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朝闻·美术学论文提名 (2020年) ” 征稿启事

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研究 2021-09-15

“王朝闻·美术学论文提名 (2020年) ”活动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美术观察杂志社承办的一项重要美术活动。该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倡扬优秀治学传统,拓展全球学术视野,发掘最新史论成果,发现、培养青年美术研究人才,推进当代中国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该活动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首任副所长,著名美学家、美术理论家、雕塑家王朝闻先生的名字命名。此项活动遵循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以尊重学术良知,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学术标准,发扬学术民主,体现学术价值为宗旨。力争接过艺术学科前辈衣钵,激励当代学者,展现学术成果,引导学术风向。


 一、参评范围 


1、2018届、2019届、2020届美术学专业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 论文需经答辩通过并获得学位。


2、论文已公开发表或未曾发表均可参评。3、作者可选择毕业论文的部分篇章进行参评。要求独立成文,自成体系,逻辑清晰,字数在20000字之内。


 二、参评条件与标准 


1、参评论文应符合正确积极的政治导向。


2、参评论文应为美术专业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体现鲜明的问题意识、学术导向和创新精神,有益于推进当代美术史学、理论的发展。


3、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衡量入选论文的成果等级,入选论文应遵守国家相关知识产权法规、符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规范要求。 


4、参评论文应为作者原创,如发现造假、抄袭和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一经查实即取消评选资格。 


 三、报送方式及要求 


1、每位参评者最多提交2篇论文。


2、参评论文应为简体中文电子版文件,不接受纸质论文。论文体例:题目、正文、论文摘要、关键词,为宋体小四,行距1.5倍。注释体例:〔顺序号〕[朝代或国籍] 作者《书名》,**出版社**年版,第*页。举例:〔1〕[美] 柯文,林同齐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7页。〔2〕[清]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三,清同治八年 (1869年) 刻本,第19页。


3、海外参评者亦需提交简体中文电子版文件,不接受纸质论文。


4、参评者需提交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扫描件。


5、参评者需填写《“王朝闻·美术学论文提名 (2020年) ”登记表》(见后,也可去邮箱下载,lwtmbiao@163.com,密码q123321,本邮箱只供表格下载使用) 。


6、电子版论文、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扫描件及《“王朝闻·美术学论文提名 (2020年)”登记表》,请发送至指定邮箱:wzwxslwtm@sina.com(请注明“王朝闻·美术学论文提名”活动)


7、报送截止时间:2020年7月31日。 


 四、评审办法 


1、由美术观察杂志社提名美术学科专家组成初评、复评、终评委员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监评委员会。


2、评审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

(1)初评由美术观察杂志社评选。

(2)复评由美术观察杂志社提名美术学科专家组成复评评委会评选。

(3)终评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社及提名美术学科专家共同组成终评评委会。


3、终评结果报主办单位批准后,将在《美术观察》杂志及其微信公众号公布。 


 五、奖励办法 


1、此次活动最终将评选出10篇入选论文。


2、未曾公开发表的入选论文将在《美术观察》学术栏目【美术学】刊发。


3、入选论文作者参加“《美术观察》出刊300期学术座谈会”,并受颁“王朝闻·美术学论文提名(2020年)证书”。


4、选出2篇入选论文的作者,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研究所学术论坛”主旨演讲的嘉宾。


5、依据专业方向的关联性,将邀请部分入选论文的作者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研所大学堂”对话嘉宾。


6、择时结集出版《王朝闻·美术学论文提名 (2020年) 论文集》(每位作者获赠二本)。 

联系人:薛爽电话:010-64813419电子邮箱:wzwxslwtm@sina.com美术观察杂志社2020年5月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杂志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57年,1980年复刊,是当代戏剧史上创办最早的戏曲学领域学术杂志,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刊坚持继承与发扬中国艺术研究院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坚持严谨朴实的学风,努力把刊物办成高水准、专业性强的学术刊物。


、本刊所设的栏目广泛涉及戏曲研究的多元领域,刊登戏曲理论、戏曲批评、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戏曲文化研究、地方戏研究、比较戏剧、表导演艺术、戏曲音乐、文献考证、少数民族戏剧及各类专题研究。


二、本刊2020年度计划编辑出版4辑,拟分设专题:罗周剧作研究专题、剧种理论与剧种艺术体系专题、近现代戏曲研究方法专题、新中国戏曲研究学术史专题、《中国戏曲通史》与戏曲史学研究、从文本到舞台:戏曲文学深度研究。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来稿以万字左右为宜。特别优秀的稿件不受此限。


、来稿提供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5个中文关键词,同时提供与中文对应的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


、凡引文,一律出注,并核对原文,确保引文与原文一致。注释采用页下注,务必详细注明文献出处,格式遵从本刊要求,做到规范、准确。示例如下:


专著:

周妙中《清代戏曲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39页。


论文集、丛书:

沈达人《张庚先生论戏曲形态》,载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戏曲学的新发展——张庚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徐复祚《曲论》,载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37页。


期刊集刊论文:

郭英德《传奇戏曲的兴起与文化权力的下移》,《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第165页。

安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戏曲研究和创作——读〈郭汉城文集〉心得》,《戏曲研究》第108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年版,第13页。


学位论文:

梁燕《齐如山剧学初探》,中国艺术研究院199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页。


报刊文章:

毛小雨《关于建立东方戏剧学体系的刍议》,《中国文化报》2013年7月16日第6版。


古籍:

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三,光绪三年(1877)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15页。

李开先《西野春游词序》,载《李中麓闲居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92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97页。

汤显祖撰,钱南扬校点《汤显祖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16页。

王骥德著,陈多、叶长海注释《曲律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6页。

乔溎梁、贺熙龄纂,游际盛增补《浮梁县志》卷二十一“艺文·诗录”,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载《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志辑(7)》,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80页。


译著:

[德]莱辛著,张黎译《汉堡剧评》,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英文:

Hans J. Morge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6th ed.,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1985,pp.389-392.


、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称或职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来稿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对决定采用的稿件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者,请在来稿中说明。本刊不收取版面费,对刊用稿件皆赠送当辑样书两册。


、请勿一稿多投,投稿后三个月内未收到本刊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律不退,也不奉告审稿意见,敬请海涵。


、本刊已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如不同意刊用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特别声明。


、来稿以附件形式发至xiquyanjiu@sina.com,并以纸稿形式邮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邮编:100029。


《戏曲研究》编辑部





《戏曲研究》2020年度约稿专题





一、罗周剧作研究专题


罗周是一位代表性的新时代青年编剧,她的作品涉及昆曲、京剧、锡剧、淮剧、扬剧、越剧等多个剧种,昆曲《春江花月夜》《顾炎武》、锡剧《一盅缘》、扬剧《衣冠风流》等,不仅文学性吸引了剧作界的关注,被搬上舞台后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探索人情人性的哲思层面,在戏剧结构、戏剧语言等方面,罗周剧作已呈露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特色。本专题通过对罗周剧作的研究,期望能够引起理论界对青年剧作家及其剧作的关注,以此推动戏曲文学创作发展和创作规律的探讨和总结。


二、剧种理论与剧种艺术体系专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剧种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戏曲艺术的多样性、体系性的认知、探讨亦渐趋深入。“十七年”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中国戏曲剧种及其艺术体系的研究均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建设和理论总结,2017年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对348个剧种的认定再次推动了建构中国戏曲剧种艺术体系的理论和现实需要,期待以剧种的自觉精神和反思意识多角度、广视野地探寻中国戏曲艺术的艺术面貌、文化图景与实践路径,共同促进中国戏曲剧种艺术体系的理论建设。


三、近现代戏曲研究方法专题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近现代以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种类样式繁多,剧目丰富,班社林立,演员辈出,演出市场发达,传播影响深广,同时,中国戏曲艺术也在文化传统的中西古今之争中左右摇摆、迷离失据。近些年,随着研究视域的“下移”,研究资料的大规模整理,近现代戏曲研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成果,但如何充分认知戏曲的“近代”“现代”,如何更好地衔接近现代戏曲与古典戏曲的研究,如何进一步释放“近现代戏曲研究”的学科能量,事关传统、未来,期待相关领域的同行分享研究心得,共同探索。


四、新中国戏曲研究学术史专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戏曲研究领域涌现出大量代表性学者、学术团队和优秀学术成果,这些成果涉及戏曲文献搜集整理、戏曲史、戏曲声腔剧种、戏曲文学、戏曲创作、戏曲理论、戏曲批评、戏曲音乐、戏曲表导演、戏曲舞台美术、戏曲文物、戏曲教育、戏曲传播等众多方面,在研究深度、广度上均有极大拓展。经济社会的变迁,文化环境的变化,国家文化政策、戏曲政策的调整,乃至文化艺术科研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国家大型文化工程与课题的设置、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更迭,研究视角和热点的转移塑造和展现了70多年戏曲研究独特的发展态势和丰富的学术风貌。温故而知新,承前而启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戏曲研究学术史的梳理是当代戏曲研究的重要命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五、《中国戏曲通史》与戏曲史学研究


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在戏曲学界影响广泛。该书的编写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经历了1961-1963年、1978-1979年两个编写、修订阶段,80年代初出版后,又于90年代再版前进行过修订。从历史语境审视《中国戏曲通史》,它呈现的是一个学术机构的学术群体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认知需求下对戏曲发展演变的考察和研究,反映的是特定时期的学术和精神。学界对于戏曲史学的研究经历了观念、视野和方法的变迁,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撰述者的史观、史识,各有特点、理路,各有延续、开拓。这一研究领域的总结、反思与持续向前掘进具有重要意义,尚有空间留待研究者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六、从文本到舞台:戏曲文学深度研究


戏曲作品以舞台呈现为最终目的,文本创作是剧目演出获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文本构想属于一度创作,由编剧负责立意、构结,舞台呈现属于二度创作,由导演和演员合作创造,二者各有分工,不可替代。但具体实践中,二者之间并非隔着壕沟而不可跨越,尤其是文本构思渗透着导演、演员的创作思维,缺少舞台表导演思维的文本创作,会对二度创作形成制约。戏曲文本创作时,需要考量哪些因素?文本构思与舞台实践之间的对接密码是什么?剧本的文学性到底有多重要?本专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将推进新时代戏曲文学研究的深度拓展。


编校:王学锋

排版:王志勇

审稿:谢雍君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


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2015——2019主题实践活动汇报展在京开幕

“戏曲研究”微信公众号2019年文章目录汇总

“戏曲研究”微信公众号2017年、2018年文章目录汇总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xiquyanjiu@sina.com

戏曲研究丨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