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人,你真的不了解杨振宁

2017-11-02 民国大师

来源:量子学派

微信号:quantumschool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前言

历史级别的伟大

大多数人知道杨振宁,基本停留在82岁老头娶了28岁姑娘的程度。 更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是,13年过去了,两人竟然还没有离婚,老头身体依然杠杠的。最后只得编排段子以泄私愤:这姑娘也真不容易,本来想做个短线,结果一套十多年……

如果杨振宁先生看到这样的言论,该是何等心灰意冷?

或者根本不在意这些言论,只是冷笑一声:虫子真多。

中国人真的了解杨振宁吗?他只是个利用诺贝尔虚名来骗取小姑娘的老头?

杨振宁到底有多厉害,简单来讲, 他是有史以来排名前15的物理学家(《Quora》评),与费曼、朗道奠定20世纪物理学的白银时代,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最卓越的设计师(弗里曼·戴森语)。 他是华人骄子中的骄子,他的伟大是历史级别的伟大。

可能有人说,你这话置霍金于何地。好吧,虽然科学不比排名,我们尊重《时间简史》的作者, 但从科学成就上讲,霍金没有资格与杨振宁相提并论,他们之间相差了 3个黑洞。

如果华人在世界上有足够的话语权的话,杨振宁就是当代牛顿和爱因斯坦。

01

数学家的儿子,

华人中的顶尖天才

杨振宁小时候就受到父亲引导,很小就爱上数学,为以后走上科学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他的父亲杨武之是数学家,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L.E.Dickson,是中国第一名因数论研究获得博士的学者。归国后杨武之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陈省身、华罗庚等均出自他门下。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1938年,16岁的杨振宁考取西南联大,潜心于自己的学科训练,当时物理系学生有两大才子:杨振宁和黄昆,经常在茶馆高谈阔论。黄昆问:“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论文,你看了没有?”杨振宁说看了,黄昆问如何,杨振宁把手一摆,很不屑地说: “毫无创意,是老糊涂了吧”。 这是18岁杨振宁对爱因斯坦的学术成果的评价,不知道目前中国大学里是否有这样的学生敢对杨氏说出这种话。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李政道一起成为华人中的首次获奖者, 其得奖的意义不仅在于学术成就,更在于一种信心的鼓舞,在此之前,华人的科学天赋饱受质疑。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讲,杨振宁都是华人世界中出类拔萃的顶尖天才,属于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在科学界的世界影响力无与伦比,理应受到全民族的尊重和保护,更应该成为年青一代追求的高标。 炎黄子孙中只有杨振宁一人长期占据科技巅峰,为什么这样一个人物,被人记住的只是他的八卦琐事,而没有人去了解他的科学成就?

02

不是诺贝尔奖带给他荣光,

而是他带给诺贝尔奖以荣光。

很多人以为获得诺贝尔奖是杨振宁的最大成就,实际上杨振宁拥有13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1957年的获奖只是他早期的一个“次等成就”。 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世界级贡献,完全可以媲美“朗道十诫”。希望关心他老人家婚姻近况的同学也多了解一下科学论文,有利于你跟高智商朋友谈笑风生。

诺贝尔奖得主虽然个个强大,但里面也是有强弱之分的,杨振宁就属于诺奖里面的强者。我们可以将诺奖得主分为三等:

第三等,因为人生“最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如2017年获奖者基普·索恩,人数最多);

第二等,因为人生“次等成就”得了诺贝尔奖(人数寥寥,杨老是其中之一);

第一等,因为人生“三流成就”得了诺贝尔奖(爱因斯坦一个)。

杨振宁靠宇称不守恒拿奖,但他最大的成就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 在他获取诺奖后63多年来,有7个诺奖得主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而获奖, 例如丁肇中、希格斯。” 杨家将几乎垄断了60年来的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最高数学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

杨振宁十三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2014)

以后别说杨振宁打着诺贝尔奖招牌骗吃骗喝骗小姑娘,世人眼中高不可攀的诺贝尔奖,在杨振宁眼里不过是年青时的小目标, 不是诺贝尔奖带给他荣光,而是他带给诺贝尔奖以荣光。

03

杨振宁在世界科学史上到底排名多少?

我们敬重每一个科学家,并不认为排名有多重要,但科学家在每个人的心中,总有一个世俗的排名。

杨振宁的“杨-米尔斯方程”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被公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物理理论, 如果大一统理论得到应证,那么杨振宁将被列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正因为这一点,有一些中国人非常极端地吹捧杨振宁为史上前5,可以与爱因斯坦扳手腕了, 这又是继“卖国贼老汉奸,老少恋不要脸”的另一种黑!

那杨振宁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到底如何,1997年,日本《かがくしゃ》将杨振宁列为第11位。因为同样是东方人,日本人有意抬高了杨的地位,特别强调“杨—米尔斯方程”的历史意义, “杨—米尔斯方程”虽然伟大,但也要经过几个科学大佬打补丁才能正常使用,说杨振宁完全超越温伯格和费曼有点过分。

比较权威的1999年millennium poll physicist,将杨振宁列为古今最重要的18位科学家之一。那份排名说这18名科学家不分先后,按照姓氏排,Y姓吃了大亏,杨振宁排在最末。

英国学者Albert曾经是《英国物理学会》期刊的编委,他在科普随笔《弦论能否在低能态验证》里面,将费曼、温伯格、杨振宁、郎道做了详细比较,他大概的意思是半斤八两,综合看,杨振宁上限在第10。 所以,杨振宁在科学史上的真实地位应该是第10-18位,这与《Quora》排名15位大致相当。

04

他的私德有什么问题?

当然有人说,科学成就再大,但道德有问题,仍然应该千夫所指。那我们就看看杨振宁到底有什么罪?

传言中的第1大罪,不应该在82岁高龄娶了28岁美女。 可人家既不是抛弃发妻,也不是拆散家庭。成人双方自愿,没有影响到他人的利益,为什么就不能被接受?即使是封建社会,也不过是限制寡妇再嫁,无人抨击鳏夫再娶的, 某些时候,我们连封建社会都不如。

传说中的第2大罪,邓稼先突破万难回国效力,杨振宁躲在美国拿诺贝尔奖,是数典忘祖的狗汉奸, 要知道杨振宁老婆是国民党中将杜聿明女儿,有所顾虑而没有回国天经地义。非要别人像邓稼先一样,牺牲青春、事业? 邓稼先为国家人民奉献值得尊重,杨振宁为全人类做出成就同样应该支持。 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他的名字就会被印在课本上值得万世瞻仰,相比研制武器实在是另一个维度的贡献。

传说中的第3大罪,杨振宁盗取了李政道科研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 搞得他的父亲临死之前不愿意见他,杨李因为“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只能算是杨振宁的“三流”研究成果。 事实上,“杨-米尔斯”理论才是杨振宁成为物理学大宗师的基石,这个东东统治了物理学60年,与李政道没有任何关系。

传说中的第4大罪,杨振宁晚年回国骗吃骗喝享受国家补贴。 杨振宁是全世界争抢的顶尖科学家,他需要骗吃吃喝?他帮助清华建立了国内顶尖水平的高研院,帮助培养了两代杰出的物理学家,就算获得任何待遇都不过分。

…………

还有各种黑,数不胜数,什么修改遗嘱,什么翁 帆怀孕。

如果一定要说杨振宁罪孽深重的话,那么我们再以另一个科学家作为对照——他抛弃祖国移民美国;民族邀请他出任要职以抗外敌被断然拒绝;他风流成性和众多女人不清不白;他乱伦爱上年龄悬殊的女间谍;他始乱终弃抛妻弃子。 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被我们奉为神坛之上的人物。而作为华人科学家的杨振宁,得到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待遇”。

05

他为中国做出了很多贡献

1977年,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他以8000美元代价在当天《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启事“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45 32775 45 14756 0 0 5306 0 0:00:06 0:00:02 0:00:04 5306>

1978年3月,在杨振宁等人的倡导下,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杨振宁以物理学界第一人身份,为中国请回多少科学家?为中国科学家打开了怎样的视野?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科技前沿之间的多少距离? 他给国家带来的贡献巨大,值得任何形式的回报。

正是由于杨的存在,清华的物理是中国离世界顶尖大学水平最近的学科之一。有可能成为中国物理学奖第一人的张守晟,正是由于杨振宁劝其做凝聚态理论,2017年用理论预言了拓扑绝缘体并被实验证实,足见杨振宁当年何其有远见。

结语

珍惜杨振宁,

就是尊重我们这个民族。

2000年《Nature》评选过去1000年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是活着的唯一一个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

可以说, 杨振宁不仅仅是最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也是当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已经年过九旬,难道一定要等到故去后才开始缅怀?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为逝者讳而贬低活人?

庄子曾经过说过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意思是全世界都在骂某人时你别去诅咒,全世界都在歌颂某人也别去表扬,别听那些八卦了,理性地思考下,你是否了解他。 华人世界只有一个杨振宁,珍惜这样一个天才,也就是珍重这个民族,珍重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不懂他的科学成就,那就尽量努力地去接近他。如果你再有时间,还可以去看看他的13项成就。

杨振宁、李政道之争:杨振宁并非为人狭隘

国人对杨振宁“有看法”,起源于杨振宁与李政道之争。作为携手捧起诺贝尔奖桂冠的首两位中国人(1957年获奖时两位均为中国国籍),杨振宁与李政道本是学术上的好搭档,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因为诺奖争功的问题,两人最终闹翻。直到新世纪以来,均已至八十高龄的两位昔日伙伴仍为这件事不时闹出风波。这一幕,无疑是崇尚“和为贵”的中国民众所不愿意看到的。

这桩学术公案于是成为聚讼不已的一大话题,很多中国人非常关心两人闹翻的责任到底在谁。从可靠的事件顺序梳理来看,是李政道首先宣布“宇称不守恒”发现的主导权归他,杨振宁才对此做出反驳。并且考察文献可知,李政道在70年代和2004年对“宇称不守恒”发现过程的论述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从各种证据来看,并不支持李政道的说法。

另外,李政道还披露,两人合作的第一篇论文,本是他的贡献较多,且当时的习惯是署名按字母排序他应在杨之前,但杨振宁却表示自己年纪比李大,所以要求署名在前,这也是“抢功劳”。但据研究,李政道提出的“署名习惯”也并不存在。

然而,由于李政道回国较早,并且大力推动中国高能物理的建设,国内民众在该问题上往往支持李政道。并且因为杨振宁的其他争议,在杨李之争上倾向于李政道的就更多了。

也有一些人认为,不管谁是谁非,杨振宁既然争这功,那也说明他不大度,气量狭隘。不过,既然牛顿、莱布尼茨这种历史上的科学巨头能为微积分的发明权争破了头,又何必苛责杨振宁?…[详细]

学术盛年没回国,杨振宁面对邓稼先应感惭愧?不是杨振宁有愧

指责杨振宁的另一个常见说法,是将他与邓稼先作对比。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中学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去美国留学,在美国还是同屋,关系极好。然而,学成之后,邓稼先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报效人民,为中国核事业隐姓埋名三十载,甚至献出了生命。与此相对,杨振宁拒绝了其父让其回国效力的想法,不仅如此,获得诺贝尔奖后甚至还加入了美国国籍,“为美国做贡献”。

这一反差极为明显的对比,虽未成为教科书上的典型案例,但在国人的口耳相传中,却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佳范例,邓稼先、钱学森们成为人们颂扬的对象,而杨振宁却成了反面角色。

然而,这种比较对杨振宁是不公正的。邓稼先学的是核物理,钱学森研究的是火箭导弹,都是国内两弹一星工程所亟需的人才。而杨振宁是搞理论物理的,非常不擅长搞应用、搞实验,而理论物理对当时中国没什么太大用处。而只有在美国做研究,他才可能达到获得诺贝尔奖的成就。并且,理论物理作为基础研究,成果是公开的,造福的是全世界。

猜想一下,杨振宁回来后会是什么结果呢?看一看同期回国的理论物理学家的遭遇就知道了——中国固体物理学先驱黄昆,51年回国去了北大当物理系教授,然而57年反右之后,长达20年的时间无法进行学术研究,文革时期在实验室洗瓶子。而中科院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由于有海外留学背景,甚至被扣上了特务的帽子,在文革中被批斗迫害致死。

杨振宁不回国,岂能怪他?…[详细]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没有什么实际水平?完全错误

由于杨李之争,以及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被当了反面教材,许多国人对杨振宁有了更多的误解。有不少人认为既然杨振宁的诺贝尔奖主要靠李政道才获得的,那么他水平其实不怎么样。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连杨振宁的半页论文都看不懂,但对这说法却深信不疑。

实际上,除去“宇称不守恒”这一诺奖成果外,杨振宁够得上诺奖级别的成就至少还有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除此之外,还有费米-杨模型、杨-巴克斯特方程,以及在统计物理、相变处的热力学函数行为、玻色气体等各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成绩。有专业人士甚至认为,杨振宁是20世纪下半叶最为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详细]

杨振宁回国后并非不做学问不教书只捞钱

在90年代末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后,还有很多人攻击杨振宁每年拿了很多经费,但却只捞钱不做学问、不授课。这种指责同样是站不住脚的。据了解,杨振宁在回国前把他在美国的别墅卖了,捐了100万美元给清华,而他在清华的年薪约100万元,也分文不取。他在清华以“理论物理前沿研究与学术交流”等名义申请的经费,也主要投入在他建设的清华高研中心,邀请最好的专家来华交流。此外,杨振宁还积极地到香港募集了数千万的资金,清华高研中心也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物理人才。其中就有杨振宁亲自带的研究生。杨振宁在50年代未能报国的遗憾,现在也可以说补上了。

除此之外,杨振宁还亲自给本科生讲课,清华大学为此制作了20课时的杨振宁教学视频。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已至望九之年的杨振宁在学术上仍非常活跃。据介绍,2008年起杨振宁在冷原子领域做了不少很好的工作,相关论文已经发了近10篇,这在年轻学者中都称得上高产。…[详细]

82岁杨振宁娶28岁翁帆:指责站不住脚

在所有对杨振宁的非议中,要说最大的一个,还是2004年,其原配杜聿明之女杜致礼去世后不久,82岁杨振宁续娶28岁翁帆这件事。这个非议其实最没有道理——无非就是老夫少妻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已。但这又不是婚外恋、包二奶,名义上完全是两厢情愿明媒正娶。硬要揣测背后的原因或对此进行道德上的谴责,都站不住脚。

更何况,这段婚姻已经过去了七年,到目前看上去仍十分美满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