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日,全球聚焦西长安街11号!

王恩博 国是直通车 2020-08-18

重回正轨


明天,西长安街11号将吸引所有中国经济关注者的目光。


7月16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一季度罕见地出现负增长后,二季度中国GDP增速能否转正成为最大悬念。



二季度GDP增速有望转正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运行轨迹。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就业压力增大,多个行业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中小微企业经营尤其困难。但随着近期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边际改善态势,各方对二季度GDP增速转正的信心不断上升。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指出,6月份官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较上月分别上升0.3和0.8个百分点,至50.9和54.4,印证经济运行自3月以来持续加速。


内需稳固有助于加速生产和建设活动,且随着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相继重启经济活动,外需下降势头开始趋缓。服务业正紧随制造业复苏步伐迎头赶上。


丁爽预计,随着更多企业产能回归正常,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或进一步加速。


政策支持作用下,基建投资或保持强劲,同时住宅销售回暖和信贷环境改善利好房地产投资。


此外,近期网购促销和疫情高峰期被压抑需求得到释放,共同推动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恢复增长。由此预计GDP增长经历一季度同比收缩6.8%后,二季度有望反弹至正增长3.0%。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亦指出,先行指标PMI已连续4个月站在50%的荣枯线之上,工业增加值连续2个月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由负转正,消费和投资降幅收窄,汽车和房地产销售回暖。一系列迹象显示,二季度中国GDP增速有望转正。


在宜信财富首席经济学家、资产配置策略研究负责人李琳看来,基于疫情基准假设,中国经济仍将在全球主要国家中领跑,这是中国疫情稳定以及投资撬动增长带来的成效。预计二季度 中国GDP同比增速有望提升至2.2%。



下半年向好态势不变


中国经济正逐渐回归正轨。但在全球疫情仍不明朗的情况下,近期出现的这一复苏势头能否持续?


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看来,下半年及下一阶段中国经济运行会继续维持向好态势。他分析说,以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及其他投资项目落地,有望使投资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推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也明显呈现边际改善,出口增长虽可能下滑,但和主要经济体相比状况相对较好。物价方面预计总体将保持稳定,CPI涨幅或有所回落,PPI同比跌幅有望收窄。


王信特别提到,6月份PPI环比为正,“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表明生产投资、制造业形势在进一步好转”。


宜信财富近期发布的《2020年下半年资产配置策略指引》亦看好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继续恢复的重要引擎,其中包括“新基建”在内的基建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将继续发力。


这份报告预计,今年全年中国GDP增速为正,将远好于美欧等国的GDP显著负增长。而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复苏也将让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的东南亚国家和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国充分受益。


如何为经济进一步复苏提供“政策保险”?温彬认为,下半年疫情仍有可能出现反复,外部需求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定和持续扩大内需,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经济可持续回升。


就财政政策而言,要加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就货币政策而言,要在保持流动性合理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效果,重点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领域,并释放LPR改革潜力,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经济复苏挑战仍存



面对疫情,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回旋余地。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复苏仍面临着挑战。


一方面,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仍在增加,形势仍然严峻;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特别是就业压力仍十分突出。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直言,最近两个月出口超预期稳健增长的持续性仍待观察,企业资本开支依然较为疲弱,同时消费情绪偏谨慎,疫情演变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都可能带来一定下行压力。


谈及下半年中国经济存在的风险,丁爽认为,其一是出口仍相对较弱。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2.6%,虽高于上月7.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临界点。在国外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外部需求复苏将比较缓慢,出口何时能恢复正常水平还有待观察。


此外,就业压力亦不容忽视。5月份,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但官方明确指出,当前就业总量压力较大、就业不充分现象较为明显。


丁爽称,随着毕业季到来,874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稳就业仍需努力。综合下半年中国经济内外部面临的挑战,预计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会很快转向。


至于此前一段时间相对较高的物价会否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他表示,去年以来中国CPI处于高位主要是食品价格攀升所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涨幅一直平稳。加上当前食品和原油价格下降势头明显,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明显低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3.5%左右的目标,通货膨胀不会对中国经济形成主要威胁。


推荐阅读

WTO新掌门会是谁?总干事“竞聘”大幕将启


中国经济下半场,这两件事很重要


国是说事 | 中国外贸半年报,满满都是意外



编辑:陈昊星

责编:周   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