周的时间。


当人们开始质疑张小龙错过了最佳时机时,他却充耳未闻,继续待在计算机旁边,饿了叫外卖,累了做几个俯卧撑。直到2011年1月21日,才迟迟将微信1.0版推出上线。


如今,正如大家所见,米聊已经不见踪影,而微信却根植于十亿人的内心。


同样的创意,米聊虽然抢占了先机,却让张小龙笑在了最后,这是为什么呢?


斯科特认为,一个好的创意者,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他不仅是灵光一闪的创意贡献者,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执行能力。


喜欢天马行空的人,往往创意不断,但他们却总是在执行过程中毫无章法,甚至畏惧不前。


在创新人士的群体中,缺乏组织条理非但不被视为问题,反而还常常被这些专业人士将之当成身上引以为傲的闪光点。


这样的特点使许多创意人进入“项目平台期”时,无法应对各种繁琐的行动步骤,而导致热情慢慢消退。


张小龙推出微信后,并没有止步不前,每天都在思考着有什么新功能让用户体验感更强。



2012年3月,张小龙推出微信“摇一摇”功能,使用户数迅速突破1个亿。2012年4月19日,微信4.0又推出朋友圈功能,引发了新一轮的移动社交热潮。如今,微信依然保持着高频率的更新速度。


他为微信赋予更多的功能,只是希望微信能够成为人们的“朋友”甚至“亲人”,而非冷冰冰的商业APP。为此,他常常与团队讨论至深夜。


张小龙与生俱来有一种领导能力,是团队愿意跟着他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原因。但这也让他常被同事开玩笑说是“独裁主义者”,这份“独裁”,恰恰是实现创意落地所必需的重要能力之一。


3

克服人性短板,

实现创意落地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却总是相似的。


斯科特在《让创意落地》这本书里,列举了许多如同张小龙一样优秀的创新团队领袖的成功案例,他通过总结发现,这些成功人士身上都有着相似的特质。


他说:“我所见过的那些杰出的创新领袖和创新团队,都能够有条不紊地构想出大量的创意。他们将自己的创新建立在条理清晰上。作为专业人士,他们克服了营销自我的尴尬,运用社群的力量督促自己担负重任。此外,作为领导者,他们还能组建和引领团队,使其在时间的考验中砥砺前行。”


于是,他将创意落地的过程,总结为以下公式:

创意落地=(创意)+组织与执行+群体力量+领导能力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详细解读了这个公式,分别是组织与执行、群体力量和领导能力。其中,创意本身是一种催化剂,所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让创意落地的能力指的是公式中三个核心要素的总和,这看起来简单,但对于满脑子创意的人来说,则相当不容易,他需要改变一些固有思维,克服人性中的短板,方能做到。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三点对于创意者来说,有哪些短板需要克服:


一,组织与执行。


正因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不喜欢受约束,才导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意的落地。


所以,创意者必须先克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天性,认真面对组织与执行,不要一听到“规矩”二字,就立即产生抵触情绪。


管理得当的工作流程,不仅不会让我们的思想受到束缚,还能够帮助我们养成高效工作的习惯,不断推进创意落地。


二,群体力量的借助。


创意者沉迷于自己的设计,大多不喜欢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还有一些追求完美的创意者,他们不太愿意将并不完美的作品公布于众。


其实,敢于向群体展现创意的成果,借助群体的力量为我们带来宝贵的反馈,更有助于我们在创意推进的过程中,做出及时的调整。


我们的创意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并非孤芳自赏的实验品。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创意的落地和推广,离不开群体的碰撞,只有不断产生火花,才能推出更接地气的产品。



三,领导能力。


在领导能力方面,创意界可谓是一片巨大的空白。许多创新团队的内部管理一团混乱,人员常因人际关系问题而流失。


领导能力不仅意味着领导他人的能力,也意味着领导自己的能力。阻碍创意执行的最大绊脚石,或许就是创新人士在创意执行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从某些方面而言,执行创意所必需的自律与约束常常需要创新人士违背本性,不断妥协,这个过程是十分痛苦的。


但是,要想让创意落地,就得带领一群人共同努力。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换种思维,思索如何管理创意、管理合作群体和管理自我。




4


写在最后



每天都有无数个创意诞生,但大部分都止步于想法,“想到”和“做到”之间,隔着无数个行动。


张小龙将微信研发落地后,为腾讯带来了丰厚了收益。许多产品经理人也想像他一样,将脑海中的想法落地,实现创意与商业的双赢。


那么,这本《让创意落地》一定会是你最好的帮手,它将为你执行创意落地的每一步提供详细的行动指南。


而创意落地的万能公式,实际上也能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认知、学会团队协同、培养自律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无论是职场人还是管理者,都可以好好借鉴使用。


还等什么呢?赶紧行动吧!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商业经典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的商业经典阅读:


《绝不推销》:原来,这才是顶尖服务顾问拿下B端客户的秘密武器

《成交法则》:拿破仑·希尔生前未公开的秘籍,集大成的营销智慧

《价值共生》:不破不立,企业如何打破固有思维,跨越危机

《赢在IPO》:掌握融资密码,助力企业赢在IPO

《华为的意志》:2022企业寒冬未过,努力活下去才是根本!



公众号|燕晓悦品读书

头条号|燕晓悦品读书


喜欢就点赞点关注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燕晓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