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居里夫人,她的风骨无需雕饰

2018-03-09 民国大师

何泽慧(1914年—2011年),女,籍贯山西灵石,江苏苏州人。杰出的核物理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的夫人,她曾和钱三强等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年轻时代的何泽慧


何泽慧生前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泽慧在德国海德堡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工作期间,与合作者一起首先发现并研究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上世纪50年代,与合作者一起自立更生研制成功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在领导建设中子物理实验室、高山宇宙线观察站,开展高空气球、高能天体物理等多领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何泽慧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长。


何泽慧与钱三强科研生涯齐比翼


1945年,何泽慧在研究正电子能谱时,用磁云室观测到有近似于S形的径迹,她测量分析后发现这是正负电子弹性碰撞而不湮没的稀有现象。1945年11月3日,英国Nature杂志评价“何博士的发现是一项科学珍闻”。

1946年春,何泽慧来到法国巴黎探望钱三强。4月8日,两人在中国驻法大使馆办理了结婚手续,晚上举办了简朴的婚宴。约里奥—居里夫妇双双出席,约里奥先生在婚宴上即席致辞祝贺。此后,何泽慧在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从事核物理研究,与丈夫开始了共同的科研生涯。


(左)第一个四分裂的径迹照片;

(右)各夹角数值,L径迹长度在空气中的等效值

1946年下半年,钱三强与何泽慧用核乳胶发现了铀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发生的三分裂现象;1946年11月22日,何泽慧发现了第一个四分叉径迹事例;随后,又发现了第二个四分叉事例,即发现了概率更小的四分裂现象。约里奥—居里先生于1947年春在巴黎召开的一次国际科学会议上宣布了这项发现。钱三强、何泽慧夫妇的重大发现,揭示了新的裂变模式,提供了研究裂变断点的新探针,为裂变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尽管在科研上取得了重要成就,钱三强与何泽慧没有忘记出国学习的初衷,决定要回到祖国,和其他科学家一起,使原子核物理这门新兴科学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1948年5月2日,他俩带着不满半岁的女儿动身回国,8月回到北平。彼时,清华大学欲聘钱三强担任物理系教授,但因当时大学规定夫妇不能在同校任教而作罢。旋即,北平研究院原子学所聘用何泽慧出任研究员,聘钱三强兼任该所所长。

起初,研究所只有3人。为了置办仪器,何泽慧与钱三强不辞辛苦,常常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北平的大街小巷,旧货摊点,还在天桥旧货市场买回一台旧车床,自己制作了一些简单的仪器。

自1950年2月起,何泽慧指导并亲自开展了原子核乳胶、威尔逊云室和电子放大器的研制及重元素分离方法的研究。她领导的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核乳胶的研制工作,经过几百次试验,终于在1956年制成了主要性能达到英国伊尔福C-2乳胶水平的核乳胶。这项工作获得了1956年度中国科学院奖(自然科学部分,暨首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57年进一步研制成功电子灵敏的核乳胶。

1955年1月,毛主席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决定研制核武器。

1955年10月19日,钱三强团长率领“热工实习团”赴苏联热工研究所考察学习。11月4日,作为副团长之一的何泽慧第二批赴苏。她负责在加速器及反应堆上进行核物理实验研究,并亲自在回旋加速器上开展研究工作。

1956年9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前身)成立了中子物理研究室。其研究内容开始的涵盖面较广,由钱三强所长兼任室主任,何泽慧任副主任,后来部分专业分了出去,成立了另外几个研究室。从1959年起,何泽慧担任室主任,她领导建立了一个专业集中的中子物理研究室,培养出一支严谨踏实、能打硬仗的科研队伍。研究室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一是建立了从热中子(0.0253eV)到18MeV能区的中子源;二是建立了全截面、弹性散射截面、非弹性散射截面、去弹截面、激发曲线、裂变产额、裂变截面、裂变动能分布、平均裂变中子多重性及其分布等中子微观参数测量技术和中子宏观参数测量方法;三是建立了包括毫微秒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在内的多种中子能谱测量方法;四是建立了中子源强和单能中子注量率标准。

何泽慧先生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图书馆(1957年)

1958年7月,二机部成立九局,何泽慧兼任其中子点火委员会的委员,负责在原子能所组织点火中子源的研制。她作为中子物理室主任,负责组织完成了九局和21所交给的多项任务,为核武器研制提供了一系列关键核数据、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同时,何泽慧也为九局和21所培养、输送了多名科技骨干及一批青年科技人才。

1965年2月13日,二机部刘西尧副部长将氘—锂同位素反应截面测量的紧急任务下达给原子能研究所,即“35#任务”。要求在第二季度先提供一部分数据。何泽慧率领科技人员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出色并提前完成了氘—锂核反应截面数据的系统测量,这对中国氢弹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任务完成没多久,何泽慧被下放到河南安阳农村参加“四清”运动。1966年回所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钱三强、何泽慧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在全所遭到批判。在批判她的大会小会上,她从不违心承认对自己的不实批判之词,有的只是无声的反抗。那时,何泽慧的办公室被造反派查抄,将她赶到楼梯过道的小隔间,每天负责拔草、扫地、刷厕所。接着,他们的家也被查抄,钱三强珍藏的几十年积累的日记本也被“带”走了。

1969年12月1日,何泽慧获批到陕西合阳“五七干校”与钱三强一起劳动。因为她身体比较“老弱”,受到组织照顾,只分配她做些看场、打钟、看水等工作。她敲钟,仍像对待科学实验那样,认真负责,分秒不差;她看场,不是坐着不动,而是不停地围着场院走动,猪鸡牛羊麻雀全都难以接近。1970年3月下旬的一天,凌晨4、5点钟左右她早起到屋外,忽然在东北天空发现了一颗明亮美丽的彗星朝东北方向移动,彗尾拖向西南。她将此事告诉了钱三强,他们每天早起,跟踪观察了约2—3周。她凭着肉眼,利用北斗和仙女星座对这颗彗星定位,在台历上记下它的运动轨迹和一些计算判断,后来证实这是与贝内特彗星吻合的。何泽慧的发现虽然比南非天文学家贝内特用天文望远镜的发现晚了3个多月,但她却是通过肉眼实现观测的。即使在干校这样的环境中,何泽慧依然不失科学家的本色。

1973年,原子能所一分为二,原子能所一部成立了高能物理研究所,何泽慧担任副所长,分管宇宙线和图书情报等部门,重点放在宇宙线方面。在她的支持下,高能所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和国际合作,在西藏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山乳胶室。她倡议发展中国的高空科学气球系统,为我国开展空间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研究建立了必要的空间运载手段,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研制和发放科学气球的国家之一。高空气球项目上马时,她顶住了某些领导的压力,确保该项目得以进行;当一些领导人指责高能所不应该搞天体物理时,何泽慧再度充当了“何(核)保护伞”,使刚刚起步的高能天体物理免于夭折。

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中关村(1986年)

1984年,何泽慧卸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照理,她可以歇歇了。但是,对于一个热爱科学、把终身献给科学的人来说,是难以办到的。正如同窗王大珩诗言:“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何先生心系科研,退而不休,像往常一样,天天坚持上班。她做了一些科学史的考证工作,如裂变发现史,德国为什么发现了裂变现象却没有造成核弹?她仍指导培养研究生,与中青年科研人员研讨问题。作为学界前辈,她继续关心着中国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事业的发展。许多在外地举办的学术会议,何先生同年轻人一起坐长途卧铺汽车,不辞长途跋涉的辛劳。莅会发言,奖掖后学,给予年轻一代极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