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林语堂:半字哲学,悠闲生活,享受人生

2017-12-06 民国大师

林语堂曾经讲过一个笑话:

一人将由地狱投身到人间,他对阎王说:“要我做人,须答应我的条件。”

他接着说:“我要是宰相儿、状元父。家宅四周有一万亩田地,有鱼池,有果实;一个美丽的妻,一些妖艳的妾,她们都待我很好。要满屋金珠,满仓五谷,满箱银钱,而我自己则要做公卿,一生荣华富贵,活到一百岁。”

阎王说:“如果世间有这种人可做,我便自己去投生,不让你去了。”

在林语堂看来,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天性,但是稍有人生阅历的人都知道,世上没有完美,生活大多数时候是艰难困苦的,就算是物质充裕,也免不了精神烦恼。

林语堂说:“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所以人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智慧让自己获得快乐,林语堂把这称之为“生活的艺术”。

半字哲学

林语堂倡导“半字哲学”,认为一个智慧聪明的人应该是一个“半玩世者”,当生活颇为逍遥自在,可是不是完全无忧无虑的时候,人类的精神才是最快乐的,才是最成功的。

林语堂引用清人李密庵的《半半歌》来说明他的这套人生哲学: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林语堂的“半字哲学”来源于儒家的“中庸”和道家的“清静无为”,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林语堂说:“‘太上忘情’虽然好,最妙还是‘未能忘情’,最合人生。太上忘情,高是高了,人生就未免乏味。”

入世又能超脱,洞察人世又充满人情味,这是林语堂眼中智慧的人的形象。

悠闲生活

林语堂崇尚悠闲生活,认为“须有丰富的心灵,有简朴生活的爱好,对于生财之道不大在心,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享受悠闲的生活。”

他举了南宋诗人白玉蟾作为悠闲生活的代表。

白玉蟾把他的书斋题名为“慵庵”,“慵”是懒散、闲适的意思,并这样描写他的生活:

丹经慵读,道不在书;藏教慵览,道之皮肤。

至道之要,贵乎清虚,何谓清虚?终日如愚。

有诗慵吟,句外肠枯;有琴慵弹,弦外韵孤;

有酒慵饮,醉外江湖;有棋慵弈,意外干戈;

慵观溪山,内有画图;慵对风月,内有蓬壶;

慵陪世事,内有田庐;慵问寒暑,内有神都。

松枯石烂,我常如如,谓之慵庵,不亦可乎?

可见,悠闲的生活,就是清风明月的大自然,恬淡自如的心境,自得其乐的胸怀,林语堂形象地表达为:“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

享受人生

林语堂有一次开玩笑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妇。”

林语堂的享受人生,就是利用一切现有的条件,从当前的生活里,寻找出美和快乐,这种快乐和物质有关,但更多是精神上的。

林语堂明确地说人生的目的就是“享受人生”,在那个“革命”“救亡图存”的时代是很受指责的,其实他提倡的享乐并不颓废,大自然和艺术之外,他更重视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

林语堂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林语堂在他同时代的人物中,夫妻和睦,相伴终身,其乐融融,是极少数有温暖家庭生活的幸福者。

林语堂反对给苦难以一种道德的含义,他痛恨伪善,他只是想告诉我们:快快乐乐地活,舒舒服服地过,没什么罪过。

本文系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原创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