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合肥张家十兄弟姐妹家教为啥那么好?因为他们拥有史上最牛爸妈

2018-03-07 民国大师

1

若不是因为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兰”分别嫁了近代史上的名人的缘故,合肥张家或许不会被现代人记住,他们的家族故事也便不会被人津津乐道。

倘若张家四姐妹是四朵花,那她们若是离开了张家这块沃土提供的滋养,她们自身综合素质再高、再勤奋努力,恐怕也是难以绽放光芒的。

正因为张家的培养,她们才具备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修养,成长为真正的大家闺秀、名媛,得以接触到各类文化名人,进而成为了新时代“网红”。


合肥张家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名门大族,与同乡李鸿章家族齐名。张家的发迹人物、四姐妹的曾祖张树声与李鸿章关系非常密切。

张家二姐张允和的丈夫、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谈及岳父家族时曾说:“张树声是跟随李鸿章打仗出身的,‘张家’与‘李家’相并列。李鸿章因母亲去世,清朝大官允许回家守孝三个月,李鸿章回乡丁忧的时候,职务就是由张树声代理的。张树声的官做得很大,任过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所以下一代人也做了很大的官,到第三代张允和的父亲张武龄,生于清朝末年,受了新思想的影响。他知道家里有钱、有地位,但总这样下去不行,就决定离开安徽,到苏州兴办新式教育。1921年他在苏州办乐益女子学校,很成功。他跟蔡元培、蒋梦麟等当时许多有名的教育家结成朋友,帮助他把学校办好。他不接受外界捐款,别人想办法找捐款,他恰恰相反,有捐款也不要。”

周有光这话透露了这样一些信息:

第一、张家祖上曾经是李鸿章组建、编练的淮军的二号人物,而淮军打过的最出名的战役便是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张家家族一直从政,到了张武龄这一代才远离政治。第二、张家有钱,有实力办学。这所学校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老师、学生中出了很多名人。比如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张闻天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

张家当时有钱到哪种程度呢?当时合肥共有龚、张、李、段四大家族,分别指的是龚镇洲、张树声、李鸿章、段祺瑞。

龚家自清初就是名门望族,延续数代,不曾败落。而张家则属于后起之秀,能排在李鸿章与段祺瑞的前头,可以说非同凡响了。

张家的四个千金出身在这样的家庭里,继承了母亲陆英美貌的基因。

陆英是扬州名门之后,陆家也非常有钱。当时,陆英嫁给张武龄的时候,据说陆府的“嫁妆队伍从四牌楼一直延伸到龙门巷,足足排了十条街”。

陆英出身好,人长得又非常美。张家仆人第一眼看到她,就觉得惊为天人。有的老太太说,她的美貌太过锋芒毕露了,不会长寿的。

果不其然,陆英36岁就去世了。


▲网传的陆英照片



从二十来岁嫁到张家,陆英一共怀了十四胎,活了九个。

这是啥概念?相当于从结婚后她一直在怀孕、生孩子、流产、抚育孩子。

你以为她就是生育机器?不是的。她是旧社会那种知书达理的管家大奶奶。

她把家里的财政、家政调理的井井有条,并留下了一大块预备办实业的土地。后来,是这块地让张武龄有了创办乐益女中的地皮。

陆英跟丈夫张武龄的感情也挺好,两个人都是戏迷,都爱拍照,很有共同爱好。后来,她因拔牙引起血中毒而死。

临死前,她大概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把孩子们的保姆叫到床边,给了他们每人一大笔钱,预付给他们18年的薪资请求他们帮带孩子长大。这些保姆,不仅帮忙带大了孩子,甚至带大了孙子。

出殡当日,张武龄悲痛万分,甚至不让仆人把妻子的棺材板盖上。



2


张武龄和陆英婚后育有四女五子,四个女儿名字分别是元和、允和、兆和及充和。元、允、兆、充这四个字很有意思,都长了两条腿,寓意女子须自立,要走自己的路。



▲张武龄和四个女儿,感觉张家四姐妹还是张兆和最漂亮



五个儿子则分别取名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都带“家”字头,意思是男孩要留在家里的。




▲1946年,张家子女齐聚上海。前排左起为周晓平(周有光之子)、沈龙朱、沈虎雏(沈从文的两个儿子)。二排左起为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三排左起为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四排左起为张宗和、张寅和、张定和、张宇和、张寰和、张宁和。

看照片,你会觉得他们排位非常有意思。孩子在最前面,随后是张家四姐妹,接着是女婿们,最后才是儿子们,很能反映这家人尊重孩子、尊重女性、外人优先的处事风格。

张武龄还有一个儿子宁和,是跟续弦的太太韦均一生的。据说他和这个太太的感情不大好,不,确切地说,不如跟陆英感情好。

张武龄续弦的时候,张元和已经比较大了,她内心里对继母的到来充满抵触,跟继母不和所以才有了亦姐亦母的凌海霞的趁虚而入。

人们一提到后妈,首先能想象到的是一副对继子女不好的恶毒形象,但韦均一绝不是传说中那种巫婆式继母。

她出身书香门第,不仅工书画,也擅昆曲(专唱小生),后来还担任张武龄创办的女中的校长。张武龄挑选妻子的眼光,可不会太差。

张家四姐妹中,韦均一跟年纪最小的张充和感情最好,两人常在一起练习唱曲、绘画和写字,相处甚笃。

1938年,张武龄突然在合肥老家病逝,大一点的儿女们都在外头,是韦均一和最小的儿子守在他身边的。

相比张家四姐妹的光芒四射,张家六兄弟似乎显得不那么出彩,但实际上都挺有出息的。


张元和是家中老大,她的大弟弟张宗和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张宗和先是在父亲创办的中学任教,后来他觉得在自家办的学校上班领工资很不好意思,遂远走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等地任教。



▲张宗和

张宗和的原配妻子是孙凤竹,他在明知道对方患有重病的情况下依然与之结婚。后来,孙凤竹病逝。张宗和娶了刘铭传(清朝洋务派骨干)后裔刘文思,与之恩爱到老。

建国后,张宗和一直跟在美国的张充和通信,甚至文革期间也没断过。张家兄弟姐妹中,就数张宗和和张充和感情最好。



▲张充和以及张宗和


文革结束之前,张宗和病危,继续送去医院救治,无奈当时他被打成“反五类”,无人敢帮忙。

张宗和在遗嘱里说,死后要将他烧成灰装进一个珐琅彩的盒子,抛进太平洋或长江里去,盒子上刻:“这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他现在是很平常的死了。”

二弟张寅和毕业于光华大学,又到日本深造,擅长诗歌,曾在上海《申报》担任编辑。



▲张寅和,颜值逆天

三弟张定和擅长音乐和作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单位任职,2002年获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荣誉奖;他曾跟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合作,为其戏剧谱曲,并教吴祖光的弟弟音乐。



▲张定和玉树临风,很有艺术家气质

四弟张宇和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后担任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员,对中国果树培育和园林规划研究颇有建树。



▲张宇和跟他的妻儿


五弟张寰和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继承父亲遗愿办教育,桃李满天下,教育中注重美育和实践课,曾任乐益女中校长、苏州八中校长。

文革时,他被下放到苏北,也关过牛棚,但或许是因为教书时深受学生爱戴的缘故,没有人与他为难。他一直居住在苏州,是张家最后的守护人。晚年收集档案资料,提供给史料部门。



▲张寰和,眼神很和善

最小的弟弟张宁和是著名音乐家,为中国交响乐团第一任指挥,后到比利时皇家交响乐团工作,出版有《音乐表情术语字典》。



▲张宁和,娶了老外妻子罗吉兰

张元和的六个弟弟每一个都坚持走正道,未涉足政治,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十个兄弟姐妹互相扶助,相处和谐。

张允和这样评价十姐弟的关系:“我们兄弟姊妹共十个,四姊妹在前,六兄弟在后……从来不争吵,相处得好极了,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名字里都有‘和’字,十个‘和’在一起怎么能不和美、和谐、和平、和睦呢?”

张寰和曾经也这样说:“我们张家,外人更多地知道祖上当了大官,后来父亲办了学校,四个姐姐都很有才,都嫁给特别有才的名家,有昆曲名家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汉学家傅汉思,我的几个哥哥和弟弟也都很有才,我很佩服他们。还有爸爸、大大(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也很开明,但是他们去世得都很早,生活上都不注重享受,很是辛苦。我们这一代主要还是依靠我们自己,但是我们一家很团结,无论是抗战时还是解放时,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

2014年,小五哥张寰和去世,媒体这样报道:“和”字辈圆圆满满的十姐弟仅剩身在海外的充和了。

2015年,张充和也去世,张家和字辈兄弟姐妹彻底走出了历史舞台。


3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很奇怪:为何张家人都这么优秀?而且都能自觉远离政治?所有人都在走学问,没一个人走仕途,那么一大家子人居然个个出色,没出一个人渣。哪怕在文革那样的极端环境下,张家也没有出一个卖友求荣或人格卑劣的人。

这里就不得不提张家的家风和家教。

张家靠政治起家,但对后代人却有一个训诫:不要走仕途。

这是一个高明的决定,因为仕途有时候太过凶险,动不动就满门抄斩、断子绝孙。

张家到了张武龄这一代,已经非常有钱。在这种衣食无忧的大家子弟中,难免有不少抽鸦片、赌博、娶姨太太等恶习,但张武龄却是反例。

他一直遵循“四不”原则,即:不喝酒、不抽烟、不打麻将、不纳妾(夫人去世之后才续弦娶了韦均一,一生不出轨)。身教大于言传,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有这样一个自律的爹,张家的孩子们自然能有样学样。

张武龄对孩子们的管教,引导大于惩戒。如果撞见孩子们正和仆人丢骰子、玩骨牌,就当即跟孩子谈了个条件、引了个方向:如果不玩骨牌,就可以跟老师学唱昆曲,还可以上台。

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家兄弟姐妹很有教养。家里来客人,孩子们站在客厅一侧规规矩矩打招呼,待佣人端着糖果盒子一上来,马上安静的依次退出,绝不可能有在客人面前闹着要糖果的事情发生。

张家兄弟姐妹们(张宁和除外)能有这样的教养,与母亲陆英的引导和教育也分不开。

她健在的时候,曾在家里设置四个书房。书没有齐齐整整放在书架上,而是摆得到处都是,甚至连走廊上也随意刻着朱熹的古诗,任由孩子们爱怎么翻就怎么翻。

为了能在家里形成书香文化,不让保姆们把一些不好的习惯和价值观传给孩子,她甚至亲自教保姆们识字。

张武龄有想生儿子的愿望,但却不重男轻女,相反,他很懂得尊重儿女们的意愿。四个女儿后来嫁人,都是按照自己意愿嫁的,从来没受到过来自家庭的阻挠。相比同时代的土豪官员,他真不是一般的开明。

他的这种开明,也体现到了办学上。在乐益女中,他居然允许国共两党分别在校内成立党支部。

当时也有其他人主动找到张武龄要给学校捐款,但他坚决不接受任何资助。他的想法很简单: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只有经费自筹,才能坚持纯粹办学,而不被其他人所左右。

对自己的孩子,张武龄从来都主张不留财产,只是尽量给他们提供基础教育条件。

按照当时的物价,三千大洋就可以培养一个留学生,可张武龄却没有把所有的钱都拿去给孩子们留学,而是都用来办学校了。

之前我们在讲张允和的故事时,曾说过她婚后得到了父亲给的两千大洋嫁妆,才有了去日本留学的学费。

有人曾经拿这些事取笑张武龄:“这个人笨得要死,钱不花在自己儿女身上,却花在别人的儿女身上。”但张武龄并不以为然,他甚至每年拿出一定的名额给贫困生免费上学。

当时,张家厨师之女考上女中,后来又考上了体育系,从此改变了家族命运,几乎每年都去张家感谢。

张家10个兄弟姐妹虽然性格各异,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还是看到了一种良好的家风。

年少时,他们都曾得到系统而良好的教育,父母以身作则,教育方式科学、开明,放而不乱,自由但有原则、有边界。他们体力、精力饱满,兴趣爱好广泛,甚至单靠兴趣都可以谋生。

张家兄弟姐妹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对人对事有责任感。对良好的品行有坚守,从不作恶。

那是一个很乱的时代,各种价值观碰撞、交锋,没人能说清楚哪些是对哪些是错,哪些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而哪些不是。可张家几个兄弟姐妹,都非常有主见地选择了自己未来的伴侣、生活。也许会有点令人惊讶,但总体没有很出格。

婚姻方面,张家十兄弟姐妹选定一个伴侣之后,就没有再反反复复折腾,搞出这样那样的幺蛾子来。不管经历过什么劫难和困难,她们的心态都比较乐天达观,富有承受力。

不得不说,这点也很令人佩服。


4

这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也没有人能逃得过磨难。

纵然是张充和这样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一生相对比较顺遂、活过了100岁的名媛,也会经历战乱,经历经济拮据,需要与丈夫共度艰难,而相比她的兄弟姐妹,她所受过的苦已经算是少的了。

我想,良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顺境时的向上生长,更在于逆境时的不堕落吧。

现在,我每次看着张家十个兄弟姐妹的黑白照片,再想想他们中已无一人在世,就心生感慨:时代滚滚向前,时间是最无情的东西。曾经名满天下的张家,也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烟尘之中。

如今,人们说起张家四姐妹,总说她们是传奇人物,可这说到底也只是名人光环作祟吧?她们的起点更高,所交往的人也都是名人,自然受关注度更高,人们口耳相传她们的故事,于是便成为了传奇。

任何的传奇,横切开来看,也不过就是一个又一个关于普通人的故事。比如张充和,若不是出身良好,屡次遇上贵人,又如何能活出丰富多彩的人生?

我们可以讲一件小事:

张充和当时考北大时,数学成绩零分,但国文满分。

胡适当时是北大文学院院长,看了张充和的作文当即就说:“这个学生我要了!”他找到校招生办,招生人员据理力争,说按规定不能录取张充和。胡适很生气,和对方拍桌子瞪眼地争执起来,甚至闹到校务委员会。

幸好胡适面子大,加上北大校长蒋梦麟也是张充和父亲张武龄的好友,最后,张充和如愿以偿进入北大。

你看,传奇得诞生,不仅仅需要当事人有天赋、智慧、努力、运气,还需要丰厚的资源和关系网。

这世界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为传奇。我们羡慕她们,却很难成为她们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