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大师,到平民

2018-04-14 张达明 民国大师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一生坎坷,多灾多难。每当回忆这些往事,他都很伤心,尽量埋在心中,不愿触动它。



  启功先生一岁时,父亲去世,他随祖父生活。十一岁时,祖父去世,家里变卖了世藏书籍才凑够了殡葬费用。当时,母亲克连珍与未出嫁的姑姑恒季华尚不能独当一面。启功先生随即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当时,凭他的能力,的确难以养活母亲和姑姑,还是靠祖父的两个学生募款两千元,才勉强生活下去。



  其实,那两千元恰恰是公债,利息还要供启功先生上学。为解决生活窘迫,他有时要去卖画,贴补家用。天津有一位周先生,很看重他的才华,说:“答应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我供你上大学,出国留洋。”启功先生一方面

感激,一方面暗想:“我一个人出国留洋了,我母亲怎么办,姑姑怎么办呢?”



  启功先生一直敬重清代哲学家、文学家与史学家汪中先生,因为他们有着

相似的遭遇。2002年,启功先生专程去扬州郊区,找到了汪中先生的墓,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他动情地说:“青年求学时,汪中先生便一直是我的偶像,也是祖师爷。”启功先生用自己挣来的钱购买的第一本书,就是汪中先生的《述学》。有人问他,为什么特别对《述学》具有亲切感,他答道:“《述学》里面有一封信,信里意思是,每到寒夜,汪中与他母亲相拥取暖,流落街头,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第二天早晨。每每读到这儿,我都要掉泪。”

  启功先生有那么多荣誉头衔,但他从来没说过自己有多了不起,应该获得怎样的高档待遇。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



  比如,修下水道的工人来家里,他总是以礼相待,从来没说你是工人,你要为我服务。有一回,有个修下水道的工人在路上遇到启功先生,启功先生主动跟他握手。那人慌乱地说:“我手是脏的。”启功先生幽默地说:“不要紧,只要你不是‘黑手党’,咱们就是朋友。”

  启功先生不仅经历的事多,读过的书也多,所以,他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学术追求和思想追求,只是没有那么张扬。他的面貌看似很平和,骨子里却爱憎分明,有时还很强烈。


  有人说,启功先生的确有君子之风。他自己却说:“什么是君子之风,就是有自己的原则,不能超越做人的底线。”有趣的是,他将居室起名为“坚净居”。启功先生非常喜欢康熙皇帝的两句话,并把那两句话,细心地镌刻到自家那方砚台上:“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坚净,正是启功先生欣赏与追求的人文目标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