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民国时期为何能培养出那么多世界级的大师

2018-04-07 民国大师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邓稼先:以上两位的同学,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学森:中国火箭元勋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中学时代在台湾,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中国台湾,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

 

    崔 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好象是汪曾祺写的文章 ,貌似说西南联大八年间出的人才超过了清华北大四十年之和。

 

   1937年-1945年,位于昆明一隅,校史仅有八年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从八年联大走出了90位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有2人(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二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二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六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还有一大批社会科学家、政治家、革命家。人才济济。


 

    八年联大的老师有:陈寅恪、钱钟书、王力、朱自清、沈从文、张奚若、陈岱孙、潘光旦、钱端升、金岳霖、冯友兰、闻一多,吴大猷,陈省身,吴有训,费孝通,陈序经,吴晗,冯文潜,郑天挺,雷海宗,叶公超,吴宓等人。阵容空前。

 

    除开早逝的鲁迅、皈依佛门的弘一法师和滞留南洋的郁达夫外...在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在民族血脉的创痛和勃动中,垒筑起中国战时文艺复兴式的高岗。

 

    在文学、艺术、诗歌、戏剧、电影、美术、音乐和哲学、史学、法学、教育、出版、新闻、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宗教学、民族学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农林、考古、工程、建筑等人文、自然、社会诸领域,学派林立,大师辈出!

 

    郭沫若、老舍、林语堂、茅盾、曹禺、梁实秋、谢冰心、田汉、胡风、巴金、夏衍、柳亚子、孙伏园、张恨水、萧军、萧红、曹靖华、梁宗岱、臧克家、艾青、赵丹、项堃、舒绣文、白杨、张瑞芳、秦怡、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关山月、李可染、丰子恺、林凤眠、丁聪、贺绿汀、马思聪、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陈寅恪、冯友兰、朱光潜、胡适、翦伯赞、张伯苓、罗家伦、晏阳初、陶行之、黄炎培、梅贻琦、马寅初、潘序伦、章乃器、沈钧儒、史良、吴有训、吴健雄、严济慈、吴大猷、侯德榜、茅以升、竺可桢、李四光、童第周、梁思成、……

 

    民国时期培养的成千上万名中国知识文化艺术界名流及其子弟门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复兴,以及中外、中西文化的伟大遇合,留下一份分外丰厚深湛的文化遗产。

 

    清华、北大还不是在挟民国时清华、北大的余威在骗人也在自欺欺人?民国时期的清华、北大培养了多少世界级的名人大师、而你们这57年来又培养了几个世界级的名人大师?有吗?有一个吗?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是如何办教育的

 

    据著名学者何兆武所述: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大学生不仅免学杂费,而且还免每天的午餐费。如果学生上学仍然有困难,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且助学救济金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

 

    在全民族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几乎所有家庭能够维持活命就实属万幸,哪还有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免费上学,在抗战的8年时间里不但没有因为抗战而中断大学的教育,而且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有了增加,这是难以想象的,但却实现了。

 

    在抗战最艰难时刻,当时的国民政府却真正地实现了义务免费教育!那时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啊!有的家庭8年间没有吃过一滴油,一次肉.抗战前我们有4 亿人,当时的西部只有1.8亿人,抗战爆发后大后方一下子涌入了5千万人口,而当时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全国的30%。就是这种情况下,当时国民政府仅有的财政力量,不仅没有中断教育,反而又有所发展,使得中华民族的教育能够传承下去。

 

    民国18年到25年(1929年-1936年),学龄前的儿童就学率从17.1%上升到43.4%,当时的大学生的比例是1:16000;中学生的比例是1:4407;小学生的比例是1:60。


 

   1936年全国共有专科以上的学校108所,其中,大学42所,独立学院36所,专科学校32所。共有272个学院,1095个系,在校生41922人。

 

    到1947年,全国高校207所,其中国高74所,省立高校54所,私立高校79所。其中大学55所,独立学院75所,专科学校77所,在校生155036人,研究生424人,大学生130715人,专科生23897人。

 

    抗战过程中,中小学生的总人数不但没有因为战争而较少,反而也有所增加。再想想中小学是如何收费的?学杂费全免!

 

    二

 

    在抗战进入最艰难时候,当时的大后方生存已进入了临界状态。一些大学生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到一些中学任职以维持生存,一些教授不得不摆摊变卖财产以维持生计,闻一多都上街卖刻章。

 

    整个教育界的生存令人堪忧。但是当时的整个教育界的学者仍然默默地坚持自己的岗位,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这些情况反映到国民政府后,教育部从仅有的财政里拿出了一部分钱予以补助困境中的教师。消息传到西南联大后,西南联大校委会召开会议,经过研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最终决定:所有的教师集体联名拒绝政府的救济!

 

    为什么?因为“在全民族都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情况下,在大后方还有许多的人民生活比我们还要艰难,面对中国的百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接受政府的补助呢?还是让这些补助用于抗战吧。”

 

    多么令人敬重的学者!多么崇高的人格!

 

    现在还能在大学里找到这么可爱的教师吗?还有这样品格的教师吗?

 

   49年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脊梁”就在一次次地运动中被打断了。有脊梁的、有个性的几乎都被镇压了,剩下的都成了断了脊梁的、或者是匍匐在毒菜者脚下的乞讨者。知识分子死了,中华民族的那种为国为民的品格丧失了。

 

    民族精神大厦一旦破坏,决非十几年,几十年所能恢复。

 

    三

 

    抗战初期,当时的国民政府所面临的财政艰难是无法想象的。战前国民政府的主要收入(超过50%)是海关的税收,且那时国民政府不收“个人所得税”,战争爆发后,随着各主要城市和港口的被相继占领,海关的收入已经被切断了,而一些大的企业和工厂有的被炸、有的被占领、有的内迁。这样又失去了很大一笔的财政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开支却因战争的需要增加了将近十倍。前方有大约300万的士兵在作战、后方大约有1100万的壮丁的后备军在训练、来到大后方的十几万的教师和学生要安顿。国民政府为每名教授的定的工资为每月120快大洋、中学教师每月80块大洋,另外还有大量的公务员的薪水。最难能可贵的是:抗战八年,十几万的大中学生的学费、食宿和杂费全免。这是在什么样的艰苦情况下,八年的时间,一个政府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


 

    蒋介石先生在抗战爆发后讲:战时要当平时看,平时要当战时看。我们因为过去不能把平时当成战时看,所以,现在许多人不能把战时当成平时看。从此,国民政府确定了一面抗战、一面办教育的救国方针。

 

    国力维艰,政府不仅没有因此放弃和中断教育,更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也为校园学术留下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国民政府在三十年制定过统一的国民教育条例,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省市的教材编写由其自己定,没有统一的要求,有的省份是联合使用一套教材。中小学的教材不是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的,讲课却很自由。

 

    大学的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都是任教教师自己编写的,大学里开什么课程是由教师自己决定,一学期讲多少,怎样讲都是由他自己来决定的。同样的文学课沈从文讲,钱锺书也讲。这样,在同样的课程就会出现不同的教授不同的教法和不同的观点,学生有时也参与他们的辩论,没有“学霸”的把持和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什么课,在这种宽松的、自由的教育环境下培养了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抗日战火并没有彻底摧毁我们的民族教育事业,相反,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方针使之发展成了桃李满天下。

 

    四

 

    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规定:教育科学文化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预算总额的15%;在省不得少于预算总额的25%;在市县不得少于预算总额的35%。这是以宪法的神圣保障了“教育立国”的合法性。(这个宪法在台湾实行至今。)

 

    2003年9月20日,联合国官员对中国的教育状况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公共教育经费最低的国家之一,而且在教育问题上还“歧视贫困人口”,向他们收取无力承担的高额学费。中国人均教育开支之少,在全世界居倒数几位,甚至连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

 

    中国人均教育投入在世界上长期居落后水平,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甚至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的政府教育投资也是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低于印度、菲律宾、缅甸这些“穷国”,甚至低于许多非洲国家。

 

    在教育上,中国和韩国起点相同。韩国曾经是比中国还要穷的国家,但是在韩国建国后,教育一直超前发展。朝鲜战争中,韩国绝大多数学校在炮火中化为废墟,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中断,晴天在野外上课成为当时韩国一大景观。战争结束后,韩国教育很快恢复并迅速发展。上世纪的50年代,韩国经济难称有什么成就,教育却一枝独秀,各级学校的就学人数都有大幅增长。--韩国的教育发展水平总是远远超过其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

 

    事实证明,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投入较低的国家之一,而同时又是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一低一高都是不正常的,也很值得反思,现在,也到了切实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

 

    在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教育投入却连年下降,国家承诺到20世纪末达到4%的教育投入目标至今都没有达到。从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更是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

 

   1993年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上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但这个目标从未达到。现阶段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仅有3.28%,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5.1%)。

 

    在法国,1881年起,国立小学全部免费;英国1881年普及了义务教育,10年后,初等教育全部免费。

 

    中国 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2002年达到3.32%以后连年下滑。这不仅低于世界发达国家,而且比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低。就教育部掌握的情况,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一般在6%左右,有的高达7%,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比例也达4.6%。

 

    韩国的教育经费早在1961年就占政府预算的15.2%

 

    中日两国的教育相差多远呢?据估计,中国的初级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80年。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平。

 

    中国大陆的教育支出自1990年占GDP的3.1%到1998年2.5%,再到2005年2.1%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台湾也是中国,如果把台湾的8%也拿来综合一下,不知道会不会高一些)可见我国在急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并未同步积极发展教育,长久以往,当产业由劳力密集转换为知识经济产业时,将可能遭遇人才不足的窘境而阻碍经济的发展。(注:是投入的比例下降,投入的经费还是增加的)

 

    我国的基础教育是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培养着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基础教育“生均投入”只有世界水平的二十五分之一。

 

    民国时期穷人家的孩子可以读师大(如今的北京师范大学)当时的政府对于师大的学费是全免的,并且提供食宿。毕业后也可以找到一份中等收入的工作,那时是用银圆的,我记得鲁迅的工资不是高的,如果把他的月薪换成人民币大约是25000/月。

 

    台湾现行的教育制度分为正规教育和技术职业教育两大体系,其中正规教育分为“国民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技术职业教育包括初等技术职业教育和高等技术职业教育两个阶段。

 

    所谓的“国民教育”,就是出台湾当局财政拨款,对6-14岁的儿童开办的教育。其中包括小学6年、中学(即初级中学)3年。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凡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庭,将受到罚款等处罚。

  高级中等教育,学生在学年龄以15-17岁为范围,分为高级中学3年和高级职业学校3年两种。

 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3年制、2年制与5年制不等;所设专业除了高级职校已有的工、农、商、医、海事、家事6类外,还有师范、管理、艺术、体育、新闻等。技术学院则以培养高级实用专业技术人才(技师)为主,主要招收工业职校或工业事科学校的毕业生。高等院校主要招收高中华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经入学考试及格者。大学院校分文、理、法、医、农、工、商及其他学院。凡设有3个学院以上者称大学,不合以上条件者称独立学院。大学或独立学院各学系办理完善、成绩优良者,得设研究所。正规高等院校的学制一般为4年,但师范院校、法律、建筑专业等为5年,医学专业为6至7年。

 台湾除了正规教育和技术职业教育之外,还有多种方式的业余教育,如夜校、函授以及补习教育等。

 总的来看,台湾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发展较快。l950年共有各级学校3l32所,在校学生103万余人,到1994年底,各级各类学校总数已达3784所,在校学生469.95万余人。目前,初等教育的净在学率为99.31%,中等教育的净在学率为84.61%,高等教育的净在学率为25.61%,基本做到了初等、中等教育的普及。

 (2)重视技术职业教育。60-70年代,由于加工出口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类高级职业学校和专科学校的发展,形成了由职业学校—专科学校一技术学院所组成的技术职业教育体系。据1994年统计,职业学校在校学让为52.3万余人。专科学校在校学生36万余人。

 (3)私人办学比重大。据l994年统计,职业学校中私立占54.6%;专科学校中私立占81%;大学及独立学院中私立占63.8%,学生数占全部大学生数的60%以上。

65 35004 65 23056 0 0 7238 0 0:00:04 0:00:03 0:00:01 72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