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约圣经为什么称基督为“道”?|谢恩

2018-03-08 谢恩之声



新约圣经为什么称基督为“道”?


作者:谢恩


约翰福音的开头说:“太初有道”(约1:1)、“道就是神”(约1:1)。“道”的希腊文是logos,在新约圣经中出现300多次,大部分地方都译为“话”,如“这话(logos)不是人都能领受的”(太19:11),英文钦定本译为word(话语),中文思高圣经的约翰福音直接译为:“在起初已有圣言”(约1:1)。如果先从字面看,“道”意为“话”或“言”,以此作为切入点,或许可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我们先把几处圣经放在一起对照看一下: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1:1-3)


 “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神说……神说……神说……神说……神说……神说……神说……事就这样成了。”(创1:3、6、9、11、14、20、24、26、29)


“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神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来11:3 )


“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


将以上四处经文对照,我们可以肯定新旧约圣经是一致的。虽然旧约是用希伯文写成,而新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原文所用的文字不同,但要表达的思想却完全一致。“神说”就是“指神的话”,万物是藉着祂的话造的。“话”就是语言,或话语,衪“说”有就有了,“命”立就立了,“说”、“命”都是指“圣言”或“语言”。


何谓“语言”?


我们从别人口中所听到是不是语言呢?仔细想想,其实那并不是语言,我们用耳所听到的只是声音,若不用心听,往往并不真正了解对方话中之意。人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很多,如哑语以及其他肢体语言。语言的表达方式并不是语言本身,而只是语言的传递媒介。


人的语言到底是什么呢?本质上应该说是我们内在的思想、心思或想法。口舌所发出的声音语言,或其他肢体语言,都仅仅是对我们内在思想的一个描述或绘图,所以内在的思想才是人的语言,思考时就是自己在对自己说话。如果说内在思想是人的语言之本身,那么外在的肢体语言就是思想的符号或“像”了。我们暂且称内在的语言——“思想”为“实体”,外在的语言是其“像”(希腊文charkter,来1:3)。所以,我们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用心听,否则很难藉着“像”看清“实体”本身。这就像是藉着相片认识、了解本人,是肤浅与有限的。同理,藉着某人的肢体语言来真正了解其思想也是有难度的,甚至认真听讲常会误解对方,更何况没有认真听。如果本人讲话都难以使听的人真正明白其意,那传话的人(即便不是故意的)常歪曲别人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人发明文字,为的是把肢体语言,用符号记下来,更方便彼此交流沟通,因此就有了文章与书籍。为便于解释,我们暂且称这些表达肢体语言的文章或书籍为“字句”。这“字句”还算不上是思想的像,仅仅是肢体语言的符号或像,写出来的比说出来的更难使人认识思想,就如看某人的书不如听他讲,听录音不如到现场。所以,我称“字句”为肢体语言的像,并非 44 33943 44 14942 0 0 2971 0 0:00:11 0:00:05 0:00:06 2971想直接的像。


用肢体语言与字句虽然都是在表达同一个思想,但二者效果却不完全相同,如同再复印的黑白身份证。肢体语言相对更丰富一些,产生的误会相对也会少一些。比如对酸甜苦辣的描述,肢体语言可以用表情及抑扬顿挫的声调配合,但文字语言有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字句是肢体语言的“像”,而肢体语言是字句的“实体”,像与实体之间必然会有极大差距。


我们可以停下来稍微思想一下,肢体语言所扮演的角色。就它和字句的关系,肢体语言是字句的实体,字句是肢体语言的像。但就它与内在的语言——思想的关系而言,思想才是实体,肢体语言只是思想的像。因此,肢体语言有双重角色,既是实体,又是像。当肢体语言对字句而言是实体,对思想而言是像,这就证明肢体语言并不是语言本身,因为它是相对的语言,而非绝对的语言。


我们之所以里面会有一个“思想”或“心思”、“想法”,那是因为经过思考之后才产生的,并不是生来里面就有想法。只要有思想过程,就得先有料可想,也就是说,当你在思想问题或事、物时,就是在跟自己说话,而所用到文字或知识都是经过感观从外界所学得且存于记忆中的。因此,内在的思想也不是真正的“语言”本身,它只是把记忆中的各种知识图片反复组合的一个过程而已。当组合完成后,就构成一个新的图片,即想法,存于记忆中,然后,用口说或其他肢体语言把这个新图片(想法)表达出来,以使人可以了解你的思想。


虽然人在思想时,往往会把之前存于记忆的各种想法再组合成为一个新的想法,但记忆中的最初的知识图片,都不是自己经过思考产生的,而是从外界学来的,如记忆中有两个不同水果的图片,你可以在把它想在一起,产生第三个图片存于记忆中,并且可随时从记忆中调取告诉别人,或成为思想第四个图片的料,但原始的那两个水果的图片是从大自然的实物学来的。


当某物某事展示在你眼前时,就等于是在向你说或介绍自己,比如当你看到一棵树时,有时听到树在说它漂亮,有时听到果子美味可口,有时听到它生命的优美,有时听到果汁的营养……这些都是人记忆中知识图片的实体,记忆中的知识图片仅是大自然中这些实物语言的像。当树在“言说”其漂亮、营养、生命等学说时,也非语言本身,它也是在言说另一实体。


以此类推,可以用理性去寻找语言的源头,即找寻一个只是某像的实体,不再是另一实体的像的东西。若我们的理性能找到的话,那你就找到了真正的“语言”本身。在我们的理性中有些人似乎瞥见了它,但又看不到它,因此,我们确知它的存在,而却不能认识它。因为真正的“语言”本身是绝对的实体,为把这绝对的实体与其他相对的实体加以区别,故称之为语言的“本体”(希腊文hupostasis,来1:3)。


各行各业、各科各类,以及万事万物都有其道(或者说是规则、法则、逻辑等丰富的知识),但这些都不是语言的本体,当看到本体时,各行各业、各科各类,以及万事万物也就都归为一了,都是出自“语言”的本体。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神说……神说……”(参创1:1-31)“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来11:3)而是神借着祂的话造成的。因此,神的话才是“语言”的本体,被造的大自然仅仅是这本体语言的肢体语言,神透过大自然这肢体语言向人心述说语言的本体,荣耀并赞美本体的语言,正如大卫所说:“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它的量带通遍天下,它的言语传到地极。”(诗19:1-4 )


这本体的语言希腊文称之为logos,和合本圣经译为“道”也是有道理的,因各行各业、各科各类、万事万物等都有自己的道行或道理,但道行或道理的根源都是logos(道的本体),而这个“道”的本体,虽然某些人能在理性中瞥见,但随即又像流星一闪即逝,人靠理性无从认识,因此,人只能借大自然在理性中知道它的存在,却不能认识它,虽想拥抱它,却如捉影。人之所以不能认识它,不能捉住它,是因为人已经犯罪堕落,与本体的语言隔绝,并且正滑向无底深渊极速的远离它。


在约翰福音中,作者使徒约翰就是在向堕落的世人传福音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1:1-3)“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这本体的“道”或“言”,乃是有位格的,是“神的像”(林后4:4),并且是“神本体的真像”(来1:3),祂是生于本体的本体,即神的独生子,祂比我们所能看到和能想到的所有的实体的像更真实,是实实在在的一位存在者,祂就是神,万物都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祂,即“圣言”、“道”,就是神的独生子;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祂“就是那真光。”(约1:9),“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约1:11)“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约3:19-20)然而,“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位“语言”的本体,曾来到世界,祂就是耶稣基督。


我们透过圣经认识基督,透过基督认识父神。我们能认识这位基督的唯一途径,就是藉着圣经,圣经本身是神的特殊启示,因为是圣灵所默示的(这是指成书的方式),但就其内容而言,是对神特殊启示的文字记载。


特殊启示是神的作为,也就是那位无形无像,眼不能见的神所使用的肢体语言。因为“神是个灵。”(约4:24)所以,祂的肢体语言不像人的肢体语言,而是藉异梦异像、神迹奇事、历史中的作为等,神以此为祂的另一肢体语言,有别于大自然的肢体语言,为便于理解,系统神学常常称大自然的肢体语言为一般启示,称圣经中记载的异梦、异像、神迹、奇事,以及历史的作为等这些肢体语言为特殊启示。这二者都是在言说本体语言的肢体语言,前者使人知道其存在,后者使人认识祂。最后更是亲自道成肉身来向我们启示祂自己,好使我们真认识祂,知道祂,并爱祂。


神为了无误地把祂的启示传讲(说)给我们,圣灵就默示四十多位圣经作者,用了大约1500年的时间将这些特殊启示笔之于书,即原本圣经。那原本的圣经相比特殊启示本身,还是有一定差距,因为文字的记载只是肢体语言的符号或像。


可是,原本的圣经,只有一本,神爱我们,为了使更多人能读到神的话,认识神的话,圣灵就感动很多人转抄、誊写了圣经,因此,就有了抄本。但抄本相比原本又略逊一点,因原本完全无误,而抄本就不可避免,这也是抄本与抄本间会有些微差别的原因,因为抄本都是原本的像。


神爱我们,为了使各民、各族、各方的人都能读到神的话,圣灵就赐给许多人语言的恩赐,使他们有能力翻译圣经,这样就有了很多种译本。但译本相比原文圣经,更是略逊一筹,并且夹杂着个人的理解,因为译本是原文的像。


对于译本而言,就有许多地方,往往是关键的地方,翻译并不精准,因此就需要多个译本并跟原文相互参照阅读,以使我们的理解更靠近原本圣经的意思,只有靠近“原本”的意思,才靠近神的旨意,才更清楚认识基督。


虽然我们所接触到的圣经版本基本都是译本,最多也就是原文圣经,并不是原本圣经,甚至连抄本都不是,仅仅是圣经抄本的拓本,可以说是圣经原本的拓本的拓本,但并不表示我们完全不能从中认识基督,因为神的话并不限制在文字中,乃是藉着“众先知”,又是“多次多方晓喻列祖”(来1:1),意思是神藉许多先知,用多种方法和方式晓喻列祖,即便在抄写和翻译时会有些微误差,由于它表述的方式与内容是多样而丰富的动态语言,因而,一个被圣灵重生的人,只要用心灵以信心和祷告的心去听、读圣经(参小要理问答第90问),并且在整本圣经的大原则下,再用以经解经的原则,前后相互参照,新约与旧约相互参照,用明显的经文去解释模糊的经文,用新约对旧约明显且清楚的解释为准则,以动作、故事、比喻与教训参照,即使个别字词有误也不会改变或影响圣经所要“言说”的基督,更何况真理的圣灵同时也在引导人藉着听、读字句的圣经把基督启示在人的心里。


当圣灵借此圣经上的丰富语言对人心说话时,人就能领会其中所记之特殊启示的真实含义,即圣经的精意。当我们开始注重圣经的精意时,圣经就是一部活的书,也是赐生命的天书。若是仅仅注重圣经的字句,就把这活的书变成了一部死书,或定罪的书。


耶稣时代的犹太人所用的圣经(即旧约)既不是原文圣经,更不是原本圣经,也是翻译本圣经,即七十士译本,主耶稣引用圣经时都是引用这个译本,使徒们也都是使用这个译本。既然上帝许可原本圣经失传,同时也降低或缩减原文圣经的普及性,而大大提高翻译本圣经的广泛使用,并由主耶稣和使徒们所印证,这就表明神更愿意人人都有圣经读,远比少数人读原文再解释更蒙神喜悦(当然神也特别使用这些学者来翻译圣经使之更为普及),这样也可避免人过于崇拜原文圣经或原本圣经,使之偶像化(试想:假如上帝所写的十诫石版没有失传,定会有许多人把它当圣物朝拜)。保罗说:“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译:圣灵)是叫人活。……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林后3:6-16)只有除去了帕子才能看到精意。如果研读圣经不是死在字句上,而是活在精意上,那就不论是译本还是原文,都可带领我们的心归向神。


当然我们也追求字句翻译的精确度,字句若出错就不能帮助我们明白其精意,我们追求字句的准确性,是为了更好的明白其精意。只有精意才是圣经真正的作者——圣灵的意思。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当扪心自问,当自己在听、读圣经时,我们从中看见或认识到的,是进到了哪个层次?能否越过第一层(译本)、进入到第二层(原文),再进入到第三层(特殊启示的肢体语言),最后明白第四层(神的思想或旨意),如此就接近了“言”的本体,就接近了“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来1:3)。等主再来时,我们将面对面地看见祂!


因为主耶稣基督就是神,就是圣言的本体,是神本体的真像。除祂之外,所有的受造者都不是神本体的真像,都是神藉着祂所造的。虽然一切被造物都有份于祂,都有点像祂,但祂是创造主,其他的都是藉祂而造的受造者,都是祂的见证。


祂成了肉身,居住在人类中间,祂是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神表明出来(约1:18),“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1:30)使我们在今生就可以越来越认识祂对我们的爱,好激励我们越来越像祂。


如何像祂呢?即生活言行像主耶稣,当我们越来越像主耶稣时,就是“像样”、“像话”、“像圣言”、“像祂”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