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学共读《道德经》第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燕晓 燕晓文史
2024-11-26


点击蓝字关注 · 共读历史文化


原文一 //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最近开始直播共读《道德经》,其实这是“蓄谋已久”的计划,从一年读100本到一年精读10本,这个念头在脑海中成型已久。


直播已经进行到第四讲,但有些伙伴没办法在那个时间段一起读,希望能把内容整理成笔记,我欣然从之。


其实我还是一个比较喜欢用文字表达思想的人,虽然会尝试着用视频、直播进行分享,个人认为,这些方式永远无法取代文字的力量。


但是,又如《道德经》中所言:“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既然宇宙像个大的风箱,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我又何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呢?尝试不同的方法,才能感受到更为丰富的生命内涵。



读过好几个版本的《道德经》,雪漠老师的《老子的心事》是我个人比较推荐的一套解读版,他用了200万字去解读5千字的《道德经》,不得不感叹其用心之深。


相比之下,我的阅读就来得粗浅得多,这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每年精读10本国学经典的起因,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人生不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吗?


1

《道德经》是一部什么书


《道德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从古至今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修仙的,有的说是给执政者写的,有的又说是教我们为人处世的智慧的。


在我看来,没必要一定分个黑或白,你想用《道德经》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它可以!你想用《道德经》治理公司管理团队,它也可以!你想用《道德经》帮助自己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它同样可以!


为何会这样呢?在共读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老子是在什么状态下,写出了《道德经》。



现在的“专家”很有意思,什么都要“批判否定”,有人认为老子这个人根本不存在,这是一部许多人共同写成的书;还有些人认为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不存在,有人借这个故事留下了这本书。但无论怎样,这本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历史背景是达成了共识的。


那么,想要读懂这本书,就得回到春秋战国时期。


雪漠老师在他另一本《诗说老子》中这样描绘那个时代:“摊开时空的卷轴,找到老子生活的时代,定睛一看,硝烟满卷。智者也有其无法选择的无奈——人都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可漫长的时空卷轴上,竟没有几处天清地宁、山明水秀,如无处落脚的荆棘之道。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老子发现了什么?他发现这个世界根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你再强,都会有比你更强的力量。不仅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所发明创造出来的一切文明,都是基于人性的需要去创造的,所以,这些文明里都带着私心,带着狭隘。


2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在开篇第一句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对比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帛书版,这句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我个人认为“恒”比“常”更能体现老子的心事,这世间的一切,是我们人类说了算的吗?不,你所看到的“道”,你所认为的“本就如此”,它是会变化的。世间万物遵循的不是人的意志,而是“道”本身的规律。


那么,什么是“道”呢?老子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开始讲述宇宙的初始,最初的宇宙间什么都不存在,即“无”这个状态。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对宇宙的认识非常接近于今天的科学观测结果,霍金有理论指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那么,在大爆炸之前,是什么?霍金没说,老子说了,是“无”!



那什么又是“有,名万物之母”呢?其实,这就是“名可名,非常名”,无就是有,有就是无。既然“无”是一种状态,那不就是“有”吗?


我这么说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够理解?后面老子立即就进行了说明:“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3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其实这就是告诉了我们,宇宙初始时,正是因为孕育着一股力量,才会产生宇宙,也就是霍金所说的大爆炸的力量之源,这股力量既是后来的“天地之始”,也是后来的“万物之母”即老子在后面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曾经在视频中为大家解读过“一、二、三”,就是与这个概念相对应的。(文末附视频)
那么如何理解“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呢?
首先,我们得理解“无”和“有”既然是“同出异名”,那它们到底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呢?



我个人认为,可以把它们看成两样东西,它们就像我们所处的环境,一个是空灵之境,一个是红尘之地。


雪漠老师如此解读:“无即是真空,是天地的起点;有则是妙有,为万物的母体。安住于真空境界,就可以凝神观察道的本体;如若脑海中杂念纷飞,就从其中体察道的端倪。


在老子看来,无和有没有好坏之分,就像空灵之境和红尘之地没有好坏之分是一样的,它们共同组成“大道”。


是不是感觉很“玄妙”呢?如果你能够体会其中的“玄妙”,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玄妙之门”!



4

结语


我很喜欢雪漠老师《诗说老子》中关于“道”的描绘:“大道之体虽尊贵难识,大道之用却高下有分。布绢做成冠会戴在头上,做成鞋却要被踩在脚下。黄金成圣像受万民祭拜,做成尿壶又臭不可闻。事物虽然不离开大道,却因为名相而有了尊卑。


迷惑我们的不是“道”,而是事物的“名相”!


好,第一篇《道德经》的解读就先讲到这里,我很懒也很慢,但我会坚持把进行过深度思考的内容分享给你,关注我,共读经典,一起成长!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国学共读推荐书籍:


往期内容回顾

欢迎评论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



  视频号|燕晓文史

  小红书|燕晓文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燕晓文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