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刘继兴 2018-05-23

晚清之前,曾有过很多有趣的人名联。如戊戍变法失后,康有为逃亡海外,得知谭嗣同遇害,撰联挽曰:“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谭嗣同字复生,此联表达了对烈士的哀悼和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还将死者和自己的名字巧妙自然地嵌了进去,对仗十分工整。

  

风云际会的民国时期,也曾涌现出不少绝妙的人名联来。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刘存厚,先归附蔡锷,后依张勋,又随段祺瑞,反复无常,人称“刘厚脸”。同时,孙中山派到成都从事革命活动的樊孔周被刺,疑为刘存厚所害。有人拟成一副对联:“樊孔周周身是孔;刘存厚厚脸犹存。”嵌入二者之名,实为不可多得的妙联。

  

1925年起,陈寅恪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一道成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任教清华大学时,陈寅恪有一次考试出了这么一道小题目:为“孙行者”作下联。他自己的答案是“胡适之”,结果有位学生对“祖冲之”,陈寅恪觉得比自己对得更好,赞许有加,一时传为佳话。


第二次东征大捷后,蒋介石的军名如日中天。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在广州举行,蒋介石以最高票数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一大”上连代表都不是的蒋介石,个人声名在“二大”达到顶点。当时,广州第一公园大门口出现一副对联,上联“精卫填海”,下联“介石补天”。上下联分别嵌入了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名,巧用神话典故歌颂了他们在早期为革命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幸的是,他俩后来都走向了革命的反面。


一九三二年,民国才子易君左写了一本《闲话扬州》,对扬州人的啰嗦有所讽刺。此册行文不失严谨,又取材丰富,所以销售畅旺。引发扬州各界人士的不满。最后易君左在报纸上登启事,向扬州人民道歉,上海中华书局将全部印好的《闲话扬州》销毁,才了此公案。由于这场风波成为街谈巷议热门话题,事后,有好事者撰了半副对联:

易君左,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

此联在报纸上登出之后,不少人续撰下联,续得最好的是:

林子超,国府主席,何尝主席国府,林子超然。

国民党元老林森,字子超,原任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31年12月,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林子超任国民政府代主席。林子超虽尊为国府主席,却无半点实权,实际大权仍在蒋手上。林子超非常超脱,不与蒋争权。这副下联与上联珠联壁合,所对亦系真人实事,真乃奇对。


1937年,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到无锡游览。登上锡山以后想出一个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无锡锡山山无锡”本是一个旧上联,但经阎锡山改造以后,一连出现三个“锡山”、两个“无锡”,而且又是人名,又是地名,一时竟无人能对。


8年后,《新华日报》华中社社长范长江随陈毅到安徽采访。当到达天长县时,他突然灵感涌动,对出了阎锡山的“绝对”:“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三个“长江”,两个“天长”,同样既有人名,也有地名,完全符合要求,而且气势恢弘,真可谓神来之笔。


1948年,美国驻中国特使马歇尔奉命回国,被派到南京接替马歇尔职务的是华莱士。南京某报以《马歇尔歇马 华莱士来华》做标题报道了这条新闻,标题堪称人名联之极品。当时重庆一报以“华来士来华”的回文上联征对,要求下联须是回文(正读反读都一样),含名人名事。不久,有一中学生应对“霍去病去霍”,此对获奖。前一“华”、“霍”均为姓;后一“华”代中华、“霍”指匈奴。(刘继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