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疫情给他们划下“生死线”,但这群人决定逆境突围

王恩博 国是直通车 2020-08-18

自救与驰援

 (资料图)疫情期间,乌鲁木齐市为商户减免一到两个月不等房租,帮助商户复工复产。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今天,属于全世界无数个辛苦耕耘的“小老板”们。


6月27日是联合国第四个世界中小微企业日,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中小微企生存状况格外引人关注。


疫情发生以来,受开工延迟、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中国不少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加大,游走在“生死线”上。逆境突围,是很多经营者们唯一的选择。


“小老板”不服输立志自救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占中国所有企业的90%以上,贡献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专利和80%的就业岗位。但在席卷整个经济的新冠疫情中,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也最重。


浙江福莱克铸造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这家位于浙江丽水的公司主营防爆电机和机械铸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其原有规划:一方面,50%的工人来自温州、安徽、四川等外地,直到3月中旬才逐步到位;另一方面受运输的影响,公司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


“工人到岗后,产能才逐步恢复到60%左右,新招聘工人也十分困难。”公司主要负责人黄国平表示,疫情期间政府陆续出台了各类惠企政策,自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自救。


在黄国平看来,困难是暂时的,危机中同样蕴藏着机遇。公司原来主要以生产铸件半成品和产品粗加工为主,利润低、投入大。为进一步提升“造血”能力,公司逐步丰富产品体系,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引进新的数控机床,对产品精加工,生产铸件产成品和各类模具成品,提高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


自救不易,最要命的问题是钱从哪儿来?关键时刻,该公司通过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向农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880万元,用于公司生产转型和扩大产能。“没想到农行当天就联系我们,两天时间88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黄国平感慨道。


如今,该公司正在厂区建设两幢钢结构厂房,目前已基本完工,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近期便可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增加生产线生产机械配件,提高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将增加2000余万元。


金融纾困政策频频加码


在官方不断推出金融纾困政策驰援下,中小微企业成功穿越“生死线”的故事越来越多。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中小微企业纾困就是一大重点。报告提出,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中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08万亿元,同比增加2.83万亿元,同比增速27.56%,远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


与此同时,有关部委出台专项政策,指导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免收罚息,不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


上述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支持了不少受到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截至5月31日,银行机构已对79.9万户的1.44万亿元到期贷款本金实行延期;对59.7万户的653.7亿元到期贷款利息实行延期。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透露,除此之外,银行机构还通过还贷后再给予融资支持等多种方式给予企业持续金融支持2.4万亿元,加上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的临时性延期还本安排,银行机构为超过四成的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提供了再融资支持,缓解了受困企业的财务支出和流动性压力,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针对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中国官方则推动金融部门向企业合理让利。据了解,通过降低利率让利、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银行减少收费让利三种方式,预计金融系统今年全年将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破解融资难久久为功


特殊时期的特殊安排,为中小微企业穿越“生死线”创造了条件。但对于广大经营者而言,“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尴尬并不只出现在疫情期间。


“支持企业发展,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看来,支持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不仅要关注短期内能提供什么待遇、给予什么照顾,更要立足长远,“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他们更在意、更需要的是稳定和长期的制度性支持”。


如其所言,在破解眼前难题的同时,也要看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全国工商联、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蚂蚁金服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资金缺口很小,扶一把就能活。在政府和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银行业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实现“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传统银行难以全面触达长尾端客户,许多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反映还是贷不到款。


报告认为,新冠疫情可能既是中国建立小微融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一大挑战,也是一大契机。春节后,为应对疫情所带来的损失,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迅速采取措施,36.2%已通过借款或申请贷款补充运营资金,16.6%已通过线上化运营转型销售,12.8%已开启了远程办公。


对此,官方亦不断行动。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着眼长期性、制度性政策建设,旨在培养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通过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可以预见,金融“活水”将更好滋养实体经济,呵护中小微企业成长。


推荐阅读


孙正义从阿里赚了多少钱?


小心!有些“感冒”,其实是新冠肺炎


湖南不仅有《快乐大本营》



编辑:张何缘

责编:魏   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