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总目录(二)(1958年)
编者按:《戏曲研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辑的戏曲理论刊物,创刊于1957年。1957年1月-1958年9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8期;1959年2月,与中国剧协《戏剧论丛》合并为《戏剧研究》,至1960年4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7期;1980年7月复刊,先后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至今共编辑出版112辑。创刊初期,梅兰芳、程砚秋、张庚、傅惜华、郭汉城等先后担任编委。复刊以来,郭汉城、颜长珂、王安葵、刘祯、贾志刚、王馗先后担任主编,在海内外戏曲研究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本公号计划陆续推出《戏曲研究》1957年至2020年目录,以飨读者。
《戏曲研究》1958年第1期
《戏曲研究》总目录
1958年第1期
(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年1月)
戏曲编剧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的问题
张 庚
戏曲传统表演方法与现代生活
郭 亮
现代戏表演经验简介
我演现代戏所走过的路
姚 澄
我演现代剧表演中的点滴体会
王雅琴
需要多方面的尝试
黄荫雾
我怎样体验生活、创造人物
杨华生
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四功五法”
程砚秋
谈尊师爱徒与我的表演经验
俞振飞
四十年来粤剧表演艺术的变化
白驹荣
谈粤剧传统剧目《山东响马》
黄宁婴
戏曲唱腔和戏曲艺术形式的关系
董 源
评剧音乐的调式研究(续完)
施正镐
脱膊杂剧小考
黎 新
对“论《西厢记》及其改编”的几点意见
碧 波
作者的答信
林涵表
封面:昇平署昆乱扮相谱——玉堂春
1958年第2期
(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年4月)
悼念、学习程砚秋同志
创腔经验随谈
程砚秋
京剧《贵妃醉酒》唱腔分析(上)
何 为
谈关于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李啸仓等
试论我国戏曲艺术综合性的特点及其规律
李 刚
从《牡丹亭》看传统剧目的主题思想
郭汉城
魏香庭在《店房责侄》中的表演艺术
卢鸿沐
谈谈闽剧旦角的表演
郑奕奏
我的学艺生活及表演《雪里梅》的体会
周越先
论龙岩杂戏
杜立芳
简介晋南的“锣鼓杂戏”
王遐举
封面:唐代舞俑
1958年第3期
(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年7月)
破除迷信,创造性地进行戏曲研究工作
刘芝明
戏曲研究工作中的两条道路和两种方法——中国戏曲研究院务虚阶段的小结
张 庚
戏曲表现现代生活的状况和问题——在中国戏曲研究院所作的现代戏调查汇报
晏 甬
改编京剧《白毛女》的一些体会
范钧宏
评剧《三里湾》导演工作的点滴体会
胡沙、张玮
我们的分歧在那里——对“谈关于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的意见
文 众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
张 为
论戏曲服装的演变与发展
黎 新
戏曲音乐的创作道路——创作新曲牌、新板类
林 绿
京剧《贵妃醉酒》唱腔分析(续)
何 为
湖北省汉剧演员进修班简介
余 从
关汉卿杂剧源流略述
傅惜华
封面:关汉卿画像
李 斛
1958年第4期
(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年9月)
戏曲工作者应该为表现现代生活而努力
人民日报社论
周扬同志谈戏曲表现现代生活问题
本刊记者
一定要下苦工演好现代戏
梅兰芳
论新戏曲的内容和形式
张 庚
更多更好地在戏曲舞台上表现社会主义新人
晏 甬
坚决继承,大胆创造——现代戏编剧继承与发展传统的几个问题
郭汉城
再论生活的真实和戏曲表演艺术的真实——关于现代戏继承传统和发扬传统的问题
阿 甲
戏曲音乐表现现代生活的一些问题
马 可
现代戏的舞台美术问题
黎 新
现代戏创作经验
值得学习的经验
编 者
放手发动群众,繁荣现代戏创作!
梁 冰
“晋南专区几个现代戏剧团是怎样生存下来的”
韩 刚
下乡演出的一些感受
丁是娥
我演杨白劳的经过和体会
李少春
我怎样根据花鼓戏特点改编《三里湾》
许在民
我是怎样创造王满喜这个喜剧人物的
张建军
豫剧反映现代生活的几点体会
杨兰春
学习豫剧并运用它来表现现代生活
高 洁
刘介梅演出后的感想
高少楼
京剧《贵妃醉酒》唱腔分析(续完)
何 为
封面:锡剧《红色的种子》,姚澄饰华小凤,王兰英饰张素贞
编校:张 静
排版:王志勇
审稿:谢雍君
➠《戏曲研究》第一一三辑目录、2019年度《戏曲研究》优秀学术论文名单、稿约及2020年度约稿专题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xiquyanjiu@sina.com
戏曲研究丨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