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个学校为失明教授修路,国父孙中山曾三次造访

2017-11-03 民国大师

编者按:中美两个大国,在近代以来,各个领域都有着频繁的往来。尽管在政治、文化和经济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在某些时期中美关系也有着一定的摩擦,但是合作与交流仍然是两个国家关系的主题。在高等教育领域,两国开展了一个世纪的合作,佳话无数,硕果累累。从以“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名满天下的燕京大学,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金陵大学;从“妙手生花、救死扶伤”的协和医学院,到誉满海内外华人圈的广州岭南大学……

仅此昆山杜克大学推出《中美合作百年史话》系列,向通识博雅教育的先行者们致敬。翻开这些尘封的记忆,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历史,感受那些在教育合作背后,充满温情,超越国界、种族、文化的情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基督教传教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但有趣的是,他们之所以被中国人铭记却是因为他们的副业——他们为当时落后的中国带来了更加适应时代的科学和教育。

格物致知 开办新学

1847年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医生在广州创办了一所新式学府。很快他就停止行医,专心从事教育活动,并在自己的学校里增设了女子学校。1887年在广州当地人士的请求下他从美国筹集了一些资金,开设了格致书院 。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民主革命四大魁”之一的陈少白

格致书院首届学生只有30人,其中最负胜名的当属以第一名入学的“民主革命四大魁”之一的陈少白(其余三人为孙中山、尢烈、杨鹤龄)。格致书院的创建为原本极度缺乏教育资源的广东地区带去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更名岭南 花开杏坛

1904年格致书院迁至广州市海珠区康乐村,并改名为岭南学堂。1918年定名岭南大学,主要设立文理科,在广东当时的高等院校中,其规模、师资、设备、教学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早期岭南大学化学课堂

岭南大学有着严格的校规和教育特色。如规定学生每日下午必须在户外运动一小时,从散步到剧烈运动。还有假期读书、室外实习、旅行研究以及中、英文演讲比赛,即“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在当时极度保守的中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举措。

著名教育家钟荣光在任岭南大学校长期间坚持“施行人格教育,养成科学人才,适合中国之需要为目的”的办学理念。钟先生说,学生首要的教育就是爱国。当时正值中国动乱时期,国力日渐式微。孙中山先生的北伐事业起源于广州,为了响应北伐统一中国的号召,钟校长提出了将国语定为法定语言的主张认为“我们预想达到政治上的统一,必先达成文化上面的统一。”这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岭南文化界对于北伐的士气。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早期岭南大学全景图

钟校长同时也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因此他全心全意推行务实的实业教育。这对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的中国是一个极其明智的办学方针。他曾经说到:“从前教育事业分为两途,今则教育家趋向事业, 出力为大农场,大工场大商店,训练适用之人才,研究兴利之方法, 实业家趋向教育,出力助其经费之不足,成为文明各国之常例,中国陈嘉庚先生外,岂少其人。” 岭南大学鼓励学生求学、做事不要为一己之私利,要时时刻刻服务于国家,造福于社会。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昔日岭南大学学生风貌

孙中山先生与岭南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当年陈炯明叛乱,孙中山先生曾在岭南大学小住,校方千方百计掩护才使得孙先生能安然度过那段危险的时间。孙先生三次到岭南大学演讲。1923年孙先生在岭南大学“怀士堂”讲话,教育师生“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名言,至今仍然刻在门前的柱子上,在现在看来,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华侨教育 血脉相连

岭南大学从创立之日,就招收海外归来的华侨子弟入学。民国初年岭大正式附设华侨学校,“专为利便华侨学生归国求学及促进华侨教育。”华侨学校的校舍由南洋华侨捐资修建。华侨学校成立以后,侨生人数与年俱增。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大河之魂》-冼星海传记封面

冼星海从新加坡归国后,便就读岭大华侨学校。1929年,岭大在新加坡开设分校,1938年底在越南西贡也开办了岭南分校。岭大开创了我国华侨教育的先河,华侨教育成为岭大的办学特色。

在当年风雨飘摇的中国,岭南大学开创了华侨教育。一方面获得了海外富裕华人的经济支持,兴建了现代化的校舍和设施;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团结海内外华人的作用,为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后代之间的延续起到了积极的助力,成为当时联系海外华人的一个重要纽带。

不拘一格 广揽人才

1948年,时任南开大学教务长的陈叙经在岭南大学美国基金会的邀请下出任岭南大学校长。陈先生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院长,深知“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的道理。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远赴香港、北平等地挖掘人才。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陈寅恪先生故居(今中山大学校园内)

陈寅恪先生是岭南大学最为骄傲的大师。陈寅恪先生弃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的职位,拒国名党高管对于他出走台湾的极力邀请,毅然前往广州的岭南大学任教。为了表示对陈寅恪先生的尊重和欢迎,陈叙经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到广州的码头上迎接陈寅恪先生。当时的陈寅恪,双目已经接近失明,为了让他在校园生活更加方便,校方特意在他的住所修建了白色的水泥路。

去岭南大学教书,是身体已经欠佳、双目接近失明的陈先生后半生最重要的经历。历经了半个世纪的荒唐岁月和国破家亡,岭南大学这片净土,一度温暖着他,使他能够超脱于政治和纷争,觅得人生片刻的安宁和舒适,暂时纯粹地沉浸于真理之中。

硕果盈枝 遗风流传

岭南大学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培养出了很多活跃于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皆师出岭南: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著名音乐家、《黄河大合唱作者》冼星海,社会活动家、同盟会元老廖仲恺之子廖承志以及家喻户晓的《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作者梁羽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1988年,值岭南大学创校百年之际,国家教委宣布批准在中山大学校园(原岭南大学旧址)成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以此来纪念这所曾经辉煌的的学府。世事流转,然弦歌不断,教泽长流。岭南大学遗风雅韵,仍然以独特的方式启发着我们,散发着独特的精神气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