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日子很慢,慢到能品出藏在烟火气里的美食滋味
点击蓝字关注 · 共读历史文化
导语 //
不仅要用味蕾,更要用心
提到美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舌尖上的天花板”,那个味道深藏于记忆深处,越是走得远,越是隔得久,心中越是惦念!
桂林籍作家白先勇先生小时候只在桂林生活了七年,却说得一口正宗的桂林话,在他的小说里,处处都散发着淡淡的乡愁,常可见桂林的方言,以及桂林的小吃。
其中,令白先生最为惦念的,便是隔壁婶娘给他冒的热米粉。这些记忆中的情节,被他化为小说的片段,出现在《花桥荣记》之中。
美食,不仅仅是食,它更有一个美字,这个美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心灵的慰籍,也是中国人心与心交流的载体,在美食之中,蕴含着当地的风物与人文。美食里承载的,不仅仅是酸甜苦辣的“滋味”,而是一份思乡之情,一份对纯真时代的回忆。
逯耀东先生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弟子,也是第一位将饮食带进历史教学领域的学者。在他的笔下,各地美食都独具文化内涵,与当地的山水和人文是融为一体的。想品出那个味儿,不仅仅要用味蕾,更要用心去体会,就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一起咀嚼,你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味儿!
比如桂林的米粉,必须是新鲜现榨的,不仅卤水熬得有讲究,锅烧也得炸得既酥又脆,冒米粉的时间也得把握得刚刚好,还有配料,缺了哪一样,都不能称之为正宗的桂林米粉。这是令白先勇先生魂牵梦萦的味道,在他的梦中,还有一双慈爱的眼睛牵动着他的心,那是隔壁的婶娘满眼宠溺地看着他,叮咛着:“慢点吃,吃完了婶娘再给你冒一碗!”
1
记忆的味道
逯耀东先生是苏州人,他爱人是西安人,每次回到故乡,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去寻找儿时的味道。想必这样的情节,深藏于每一位身处异乡的游子心中。记得以前在外求学,每次放假回桂林,都会第一时间冲去吃一碗桂林米粉,然后再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心满意足地走回家。
在逯耀东先生的《大肚能容》与《寒夜客来》之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来自于远古时代的传统小吃,还有明清作家名篇里的江南饮食,更能够切身体会到,近百年来历史变革而带动的美食文化流变。
逯耀东先生说他太太并不挑食,对吃的也不是太在意,唯独对小时候吃过的甑糕念念不忘,让逯太怀念的,不仅是甑糕的美味,还有小时候的记忆吧。
甑,一种非常非常古老的容器,在《古史考》中便有记载:“黄帝始作釜甑。火食之道始成。”在西安的半坡遗址中,便出土了当时先民们所使用的陶甑。
西安的甑糕,便是使用一种铁甑作器皿,将糯米和红枣按6:4的比例,一层米一层枣铺陈入甑,然后蒸制而成。吃起来绵软黏甜,枣香扑鼻,令人回味。在这款美食身上,铭刻着西安古老的历史印记。
2
真情的滋味
南方黑芝麻糊曾经拍过一个广告片。
片中展现的是民国时期的背景,一个小男孩穿着小马褂,忽然听到了黑芝麻糊的吆喝,看着热气腾腾的黑芝麻糊,他直咽口水。卖黑芝麻糊的女人慈爱地摸了摸他的头,给他盛了一碗,他吃完后把碗都舔干净了。
这部广告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美食之“美”,不是食物具象的颜值,而是正好饿了,便看到了热气腾腾的食物,香气扑鼻而来,肚子咕咕叫着,渴望的眼神迎上了慈爱的笑容......
如今的孩子,吃遍山珍海味还各种挑食,食不知味。他们的生活太完满了,完满得已经没有心思去感受这些细微的差别。
我也算是个旅游达人,每年都会去往不同的城市。到达目的地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寻找当地的美食品尝一番。但关注点始终停留在食物表面的味道上,根据自己的口味去评判好吃或不好吃,从未想过不同的美食背后,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
3
慢品生活滋味
若能早些读到逯先生的《肚大能容》和《寒夜客来》,在旅游的过程中,将会增添不少乐趣呢。跟着逯先生的脚步,我从北京到了上海,从苏州到了福州,从台北到了香港,大半个中国走了一圈,也“吃”了一圈之后,忽然有些懊恼。天啊!我竟然错过了如此多享受美食的机会?!
逯耀东先生在台湾大学历史系教书时,先后在系里开设了“中国饮食史”和“中国饮食与文化 ”等课程,每次开课,三百人的讲堂座无虚席,非常热闹。从饮食的源流到历史的变迁,从菜肴的制作到文学作品中的美食,这些烟火之气在逯先生笔下皆幻化成了涓涓细流,流入心间。
此时,木心的一首诗忽然涌上心头: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同类书籍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回顾
欢迎评论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中华文化。
视频号|燕晓文史
小红书|燕晓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