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胡适深情忆母:17岁出嫁,23岁守寡,46岁撒手人寰

2017-12-12 民国大师

本文摘自《四十自述》,胡适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

17岁的她,嫁给了49岁 “三先生”胡传

胡适母亲全名冯顺弟,她是冯家第一个孩子。“顺弟”顾名思义,是寄托一种希望。几年后,一家的愿望成真,四口人虽过着清贫日子,但也算是美满。

转眼,冯家有女初长成,顺弟到了婚娶之年。上庄的媒人来提亲,竟然提了个四十九岁的老头儿!

但这老头儿却不一般。他是十里八乡尊称的“三先生”,也就是后来胡适的父亲,本名胡传,算是当地有名的士绅。顺弟以前听过他的事迹——二十岁就曾带领亲友乡民进高山躲避太平天国之乱,居险自卫;后来进学为秀才,花了十余年主持重建胡氏宗祠的工程;家乡安顿好后立志报效朝廷,在四十岁的年纪远游北方,走上仕途。后来,这位“三先生”初娶、次娶都相继离世,从此有志远游,久不续娶。直到如今到江苏任职,生活稍安定,这才回乡谋一门亲事。

顺弟父母听罢这门提亲,心里其实是不愿意的。一来这位“三先生”比女儿大三十多岁,儿女都有了一大堆;二来他还是做官的人家,顺弟是庄稼人的女儿,嫁去做晚娘,少不了受委屈;三来,即便真的成了,旁人也会闲话,说他们贪图人家有势力,把女儿卖了,想换个做官人家的女婿。

但顺弟体谅父母的艰辛。给做官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礼应该多些,将来也可以帮忙,父亲重建祖屋的心愿总能实现了;并且“三先生”是个人人敬重的好人,鸦片烟馆和赌场的人都怕他,每次一听说他要回乡就都关了门……

女儿虽然愿意了,可母亲终究不希望这门亲事成功。抹不开提亲人的面子,勉强答应开个八字。只是,他们在开八字的时候故意报错一天生日,又报错一个时辰。

媒人拿到庚帖高兴得很,回到上庄请人把“三先生”和顺弟的八字排排看。谁想到,看八字的人竟说:“小村乡的蒙馆先生连官本也不会查,八个字抄错了四个。”媒人不解,“你怎么知道错了?”

他从抽屉里寻出一张字条,“这姑娘不是隔壁灿嫂的侄女么,我大前年就讨过她的八字来,我算过的八字,三五年内不会忘的。”

就这样,排八字的先生排了一会儿,说到:“八字是对的,不用再去对了。”

顺弟的父母知道后都很诧异,他们都说,这是前世注定的姻缘,也就不再反对。

胡适的父亲胡传,母亲冯顺弟。

23岁守寡,胡适才三岁零八个月

婚后不久,“三先生”就带顺弟返回任上去了。

他极疼爱她,常在百忙中教她认字读书。过了两年,顺弟十九岁,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取名嗣穈。嗣穈刚满三个月,“三先生”就被调往台湾任职,顺弟母子一年后才前去团聚。在其后的几年断断续续的团聚生活里,胡传教不满三岁的儿子认方字,顺弟就在旁做助教,儿子认生字,顺弟温熟字。

“三先生”亲手写的楷字,顺弟终身都保存着,因为这些方块红笺上都是他们三人最美满的团圆生活的纪念。

之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三先生”托人把妻儿先行送回绩溪老家。不想此一别竟成永诀,三先生带病在战乱中奔走忙碌,直到双脚不能动才得以离开,死在了厦门。

死信传回家的时候,顺弟正坐在老屋前堂房门口的椅子上,听见读信人读到丈夫的死讯,身子向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一时间满屋子的哭声,好像天地都在那一瞬间翻覆了。

小小的嗣穈看着这一切情状,茫茫然不知所措。二十三岁的冯顺弟就此成了寡妇。

胡适故居

作为当家的后母,大女儿比她大七岁,大儿子比她大两岁,双胞胎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只比她小四岁。“三先生”死后,胡家只剩下几千两的存款,放在同乡的店家生息,全家人就只靠这一点出息过日子。后来存款的店家倒账了,分摊起来,得着一点小店业。二儿子还算能干,往来汉口上海之间撑起一个规模还算可以的茶叶店。

在这样的境况里周旋于儿子、儿媳们之间,主持起偌大的一个家,其困苦艰难绝非他人所能想象的。大儿子从小就败家,抽鸦片烟、赌博,到处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家中总有一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不肯离去。顺弟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不曾看见这些人。等到近半夜,才请一位临近的本家来,每位债主发一点钱,好说歹说,这些债主才一个个散去。然后大儿子就敲门回来,因为是新年,顺弟从不骂他一句,脸上也不曾露出怒色。

大儿媳是个极无能又不懂事的人,二儿媳虽能干气量却很窄。她们常常闹意见。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有时脸色变青,很是怕人。

每个儿媳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两个儿媳后来都生了儿子,有时生气,就打骂孩子出气,一面打,一面还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旁人听。顺弟只忍耐着,忍到忍无可忍的一天,在屋里轻轻地哭一场,不骂一个人,只哭自己命苦。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这时,总会有一个儿媳捧一碗热茶送到床前,劝她止哭。顺弟慢慢停住哭声,接了茶,那儿媳站一会儿才退出去。

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总是那个闹气的人。

胡母育儿之道:不在人前训胡适,夜深人静闭门教育

“三先生”临终前,给顺弟和四个儿子各留了一张遗嘱,其中给顺弟的那张上就写着“穈儿天资颇聪颖,应该令他读书”。她怀着对夫君极大的爱与崇敬将这遗嘱印在心里,做起了慈母兼任严父。

嗣穈三岁零几个月就进学堂读书了,身体太小,要别人抱起坐在高凳上,坐上了就爬不下来,还要别人抱下来。但他还不算最低级的学生,因为那时他已认了近一千字了。

家乡的学堂学金轻,通常每年只送两块银元。顺弟渴望嗣穈能念好书,纵然家贫学金却特别优,第一年就送六块银元,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她嘱托先生,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嗣穈先已认得近千个“方字”了,先生又肯讲解,所以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倒是越来越在书里发现一个有趣的世界。等十二三岁时,就常有本家的一大堆十几岁的小姑娘围着他,请他讲故事。他把古文里的故事翻译成绩溪土话讲出来,姑娘们就在旁绣花做鞋。

胡适故居

每天天刚亮时,顺弟就把儿子喊醒,叫他披衣坐起。等儿子清醒了,才跟他说前一天他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他用功读书。有时她会跟儿子说起他父亲的种种好处,“我这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说到伤心处,每每会掉下泪来。

顺弟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他一句,打他一下。嗣穈犯的事大,她也会等到夜深人静时才关了房门责备,或罚跪或拧他的肉。无论怎样重罚,都不许他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给别人听的。

变卖首饰过年,仍借80元为胡适购书

这样的家乡教育持续了九年,顺弟虽然爱子很深,但还是硬起心肠在嗣穈十四岁的时候,送他去了上海求学。说是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临别的时候,她装作很高兴的样子,不曾掉一滴眼泪。

嗣穈也并不辜负慈母的期望,在上海学习极用功,英文、算学程度太低,就常常在宿舍熄灯之后,把蜡烛放在床架上,伏在被窝里,再在枕头上放块石板做算题。这样的用功,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有段时期两只耳朵几乎全聋了,后来渐渐才恢复。在上海的第四年,嗣穈曾因病回乡休养两个月。之后再离家,一去就是十年。

二十岁那年,嗣穈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官费,此后他开始使用一个新的名字——胡适。本想去国前回乡看望母亲,无奈行程全由政府决定,未得成行。

庚子赔款留学生,胡适(立者二排左一)。

在儿子外出求学的几年里,顺弟的父亲、两个妹妹、弟弟相继离世。胡家的店业也连年屡遭失败,最后只剩汉口一处无利可图的酒盏。适之到美国的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汉口被烧,店业荡然无存。顺弟遭此连续打击,日益病重。其后一两年,几乎不能起床。她私下请照相的人来家里照了张相保存起来,跟家里人说,“吾病若不起,慎勿告吾儿,当仍倩人按月作家书,如吾在时。俟吾儿学成归国,乃以此影与之。吾儿见此影,如见我矣。”爱子深切,可见一斑。

胡适美国留学时期照片

后来,顺弟病情渐渐好转,但每逢生活窘迫到需要变卖首饰过年的时候,她依然不忘了处处为儿子着想,甚至借过重金八十元给儿子买了一部图书集成(要知道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每月只有八块钱工资)。她用爱为儿子构筑了一条通往知识的道路,让他能见识到外面广阔的世界,这是悲惨生活里唯一的慰藉了。

学成归国当教授,母亲却不久于人世

终于,顺弟四十五岁那年,胡适留学归来,成为声名大噪的“洋博士”。

儿子归国前就接受了北京大学教授的职位,故回家不多久,就又远赴北京了。任教授的第二个月,他写信说,月薪已由260元涨到280元,此后家中兄嫂、侄辈的一切用度均可由他一人承担。

青年胡适

顺弟在儿子赴上海求学前,就给他订下了一门亲事,中间数次催婚不成,这年底,终于完婚,顺弟热泪盈眶。胡适奉母命娶了小脚太太,心想母亲正在中年,侍养来日方长,婚后不久就重返北大任教了。

胡适夫人,江东秀

第二年,儿媳怀孕的消息从北京传来,仿佛顺弟这一生最后的使命与心愿也了了,早已疲累不堪的脆弱身躯轰然倒塌。从旧疾重发到病重逝世,仅十几日,远在北京的儿子都没能来得及见她最后一面。

胡适照片,他在旁批道“没有戴眼镜,使我感觉这像上有我母亲的神气。”

冯顺弟这位伟大母亲,出身旧封建旧传统,一生默默无闻,为中华民族养育了新文化的领袖胡适先生。她说夫君是一个“完全的人”,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胡适这个名字,好像专是为民国而起。冥冥之中有姻缘似的 。如果民国年代少了这样一位可爱伟大的人物。民国好像就不是民国了。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白话话的开拓者。他一手缔造了民国的气质:早期鲁莽冲动,有血性的粘稠,新旧交揉。后来却也风流温厚,澄澈明亮,终成一代大师,开领一个时代的风潮至今。





谈 国 家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谈人生态度


胡适曾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他认为“宽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


宽容是一种美好的情感、高贵的品质、是一种仁爱的光芒、一种崇高的境界。胡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一生都在践行着这种高尚的宽容理念。




谈个人主义





他的人格思想,影响了后来一大批声誉卓著的学者和政治领袖。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胡适之。他的名字当时引无数英雄美人竟折腰。就连林语堂,梁实秋这样不可一世的骄子,也都以“我的朋友胡适之”挂在嘴边为荣事。


蒋介石后来给了胡适这样的评价: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书中说: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难怪著名学者熊培云说:错过了胡适,我们便就错过了一百年。他的那些观点,思想,正照耀在当今,句句直戳现实。


如果说鲁迅是代表20世纪,那么胡适则代表了21世纪的真正的国家未来。



胡适经典作品(全7册

小编推荐价:178元/套


  购买方式: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即可下单,这边会尽快发货,全国包邮、货到付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